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弥漫型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96例(85.7%)PCNA阳性,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6%)明显低于浆浆膜外肿瘤(93.0%),(P<0.05),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率(8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PCNA阳性率(94.1%)明显高于<10枚淋巴结组(42.9%)(P<0.05)。结论L对胃癌组织进行PCNA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诊断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对33例胆囊肿瘤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结果显示,25例胆囊癌组织中20例PCNA阳性(80%),腺癌与鳞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15例ER阳性(60.0%),与相应病例PCNA表达等级相关(P<0.01)。7例EFFR阳性(28.0%),EGFR阳性病例的ER表达多阴性。在8例腺癌组织中,5例局部PCNA有阳性表达,其中4例该处ER或EGFR阳性。以上结果提示ER及EGFR可能影响胆囊癌细胞的增殖;ER与EGFR之间存在相互调控的关系。三指标在部份胆囊腺瘤的阳性表达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p53的表达。结果:81.2%胃癌组织中表达iNOS蛋白,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则分别为33.3%和20.0%(P<0.001)。iNOS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而与胃癌组织的大体类型,病理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53、PCNA表达与iNOS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而且iNOS表达阳性区,PCNA的阳性率高,占83%,结论:iNO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iNOS可能在胃黏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NOS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iNOS的异常表达及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在胃癌的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组织中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组织和癌旁黏膜组织、19例胃正常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1%(12/57),明显低于癌旁黏膜组织60%(34/57)和胃正常组织89%(17/19,P〈0.05);P53蛋白与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1%(46/57)和93%(53/57),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42%(24/57),61%(35/57)和胃正常组织0%(0/19,P〈0.05).P16,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P〉0.05).结论:老年胃患者P16,P53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中起一定作用,研究他们的动态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以及PCNA、P53基因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方法对临床95例胃手术切除标本PCNA、P53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胃癌变过程中均可见PCNA的阳性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PCNA增殖指数亦逐渐上升,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重度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相比较,PCNA指数变化不大(P>0.05)。仅在重度异型增生组织中发现P53蛋白表达,胃癌P53蛋白 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与重度异型增生组织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胃癌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高,对临床标本进行PC-NA检测,可较方便准确地判断组织的增殖状况。P53蛋白表达出现较晚,其可能表明P细胞已有明显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牛彦辉  王臻  郑修存  吴作栋  沈强  张立明 《医学争鸣》2005,26(24):2283-2285
目的: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FDB)病变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98例FDB患者手术治疗、病理确诊并获随访.收集初次手术切除的标本,随机从治愈和复发病例中各抽取24例.对复发组(n=24)与治愈组(n=24)、小儿组(n=26)与成人组(n=22)进行对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变组织进行ER和PCNA检测.结果:ER总阳性率为56.25%(27/48).复发组70.83%(17/24)明显高于治愈组41.67%(10/24)(P〈0.05).小儿组69.23%(18/26)明显高于成人组40.91%(9/22,P〈0.05).复发组PCNA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治愈组(P〈0.01),而小儿组PCNA阳性表达高于成人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DB的雌激素相关性表现为ER异常表达而导致骨发育及代谢调节紊乱;PCNA阳性表达强度与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其预后估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12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41例(36.6%)CD44V6阳性,96例(85.7%)PCNA阳性,96例(85.7%)PCNA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76.4%,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1.7%(P<0.01);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CD44V6表达(85.3%)明显高于<10枚结巴组23.8%(P<0.01)。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5%,明显低于肌层及浆膜外肿瘤的93.0%(P<0.01)。结论:CD44V6、PCNA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9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8.81%、51.67%和59.48%。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浸润性相关(P〈0.01);PCNA表达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浸润性无关(P〉0.05);ER、PR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00),C—erbB-2、PCNA表达呈正相关(r=0.182,P=0.003)。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阻断胃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内窥镜和病理活组织(H-E)诊断消化性溃疡129例、慢性胃炎315例、胃癌97例。所有病例的胃窦粘膜活组织经Warthin-Starry银染、粘膜涂片Gram染色、尿毒酶快速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慢性活动性胃炎20例、胃癌2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LSAB)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0.05)。(2)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胃炎病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逐步增高,分别为40.5%、72.7%、86.7%(P<0.05)。(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0.5%、60.9%、57.7%,无显著性差异(P>0.05)。(4)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0.0%, 活动性胃炎组为阴性(P<0.05)。(5)活动性胃炎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85.0%,胃癌组PCNA阳性率高达95.0%。