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李振洪 《医学文选》2000,19(5):680-681
临床确诊的胰腺癌患者往往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 ,即便是扩大范围的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也无法扭转短期内死亡的现状。全身性化疗效果并不理想 ,且副作用大 ,患者难以接受。我科自 1994年以来随机对 1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植入式药泵行区域性灌注化疗进行治疗 ,现就治疗效果结合文献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中男 16例 ,女 3例 ;年龄 45~ 76岁 ,平均 5 8.6岁 ;胰头癌 15例 (2例位于胰钩部 ) ,全部肿物 >4cm,侵犯胰周组织或 /及大中血管 ,全胰癌 4例 ;2例伴有肝转移。病理 :腺癌 18例 ,粘液癌 1例。全部…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8年 3月以来 ,应用胆肠间置导管内引流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4例 ,临床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4岁~ 71岁。 4例均系晚期无法切除之胰头癌。临床表现除体重下降 ,黄疸指数增高 ,低蛋白 ,脱水等共性特点外 ,胰头部癌肿直径最小 5 cm,最大 10 cm。 1例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癌性侵犯和肝脏转移。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术中证实肝外胆管均显著扩张及胆囊胆汁淤滞性肿大。1.2 手术方法 :2例施胆总管空肠 T管间置内引流术 ,2例因胆总管被癌肿侵犯粘连及压迫难以显露而改施…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9月— 2 0 0 3年 6月我们对单纯侵犯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的胰头癌 16例行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PV/SMV)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近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38~ 6 7岁 ,肿瘤位于胰头部 10例 ,钩突部 6例。住院时主要症状为腹痛 11例 (81.2 % ) ,黄疸 10例 (6 2 .5 % ) ,体重减轻 11例(81.2 % )。B超、CT均提示胰头占位性病变 ,肿块大小 1cm× 3cm× 3cm~ 4cm× 5cm× 5cm ,肝脏无转移 ,腹膜后及腹主动脉旁无淋巴结肿大。数字减数造影 (DSA)检查 6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PDDU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DDUC患者(胰头癌34例,胆总管下段癌14例,壶腹癌11例),行常规MRI、MRCP及3D-VIBE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测量胰胆管汇合角、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主乳头至扩张的胰胆管末端的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 结果 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3组间病灶最大径、中心位置、边缘情况和病灶均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较易累及胰周血管,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均未见邻近血管受累征象.胰头癌组的胰胆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主乳头至胰胆管梗阻端的距离及胰胆管末端间距均大于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组;"四管征"多见于胰头癌.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SNR高于胰头癌和壶腹癌组(P<0.05),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信号强度稍高于胰腺实质.结论 MRI 3D-VIBE序列联合MRCP能较好显示不同类型PDDUC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特点,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的细微差别,有助于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我院在 1 990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例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无手术死亡。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4例 ,女 1 2例 ;年龄30~ 68岁。其中胰头癌 1 9例 ,胆总管下段癌 5例 ,乏特壶腹癌 6例 ,慢性胰腺炎 3例 ,胃癌侵犯胰头 2例 ,大肠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 1例。1 .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的切除范围 :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 ,即切除胃窦、胆总管及胆囊、胰头、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重建方式 :按 child术式重建。其中 ,2 2例行胰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 ,1 4例行胰空肠端侧粘膜吻合。…  相似文献   

