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结细胞亚群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01—01—2008—06—30,本院病理确诊的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70例,治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患者T淋巴结细胞亚群改变,Ⅱ期患者行常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患者行常规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及DDP同期化疗。结果:7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全程放疗及同期化疗。同期化疗方案为DDP210mg/7周,所有患者近期完全缓解率100%,随访2a,共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9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CD4^+、CD8^+改变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CD8^+与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CD4^+/CD8^+下降的患者,更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CD4^+/CD8^+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行根治性放疗的新疆地区143例维汉族鼻咽癌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汉族和维吾尔族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以及两者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9月~2002年12月收治的首诊行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的维吾尔族鼻咽癌56例,汉族鼻咽癌87例,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分期、临床分期、颅神经损伤、颅底骨质破坏、放疗后鼻咽残灶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维汉族鼻咽癌患者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汉族鼻咽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分期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害等因素影响预后(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维吾尔族鼻咽癌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病理类型、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伤、鼻咽残灶等因素影响预后(P〈0.05);多因素分析中,鼻咽残灶、年龄、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维汉族患者的年龄、T分期、临床分期、颅神经损害、鼻咽残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年龄、临床分期、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维汉族比较,维吾尔族患者年龄小,分期晚,比汉族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及其高危人群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占T淋巴细胞的(2.96±1.34)%,高于EBV-VCA-IgA抗体阳性健康携带者及健康者(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EBV-VCA-IgA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明显降低,NK细胞水平高于EBV-VCA-IgA抗体阳性健康携带者及健康者(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明显降低,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5例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血浆sP—selectin及t-PA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5),t-PA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鼻咽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高于Ⅰ+Ⅱ期(P〈0.05),而t—PA水平低于Ⅰ+Ⅱ期(P〈0.005);有淋巴转移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增高,t—PA降低,检测血浆sP—selectin及t-PA水平对鼻咽癌患者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检测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水平,并对部分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IL-10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Ⅰ和Ⅱ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Ⅲ和Ⅳ期患者(P=0.011);有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稍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结论血清IL-10水平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观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江  石磊  郗玉珍  邹莹  丁忠祥 《浙江医学》2023,45(23):2473-247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首次出现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时间评估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及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29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根据MRI影像评估首次出现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时间。结合鼻窦炎首发时间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46.08±13.71)个月,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7.2%、86.1%、86.9%、86.1%。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发生放疗后继发放射性鼻窦炎不同时间患者的T分期、N分期、国际抗癌联盟/美国抗癌联合会分期、是否化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1个月发生的继发放射性鼻窦炎是预测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T3~T4期是影响累积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N2~N3b是影响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MRI影像学上观察到放疗后较早发生的继发放射性鼻窦炎(1个月)是预测累积总生存率、累积无进展生存率、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累积无转移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鼻咽癌预后的一项经济、简便、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血清EBV-DNA的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其中200例NP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每3月以及出现复发、转移时检测患者血清EBV-DNA含量,分析EBV-DNA的表达与NPC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r=0.568,P<0.05),EBV-DNA表达量随着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局控组EBV-DNA阳性率是6.59%(11/167),显著低于复发组的57.14%(12/21)以及转移组的91.67%(11/12);转移组E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复发组.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EBV-DNA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且与NPC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测定NPC患者体内EBV-DNA水平,可以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陈超  李华峰 《浙江医学》2015,37(3):229-231
目的 研究放疗前后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以68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外选取健康献血者40 例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例组患者放疗前、接受6 周放疗后及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水平,使用受体黏附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病例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T 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高于对照组(P<0.01);放疗后1 周,病例组的CD4+T 细胞比例、肿瘤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RBC-C3bRR)进一步下降,而CD8+T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同放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放疗后3 个月病例组CD4+T 细胞比例、DTER、RBC-C3bRR 逐步升高,而CD8+T 细胞比例及RBC-ICR逐渐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同放疗前及放疗后1 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放疗刚结束时,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为主导,放疗结束3 个月后,红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逐渐恢复。放疗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 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患者T细胞亚群测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分期及放疗对免疫与肿瘤复发,转移及肿瘤退缩的相关性。方法:每位病人放疗前及放疗后各测定T细胞亚群指标一次。结果:早,晚期鼻咽癌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相比,除早期鼻咽癌CD3下降无统计学意义外,余CD3,CD4,CD4/CD8下降,CD8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鼻咽癌的改变尤为突出,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后肿瘤退缩与否的T细胞亚群测定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肿瘤有复发或转移者CD4,CD4/CD8下降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D8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细胞亚群指标的测定,对鼻咽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放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雪  叶栋  刘开泰  贝宴屏  郑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682-1688