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27、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人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1%、40.4%、83.9%。P27的表达与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53表达与患性别、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而PCNA仅与患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27阳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组,P27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P27、P53、PCNA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无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抗P^53蛋白、抗PCNA单克隆抗体检测66例乳腺癌中ER、P^53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 66例乳腺癌中ER阳性率为62.1%,P^53蛋白阳性率为34.8%,PCNA强阳性率为56.1%,PCNA弱阳性率为43.9%,28例高分化乳癌中ER阳性率为82.1%,P^53阳性率为17.9%,PCNA强阳性率为32.1%;21例中分化乳癌中ER阳性率为61.9%,P^53阳性率为38.1%,PCNA强阳性率为38.1%;17例低分化乳癌中ER阳性率为29.4%,P^53阳性率为58.8%,PCNA强阳性率为70.6%,结论 ER阳性表达、P^53蛋白阳性表达、PCNA强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P^53可能抑制乳腺癌细胞中ER表达;ER阳性病例中的癌细胞增殖活性较ER阴性病例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淋巴管内皮生长卤子受体3(VEGFR-3)检测胃癌组织内微淋巴管密度(MLD),研究其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及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以VEGFR-3(又称FLT-4)为标记物,检测6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内MLD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VEGFR-3阳性率和MLD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MLD与PCN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VEGFR-3可促进肿瘤微淋巴管生成,VEGFR-3和MID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PCNA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脑膜瘤组织和18例正常脑膜组织中Survivin和PC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脑膜和脑膜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和65.9%(64/9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urvivln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Ⅱ级(85.7%)和Ⅰ级(51、7%)之间、Ⅲ级(93.8%)和Ⅰ级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PCNA蛋白在正常脑膜和脑膜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0%和55.7%(54/9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PC—NA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Ⅱ级(71.4%)和Ⅰ级(41、7%)之间,Ⅲ级(87.5%)同Ⅰ级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Survivin与PCNA蛋白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640,P〈0.01)。结论 Survivin过度表达和脑膜瘤发生及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参与了脑膜瘤发生、增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宫颈鳞癌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PCNA强阳性率为61.3%,正常宫颈组织均为弱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表达有助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孔慧祥  王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37-38,40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5例正常绒毛组织和21例绒毛膜癌组织中E—cad和PCNA的表达。结果21例绒毛膜癌患者中E-cad阳性率28.6%(6例,6/21),正常绒毛组织中E—cad阳性率86.7%(13例,13/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49,P〈0.01)。21例绒毛膜癌患者中PCNA阳性率90.5%(19例,19/21),正常绒毛组织中PCNA阳性率60.O%(9例,9/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06,P〈0.01)。在21例绒毛膜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r=-0.513.P〈0.05)。结论E—cad低表达和PCNA高表达是绒毛膜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3)和增值核抗原(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组织中STAT3与PC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7.5%)。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57.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5.0%)。STAT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并且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TAT3的异常活化可促进细胞的过度增值,PCNA值可反映癌细胞的增值状态。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方法,可能对胃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96例喉癌,28例非喉癌病变,51例癌旁或癌周对侧喉组织标本进行PCNA,CD44表达情况检测。结果:(1)PCNA,CD4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4/96)和70.8%(68/96),均显著高于非喉癌病变喉组织,癌旁及癌周喉组织(P<0.01)。(2)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喉癌组织中PCNA,CD4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3)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PCNA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4)PCNA与CD44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CNA,CD44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对65例胃癌标本中ER、PR和C-erbB-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界: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和49.2%。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癌转移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为23.0%,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爆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R、PR和C-erbB-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Fas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52例胃癌,52例癌周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为46.1%(24/52),癌周组织Fas表达阳性率65.3%(34/52),对照组Fas表达阳性率为90%(9/10)。结论:Fas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低表达可能与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