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索影响坐位调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即刻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5例采用坐位调膝法治疗的KOA患者,采用SPSS 21.0软件对可能影响该法疗效的10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疼痛程度、日常活动程度、影像学K-L分级不同水平之间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轻度疼痛比较,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的KOA患者疗效较好[OR=5.54,95%CI(1.44,21.34);OR=7.62,95%CI(1.46,39.86)];与日常活动程度为轻度比较,日常活动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的KOA患者疗效较好[OR=13.21,95%CI(3.26,53.61);OR=13.48,95%CI(2.42,75.01)];与在影像学分级0级比较,Ⅳ级患者的疗效差[OR=0.10,95%CI(0.01,0.77)]。结论:日常活动程度、疼痛程度及K-L分级是影响坐位调膝法治疗KOA疗效的因素。疼痛程度越严重,日常活动程度越差,K-L分级越低,坐位调膝法治疗KOA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3.
膏摩指用中药制成的膏剂,涂抹在人体体表,再施以各种按摩手法如揉法、擦法、摩法等,使手法与药物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药物在手法作用下更易透皮渗透,而手法在有药物作为介质的情况下能更好施展,从而提高疗效.膏摩在秦汉以前就已有雏形,如《五十二病方》中治疗皮肤瘙痒、冻疮等皮肤病的外用药以动物油膏剂为主[1].而膏摩一词首载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若人能养慎……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在秦汉以后,膏摩方随着医学的发展不断扩大完善,临床应用方面更加广泛、普及,特别是唐朝涌现出不少医学经典,《千金方》是其中一部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为一部方书集大成者,在膏摩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千金方》为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分为《备急千金方》与《千金翼方》,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同时也包含不少膏摩方的论述,有些经典膏摩方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特征和生理学(表面肌电)特征,定量分析推拿手法的力学指标,建立一种客观评价推拿医生上肢核心肌群的疲劳状况的方法。招募10位推拿科医生,实时采集推拿医生拇指垂直压力和上肢表面肌电信号,研究垂直强度、次做功期与主做功期的时间比;研究操作该推拿手法时的上肢核心肌群;研究核心肌群的疲劳状况。结果表明,该推拿手法1 min内按压4次,平均垂直强度为(228±13)N,主做功期持续时间为(4.83±0.88)s,次做功期持续时间为(11.43±1.94)s,有效做功时间比为2.37±0.63。由上肢各肌肉群的平均积分肌电值(i EMG)和贡献率的降序可知,手法涉及上肢的核心肌群为拇短展肌(8.32±0.29,21.65%)、尺侧腕屈肌(5.67±0.32,14.74%)、肱三头肌(4.79±0.36,12.46%)、桡侧腕屈肌(4.60±0.12,11.96%)。在4 min的推拿过程中,拇短展肌的平均中值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的下降程度是最大的,分别为30%和22%,即拇短展肌更易发生疲劳。因此,所研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特征和生理学(表面肌电)特征,为后续的人因工程研究和研制可替代推拿医生手法的自动化装置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的动静态平衡和稳定主要依赖经筋的包裹、束缚、舒展及收缩等作用实现。其生理、病理及治疗等与经筋生物力学作用密切相关。膝部经筋的研究在宏观上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微观上,如组织生物力学层次的研究甚少,需要借助多学科前沿知识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学科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9.
颈椎治疗过程中骨与椎体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和颈周肌群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探讨颈椎稳定性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对颈椎病患者非手术疗法的效果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结果进行评定.方法:实验于2005-09/2008-11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生物力学三级实验室完成.将6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牵引组,30名正常人做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对照组相匹配的颈椎病患者30例,比较两者不稳节段发生率、不稳发生节段部位,以及颈肌力学指标,并观察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和牵引治疗2周后的颈椎椎体位移以及颈周肌肌力.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颈椎节段出现不稳病例数及节段数均显著升高.②推拿组患者治疗后颈椎不稳病例数和不稳节段数均显著减少.③颈椎病患者颈伸肌和颈屈肌在60(°)/s等速运动状态下峰值力矩(PT)、F/E显著低于正常人群.④推拿手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的峰值力矩、主动肌/拮抗肌比值都有显著的改善.结论:①颈椎稳定性和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肌力变化足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改善颈椎周围肌群尤其是颈伸肌的肌力是颈椎病手法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发生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围绕推拿学教学的"点(教学重点)"、"线(学习方法,思维、动手能力培养)"、"面(临床、科研知识面)",论述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网络课程教学、病例教学、PBL教学、实习带教、教学查房、课外泛读、网络文献检索等教学方法在推拿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