目的 探讨初治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9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放疗科就诊的初治转移性鼻咽癌患者52例,对其进行化疗,记录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7年3月,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为4.4~7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9.4个月。患者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9%、45.8%、18.5%。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肺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转移灶数目、化疗周期、转移灶处理、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碱性磷酸酶、纤维蛋白原、血清清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水平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分期、骨转移、肝转移、多器官转移、近期疗效、原发灶放疗、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水平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3期 〔HR=6.315,95%CI(2.004,19.904)〕、合并肝转移〔HR=5.810,95%CI(2.200,15.341)〕、合并多器官转移〔HR=3.770,95%CI(1.317,10.793)〕、原发灶未行放疗〔HR=5.537,95%CI(1.740,17.620)〕、碱性磷酸酶≥100 U/L〔HR=7.657,95%CI(2.313,25.344)〕是初治转移性鼻咽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基于N分期、是否合并肝转移、是否多器官转移、原发灶是否接受放疗、碱性磷酸酶水平是初治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而提高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患者(其中Ⅰ~Ⅱ期17例,Ⅲ~Ⅳ期24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有淋巴结转移13例;术后复发转移11例,无复发转移30例)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CD4+、CD8+、CD19+)及自然杀伤细胞( NK)水平。结果手术后41例患者NK水平升高, CD19+细胞水平下降( P<0.05), CD3+、CD4+、CD8+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Ⅲ~Ⅳ期患者比较,Ⅰ~Ⅱ期患者血CD4+细胞水平显著降低,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喉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或转移组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NK、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对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rAd-p53)治疗鼻咽癌后对原发灶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CD34-MVD)及血小板( PLT)计数的影响,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3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因组32例给予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组31例仅给予同步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患者癌组织中CD34-MVD水平,并检测PLT。结果治疗后基因组鼻咽癌原发灶CD34-MVD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CD34-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PLT均显著下降(P均<0.05),并且基因组下降更明显(P<0.05)。随访3年,基因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CD34-MVD表达增加组远处转移率(38.5%)明显高于表达下降组(13.5%)(P<0.05),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低于表达下降组(P<0.05);PLT增加组与PLT下降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放化疗联合基因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使CD34-MVD、PLT计数明显下降。 CD34-MVD过度表达可作为评估远处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两组均行放化疗,并给予自然饮食,观察组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19^+、CD4^+/CD8^+、CD16^+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CD16^+56^+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CD16^+56^+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行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莉  王继荣  王科明  王朝霞  林岩  雷亿群 《海南医学》2013,24(24):3610-3612
目的观察注射用香菇多糖联合DCF(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方案治疗胃癌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为胃癌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20例,复发转移24例,随机分为注射用香菇多糖联合DCF方案组(联合治疗组)22例及单纯DCF方案组(对照组)22例。每例患者每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可评价疗效22例,治疗后T细胞总数(CD3+)、T辅助细胞(CD4+)的数量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T辅助细胞(CD4+)的数量有所降低(P〈0.05),T细胞总数及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63.64%,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90.91%)及恶心呕吐发生率(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损害、腹泻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香菇多糖能够增加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DCF方案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温演伟  董洪松  田耕 《海南医学》2014,(11):1570-1572
目的分析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射治疗治疗鼻咽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变化和Karnofsky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CD4+/CD8+比值、Treg细胞百分率、NK细胞百分率、NKT细胞百分率均较前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Treg细胞百分率和NKT细胞百分率上调更明显,而CD4+/CD8+比值和NK细胞百分率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手术前后及复发时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30例OTC(术后肺转移7例、局部复发23例)在术前、术后及复发时血清VEGF(serumVEGF,sVEGF)的水平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g及TgA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手术前sVE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3,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97、14.140,P均〈0.05);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术后sVEGF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77、11.500,P均〈0.05);术后2组sVE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3、1.525,P均〉0.05);肺转移组及局部复发组在复发前后s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7.387、12.160,P均〈0.05),复发后肺转移组sVEGF较局部复发组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167,P〈0.05)。2组血清瞻浓度与sVEGF表达成直线正相关(r=0.786,P〈0.01)。结论sVEGF在DTC术前及术后复发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作为评估DTC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放射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次鼻咽癌颅底侵犯放疗后有复发或转移24例为复发组,无复发转移24例作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测量其放疗前颅底ADC值进行t检验,研究ADC值在鼻咽癌颅底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放疗前患者颅底病灶ADC均值复发组为(0.804±0.031)×10-3mm2·s-1,对照组为(0.813±0.035)×10-3mm2·s-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P〉0.05)。且T3、T4期颅底病灶ADC均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结合常规序列可更准确地诊断鼻咽癌颅底的侵犯情况,而在放射治疗前测出的颅底病灶ADC值,不能作为判断鼻咽癌颅底病灶是否会复发或转移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的研究。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86例确诊为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组(全程常规分割放疗)和后加速组(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每组43例。常规组照射2Gy/次,1次/天,每周5d,总剂量为70Gv.后加速组采用化疗方案为顺铂(DDP)(20mg/m2,第1—5天)+5-氟脲嘧啶(5.Fu)(500mg/m2,第1~5天),每4周1疗程,共3疗程;于第l疗程结束时开始放疗,先常规分割:2Gy/d,每周5d,放疗剂量至36Gv后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3Gy/d,总剂量66~69Gy。结果:放疗后1、3个月常规组和后加速组鼻咽部原发病灶和颈淋巴结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年后加速组局部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后加速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加速组急性黏膜反应明显重于常规组(P〈0.01),但远期后遗症的发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加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平均复发时间也显著延长,但两组的转移率和平均转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能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9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6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卡培他滨化疗+直线加速器照射放疗),实验组则进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卡培他滨化疗+直线加速器照射放疗+热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以及跟踪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2.94%)、腹泻(5.88%)、皮肤反应(0.00%)、白细胞减少(2.94%)、血小板减少(2.94%)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14.71%、8.82%、23.53%、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半年后复发率(2.94%)及转移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4.71%、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缩小肿瘤的体积,降低癌症临床分期,可以杀灭病灶,有效避免肿瘤向远处转移,从而减少局部复发,此治疗法对患者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芦晓磊  王卫星 《西部医学》2012,24(11):2099-2101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对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切除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老年HC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服用复方斑蝥胶囊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术后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第二天开始服用复方斑蝥胶囊,1次3粒,每日2次,连续应用1个月;B组20例,患者术后仅行常规处理;另设C组20例为正常人群作对照。分别于术前3天及术后10、30天抽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NK细胞以及CD4+/CD8+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B两组患者术前CD3+、T细胞及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天,A、B两组患者CD3+、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O.05);术后30天,A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0天A组患者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0天,A组患者CD3+、CD4+、CD8+、T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O.05)。结论老年HCC患者手术前后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复方斑蝥胶囊有利于提高老年HCC患者术后的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