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2 只大鼠,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相结合的免疫复合法复制UC 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为78%)。从造模成功的40 只大鼠及正常组大鼠中随机选出8 只作为干预前(0 周时间点)的模型组及正常组。剩余造模成功的32 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从肺论治组(黄芪桔梗汤)、从肠论治组(黄芪黄连汤),每组8 只,另取8 只正常大鼠为对照,连续干预4 周(4 周时间点)后,分别于0 周、4 周时间点采用Real Time-PCR 法测定肺组织中iNOS mRNA 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0 周急性期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NOS mRNA 转录水平明显上调(P<0.05);4 周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NOS mRNA 转录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从肺论治组大鼠iNOS mRNA 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iNOS 催化合成的NO 在肺部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引起气道炎症、水肿、肺损伤等。从肺论治法通过抑制iNOS 的异常活化,进而减轻肺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病灶结肠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与天冬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0只,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复制大肠湿热型UC大鼠,即高脂高糖辛辣饮食+2,4-二硝基苯磺酸(DNBS)结合乙醇复合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柳氮磺砒啶(SASP)组及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给予柳氮磺嘧啶0.2 g·kg-1·d-1,芍药汤低、中、高剂量(6,12,24 g·kg-1·d-1)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CAM-1,TGF-β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CD14,FADD,Caspase-8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D14,FADD,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明显升高,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CD14,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明显降低,而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大鼠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干预组CD14,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并以芍药汤高剂量组及SASP组更为明显。结论: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UC大鼠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14,FADD及Caspase-8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肥胖型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核转录因子(NF-κB)、内皮素-1(ET-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肥胖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及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肥胖模型组、西药组和防己黄芪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Wistar-kyoto(WKY)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当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体重超过空白组大鼠体重的20%,血压为160~179/100~109 mmHg时,肥胖型高血压大鼠造模成功,随后改为普通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防己黄芪汤各剂量组分别予3.125 g/kg、6.25 g/kg、9.375 g/kg中药颗粒剂溶液灌胃,西药组大鼠予1.23 g/kg奥利司他药物溶液灌胃,模型组与肥胖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取主动脉,ELISA检测主动脉瘦素、脂联素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胸主动脉NF-κB、ET-1、ICAM-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NF-κB、ET-1、ICAM-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PPAR-γ、瘦素和脂联素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肥胖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NF-κB、ET-1、ICAM-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PPAR-γ、瘦素和脂联素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肥胖模型组比较,防己黄芪汤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主动脉组织NF-κB、ET-1、ICAM-1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其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下调最明显;PPAR-γ、瘦素和脂联素表达明显上调(P<0.05),其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上调最明显。结论:防己黄芪汤通过对肥胖型高血压大鼠的PPAR-γ/NF-κB信号通路及ET-1、ICAM-1和负责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保护血管炎症损伤及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保护血管、减重降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拟黄芪通络强心汤对冠心病血瘀证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4组,分别是模型组、正常组、阳性对照组与自拟黄芪通络强心汤组,每组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大鼠制备心肌缺血血瘀证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造模后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0.10g/kg的复发丹参滴丸,自拟黄芪通络强心汤组灌胃6.8g/kg的自拟黄芪通络强心汤药液,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1次/d,持续给药14d。观察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情况,检测心脏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mRNA相对表达量和心肌组织Cx43、AT-1R蛋白表达状况。