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1996-03/2005-03解放军南京军区理疗体疗专科中心门诊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完整者527例,均经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297例,对照组230例。①治疗组采用牵引下手法治疗,方法为:先坐位颈牵下采用颈椎摇正法,牵引物质量为(10±2)kg,牵引角度为颈前倾10°~15°,施术5~7min;后俯卧位腰牵下采用腰椎后伸侧扳法,牵引物质量为(60±15)kg,施术5~10min;再采用全脊柱平衡法结束,即俯卧位自C1~S1逐个调理脊椎位置,纠正椎体位移及小关节错位,尽量使各椎体、关节恢复正常生理状态,施术10min左右。每周1次,共治疗3次。②对照组单纯牵引治疗,方法为:先颈牵,坐位持续牵引,牵引物质量8~10kg,15min/次,后腰牵,仰卧位持续牵引,牵引物质量45~50kg,30min/次,1次/d,共治疗18次。治疗后评估疗效,分为优良(症状消失,恢复工作)、好转(症状减轻,生活自理,不能恢复工作)和无效(生活不能自理)。结果52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疗效优良率为79.5%(236/297),对照组优良率为36.5%(84/23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牵引下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疗效明确,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2.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 837例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用二步牵引复位法进行快牵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37例,经一次牵治疗后1周观察疗效。结果:一次牵引治疗总有效率达83.72%,其中对L4/5椎间盘突出者有效率明显高于L5S1椎间盘突出者(P<0.05);未破裂型椎间盘突出者有效率明显高于破裂型椎间盘突出者(P<0.05);中央偏一侧型突出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央型和极外侧型突出(P<0.05);而中央型突出有效率又明显高于极外侧型突出(P<0.05),极外侧型突出疗效最差;椎间盘突出<6mm者有效率明显高于椎间盘≥6mm者(P<0.05)。结论: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但疗效与突出部位、突出性质、突出方向、突出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部推拿、拨伸牵引等康复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中,治愈43例(53.75%),有效34例(42.50%),无效3例(3.75%),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康复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牵引、静脉输液,结合手法复位、推拿按摩、针灸等综合性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8例,显效2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9%。结论:非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椎间盘钙化型和髓核破裂游离型外)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牵引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光辉  赵青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36-2437
目的:为探讨颈椎牵引配合中医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螺旋CT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66%,总有效率98%;对照组临床治愈率32%,总有效率74%;两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手法推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机制探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作用机制:手法推拿能否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复位?究竟是机械性压迫致痛还是无菌性炎症致痛?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是否存在于发病的全过程?方法 采用影像学、生物力学、不同治疗方法的药效比较分析、手术中观察神经根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椎管外软组织磷脂酶A2活性测定及临床肌电图追踪观察等综合手段,研究椎间盘突出的致痛机制。结果 (1)牵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治疗前后对照26例,CT扫描前后对照58例,MRI检查前后对照12例,结果提示突出的椎间盘影像大小形态及部位均无确认的明显变化。(2)模拟腰部牵板推拿手法时髓核内压的变化;L3-4 0.73kPa;L4-5 0.26kPa;L5-S1 0.11kPa。神经根位移的变化:同侧旋转位移距离(1.3&;#177;0.8)mm;对侧旋转位移距离(1.7&;#177;1.0)mm。(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椎板处棘肌的磷脂酶A3活性测定,结果提示实验组样本活性测定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镜检查证实炎症反应的存在。结论 (1)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法推拿治疗机制是间盘突出物的“变位”作用达到神经根松解,而非髓核的复位还纳。(2)单纯机械性压迫正常神经根不引起疼痛,而是产生麻木或麻痹,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是疼痛的原因。(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存在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其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引发腰腿疼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闻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牵引、静脉输液,结合手法复位、推拿按摩、针灸等综合性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8例,显效2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9%。结论:非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椎间盘钙化型和髓核破裂游离型外)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以痛为腧按揉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致腰腿痛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压痛点按揉法对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痛的镇痛作用,并与传统斜扳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平行试验的方法,选择2003—02/2004—04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推拿科住院的60例单侧型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压痛点治疗组和斜扳法对照组(n=30)。