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CD4^+FOXP3^+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将ITP患者和正常人CD4^+CD25^highT细胞与自身CD4^+CD25^-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CD4^+CD25^high 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结果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的(15.64±5.8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30±3.95)%(P〈0.01),CD4^+CD25^high T细胞比例为(1.53±0.66)%,与对照组[(1.36±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FOXP3^+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分别为(1.82±1.42)%和(1.25±0.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90±1.37)%和(2.65±0.92)%](P值均〈0.01)。ITP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调(P〈0.01),CD4^+CD25^high T细胞的抑制活性较正常人减弱(P〈0.01)。结论ITP患者中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水平降低,抑制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调节因子3(FOXP3)阳性的天然调节性T细胞(nTreg,CD4^+CD25^+Foxp3^+)表达率及其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检测结合心理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湿疹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患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ELISA法对湿疹患者(n=32)、对照组(n=32)分别进行PBMC中nT表达率及血清IL-4,IL-10,TGF-β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评定。结果湿疹患者PBMC中nTreg细胞表达率(%)为4.86±1.69,明显低于对照组6.10±2.21;血清IL-4(96.21±20.07pg/ml),IL-10(12.6±1.95pg/ml)含量高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53.93±13.10,9.82±1.34pg/ml;TGF-β 15.76±3.11ng/m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4.44ng/ml),各项检测指标两纽之间比较差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Treg数量降低减弱了对Th2细胞的抑制作用是湿疹患者发病的关键环节,Th1/Th2失衡、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湿疹发病和慢性化的重要原因,加强对湿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对患者精神、躯体造成的伤害,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和Th2的百分率,CD4^+与CD8^+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CD19^+和CD19^+CD23^+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B淋巴细胞的活化状况。结果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Th1,Th2的细胞百分率(13.15%±6.23%及4.57%±3.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5.09%及2.03%±0.95%),患儿组CD4^+细胞百分率亦较对照组为高(P〈0.05);CD8^+,CD4^+/CD8^+比值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与CD19^+CD23^+的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升高。结论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可活化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Th1扫Th2细胞百分率均增加,Th1和Th2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而B淋巴细胞状况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王京旭  魏平  王俊祥  陈海英  顾光 《临床荟萃》2009,24(23):2031-2033
目的研究外周血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RA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率,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RA组外周血CD19^+及CD23^+/CD19^+细胞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10.236±2.212)%vs(6.870±1.052)%,(5.134±1.069)%vs(2.100±0.652)%(P〈0.05或〈0.01)。CD23^+/CD19^+细胞的表达率与实验室指标ESR、CRP均呈正相关(P〈0.01),CD19^+细胞表达率与ESR、CRP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外周血存在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增高,检测CD23^+/CD19^+细胞的表达情况可能对RA病情监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细胞因子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哮喘患儿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外周血TGF—p和IL-10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CD+CD25+Tr及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缓解期患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D28、CTLA-4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23例发病期AA、10例恢复期AA患者和15名正常人骨髓细胞中CD3^+CD4^+T细胞上CD28、CTLA-4表达率,Th1、Th2细胞比例,评价CD28、CTLA4表达与Th1/Th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CD3^+CD4^+T细胞上CD28、cTLA4表达率及CD28^+/CTLA-4^+比值分别为(31.40±10.83)%、(2.45±1.30)%、17.02±13.44,AA患者发病期分别为(39.84±10.89)%、(1.43±0.67)%、43.04±37.61,AA患者恢复期分别为(22.00±9.08)%、(3.46±2.26)%、10.49±7.8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者发病期CD28显著升高(P〈0.05),CTLA-4显著下降(P=〈0.01),CD28^+/CTLA4^+比值相应地亦显著升高(P〈0.05),而恢复期上述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Th1/Th2比值分别为(4.21±2.11)%、(1.99±1.27)%、2.46±1.28,AA发病期为(11.13±4.96)%、(2.46±1.65)%、5.20±1.98,恢复期分别为(5.39±4.29)%、(2.53±2.41)%、2.87±1.