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胶原蛋白代谢产物羧基末端肽(ICTP)和氨基末端肽(PIN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1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24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2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ICTP、PINP水平,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CTP、PI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血清ICTP、PI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病变组(P<0.05),而对照组及肺良性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TP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有关,Ⅲ、Ⅳ期较Ⅰ、Ⅱ期明显增高(P<0.05);PINP水平各期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但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化疗不敏感组血清ICTP、PINP水平较化疗敏感组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CTP、PINP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起辅助诊断作用,同时可评估患者对化疗的敏感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推测病变范围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Livin的表达水平及2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Livin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Liv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化疗后Livin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Livin平均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期患者Livin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期患者(P<0.05);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Livin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4Livin水平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ivin在正常健康人血清中不表达,而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化疗后血清Livin水平增高,对判断其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了24例肺癌、12例良性肺部疾患和6例经放疗或化疗后的肺癌患者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及8例肺癌组织中环核苷酸含量。发现肺瘤组血浆cGMP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患者,而cAMP/cGMP比率则明显降低;治疗组血浆cGMP含量明显下降,而cAMP/cGMP比率则显著上升;肺差分化癌组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的血浆环核苷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肺癌组织中cAMP含量和cAMP/cGMP比率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织中的含量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EA、CYFRA21-1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21-1(CYFRA21-1)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学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化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CEA、CYFRA21-1水平在NSCLC化疗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肺癌组化疗有效者(CR PR)2种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下降(P<0.05),病情稳定(NC)和进展者(PD)二者水平无变化(P>0.05);CEA对于肺腺癌,CYFRA21-1对于肺鳞癌化疗前效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 检测CEA、CYFRA21-1水平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GFR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手术治疗的部分肺良性病变患者2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肺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中EGFR的表达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患者EGF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EGFR的表达百分数明显高于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分化者EGFR的表达百分数明显高于低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表达水平50%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EGFR表达水平≥50%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表达在晚期NSCLC化疗患者中明显提高,与患者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组织、正常肺组织及炎性肺组织血清胸苷激酶(TK1)、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水平,并探讨分期与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共完成研究75例非小细胞肺癌,纳入病例组,同时根据年龄、性别校正,入选5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纳入良性组,进行组织胸苷激酶(TK1)、胸苷磷酸化酶(TP)检测,进行对比,评价TK1、TP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分期、疗效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肺癌组织TK1阳性率、TP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组织、正常肺组织及炎性肺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组织与炎性肺组织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各临床分期与TK1以及TP表达水平,TK1随着分期的上升,表达水平也随之上升,TP随着分期上升表达水平也随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转移的患者TK1、TP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TK1以及TP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分期的上升,相关系数r绝对值呈下降趋势,未见高度相关性(P<0.05).近期治疗,有效对象治疗前TK1表达水平3(1~8)%低于无效者(53.46±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1、T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分期有关,TK1表达可以预测预后,两者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王洪刚  刘锡范  刘加法 《医学综述》2008,14(23):3662-366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实验包括肺癌组34例,良性肺疾病组9例,健康对照组1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放射免疫法(RIA)测定EGF。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与EG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患的血清VEGF、EGF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EG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EGF高表达,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与单纯化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非小细胞肺癌行化疗加射频消融16例,单纯化疗18例,两组化疗方案均为卡铂加泰素蒂。比较两组一年期的临床疗效、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射频消融组有效率(CR+PR)75%,优于化疗组44.4%(P<0.05);两组Ⅱ、Ⅲ期生命质量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射频治疗近期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杨敏  陈琦  黄丽娟 《重庆医学》2012,41(2):131-132,134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sCD40L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用ELISA检测40例NHL患者(NHL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VEGF、sCD40L水平,以及NHL患者化疗后VEGF、sCD40L水平变化。分析NHL患者血浆中VEGF与sCD40L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和相关性。结果化疗前NHL组患者VE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而血浆sCD40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NHL化疗缓解组sCD40L在化疗后上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GF化疗后下降,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前VEGF与sCD40L表达无相关性(P>0.05);sCD40L在首疗程化疗间歇期末达完全缓解(CR)组仍低于对照组(P<0.001);VEGF在首疗程化疗间歇期末达CR组仍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VEGF、sCD40L可能与NHL的发病及预后有关,VEGF、sCD40L正常可作为NHL化疗停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男性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7例肺癌患者、19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34例正常健康人员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及催乳素(PR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E2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1),而P、LH、PRL及FSH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良性病变组血清T、P、E2、LH、PRL及FSH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男性肺癌患者体内存在性激素水平的失衡和紊乱,检测血清中T和E2的水平对肺癌的诊断和病情变化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围术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水平,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晦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法,分别监测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良性病患者术前,术后1、7、14、21及28d血清MMP-9的浓度,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例,肺良性病患者12倒,30例健康志愿者确定血清MMP-9正常水平。结果(1)NSCLC患者术前血清MMP-9浓度(82.84ng/m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58.98ng/mL)及健康人血清水平(42.94ng/mL)(P=-.000);(2)手术切除肿瘤后,术后第1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265.87ng/mL)达峰值,比术前水平(82.84ng/mL)明显升高(P=0.000),此后下降。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MP-9的术前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人。围术期血清MMP-9水平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紫杉醇单药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方法 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一线含铂类的方案4周期化疗后,将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稳定(SD)患者53例分为2组。治疗组27例,给予紫杉醇维持治疗加最佳支持治疗3周期;对照组26例,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比较2组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63±0.28)个月和(2.62±0.18)个月(P<0.05);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92.56%和57.69%(P<0.05);2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单药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且毒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13.