6.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本组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2±15)岁.肿瘤位于胰头部7例,胰体部1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切除 节段性胰腺切除术2例(1例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行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2例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1例合并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重建),行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因肝脏广泛转移行肝肿块切除活检 胆囊切除 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2例,不典型类癌3例,小细胞癌3例;瘤体直径4~12 cm,均呈浸润性生长;淋巴结转移3例,侵犯十二指肠4例,侵犯胆总管1例,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1例,侵犯下腔静脉1例,肝转移1例.随访6例,5例存活至今,1例术后第8个月死于肝转移.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性生长,大多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术中留置化疗泵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不能切除胰头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胰头癌患者术中留置化疗泵于肿瘤供血血管,术后经化疗泵行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化疗后对全部病例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中近期疗效CR 0例、PR 5例、SD 10例、PD 0例,总有效率(CR+PR)33.3%。疼痛缓解率73.3%(11例)。不良反应中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术中留置化疗泵动脉区域栓塞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无法切除的胰头癌患者近期疗效,其操作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我科从 1 996年 1 1月起临床应用抗返流人工瓣膜器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3例 ,其中男 5例 ,女 8例。年龄 2 7岁~ 6 5岁。胰头癌 2例 ,胆总管结石 4例 ,胆总管损伤 1例 ,先天胆总管囊肿 2例 ,假性胰腺囊肿 2例 ,胃肠 Roux- y吻合 2例。1 .2 材料 :抗返流人工瓣膜器采用国际公认对人体无害 ,耐酸碱、耐消化液侵蚀的优质硅橡胶制成。其生物相容性好 ,可长期置入人体 ,已经临床验证。该瓣膜长 5 cm,膜厚 0 .3mm,近端开口为圆形 ,内衬不锈钢环 ,直径 2 .2 cm,整个瓣膜近端长 2 cm ,整体为圆形。…  相似文献   

9.
自 1992年 7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架桥术姑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12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46~ 78岁 ,平均 6 5岁。黄疸病史 14~ 74天 ,平均34.9天。经 B超、CT、PTC、MRCP等检查均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 ,胆囊肿大 ,胆总管下端阻塞或胰头有占位性病变 ,提示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探查及术中病检证实胰头癌 9例 ,胰勾突癌 1例 ,胆总管下段癌 2例。其中 2例胰头癌伴肝转移 ,2例年龄分别为 76、78岁的患者同时伴有慢性心肺疾病估计不能耐受Whipple手术。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CT表现与临床关系及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5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利用CT的直接、间接征象以及临床表现,评估手术价值,分析检查技术的应用与病变检出率的关系。结果胰头癌36例,占76%。胰体癌12例,占24%。胰尾癌2例,占4%。病灶直径在2.7~15cm之间,直径小于3cm的18例.其中囊腺癌6例。50例术前评估手术切除20例.可能切除12例,实际切除15例,占评估切除率的46,9%。结论胰腺增大,钩突变形及密度不均为胰腺癌的直接征象,当发现胆总管及主胰管扩张,应高度怀疑胰腺癌存在的可能;(1增强扫描评价胰腺癌对周围血管受侵犯及转移具有相当的正确性。胰周器官及血管的改变对选择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效果 ,对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 2 9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施行旁路手术 ,术中进行无水乙醇癌内注射和选择性胃网膜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 ,术后再进行区域性灌注化疗。结果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治疗组近期疗效为 5 5 .1% ,明显高于周围静脉化疗组的 6 .7%。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组 1/ 2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2 %、6 8.9%、34.5 % ,周围静脉化疗组则分别为 6 3.3%、36 .7%、1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认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是提高中晚期胰腺治疗效果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2.
例1,女,53岁。因无痛性黄疸一个月,于1990年7月10日入院。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壶腹周围癌。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探查:见胰头2cm×3cm,表面凸凹不平,质地硬。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child 术式(未切除胆囊)进行。当切断胆总管下端时发现,胆总管内有前后方向纵行中隔,将胆总管分成左右腔。右边腔直径0.8cm,左边腔直径1.5cnn,沿管道向肝门方  相似文献   

13.
李锋  杨立健  黄林  刘良  陈志云 《广西医学》2003,25(7):1252-1253
作者自 1 998年 8月~ 2 0 0 3年 2月 ,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邵永孚教授的改良术式 :胰管 -空肠四点吻合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癌、胰腺癌 1 2例 ,操作简易 ,无胰瘘发生 ,治疗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8~ 72岁。壶腹癌 2例 ,胰头癌 1 0例。病理类型 :壶腹癌 1例高分化腺癌 ,1例腺鳞癌 ,胰头癌 7例导管细胞癌 ,1例粘液腺癌 ,1例囊腺癌 ,术中快速病理证实 8例 ,术后病理证实 4例。1 2 手术方法 :横断胆总管后 ,均于胆总管内放置尿管或胶管固定行术中减黄 ,常规胰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4.