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发病期Th1增高,Th1、Th2平衡向Thl偏移(P值均〈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A患者CD28^+/cTLA4^+比值与Thl/Th2比值呈正相关(P〈0.05),ANC与CD3^+CD4^+CD28^+T细胞数呈负相关(P〈0.01),与CD3^+CD4^+CTLA-4^+T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①AA发病期患者骨髓CD4^+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CD28升高,而CTLA-4下降,AA患者骨髓T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②CD28/CTLA-4比值与Th1/T12.比值呈正相关提示:CD28、CTLA-4表达失衡可引起Th细胞格局偏移,Th1型细胞增多。③ANC和CD28、CTLA-4间相关分析进一步说明CD28、CTLA-4与A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哮喘息儿外周血CD21及CD40L的表达与血清IgE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探讨哮喘儿童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1度CD40;的表达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儿童哮喘发作期厦缓解期外周血CD21CD40L的百分率.同时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CD21、CD40L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和正常组(P均〈O.01);哮喘发作组IgE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肺炎组和正常组(P均〈D.01);哮喘发作组CD21、CD40与IgE呈正相关。结论:CD21、CD40L的表达与血清IgE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总量、亚群(pDC和mDC)比例及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CIMO)表达,探讨MDS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38例MDS患者及19名正常对照,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DS患者外周血中Lin1^—HLA-DR^+细胞(DC)、Lin1^-HLA—DR^+CD123^+细胞(pDC)、Lin1—HLA—DR^+CD11c^+细胞(mDC)的数量以及CD80、CD86和CIMO在DC膜上的表达。结果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DC总量分别为(33.7±7.0)×10^6/L、(56.3±29.0)×10^6/L和(12.1±1.4)×10^6/L(P〈0.05),pDC数量分另U为(12.6±4.1)×10^6/L、(3.6±1.0)×10^6/L和(6.6±0.7)×10^6/L(P〉0.05),mDC数量分别为(16.7±6.3)×10^6/L、(28.7±17.6)×10^6/L和(5.5±0.9)×10^6/L(P〈0.05)。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百分比分别为(2.37±0.53)%、(3.58±1.39)%和(0.68±0.08)%(P〈0.05),p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82±0.29)%、(0.31±0.06)%和(0.37±0.04)%(P〉0.05),m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96±0.35)%、(1.51±0.70)%和(0.32±0.05)%(P〈0.05)。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80^+DC分别为(30.6±11.8)×10^6/L、(2.3±0.9)×10^6/L和(2.3±0.6)×10^6/L(P〈0.05),CD86^+DC分别为(25.1±7.4)×10^6/L、(12.4±6.3)×10^6/L和(6.2±3.2)×10^6/L(P〈0.05),CD40^+DC分别为(2.8±1.0)×10^6/L、(1.5±0.9)×10^6/L和(3.2±2.3)×10^6/L(P〉0.05)。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中DC数量增多、比例异常;以mDC增多为主,pDC无明显增多;MDS患者DC高表达CD80和CD86,CD40表达不增高。提示MDS患者诱导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抗原呈递细胞(pDC)数量及功能不足;而与正常造血克隆炎性损伤有关的抗原呈递细胞(mDC)却增多。这可能是导致MDS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该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集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哮喘患者及健康人外周抗凝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CD4^+CD25^+CD127^lo/-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低于哮喘缓解组(P〈0.05)。结论:CD4^+CD25^+CD127^lo/-Treg细胞数量减少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CD4^+,CD8^+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外周血CD4^+,CD8^+的改变及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取Wistar大鼠23只单纯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组(n=5):不干预。②模型组(n=8):每只大鼠一次性注入0.5mL豚鼠脊髓匀浆(相当髓鞘碱性蛋白3.5mg)和完全福氏佐剂混合乳剂,其中0.4mL注入双后足掌皮下,0.1mL注入尾近端。在注入抗原乳剂后即刻、24,48h共3次腹腔注射左旋咪唑10mg/kg。③完全福氏佐剂组(n=5):注射无豚鼠脊髓匀浆生理盐水+完全福氏佐剂混合液0、5mL,用法同模型组,不注射左旋咪唑。④左旋咪唑组(n=5):每间隔24h腹腔注射左旋咪唑,用法同模型组。将注射日规定为第0天,每日观察2次记录大鼠神经体征变化,所有大鼠于注射第16天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的变化,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Loyez氏髓鞘染色法观察髓鞘改变。结果:23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体征变化:正常组、完全福氏佐剂组和左旋咪唑组均未出现症状,模型组8只大鼠中有7只于第14天出现症状,发病率为87.5%。②CD8^+的变化:左旋咪唑组和模型组低于正常组[(31.24&;#177;7、01)%,(20.64&;#177;5.52)%,(41、73&;#177;7.28)%,P〈0.05,0.01],且模型组低于左旋咪唑组(P〈0、05)。③CD4^+的变化:左旋咪唑组和模型组高于正常组[(45、21&;#177;5.35)%,(43、30&;#177;5.47)%,(34.44&;#177;7.01)%,P〈0.05],但前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④CD4'/CD8^+:左旋咪唑组和模型组高于正常组(1.53&;#177;0、49,2.33&;#177;1.04,0.86&;#177;0.32,P〈0.05.0、01)。⑤模型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大脑自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oyez氏染色见部分脱髓鞘改变。结论:①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是通过降低CD8^+、增高CD4^+及CD4^+/CD8^+介导的免疫性疾病。