压痛点治疗组施用拇指按揉法于患者腰部压痛点和委中穴处进行治疗;斜扳法对照组施用腰椎斜扳法。治疗均为20min/次,1次/d,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腰痛疗效的分级表(总分为100分,评分越低腰痛越剧烈)评估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评估疼痛程度,并检测推拿前和推拿后1周两组血清β-内啡肽和P物质水平。 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腰痛疗效积分:压痛点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高于治疗前(64.77&;#177;4.14,40.63&;#177;2.93,P=0.01);斜扳法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也高于治疗前(60.70&;#177;5.78,42.83&;#177;3.63,P=0.0);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目测类比评分:压痛点治疗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4.71&;#177;0.52,8.99&;#177;0.26,P=0.0);斜扳法对照组治疗后也低于治疗前(5.59&;#177;0.80,8.94&;#177;0.27,P=0.0);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⑧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1周后压痛点治疗组患者高于治疗前[(55.83&;#177;5.53),(46.07&;#177;5.10)ng/L,P=0.0];斜扳法对照组患者低于治疗前[(46.50&;#177;3.72),(49.87&;#177;4.38)ng/L,P=0.15];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④血清P物质水平:治疗1周后压痛点治疗组患者低于治疗前[(34.73&;#177;4.98),(37.95&;#177;4.66)ng/L,P=0.01];斜扳法对照组患者高于治疗前[(42.04&;#177;4.06),(39.92&;#177;3.32)ng/L,P=0.19];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①以痛为腧按揉法和斜扳法均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减轻,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②以痛为腧按揉法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P物质水平明显降低;而斜扳法的作用与之相反,提示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关启痹蜜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文  熊爱民 《现代康复》2000,4(5):702-703
目的:探讨通关启痹蜜丸配合牵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关启痹蜜丸配合牵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两种介入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霖  彭力  李小力 《中国康复》2006,21(3):194-195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切割术)与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5例,其中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术治疗(A组)205例,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术治疗(B组)80例。结果:椎间盘1次穿刺成功率A组80%,B组100%;平均手术时间A组20min,B组3.5min;有效率A组83.4Z,B组88.8%。结论:髓核切割术和消融术治盯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消融术的1次成功率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切割术。  相似文献   

11.
手法治疗相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相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冯氏手法复位后的治疗结果:方法:选择1993-11/2005-04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正骨科就诊,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按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下肢症状的关系分为2组,即相反型组20例,普通型组55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相反型组患者下肢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反,普通型组患者下肢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同。①用手法触诊检查确定腰椎棘突偏歪方向。②X射线腰椎正侧位片及CT或MRI检查。⑧应用冯氏手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复位治疗,手法复位每3~5d进行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即可进行疗效评定,这期间可配合腰部理疗。手法复位后3d内禁止患者作腰部的旋转动作,以保证复位椎体周围软组织的修复。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176;,可恢复原工作。②好转: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结果:7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相反型组患者的腰椎影像学变化:棘突偏歪和腰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反。②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相反型组有效率为95%,普通型组有效率为98.2%,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冯氏手法是治疗相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同侧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症状患者经冯氏手法治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81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LDD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81例中优58例,良16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91%。结论PLDD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人体本体感觉反射无损伤手法整复术对颈项韧带钙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3-01/2005-10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的颈项韧带钙化症患者53例,实施人体本体感觉反射无损伤手法整复术10次(1次/d,15min/次),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症状由轻及重评为0-4分)和目测类比评分表(疼痛由轻及重评为0-10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每次治疗后予以评定。