结果:和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自拟黄芪通络强心汤组大鼠心律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内AT-1R、AngⅡ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x43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和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自拟黄芪通络强心汤组大鼠心脏组织内AT-1R、AngⅡ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Cx43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内Cx43蛋白表达升高,AT-1R蛋白表达降低;和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自拟黄芪通络强心汤组大鼠心肌组织内Cx43蛋白表达降低,AT-1R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黄芪通络强心汤可经过提高大鼠心肌细胞内Cx43含量,降低AT-1R、AngⅡ含量,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起到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和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汤治疗UC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芩汤组、柳氮磺吡啶组,除对照组外,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加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法构建湿热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20 mL·kg~(-1)体质量的黄芩汤和8%浓度的柳氮磺砒啶混悬液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治疗2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和ICAM-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和I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组和柳氮磺砒啶组NF-κB p65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黄芩汤组NF-κB p65和ICAM-1 mRNA表达量及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柳氮磺砒啶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 p65、ICAM-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材黄芪-丹参提取物对脂多糖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干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5 mg/kg)和实验组(0.59 g/mL浓度的黄芪-丹参提取物2 mL灌胃)各18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LPS造模。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学积分、肺组织湿/干比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学积分、肺组织湿/干比均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72小时后,模型组大鼠的PaO_2、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PaO_2、pH值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72小时后,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中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均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72小时后,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肺组织ICAM-1、NF-κB(p65)mRNA水平均显著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丹参提取物对脂多糖所致ALI大鼠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炎性反应程度、下调肺组织中ICAM-1、NF-κB(p65)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法和从肠论治法对克罗恩病(CD)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水溶液+无水乙醇一次灌肠法建立大鼠克罗恩病模型后分别灌喂从肺论治方(黄芪桔梗汤)、从肠论治方(黄芪黄连汤)和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进行实验性治疗,然后于0周、第3周两个时间点测定肺和结肠TGF-β1蛋白表达、TGF-β1 mRNA转录水平变化及血清中TGF-β1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0周时,结肠及肺组织中TGF-β1蛋白和TGF-β1 mRNA转录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TGF-β1水平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3周后,模型组仍较正常组显著性性升高,各治疗组均较模型组显著性下调(P<0.01,P<0.05)。在下调结肠组织TGF-β1蛋白水平上,西药组虽然较模型组降低(P<0.05),但与正常组之间亦存在差异(P<0.01);且效果低于与中药从肠论治组(P<0.05)。而中药从肺论治组和从肠论治组与正常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下调肺组织TGF-β1 mRNA转录水平上,西药组与从肠论治组虽然较模型组降低(P<0.01),但与正常组之间亦存在差异(P<0.01)。而从肺论治组与正常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与从肠论治与西药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下调血清TGF-β1水平上,各治疗组虽较模型组下降但与正常组亦存在差异(P<0.01,P<0.05),而且从肠论治组较从肺论治组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中西药物均能下调CD肺、肠组织、及血清中过度表达的TGF-β1,起到抗炎、促进修复、预防纤维化的作用;从肠论治方在减轻CD结肠组织的炎症反应、预防和减轻结肠组织纤维化方面效果突出;从肺论治方减轻肺内炎症和损伤,防止肺纤维化形成方面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生成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SASP组)以及芍药汤组,每组12只;模型组、芍药汤组及SASP组3组大鼠在成功制成胃肠湿热证模型基础上,再建立UC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大鼠分别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灌胃治疗2周,处死大鼠前对其进行第2次DAI评分,完毕后麻醉并处死各组大鼠;解剖后,取病变的结肠组织观察,进行组织大体形态损伤(CMDI)评分;随后,将病变最明显结肠组织肠段2 cm左右,平均分为两等分,分别用于检测ICAM-1基因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相比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的DAI及CMDI评分升高明显(P0.01),治疗后芍药汤组上述积分与模型组相比而言,下降明显(P0.05);在结肠组织ICAM-1蛋白表达方面,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灰度值较空白组明显下降,治疗后,芍药汤组与SASP组ICAM-1灰度值均有所上升,且与正常组水平相近;大鼠结肠组织中ICAM-1 m RNA生成方面,与空白组相比而言,模型组上升明显(P0.01),而在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芍药汤组及SASP组ICAM-1 m RNA生成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芍药汤通过抑制UC(胃肠湿热证)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CA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UC大鼠的症状及体征,这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证胃溃疡大鼠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埃索美拉唑组(4.17 mg/kg)及黄芪建中汤低、高剂量组(9.27、18.54 g/kg)。采用番泻叶(10 m L/kg)联合游泳力竭法建立脾胃虚寒证候模型,无水乙醇(10 m L/kg)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kg)建立胃溃疡模型。观察并记录大鼠的整体状态、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和肛温,肉眼及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损伤,测量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4、IL-10、NO和TNF-α水平,q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TLR-2、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建中汤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和肛温均上升(P<0.05,P<0.01),溃疡指数下降(P<0.01),胃酸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均降低(P<0.01),血清TNF-α水平下降(P<0.05、P<0.01),IL-4、IL-10和NO水平上升(P<0.05、P<0.01),胃组织中TLR-2、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有显著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LR-2/MyD88信号通路,影响炎性因子表达,下调黏膜攻击因子水平,从而加速胃黏膜溃疡修复。  相似文献   

10.