<正>本院1988~1995年因手术造成的肠系膜上血管损伤5例,现就损伤原因及处理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病史摘要例1系胰体囊肿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在游离胰颈下缘时将肠系膜上静脉横断,即刻发现,行对端吻合治愈。例2系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撕裂,修补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择动脉灌注化疗在胰头癌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胰头癌根治切除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术后使用健择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组术后健择动脉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肝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及生存期.结果:(1) 按WHO分级标准,对照组血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2) 治疗组患者的肝转移率、局部复发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17%、42%、44%、11%,对照组分别为73%、68%、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头癌根治术后健择动脉灌注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头动脉的分布及血液供应,并对胰头的血管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阐述.方法 24例成人尸体标本和4例儿童尸体标本采用甲醛固定、动脉乳胶灌注、ABS动脉铸型3种方法,22例临床血管造影检查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系统地对胰头动脉分布和血液供应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出现率为100%,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分支到十二指肠和胰头供应血液;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出现率为98%,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者占96%.供血范围与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基本一致.在走行过程中与胆总管之间有着螺旋盘绕关系;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出现率均为100%,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起点变异较大.血液供应至胰头下1/3部分和邻近的十二指肠.结论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血供丰富,且与胆总管螺旋盘绕,临床手术中应加以注意;胰十二指肠下前、后动脉单独或共干起源于空肠动脉应在其进入胰头前,于钩突的左缘处结扎,避免误扎空肠动脉.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在壶腹周围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MRCP)在壶腹周围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4例壶腹周围癌病人MRCP图像 ,测量胆总管及胰管的直径、胰胆管汇合角度 ,并与 10例无胆管和胰腺疾病者 (对照组 )进行对比。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胰头癌和壶腹部癌病人胆总管均明显扩张 (F =33.11,q =10 .77、10 .6 3,P <0 .0 1) ,但后二者扩张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q =0 .33,P >0 .0 5 )。胰头癌组的胰管扩张倍数与胆管扩张倍数之比大于壶腹部癌组 (t=8.6 7,P <0 .0 1)。胰头癌组的胰胆管汇合角为 (5 8.5 7± 31.91)° ,而壶腹部癌组仅为 (9.0 0± 2 .77)°,差异有显著性 (F =4 3.79,q =12 .0 5 ,P <0 .0 1)。④结论 胰胆管汇合角和胰胆管扩张倍数之比可作为鉴别胰头癌与壶腹部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胰腺癌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的资料。找出其特点。结果28例中胰头癌1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1例,胰头体部癌3例,胰体尾癌1例;肿瘤直径〉3cm 16例,〈3cm 12例;ET平扫呈低密度改变13例,等密度3例,水样密度右液化坏死12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均匀性强化;另有胰周脂肪层消失2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23例,合并胰管扩张20例;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及分支受累等18例;腹腔淋巴结肿大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胰腺癌是一种无创性方法,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报告的胰头癌发病率逐渐增多,而治愈性切除率仍很低,不足20%[1、2]。我们对不能切除的胰头癌采用了区域性化疗,提高了晚期胰头癌的治疗效果,使其生存期明显延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52例,女28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8岁,40岁以下者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CT及MR在诊断胰头壶腹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4年3月经手术病理确诊胰头壶腹癌的患者40例,分别采用超声、CT及MR的影像学检查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方法比较得出最佳检查方法。结果:超声确定胰头癌人数18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末端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0例;CT确定胰头癌人数20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末端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MR确定胰头癌人数22例、壶腹癌9例,胆总管末端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40例胰头壶腹癌,超声、CT及MR诊断准确的分别为26例、30例、37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0%、75.0%、92.5%,MR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及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梗阻性黄疸定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联合CT、MR检查可有效提高胰头壶腹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