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ALS)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以及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的VAS及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结合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法复位联合超短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技术对妊娠期腰痛(PLB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56例P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所有患者均予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和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腰椎运动范围和躯干角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腰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t 6.327, P 0.01),观察组VAS评分、RMDQ评分和躯干角有显著改善(t 4.862, P 0.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RMDQ评分、腰椎活动范围和躯干角大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核心稳定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网格型贴扎,可以进一步改善妊娠期腰部疼痛和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3.
马艳  李进华  乔娜  孙瑞 《中国康复》2016,31(4):264-266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Bell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超短波及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扎术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法、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Bell麻痹可增加疗效,加速面神经恢复,缩短治愈时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烈弥  张鼎 《中国康复》2017,32(4):319-321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在不同时间贴扎运动机能贴(KT)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35例,观察组贴扎KT后即刻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在针刺运动疗法取针后休息10min,再贴扎KT。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及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后,2组PRI评分中的感觉S、情感A及疼痛总分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VAS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85.71%,P0.05)。结论:贴扎KT后即刻开始针刺经外奇穴运动腰部可以快速有效的治愈急性腰扭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伤科止痛膏肌内效贴治疗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治疗的踝关节扭伤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用组和伤科肌贴组,每组41例。3组均遵循急性损伤PRICE基本原则进行基础治疗。此外,对照组接受单纯肌内效贴治疗;联用组接受肌内效贴联合伤科止痛膏治疗;伤科肌贴组接受伤科止痛膏肌内效贴治疗。3组每日更换1次敷贴,5次/周,持续治疗2周。3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程度测量、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S)、中医证候积分(局部压痛、局部肿胀、局部瘀血、活动受限)评价、实验室指标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皮肤不良反应观察。结果:(1) VAS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和AOFAS-AH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VAS评分、肿胀程度明显降低,AOFAS-AHS评分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疗法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NTC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中频电疗、超声等物理因子干预及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关节角度测量器对2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3周后发现2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89.05±5.84)分]及NDI评分[(24.16±3.4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角度[分别是(36.51±3.24)°,(31.32±3.45)°]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能进一步减轻NTCS患者临床症状,纠正颈椎异常姿势,但在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方面较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厘散联合腰椎斜扳法治疗30例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Acute lumbar sprain,AL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急性腰扭伤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口,观察组予七厘散口服联合腰椎斜扳法.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总体治疗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厘散口服联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兆宝  黄明勇  罗君 《中国康复》2019,34(8):423-425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在我科诊断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2组患者均在指导下进行仰卧位空蹬自行车练习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及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1、2、3及4周后各个时间点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西部 Ontario和 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WOMAC)评分和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3及4周后,2组患者的VAS及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PROM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1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WOMA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内效贴可以更快地缓解疼痛,同时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患膝的功能,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治疗。分别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测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5次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治疗1次和3次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第5次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可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症状,肌内效贴在疗程初、中期可缓解患者疼痛不适,但其提高治疗有效率的长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椎稳定性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接受家庭腰椎稳定性训练和肌内效贴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后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痛障碍指数(OD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2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家庭腰椎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腰痛,改善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贴扎疗法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2组治疗均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4周后,采用Villalta量表、VAS评分及下肢周径差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及4周后,2组Villalta评分、VAS评分及下肢周径差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趋势(均P0.01),且观察组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肌内效帖布贴扎疗法可以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临床症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印堂穴、后溪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印堂、后溪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对照组针刺委中、阿是穴、承山、大肠俞、肾俞和腰阳关,3d为1个疗程,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范围(ROM)及疗效。结果: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ROM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刺印堂穴、后溪穴配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治疗急性腰扭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对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法将9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神经松动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肌内效贴组辅以患肩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松动组辅以肩周神经松动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辅以肌内效贴及神经松动术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和扩展Barthel指数(EBI)对各组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9.33±8.59)分]较组内治疗前[(65.33±13.51)分]、同期对照组[(48.15±11.59)分]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CMS评分[43.0(36.5,51.5)]较组内治疗前[25.0(20.0,28.0)分]、同期对照组[36.5(32.0,39.0)分]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EBI自理性活动类目评分[8.00(6.00,10.00)分]较组内治疗前[4.00(3.00,5.00)分]、同期对照组[6.00(4.00,7.00)分]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ADL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布贴扎治疗跖腱膜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41例跖腱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体外冲击波治疗并由护士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联合组21例)与不联合(对照组20例)肌内效布贴扎.两组患者分别于体外冲击波首次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每周1次治疗,5周1个疗程)、10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经体外冲击波或联合肌内效布贴扎治疗5周、10周后,两组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周后治疗有效率分别达71.43%(联合组)和51.22%(对照组);且10周后联合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在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布贴扎治疗跖腱膜炎远期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髌骨软化症运动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髌骨软化症运动员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局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d、7d、14d及5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Irrgang运动能力评分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Irrgang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Irrgan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除治疗后1d及7d时上述指标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时间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Irrgang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玻璃酸钠注射能迅速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运动中疼痛症状,提高运动能力,较好地解决运动员患者治疗与训练间的冲突,且安全性较好,该联合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20 min威伐光照射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7 d;观察组在威伐光治疗结束后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后暂停1次,治疗均连续进行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 测量、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法(CMS)对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肩关节主动ROM(AROM)和被动ROM(PROM)以及肩关节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结果 ①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42±1.50)和(1.54±1.65)分,较组内治疗前[(6.29±1.37)和(6.19±1.51)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AROM和PROM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AROM及前屈、外展PRO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MS评分总分[(66.38±12.26)和(81.57±14.25)分]较组内治疗前[(45.24±10.32)和(43.89±11.54)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对减轻肩周炎患者的肩痛、改善ROM、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采用针刺人中穴联合主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10 d)后观察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腰部疼痛VAS评分和RMDQ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和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10例1次针刺后即显效,9例2次针刺治疗后显效,10例治疗10 d后显效,1例经过1个疗程联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针刺人中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改善患者腰部功能,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肌内效贴结合镜像神经元激活训练对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存在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0例。每组均进行常规吞咽治疗30min,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另外接受肌内效贴扎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1组另外接受观察静态食物图片人工音治疗,观察2组接受镜像观察动态吞咽视频声音治疗,每次训练2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持续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洼田饮水实验(WST)、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后用WST分级结果进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OI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观察2组FOIS评分较对照组、观察1组提高(P<0.05)。治疗后3组WST分级、EAT-10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2组较对照组、观察1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2组较对照组及观察1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内效贴扎治疗的同时,予以镜像观察吞咽相关的动作视频及声音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