黄芪对大鼠酒精性肝病肝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酒精性肝病肝组织ICAM-1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酒精性肝病黄芪治疗组(简称治疗组)。观察各组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酒精性肝病模型组肝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酒精性肝病黄芪治疗组与酒精性肝病模型组比较肝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肝组织损害减轻(P<0.01)。结论黄芪对酒精性肝病有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中ICAM-1的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葛根汤对高脂饲料(HFD)诱导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阿托伐他汀钙片5 mg/kg)、黄芪葛根汤低剂量组(5 g/kg)、黄芪葛根汤中剂量组(10 g/kg),每组10只;采用HFD喂养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灌胃20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HE染色及油红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肝组织活性氧簇(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和肝脏ROS、MDA水平升高(P<0.01),血清HDL-C、肝脏Nrf2、HO-1 mRNA及蛋白和肝脏GSH、SOD水平下降(P<0.01,P<0.05),肝脏脂肪、脂滴显著堆积。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汤低剂量组血清TC、TG、LDL-C和肝脏ROS、MDA水平降低(P<0.01,P<0.05),Nrf2、HO-1 mRNA和蛋白水平及肝脏GSH、SOD水平升高(P<0.01,P<0.05),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堆积和脂滴积聚改善。结论黄芪葛根汤对HFD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具有降血脂作用,并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法和从肠论治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肺与结肠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2只大鼠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相结合的免疫复合法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为78%)。从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及16只正常组大鼠中随机各选出8只作为干预前(0周时间点)模型组及正常组。剩余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从肺论治组(黄芪桔梗汤)、从肠论治组(黄芪黄连汤),每组8只,各治疗组均按60 kg体重成人药量8倍剂量灌胃给药;另取8只正常大鼠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组以等体积纯净水灌胃,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4周时间点)后,分别于0周、4周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与结肠组织中VIP的含量。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及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同期比较,模型组0周时间点肺间质可见均匀弥漫性炎症,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肠黏膜大面积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后各治疗组肺及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正常组同期比较,模型组4周末肺组织VIP含量降低(P0.05),模型组0周、4周末结肠组织VIP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从肺论治组4周末肺组织VIP含量升高(P0.01),从肺论治组、从肠论治组结肠组织VIP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从肺论治法和从肠论治法通过调节肺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在改善肺及肠道局部炎症,减轻病理损伤、促损伤修复方面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p38蛋白激酶(p38 MAPK)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变化以及黄芪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超声雾化吸入刺激复制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含量、肺组织IL-4 mRNA和磷酸化p38 MAPK表达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EOS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L-4 mRNA、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及BALF中IL-4含量和EOS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黄芪干预组的上述改变较哮喘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与IL-4 mRNA表达、IL-4含量和EOS计数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1,0.73,0.65,P<0.01)。结论 p38 MAPK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黄芪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与抑制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和炎症介质IL-4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敛疮生肌灌肠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修复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另取20只SD大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敛疮生肌组,每组10只。敛疮生肌组给予0.45 g/mL的敛疮生肌方浓缩水煎液2 mL灌肠,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均1次/d,连续灌肠7 d。根据大鼠体重、大便性状、便血情况计算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计算结肠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0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ICAM-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组织中IL-6含量、NF-κBp65蛋白表达光密度值、ICAM-1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肠组织中IL-10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敛疮生肌组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气中药黄芪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各10只,予以每ml相当于0.25g黄芪生药的煎剂干预后,使用凝胶电泳测条带积分光密度值来检测确定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情况。