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58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的变化、生殖道局部血液循环的增加以及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阴道微生态。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及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苦参总碱对女性下生殖道几种常见致病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通过琼脂板稀释法制备菌板,检测不同浓度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和共聚焦显微成像检测苦参总碱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成像法观察苦参总碱对生物膜形成和菌落形态的影响。结果: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分别为16,32,32 mg·mL-1。苦参总碱质量浓度1 mg·mL-1时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程度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电镜下亦可见随着苦参总碱浓度的升高,白假丝酵母菌不仅生物膜形成受到抑制,且菌丝形成受到阻断,菌落中菌丝变短、菌丝间连接变疏松。结论:苦参总碱(16,32,32 mg·mL-1)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酯和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乳膏对单纯需氧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经阴道微生态检测诊断为单纯需氧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共计274例,按其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甲组159例,头孢呋辛酯250mg口服,2次/d,连续7d;乙组115例,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乳膏5g/0.1g阴道给药,1次/d,连续7d。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4例患者治疗7d后总有效率84.3%(231/274)。甲组有效率为83.6%(133/159),乙组有效率为85.2%(98/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头孢呋辛酯及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乳膏治疗单纯需氧菌性阴道炎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受助孕治疗的不孕症夫妇支原体和衣原体携带情况及其与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与遗传医疗中心无下生殖道感染症状且接受助孕治疗的159对不孕症夫妇,在取卵日或人工授精日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和精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结果女性患者支原体阳性29例(18.200,29/159),其中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分别为26例(16.4%,26/159)和3例(1.9%,3/159),未检出衣原体。男性患者支原体阳性4例(2.5%,4/159),均为UU;衣原体阳性3例(1.9%,3/159)。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支原体阳性10例(16.9%,10/59),非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支原体阳性19例(19.0%,19/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支原体阴性组和阳性组的获卵数[(11.8±6.0)个,(14.6±6.2)个]、优质胚胎率(37.6%,43.2%)和临床妊娠率(48.2%,3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入助孕治疗周期的不孕症夫妇仍有一定的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携带率,支原体携带与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手术部位感染是妇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预防术后感染包括多方面:术前进行生殖道感染的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正确术前阴道准备;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及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患者皮肤内源性细菌、病毒、真菌污染等危险因素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从文献首次报道原发性输卵管癌(primary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PFTC)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一直以来,PFTC的发病率很低,年发病率为0.41/10万,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0.14%~1.8%,在女性生殖道肿瘤中居次要地位。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输卵管癌的认识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而近10年来病理学、分子学以及遗传学  相似文献   
7.
盆腔感染是计划生育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与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有关。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与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宫颈黏液栓的破坏、阴道及宫颈的微生物有关。阴道腔内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保持着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与阴道内正常菌群、宿主和菌群间及菌群与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局部免疫有关。阴道腔内的任何微生物均可成为盆腔感染的病原体,为减少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进入上生殖道的机会,手术前要进行各种阴道炎的检查,手术开始前进行严格的外阴及阴道消毒,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为最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可以实现阴道炎诊断和阴道微生态环境紊乱与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动态观察一株女性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方法:使用体外盖玻片生物膜培养法,培养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的生物膜,在培养2、4、8、12、16、20、24、48、72、96、120 h后取出盖玻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A(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conjugatedconcanavalin A,FITC-conA)和碘化丙啶( andpropidium,PI)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卷曲乳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与特点. 结果:获得生物膜形成过程不同时间点的CLSM图像,观察到卷曲乳杆菌在4 h即开始有散在的细菌黏附于盖玻片上,为可逆吸附期;8~20 h细菌黏附量逐渐增加,进入不可逆吸附期,20 h细菌聚集成团,生物膜初步形成;24~48 h形成大片的生物膜菌落,细菌镶嵌在大量多糖基质中,结构紧密,形态稳定,生物膜成熟;72 h后生物膜菌落开始解聚. 培养20 h乳杆菌生物膜密度为42. 7 × 10 -3 ± 6. 83 × 10 -3 ,24 h上升为102.5 ×10 -3 ±23.14 ×10 -3,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培养24 h乳杆菌生物膜形成. 结论:该株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在体外可形成生物膜,24 h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膜,72 h生物膜开始解聚再定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0岁。因"停经47d,右下腹痛伴阴道流血3d,加重1d"于2011-12-11急诊入本院。病史采集:G1P0,LMP为2011-10-25。停经40d时尿hCG(+),3d前出现右下腹隐痛伴少量阴道流血,1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肛周坠胀感。月经史、既往疾病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P为100次/min,R为20次/min,BP为100mmHg/60mmHg(1mmHg=0.133kPa),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宫颈举痛(+),双附件区未及肿块,压痛(+)。辅助检查:2011-12-11血hCG为10400U/L。超声检查示右卵巢前方不均质低回声包块(61mm×56mm×45mm),盆腔积液深度为47mm。入院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妊娠晚期引产和自然临产的临床资料,探讨引产指征的掌握和引产方式对分娩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1日至4月15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非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587例单胎孕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引产组258例,自然临产组329例。比较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剖宫产指征。比较引产组的引产指征及单纯因孕龄超过预产期引产的64例与自然临产组的剖宫产率。比较不同宫颈条件和新生儿体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以及两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即缩宫素静脉点滴和阴道内放置普贝生对宫颈条件的改善情况。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引产组和自然临产组孕妇比较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和总产程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引产指征包括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孕41周及其他。引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48.1%vs17.0%,P〈0.05)。引产组剖宫产指征第一位为引产失败,自然临产组剖宫产指征主要为胎儿窘迫和产程停滞。引产组宫颈评分越低,剖宫产率越高。两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比较,采用普贝生对宫颈条件改善程度明显高于缩宫素。结论在临床密切监测下,应严格掌握引产指征,减少引产,降低剖宫产率。勿因当前医疗环境影响而扩大引产范围。对于宫颈条件差的引产患者应首先选择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剂即前列腺醇制剂改善宫颈条件,可降低引产失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