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骶管注药治疗前后肌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骶管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及炎症反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骶管注药前后行腰骶棘肌肌电图检查.检测静息自发电位(SP)、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平均时限(MUP)及最大用力收缩动作电位的波形(MFCP).结果治疗前后双侧正相电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双侧MUP值治疗前与治疗后和正常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双侧治疗后值和正常值比较无显著差异(0.05).治疗前后MTC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骶管注射后,患者症状减轻,肌电图检查结果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作用机制:手法推拿能否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复位?究竟是机械性压迫致痛还是无菌性炎症致痛?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是否存在于发病的全过程?方法采用影像学、生物力学、不同治疗方法的药效比较分析、手术中观察神经根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椎管外软组织磷脂酶A2活性测定及临床肌电图追踪观察等综合手段,研究椎间盘突出的致痛机制。结果(1)牵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治疗前后对照26例,CT扫描前后对照58例,MRI检查前后对照12例,结果提示突出的椎间盘影像大小形态及部位均无确认的明显变化。(2)模拟腰部牵扳推拿手法时髓核内压的变化:L3~40.73kPa;L4~50.26kPa;L5~S10.11kPa。神经根位移的变化:同侧旋转位移距离(1.3±0.8)mm;对侧旋转位移距离(1.7±1.0)mm。(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椎板处棘肌的磷脂酶A2活性测定,结果提示实验组样本活性测定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镜检查证实炎症反应的存在。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法推拿治疗机制是间盘突出物的“变位”作用达到神经根松解,而非髓核的复位还纳。(2)单纯机械性压迫正常神经根不引起疼痛,而是产生麻木或麻痹,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是疼痛的原因。(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炎症反应在颈肩腰腿痛治疗中的作用和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必要性方法:2001—08/2002—08和2003—08/2004—10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2例颈肩痛或腰腿痛患者入院时化验血象,62例有白细胞&;gt;1万和中性白细胞比例&;gt;70%,或白细胞&;lt;1万,但中性白细胞比例&;gt;70%。比较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效果。结果:入院时血象升高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少于血象正常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未能缩短住院时间。结论:急性期颈肩腰腿痛患者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抗生素使用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仅行手法治疗、仅行双侧星状神经节半导体激光照射及综合治疗方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05/2005-03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58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疼痛评分方面均差异不显著。随机分为3组:①手法治疗组19例,按压痛点轻重程度行颈椎定点伸引手法,每隔四五天一次,一般两三次。②激光照射组18例,行双侧星状神经节半导体激光照射,1次/d,单侧9min(一侧一侧的照射),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仅治疗1个疗程。③综合治疗组21例,先用激光照射5次,再用手法治疗。根据目测类比评分法(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进行疼痛评价。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评分。结果:5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即刻进行比较:综合治疗组比手法治疗组、激光照射组显著降低(0.83±0.07,2.74±0.14,2.93±0.19,t=17.88,15.55,P<0.05)。②治疗1个月后进行比较:综合治疗组比手法治疗组、激光照射组显著降低(0.91±0.10,3.18±0.16,3.85±0.18,t=21.91,227.16,P<0.05)。结论:综合治疗组比仅行手法治疗、仅行双侧星状神经节半导体激光照射组有效。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学疗法选择性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研究附4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报道了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40例鲜红斑痣的临床结果。除2例光敏剂给药量过低无效外,其余38例治疗部位异常红色均达明显至完全消退,无1例疤痕形成,随访2~12个月(29例超过半年)无1例复发。研究发现光敏剂和照射光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病变呈紫红色和有增厚者仍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就病变类型、HpD剂量、光剂量、功率密度、给HpD后何时照光、重复治疗与疗效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米替林结合手法治疗发作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62例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阿米替林组和阿米替林结合手法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记录头痛日记。分别在治疗第2、4周时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在治疗后第1~2周内,阿米替林组和阿米替林结合手法治疗组头痛平均天数分别为(6.00±2.21)d和(4.19±1.70)d,第3~4周分别为(4.00±1.86)和(2.16±1.21)d,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治疗后第3~4周,两组的视觉疼痛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3.32±0.94)和(2.39±1.3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1~2周服用止痛剂平均天数,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7±1.23)d和(1.32±1.22)d,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第3~4周时,这种差异消失。结论手法结合阿米替林治疗发作性紧张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阿米替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对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01-08/2004-08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病房诊治无外伤的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患者75例,作为耻骨结节肌肉附着处软组织慢性损伤治疗组,采用一次耻骨结节银质针松解术进行治疗,治疗后3,6个月进行2次随访。