结果中药组大鼠肺组织AQP-1的积分光密度值为(0.572±0.084),模型组大鼠肺组织AQP-1的积分光密度值为(0.278±0.068),中药组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大鼠肺组织AQP-5的积分光密度值为(0.812±0.084),模型组大鼠肺组织AQP-5的积分光密度值为(0.525±0.045),中药组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可能是通过促进肺组织AQP-1、AQP-5的表达,从而起到对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与葛根配伍对糖尿病脂肪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作用,明确其调控血糖血脂机制。方法将86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组、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配伍组,正常组11只,其余各组15只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2%STZ(46 mg/kg)造模,同日各组分别予金芪降糖混悬液1.47 g/kg、黄芪2.7 g/kg、葛根1.35 g/kg、黄芪葛根汤4.05 g/kg灌胃,给药30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脂联素(APN)、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脂联素受体1(AdipoR1)、脂联素受体2(AdipoR2)、AMPK、GLUT-4、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PPARγmRNA。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N、GLUT-4水平降低,AdipoR1、AdipoR2、AMPK、GLUT-4、PPARα、PPARγmRNA表达减少(P<0.05)。黄芪、黄芪与葛根配伍能升高模型大鼠APN、GLUT-4水平(P<0.05);黄芪、葛根及两药配伍能增加AdipoR1(葛根、黄芪与葛根配伍除外)、AdipoR2、AMPK、PPARα(葛根除外)、PPARγ、GLUT-4mRNA表达(P<0.05),黄芪促进AdipoR2、PPARα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两药合用,黄芪与葛根配伍调节AMPK、PPARγ、GLUT-4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单一用药(P<0.05)。结论黄芪、葛根及其配伍调节血糖血脂与调控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MPK信号通路有关,黄芪葛根配伍调控血糖、血脂作用优于单一用药,可能与其促进APN、AMPK、GLUT-4、PPARγ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对冷水-束缚应激状态下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70只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组、模型(脾虚应激)组、黄芪总苷(高剂量200mg/kg、中剂量100mg/kg、低剂量50mg/kg)组、补中益气丸3.7g/kg组。采用大黄致脾虚法复制脾虚模型大鼠,水浸-束缚法给予脾虚大鼠应激,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TFF1、EGF蛋白表达变化,RT-PCR法测定TFF1、EGF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组大鼠胃粘膜TFF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EGF mRNA低表达,而脾虚应激组TFF1、EGF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与脾虚应激组相比,补中益气丸组和黄芪总苷(200mg/kg)组TFF1和EGF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黄芪总苷对脾虚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FF1和EGF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的干预作用,阐明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7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DCM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氯喹组、黄芪多糖+氯喹组。连续给药8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的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蛋白的表达,实时PCR检测心肌组织AMPK、mTO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mTOR蛋白、p-mTOR蛋白、mTOR mRNA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AMPK、p-AMPK、AMPK mRNA明显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组LVEDD、LVESD、mTOR蛋白、p-mTOR蛋白明显降低,LVEF、LVFS、AMPK蛋白、p-AMPK蛋白明显升高(均P<0.01)。与黄芪多糖组比较,黄芪多糖组+CQ组大鼠心肌p-AMPK蛋白、AMPK mRNA水平明显降低,mTOR、p-mTOR、mTOR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黄芪多糖能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上相关蛋白及的mRNA表达,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进而发挥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和黄芪建中汤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Okabe法造模,分别观察各组用药1周后的胃组织变化,采用Guth法进行胃黏膜损伤评分;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测定;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Guth法胃黏膜损伤评分:模型组评分高于假手术组,各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黄芪建中汤组低于雷尼替丁组。VEGF蛋白表达情况: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黄芪建中汤组与雷尼替丁组明显增加,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变化:黄芪建中汤组、雷尼替丁组与模型组比较,溃疡有结缔组织增生填充,可见周围黏膜上皮再生。结论:黄芪建中汤可以促进与血管生成相关的VEGF的蛋白表达,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发挥胃黏膜损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汤治疗组。用连续灌服酒精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同时给予治疗组灌服黄芪汤。共12周,之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IL-6和ICAM-1表达,及肝脏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结果:黄芪汤能减轻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改变。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血清和肝脏匀浆NO和N 0S,血清IL-6和ICAM-1及其表达增加。结论:黄芪汤可显著抑制NO、NOS和IL-6及ICAM的表达(P<0.01),黄芪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