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标准其临床分期为I b1~II a期的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124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3%、61.4%;总复发率为39.5%(49/124),其中复发部位明确的41例患者(盆腔内、盆腔外和盆腔内外同时复发患者分别为25、13和3例)中盆腔内复发率(61.O%,25/41)显著高于盆腔外复发率(31.7%,13/41;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35).根据这一因素,将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低危组(髂总淋巴结无转移,104例)和高危组(髂总淋巴结转移,20例),其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4%和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危组盆腔内复发率为22.1%(23/104),高危组为25.0%(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盆腔外复发率为7.7%(8/104),高危组为40.O%(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以盆腔内复发为主,而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者以盆腔外复发为主.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扩散至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途径和方式进行研究。1984年1月~1999年4月间,6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全子宫和淋巴结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65.3±11.1岁(39~90)岁。其中112例淋巴结转移者纳入本研究。由专人复审HE染色切片。根据所在部位将淋巴结分为:髂内、髂外、闭孔、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平均数目分别20.2±12.3和8.2±7.8个。41例肿瘤侵犯宫颈。 结果显示,无论肿瘤限于宫体部还是累及宫颈,髂外淋巴结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病灶局限宫体者多为髂外和闭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43例宫颈癌患者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盆腔淋巴结清扫依次剔除双侧髂总、髂外、腹股沟深、髂内及闭孔5组淋巴结,根据病理结果明确转移淋巴结的分布,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盆腔淋巴结转移35例,占24,5%。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29例,占82.9%,转移率为20.3%(29/143)。35例中仅有1组淋巴结转移的22例(62、9%),其中18例为闭孔淋巴结转移。闭孔淋巴结阴性而其他淋巴结阳性者仅6例(17.1%)。髂淋巴结转移12例,占34.3%,转移率为8.4%(12/143)。闭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组之和(P〈0.01)。右侧淋巴结转移率为20.3%(29/143),高于左侧的11.2%(16/143),P〈0.05。ⅡB期、肿瘤浸润宫颈间质深度〉1/2、肿瘤病灶〉4cm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而患者年龄、肿瘤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闭孔淋巴结是宫颈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是髂淋巴结。是否可以仅对有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患者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或仅对闭孔及髂淋巴结进行选择性切除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A~ⅡB期宫颈鳞癌2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27个,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27%(60/296),其中19例因分别行左、右侧淋巴结整片切除,未能区分淋巴结部位,其余41例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最多受累(58.54%,24/41),其次分别是髂外淋巴结(51.22%,21/41)、髂内淋巴结(31.15%,14/41)、髂总淋巴结(26.83%,11/41)和腹股沟深淋巴结(9.76%,4/4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质浸润(LVSI)、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子宫浸润及宫旁浸润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内癌栓(P=0.000)、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03)及宫旁浸润(P=0.029)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ⅠA~ⅡB期宫颈鳞癌中,最易受累的淋巴结是闭孔淋巴结,其次是髂外淋巴结。LVSI、宫旁浸润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是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接受多种方法治疗的Ⅲ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并发症和生存情况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选择1994~1998年间,因子宫内膜癌而经腹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腹腔细胞学检查、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者22例。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外、髂内血管、闭孔神经以上区域的所有淋巴组织;腹主动脉淋巴结为从血管分叉到十二指肠区域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的淋巴组织。平均切除的盆腔淋巴结数18个,腹主动脉旁淋巴结6个。盆腔淋巴结转移者予全盆腔放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获盆腔烟囱野放疗。均加行卡铂AUC5和紫杉醇化疗6个疗程。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分析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6.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已经成为妇科肿瘤治疗及外科分期的重要部分,切除的淋巴结有髂总、髂外、髂内、闭孔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范围是:上界为髂内、外动脉交叉处上3cm处,切除髂总血管表面的髂总淋巴结;下界为旋髂深静脉横跨髂外动脉处.此处表面为腹股沟深淋巴结;外界为腰肌表面;内界为输尿管外侧;底部为闭孔神经表面。该范围内的所有淋巴脂肪组织等均需全部切除。  相似文献   

7.
