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1980年以来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58例,其中38例用套管针经皮肤行肝穿刺治疗。38例中单腔脓肿33例,多发脓肿5例。脓肿位于右叶32例,左叶4例,左右两叶均有者2例。穿刺方法局麻下,于压痛点最明显处或超声波定位下,用普通8~9号针头试穿脓肿,抽得脓液后,做一约0.5~1.0cm的皮肤切口,选用不同型号的套管针,直接经皮肤切口刺入脓腔。吸净脓液后,经套管放入相应粗细的硅胶管或剪有侧孔的导尿管,固定于皮肤,并接无菌闭式引流瓶持续引流脓腔。如果引流不畅可用盐水适量轻轻冲洗引流管,必要时亦  相似文献   

2.
带隐神经交腿随意皮瓣修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报道用带隐神经的小腿内侧带蒂随意皮瓣修复对侧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健侧小腿内侧隐神经走行区设计皮瓣,将隐神经保留在皮瓣中央,根据患足创面大小切取皮瓣,带深筋膜,蒂保留在胫前侧,将皮瓣缝合于患足的创面,皮瓣中的隐神经与患足足底内侧皮神经吻合,双下肢固定3周后断蒂。1997~2001年,临床应用13例。结果 用该皮瓣修复13例足底皮肤缺损均获得成功,皮瓣外形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感觉,无再破溃发生。结论 带隐神经交腿随意皮瓣切取简单,厚薄适度,不损伤知名血管,术后带感觉神经可恢复皮瓣的感觉,有效防止皮瓣再破溃。是修复足底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1982~1984年以来,采用“炭化疗法”治疗各种鸡眼(包括软、硬和复发性鸡眼)共113例,其中4例因最初无经验,方法不准,失败。余109例全部治愈。术后两年来观察,走访和定期复查,疗效可靠,无复发。治愈率达96.5%,而且治疗的局部未留任何痕迹。炭化疗法技术操作:治疗局部常规消毒,用最小号注射针头,由鸡眼体中心部位,垂直刺入,并注入2%普鲁卡因1~2ml作局麻,用通电适宜的电治疗针,先在病灶中心部位的表面上烧一个2mm大小的浅凹(利于术后上药)。然后沿针眼方向,向里推进,有治疗感为宜,即拔出。此时伤口为一个圆形焦  相似文献   

4.
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由于闭孔神经在通过闭孔的膜-骨性管道时,受压而引起的以同侧下肢股内侧疼痛为主的一组症状与体征。自 1985~ 1998年间我们共收治 4例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神经松解,疗效满意。 临 床 资 料 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35~ 50岁。病程 1个月~ 6个月。其中 2例有外伤史, 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股内侧肌萎缩,肌力 2~ 3级。 4例均经手术治愈。术后随访 2~ 3年,肌力恢复至 4~ 5级,股内侧皮肤感觉完全恢复。 典 型 病 例 例 1男, 38岁。右股内侧疼痛、麻木 3个月,加重 20 d,伴同侧髋关节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同时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4月至2009年8月,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并神经缺损5例.足拇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修复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桡神经浅支修复尺神经及其深浅支缺损2例,修复尺神经浅支、第4指掌侧总神经及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尺神经手背支修复尺神经浅支、第4指掌侧总神经及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足底内侧血管与尺血管吻合.供区取同侧大腿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5例获得6个月至4年的随访,皮瓣质地好、外观满意,无手内肌萎缩和爪形手畸形,皮瓣和手指感觉恢复达S3~S3+,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尺神经深浅支缺损病例术后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胫骨远端钢板外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对7例7侧胫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钢板外露的患者采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患者于钢板外露后7 ~26d接受封闭负压吸引.术后7~ 14d,创面行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缺损面积4cm ×2cm~13cm ×4cm.结果 创面封闭负压吸引平均1.3次.经负压吸引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所有创面均行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皮瓣面积6cm×3cm~15 cm×6 cm.其中6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术后4~6个月,X线证实骨折愈合.所有皮瓣与受区愈合良好,无骨髓炎及慢性窦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钢板外露中能达到保留钢板、覆盖创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拇小指指背神经移位修复指固有神经的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2月治疗58例拇小指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15~64岁,平均38岁.采用同指指背神经移位,修复指固有神经,恢复指腹感觉.结果 56例患者获4个月至1年8个月(平均1年2个月)随访,2例失访.所修复指固有神经侧指...  相似文献   