②左旋咪唑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平衡,是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生的重要免疫凋节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1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方法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8.55±5.2%,28.35±4.18%,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伽玛刀术后7~10天,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提示伽玛刀对肿瘤治疗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与CD4^+CD25^+Tre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逆转录成mRNA,以β-actin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9例哮喘患儿及24例同龄对照FOXP3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融解曲线和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特异性;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25^+Treg的比例。结果哮喘患儿组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1;FOXP3mRNA的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FOXP3和β-actin的融解曲线分析表明均仅有单一峰,Tm值分别为82.4℃和87.8℃;琼脂糖电泳显示都仅有单一扩增产物。结论应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FOXP3mRNA表达水平简便、经济、可行,哮喘患儿CD4^+CD25^+Treg明显降低可能参与哮喘发病,FOXP3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CD4^+CD25^+Treg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多发性硬化组)、22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视神经脊髓炎组)及36名健康对照人(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4 CD25 CD127lowTreg,采用Flowjo流式细胞数据分析软件V7.2.4分析CD4 CD25 CD127lowTreg在CD4 T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比较3组的异.结果: 多发性硬化组CD4 CD25 CD127lowTreg占CD4 T细胞的(4.0±1.6)%;视神经脊髓炎组相应为(3.0±0.5)%,对照组相应为(6.5±1.3)%,前2组患者的CD4 CD25 CD127low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水平下降,这可能与该类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探讨哮喘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3的表达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0例哮喘发作期患者和3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外周血CD23阳性、CD21阳性、CD21和CD23双阳性细胞(CD23+,CD21+,CD21+CD23+)的百分率和血清IgE水平,并与30例健康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CD23+,CD21+,CD21+CD23+的百分率及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哮喘缓解组CD23+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CD23+,CD21+,CD21+CD23+的百分率与血清IgE呈正相关(r=0.731,0.698,0.714,均P<0.05)。结论:CD23的表达与血清IgE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schonlein-henoch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对20例HSP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率进行检测。结果:HSP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和呼吸道感染患儿(P<0.05),而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相当。结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HSP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哮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量,同时测定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低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0例原因不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20例正常非孕妇女及18例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水平。结果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7.89±1.16)%和(1.06±0.33)%,低于正常非孕组的(11.73±1.05)%(P〈0.01)和(1.36±o.53)%(P〈0.05),也低于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组的(9.67±1.87)%(P〈0.05)和(1.39±0.37)%(P〈0.05)。结论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可能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核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病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观察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CD4+T细胞、CD8+T细胞、IFN-γ和IL-4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针对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核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开展从免疫治疗和结核病疫苗设计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和诊疗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庆梅  覃锦耀 《检验医学》2010,25(9):705-70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93例HCC患者和24名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细胞[(14.39±4.58)%]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24.05±5.64)%]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37±1.73)%、(15.93±4.84)%,P〈0.05];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HCC的分期呈正相关(r=0.463,P〈0.001)。结论 CD4+ CD25+细胞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呈高表达,且CD8+ CD28-调节性T细胞与HCC的病情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