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对经盆腔腹膜外间隙穿刺插管进行化疗的可行性及其对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系转移的疗效进行探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于盆腔腹膜外间隙注入5-氟脲嘧啶(5-FU)及伊索显(Isovist-300)混合剂后,注药部位局部细胞形态无改变,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临床观察结果表明,(1)注药后X线摄片,可见髂外、髂内、闭孔、腹股沟深及大部分髂总淋巴结所在位置均包括在药物分布范围之内,重复给药,药物分布范围不变;(2)注药后48小时内,注药侧淋巴结内、FU浓度高于对照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内5-FU浓度介于注药侧与对照侧淋巴结内浓度之间;(3)对己有肿瘤细胞转移的淋巴结,注药后显微镜下可见淋巴结内转移的癌细胞有明显变性、坏死;(4)本组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及明显的全身毒副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经盆腔腹膜外间隙化疗是一种简便、安全、效果可靠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支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对经盆腔腹膜外间隙穿刺插管进行化疗的可行性及其对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秒转移的疗效进行探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于盆腔腹膜外间隙注入5-氟脲嘧啶及伊索显混合剂后,注药部位局部细胞形态无改变,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注药后X线摄片,可见髂外、髂内、闭孔、腹股沟深及大部分髂总淋巴结所在位置均包括在药物分布范围之内,重复给药,药物人布不变;(2)注药后48小时内,注药侧淋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间接淋巴造影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磁共振(MR)间接淋巴系统造影诊断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Ⅰa2~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21例,检查前未行盆腔手术或放疗,在双足趾蹼间或外阴大小阴唇皮内或宫颈间质注射欧乃影造影剂,行MR间接淋巴造影,观察前哨淋巴结、盆腔淋巴管引流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结果 21例成功行MR间接淋巴造影的宫颈癌患者中,能清晰观察到淋巴结形态及淋巴管走行。淋巴造影阳性患者4例,术后病理淋巴结为阳性,1例造影示右腹股沟深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为右髂内淋巴结转移;阴性17例,16例术后病理淋巴结检查结果阴性,1例假阴性的病理示左闭孔淋巴结有1/1转移。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行MR间接淋巴造影可有效显示盆腔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的解剖形态,评价前哨淋巴结状态及诊断宫颈癌淋巴是否转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的淋巴转移途经可分为:宫体上部和宫底部癌可沿阔韧带上部淋巴管转移到卵巢,并向上直接引流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可沿圆韧带转移到腹股沟深浅淋巴结,子宫中段癌引流至髂淋巴结,子宫下段到颈管癌的转移途径与子宫颈癌的相同、可使宫颈旁、闭孔、髂内及髂外组以及骶前、髂总等淋巴结受累。晚期癌可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位于体表,术前容易由触诊检查发现,而盆髂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膜后,必须经手术探查及淋巴结活检才能诊断。故有些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A~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内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7例FIGO分期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共取518枚淋巴结,共490枚经组织学证实无转移。对盆腔淋巴结的石蜡包埋组织以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标记。结果 27例490枚淋巴结中,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5例患者5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18.5%(5/27),淋巴结总阳性率1.02%(5/490)。在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的检出率分别为2.8%(3/108)和1.5%(2/132)。所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小于20枚与大于20枚两组间微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阴性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灶,随着切除淋巴结数目的增多,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淋巴结可能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预测早期子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评价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Ⅰa-Ⅱa期)患者28例,于术前约18h,分别于宫颈10点及2点处黏膜下注射37MBq(0.4ml)的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右旋糖酐(^99mTc—DX),即刻行淋巴核素显像。次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标本随即行γ探测仪体外探测识别SLN,解剖出SLN后单独送检,病理检查结果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中27例(96%)识别出SLN。手术标本共取得814枚淋巴结,其中123枚为SLN。SLN集中分布于盆腔的髂内、外血管周围及闭孔区。6例(21%)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共11枚转移淋巴结均为SLN,无假阴性情况出现。