肺癌根治术后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sICAM-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手术前后sICAM-1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检测血清sICAM-1在肺癌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以肺癌手术切除标本、正常肺组织、肺癌及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肺癌患者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且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ICAM-1阳性表达组血清sICAM-1含量较ICAM-1阴性组高;转移组含量较无转移组高(P<0.05);与肺癌术前比,根治组术后3 d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术后7 d出现下降趋势,术后14 d根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而探查组与术前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增高提示肺癌晚期、有淋巴结转移、预后差;肺癌根治术后14 d血清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检测血清sICAM-1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291-1292
目的:观察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及单用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化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化疗组(对照组)及中药加化疗组(治疗组),治疗周期均为21d,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44.44%、22.22%,两组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骨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7—2010年我院收治的术前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49例作为观察组,直接手术病人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04,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21、4.200,P<0.05)。结论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可以显著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及病人1、3年生存率,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向阳  阮淑芬 《西部医学》2004,16(4):299-303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组织和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端粒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定量法及原位杂交定性方法,检测44例手术切除标本端粒酶活性及hTERT的表达,其中包括30例肺癌组织和14例良性病变及正常肺组织.结果①TRAP-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肺癌组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P<0.01).②30例肺癌组织中hTERT阳性率与肺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中阳性率比较,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22例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hTERT阳性率均高于8例肺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④端粒酶活性,hTERT阳性率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端粒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②端粒酶可作为病理学鉴别肺癌与良性病变的一个指标.③端粒酶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新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治疗前后的变化能否成为评价疗效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选择99例新发确诊肺癌患者,以健康人45例为对照组,肺癌患者治疗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金标法测定D-dimer在血浆中的水平,部分晚期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再次测定二指标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D-dime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与有无肺外器官转移、临床分期及原发肿瘤大小相关,D-dimer水平与有无肺外器官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有肺外器官转移组血浆VEGF、D-dimer水平显著高于无远隔转移组;Ⅲ、Ⅳ期患者血浆VEGF、D-dimer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行化疗组化疗后疗效为(CR+PR)组两指标明显下降,较化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化疗前肺癌患者血浆VEGF、D-dimer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肺癌患者血浆VEGF、D-dimer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肺癌恶性行为和对化疗反应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水平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文 (GSTs)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意义及与化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 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GSTs、 2 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血清GSTs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 (P <0 0 1) ,也高于健康者 (P <0 0 1)。 2 6例化疗有效组低于 40例无效组 (P <0 0 5 )。其中 16例患者于化疗前后均行检查 ,GSTs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GSTs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GSTs可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一个诊断指标 ,并可预测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肺癌患者血清的NO水平和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庆  甘克定  陈卓明 《广西医学》2006,28(12):1900-190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NO水平和VEGF表达及其在临床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分别用化学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62例肺癌患者血清NO和VEGF的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NO和VEG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肺腺癌组NO水平高于鳞癌组(P<0.05)而与VEGF水平无相关性(P>0.05);肺癌的临床分期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NO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VEGF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肺癌患者术后3d的血清NO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7 d上升到接近术前水平(P>0.05),而VEGF水平在手术或化疗后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血清的NO和VEGF水平有助于了解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健康对照组(14例)、良性肺病组(14例)、肺癌组(56例)血清中HDGF和VEGF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测患者肺癌组织及肺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DGF和VEGF的表达。【结果】肺鳞癌患者与肺腺癌患者相比,肺鳞癌患者血清HDGF水平显著增高(P<0.01)。未分化+低分化肺癌患者与中分化+高分化肺癌患者相比,未分化+低分化肺癌患者血清HDGF水平显著增高(P<0.01);Ⅱ~Ⅳ期NSCLC患者血清HDGF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HDGF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5, P<0.01);肺癌组织中HD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肺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DGF的表达水平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5 P<0.05)。【结论】HDGF和VEGF可能与肺癌的生长、转移有关,并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