8.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同时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2000年4月至2009年8月,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并神经缺损5例.足拇趾胫侧趾底固有神经修复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桡神经浅支修复尺神经及其深浅支缺损2例,修复尺神经浅支、第4指掌侧总神经及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尺神经手背支修复尺神经浅支、第4指掌侧总神经及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缺损1例.足底内侧血管与尺血管吻合.供区取同侧大腿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5例获得6个月至4年的随访,皮瓣质地好、外观满意,无手内肌萎缩和爪形手畸形,皮瓣和手指感觉恢复达S3~S3+,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尺神经深浅支缺损病例术后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臀上皮神经松解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正义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2):864-864
臀上皮神经松解术王正义自1957年Strong报道用神经切断术治疗臀皮神经综合征以来,国内外学者均有报道。此法效果良好,但术后遗有臀部皮肤浅感觉丧失。为探索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84年1月~1991年5月应用神经松解术治疗臀上皮神经痛60例,...  相似文献   

10.
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用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同时用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修复足背皮肤缺损38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术后足背感觉2~4个月完全恢复,供区3~6个月逐渐恢复触、痛、温觉。38例随访4~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功能均正常。结论带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神经位置恒定,切取方便,术后皮瓣有感觉,耐磨,是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建彬 《中国骨伤》1998,11(2):71-71
我院自1990年4月以来,应用挑刺法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4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7例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1~61岁;左侧17例,右侧28例,双侧2例;病程1.5~14个月。施术前均经醋酸强地松龙──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治疗2个疗程(6次)以上,疗效不好或反复发作。治疗方法取屈肘90°位,术区常规消毒,定准痛点位置后,用1%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然后用小针刀垂直刺入痛点皮肤,直达伸肌总腱附着点,刀尖以痛点为圆心向周围剥离,范围直径约5~6mm。伤口用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健侧颈,神经根移位术后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及对健侧颈7神经根所支配区运动、感觉的影响。方法 对2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均采用健侧颈7神经根(全部10例,后股15例)移位修复,其中修复上千6例,正中神经13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3例;并观察手术前、后健侧颈,神经根所支配肌肉功能和感觉的变化及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术后5~28个月随访到24例。结果 对健侧肢体的影响:10例健侧颈,神经根全部切断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桡侧1~3指感觉减退、肢体酸胀、痛和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术后1年完全恢复正常。1例出现伸拇、伸指不能,1年半后仍无明显恢复。15例健侧颈,神经后股切断者,其中1例失访。术后2例无明显感觉障碍,但伸腕、伸指无力,3周后恢复正常。12例出现示、中指感觉异常,8例于术后3~4周后逐渐恢复正常,4例于6个月后症状消失。患肢功能恢复:术后随访至12~18个月,受区神经支配的部分肌肉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后健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不遗留明显的远期损害,但也偶有解剖因素导致其支配区功能的无法恢复。颈7后股移位能为受区神经提供足够的运动纤维,同时也减少了对健侧肢体感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封闭加手法治疗隐神经卡压综合征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曙光  郭效东 《中国骨伤》2001,14(3):175-175
我院自 1999年 10月至今采用封闭加手法治疗的方法共收治隐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 2 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中男 6例 ,女 14例。年龄 2 0~ 78岁 ,平均44 2岁。左侧 8例 ,右侧 15例 ,其中 3例为双侧发病 ,均为女性。病程 1周~ 3年。有轻重不同的外伤史者 8例 ,感受寒湿者 10例 ,无明显诱因者 2例。临床表现 :大腿下内侧和小腿前内侧持续性疼痛及酸乏感 ,疼痛范围弥散 ,走路、劳累、感受寒湿或久站后加重。皮肤痛觉过敏或减退 ,往往有针刺或烧灼样疼痛。隐神经出口 (内收肌管前口 )即股骨内上髁上方约 10cm处压痛…  相似文献   