结论 SLN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性,临床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病例分析患者,女,年龄59岁,2010年01月19日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余于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和诊刮术,术中病理报告提示子宫内膜癌,2010年01月26日行全麻下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示子宫中低分化内膜样腺癌,侵及子宫壁全层,脉管内见癌栓,双侧宫旁及双附件未见癌,送检右闭孔淋巴结转移1/8,左闭孔淋巴结见癌转移O/9,左髂外淋巴结见癌转移1/7,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有病灶大、手术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关于其治疗方案争议不断,主要推荐的治疗方案有:盆腔外照射+顺铂同期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放化疗后进行辅助性子宫切除术。而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各地区放疗水平不同和患者个体化差异,目前对LACC的治疗方案仍存在多样性。预防性半扩展区域调强适形放疗可以在达到与传统扩展区域放疗相似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步放化疗同时加局部热疗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不一定改善LACC的预后,但可帮助判断预后,对已有髂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积极意义。对于腔内放疗技术不成熟地区的患者,盆腔外照射加同步化疗后行Ⅰ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甲蓝宫颈注射进行宫颈癌和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亚甲蓝宫颈注射后,17例宫颈癌和7例内膜癌患者接受腹腔镜(18例)或开腹(6例)盆腔淋巴结清扫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将蓝染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结果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4.12%(16/17),共44枚,占总切除淋巴结的8.84%(44/498),其中4枚癌转移.前哨淋巴结定位于闭孔窝40.91%(18/44),髂外36.36%(16/44),髂内18.18%(8/44),髂总2.27%(1/44),腹股沟深2.27%(1/44).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71.43%(5/7),共13枚,占总切除淋巴结7.74%(13/168).1例ⅢC期内膜癌左闭孔3枚,右闭孔1枚前哨淋巴结均见癌转移.结论亚甲蓝宫颈注射进行子宫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技术是可行的,但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放疗通常只限于盆腔,而各期宫颈癌都有一部分病人有盆腔外淋巴结亚临床灶存在。用于估计淋巴结转移的静脉造影、淋巴管造影、淋巴结扫描所获结果有一定差别。近年采用开腹探查术作为侦测盆腔外淋巴结转移的手段,但未定出选择这种手术的标准。本文目的在于找出原发病灶组织学分级和发生盆腔外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本文取材于1972~1980年间Pennsylvania州立大学医疗中心接收的159例未经治疗、属临床Ⅰ_B~Ⅳ_A期、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治疗前作开腹探查术,同时取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宫内膜增生与宫内膜癌的关系,复习1979~1990年间在日本九州大学医院妇产科行子宫切除的115例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单纯性经腹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105例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主动脉旁淋巴活检术。盆腔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双侧髂总、髂内、外、髂闭孔及腹股沟深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范围上至肾血管水平,下至主动脉分叉处。将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关于宫内膜增生诊断标准稍作修改,将宫内膜增生分为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及非典型增生。 结果:115例宫内膜癌:Ⅰ期66例(57.4%),Ⅱ期13例(11.3%),Ⅲ期33例(28.7%),Ⅳ期3例  相似文献   

18.
消息     
韩啸天  吴小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1):880-880
<正>1术前诊断盆腔肿块,淋巴结转移?左肾积水。2治疗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术前行膀胱镜下左侧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于2017年3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腹膜后肿块切除术+广泛子宫伴双侧附件切除术+右侧输尿管支架置管术+左侧输尿管膀胱种植术+左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中情况:无腹水,上腹部肝、胆、膈、胃、脾、肾、大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输尿管增粗,左侧输尿管髂外动脉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癌腹膜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可疑为卵巢癌的患者术前行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其腹膜及腹主动脉、左右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和闭孔动脉旁淋巴结声像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检查46确诊为卵巢癌,有腹膜转移40例,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87.5%(35/40);有淋巴结转移25例,超声诊断正确率76.0%(19/25).卵巢癌肿瘤的CDFI、RI值、伴腹水情况与腹膜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做为诊断卵巢癌腹膜及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首选方法,给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了 1992年 8月至 1997年 8月间采用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情况。术中放置宫腔操作器 ,于脐缘下切口放置 12 m m可视镜。于脐下 2 cm ,旁开 8cm处放置 2个 12 mm套管针。盆腔淋巴结切除者于耻骨联合上中线处放入另一个 5 mm套管针。用 2 0 ml生理盐水行盆腔冲洗并吸出 ,进行肿瘤细胞学检查。淋巴清除包括髂外、髂内、闭孔淋巴结在内的双侧盆腔淋巴结。抓钳抓取卵巢和输卵管中部。应用切割吻合器 (钉 )钉切卵巢漏斗韧带及圆韧带。横行切开膀胱腹膜反折 ,分离膀胱。再用切割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