结果 53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10次后Ashworth痉挛量表得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Q87&;#177;1.77,3.91&;#177;0.93;0.92&;#177;0.94,7.28&;#177;1.74,P〈0.01)。结论 人体本体感觉反射无损伤手法整复术可有效改善颈项韧带钙化症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变部位、椎间盘突出的距离,确定牵引的参数,输入微机,运用牵引床快速牵引腰部,并同时辅以局部手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9例,同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半月后观察疗效。结果:39例患者总有效率92.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三维多功能床治疗,医护结合,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崔颖  徐显芹 《现代护理》1999,5(3):56-5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闻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向椎管内或椎管盘后外侧突出引起,刺激压迫神经根。患者表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手法牵引复位术(简称牵引)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非手术疗法的首选,须在手术室中进行,通过仰卧平率5min,俯卧平李5min,屈膝屈防、振腰、左右斜搬,坐骨神经牵拉六步骤,拉开椎间盘间隙而使突出的组织复位。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护理是牵引患者能否达到康复目的关键,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田年幼料我院自1996年5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牵引手法按摩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1例腰椎间症盘突出症,采用腰椎牵引、按摩手法及中医辨证施治,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愈34例,占治愈率70%,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牵引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牵引体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颈椎间盘突出症64例,A组行仰卧位颈部牵引,B组行坐位颈部牵引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牵引治疗总有效率A组96.53%,B组91.67%,P<0.05。结论 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卧位、坐位的体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体位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子玲  莫通 《现代康复》2000,4(10):1492-1492
目的探讨牵引体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颈椎间盘突出症64例,A组行仰卧颈部牵引,B组行坐位颈部牵引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牵引治疗总有效率A组96.53%,B组91.67%,P<0.05。结论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卧位、坐位的体位变化无显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独给予莫比可及莫比可与电针联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选用75只清洁级3月龄SD雄性大鼠。取63只大鼠,咬除L5-6棘突、右侧椎板和关节突,暴露椎间盘。用粗针头在纤维环上钻孔,使髓核与硬膜外腔相通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②将造模成功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电针组、莫比可组、针药组、模型组,每组12只。设其余12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电针组:取穴:L4-6夹脊穴(双),环跳(右侧),阳陵泉(右)。电针夹脊穴,深度为0.4cm,疏密波,电流强度4mA,频率2Hz,时间20min,于模型建立后次日开始治疗,1次/d,连续14次。莫比可组:按400mg/kg剂量灌服莫比可药液,1次/d,连续14次。针药组:取穴:L4-6夹脊穴(双),环跳(右侧),阳陵泉(右)。电针夹脊穴,深度0.4cm,疏密波,电流强度4mA,频率2Hz,时间20min;电针治疗结束后根据400mg/ks剂量灌服莫比可药液,于模型建立后次日开始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为1次/d,连续14次。模型组:不作任何治疗,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作任何治疗,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③于治疗结束24h后5组同时处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病变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1以及环氧合酶2mRNA表达。 结果:因死亡及造模失败脱失15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60只。①大鼠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1mRNA表达:模型组为(1.1921&;#177;0.3705),低于正常组(6.0541&;#177;1.1269,P<0.01);针药组和莫可比组分别为0.4672&;#177;O.2813,0.5575&;#177;0.1281,均低于电针组和模型组(3.3362&;#177;0.8407,P<0.01)。②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2mRNA表达:模型组为4.2494&;#177;0.6529,明显高于正常组(0.3116&;#177;0.1384,P<0.01);电针组、莫比可组、针药组分别为0.9761&;#177;0.7261,1.3330&;#177;0.1765,0.6970&;#177;0.3193,低于模型组(P<0.01);莫比可组明显高于针药组(P<0.05);正常组与针药组相近(P>0.05)。 结论:①单独电针或莫比可治疗及两者联用均可显著抑制大鼠椎间盘组织内的环氧合酶2mRNA表达水平。②单独莫比可治疗及电针或莫比可联用治疗可显著抑制大鼠椎间盘组织内的环氧合酶1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牵引、手法按摩、电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143例随机分为A组68例,B组75例,采用不同药物配合牵引、手法按摩、电疗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β-七叶皂苷钠或地塞米松加甘露醇配合牵引、手法按摩、电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