以2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治疗,随访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具有可比性,同时对患侧耻骨结节压痛点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改善情况(10分为严重,0分为无痛),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进行评分,并对患者进行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评分。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67例,6个月随访54例,对照组3个月随访20例。①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目测类比评分接近(6.4±0.7,6.8±0.6,t=77.1,P>0.05),治疗组3个月后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3.3±0.3,6.4±0.7,t=55.9,P<0.00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3.3±0.3,6.6±0.7,t=69.3,P<0.001)。②治疗组症状改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犤(46.7±0.87)%,(0.25±0.03)%,t=66.4,P<0.001犦。③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目测类比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低(3.8±0.4,6.2±0.6,t=48.4,P<0.001),症状改善评分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t=51.1,P<0.001)。结论: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能解除肌痉挛和肌挛缩,消除压痛点,改善患者疼痛和不适的自觉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比较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概念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诸方面的异同。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1—01/2005—05的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文献,检索词“fibromyalgia syndrome,myofascial painsyndrome”,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2000—01/2005—05的与慢性软组织损害、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文献,检索词“慢性软组织损害、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相关主题的书籍3本。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专题的临床试验文献及所有相关的综述文献,筛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论述相关课题的正反意见的综述作为纳入标准。对文献中有关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结果:共收集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英文文献216篇,中文文献57篇,“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英文文献67篇,中文文献19篇,慢性软组织损害中文文献6篇,删除内容几近重复的文献,剩余20篇。①发病机制: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包括睡眠困扰、生长激素水平下降、心理异常、血清5-HT 3受体异常等,但这些发病因素都不一定是病因,而是疾病产生的症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发生于创伤、劳累过度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状态之后,后者常见于长时间在书桌前从事读写或计算机工作者,同时本病还可见于患有颈或下腰部骨关节炎的患者中;软组织外科学认为,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是由于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原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鞘膜外神经末梢,结合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②临床表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躯体、髋部和肩带部位的疼痛和僵硬感,也有患者可出现肌肉疼痛、无力,患者有特殊痛点存在,而在压痛点邻近区正常;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征是与触发点相关的局部肌肉、骨骼出现疼痛和压痛,疼痛部位深并可伴有烧灼感;慢性软组织损害病变范围可广可狭,主要取决于病变时间长短和就诊时患者是否存在椎管内炎症反应。③诊断: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患者具有广泛疼痛的病史,指压检查中18个部位中有11个阳性压痛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颈后、下腰部、肩和胸部是最常累及部位;慢性软组织损害患者只要有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部的疼痛、酸胀、麻木、冷热异常等症状,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肿瘤后,均可诊断为某某部位慢性软组织损害。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常用水杨酸盐、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法、行为改善法、催眠疗法、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进行规律的有氧锻炼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除镇痛药物外,对受累部位予以按摩和超声有一定的益处;慢性软组织损害的治疗除药物、理疗外,中国特有的推拿按摩、针灸、手法及银质针松解术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纤维肌痛综合征可基本覆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概念,而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概念相比在诊断、治疗方面更完善,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慢性软组织损害的学说是先进而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病房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3例,均采用1次选择性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药物灌注治疗,24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4.3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绝大部分患者(22/24)有较长期的疼痛减轻、患肢活动范围改善和无痛行走距离增加.结论:选择性药物灌注是较为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组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5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隙注射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每5天注药1次,共4次;手法组采用脊柱牵扳手法,间隔1周施行1次,共两次;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2次后行手法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体征改善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每组50例。治疗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注药组低于手法组(2.06±2.51,3.53±3.72),联合组(1.12±2.83)低于注药组(χ2=1.61,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优良率高于注药组、手法组[88%,78%,74%,(χ2=6.254,P<0.01)]。结论硬膜外隙注药、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两者组合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