14.
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重建隐动脉皮瓣感觉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对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隐动脉皮瓣交叉移植修复,应用神经端侧吻合技术重建皮瓣感觉并恢复供肢内踝、足内缘和口止母趾皮肤的感觉。结果3例均获得成功,随访6~12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肢内踝、足内缘和口止母趾皮肤感觉亦恢复。结论应用神经端侧吻合技术可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神经端侧缝合治疗手指顽固性残端痛性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顽固性残端痛性神经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神经端侧缝合的方法治疗手指顽固性残端痛性神经瘤共5例6指,术中彻底切除残端神经瘤直至正常神经组织.其中3例将修整后的神经残端直接与邻指正常指神经作端侧缝合;2例(3指)行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一端与修整后的神经残端作端端缝合,另一端与邻指指神经作端侧缝合.结果 术后经过12~ 63个月的随访,3例残端神经痛完全消失,2年后未复发;1例随访12个月,疼痛无复发;1例环、小指残端痛,术前已有过4次手术,本次术后环指疼痛消失,小指仍有疼痛,术后1个月小指再次行神经松解,随访63个月小指自发性疼痛减轻,但仍有触痛,环指疼痛消失.参照Burchi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3.3%(5/6).结论 神经端侧缝合的方法可有效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二期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01年8月~2003年4月8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伤后6个月内,均应用以下术式治疗。手术步骤:一期手术,膈神经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健侧C7神经移位至患侧尺神经;二期手术,第4、5、6、7肋间神经移位至桡神经和胸背神经,健侧C7神经经尺神经移位至正中神经。结果 术后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二期术后l3~25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相应靶肌肉肌力恢复大于或等于M3为有效恢复,肌皮神经有效恢复6例,恢复率为75.0%;肩胛上神经有效恢复3例,恢复率为37.5%;桡神经有效恢复3例,恢复率为37.5%;胸背神经有效恢复6例,恢复率为75.0%;正中神经有效恢复5例,恢复率为62.5%。感觉恢复情况:正中神经感觉4例为S3,3例为S2,1例为S1。结论 二期多组神经移位安全有效,对部分早期臂丛神经损伤并要求缩短手术次数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神经端侧吻合植入失神经皮瓣感觉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轴突长入神经移植体后,最终能否形成具有功能的感觉末梢。方法 用新西兰兔15只,将兔一条耳大神经做为供神经,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另设正常皮肤组和未植神经作对照组,每组动物5只。4个月后用神经单纤维放电技术观察皮瓣内再生神经纤维放电数量、 分布和类型。结果 对移植神经4个月的皮瓣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各类敏感纤维放电数量、分布和类型。结果 对移植神经4个月的皮瓣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各类敏感纤维放电均有出现,放电纤维总数在到正常皮肤经组的58%,而同期末植神经对照组,仅在皮瓣边缘靠近神经的一侧有极少放电。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方法可以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感觉功能的方法 ,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逆行转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8例 ,皮瓣切取时 ,保留腓肠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 ,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 3 0°~ 45°端侧缝合 ,于术后 2、4、8、16、2 4周检测皮瓣的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 结果  8例皮瓣完全成活 ,随访 4~ 18个月 ,术后 4周起皮瓣感觉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随时间延长恢复程度和范围增加 ;术后 16周进行感觉功能评定 ,S2 2例 ,S2 3例 ,S3 3例 ;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的感觉功能 ,操作简便 ,对手足外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神经松解同时组织瓣移植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1997年至今,收治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15例,其中2例为何杰金氏淋巴瘤,13例为乳腺癌。臂丛神经松解后,用带蒂软组织覆盖臂丛。结果:12例随访12~66个月,所有病人的颈肩部、上肢的不适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皮肤感觉改善,肌力不同程度恢复,但晚期病人手部功能恢复不佳。结论:臂丛神经松解术同时行带蒂软组织移位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臂丛损伤的一个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腓肠神经皮瓣所带的腓肠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与创面周围的腓深神经或胫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的感觉以及恢复足背外侧感觉。以解决患者足踝部感觉缺失的痛苦。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收治足踝部软组织缺损40例(43足),其中A组20例(22足)直接进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B组20例(21足)在切取皮瓣时,在腓肠神经近端多取1~2cm腓肠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在覆盖创面时,先分离出创面周围的腓浅神经或胫神经,把腓肠神经断端与腓浅神经或胫神经作端侧吻合,再按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处理。两组都在术后3、6、9个月分别进行随访,按照感觉检查分级标准把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恢复情况分成S1~S5 5级,并按感觉恢复范围分成R1:小于25%;R2:25%~50%,R3:50%~75%,R4:75%~100%。结果术后3个月,皮瓣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A组,S1 18足、S2 4足、R1 22足,B组,S1 17足、S2 4足,R1 21足;两组皮瓣和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无差别、术后6个月,皮瓣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A组,S1 15足、S2 6足、S3 1足,R1 18足、R24足,B组,S16足、S36足、S49足,R2 4足、R3 12足、R4 5足;B组无论皮瓣及足背外侧感觉恢复的等级还是感觉恢复的范围都比A组好。术后9个月,皮瓣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A组,S1 14足、S2 7足、S3 1足,R1 17足、R2 5足,B组,S3 2足、S44足、S5 15足,R35足、R416足;B组皮瓣及足背外侧感觉基本恢复正常,A组感觉恢复进展不大。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作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时行腓肠神经与创面周围胫神经或腓浅神经端侧吻合手术简单,对胫神经或腓浅神经无不良影响,而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