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国辉  冯少仁  傅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16-117,140
目的 分析颅骨穿透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选取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骨穿透型脑膜瘤11例,其中6例仅行MRI检查,3例行CT及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发生在大脑凸面4例,蝶骨嵴7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与病理类型对照.结果 CT、MRI均表现为颅骨增生和颅外软组织肿块,伴有骨质破坏,MRI均显示颅内软组织肿块,CT仅2例见颅内软组织肿块,增强后MRI均可见颅内外肿块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CT观察钙化和骨质改变优于MRI,MRI显示软组织清晰,并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崇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疑似脑膜瘤患者分别行CT、MRI和CT联合MRI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脑膜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4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37例,其中良性31例,低...  相似文献   

3.
刘国辉  冯少仁  傅蓉 《中外医疗》2012,31(15):168-169,172
目的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颅外侵及患者11例,均发生在大脑凸面,对其CT、MRI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形态、瘤脑界面、肿瘤强化、瘤周水肿、脑膜"尾"征、颅骨增生、破坏、颅内外肿块。结果 CT、MRI均表现为颅骨增生、破坏和颅外软组织肿块。MRI均显示颅内软组织肿块和脑膜尾征,CT检查6例显示颅内软组织肿块;增强后CT、MRI均可见肿瘤强化。瘤周水肿以合体细胞型出现率高;过渡细胞型均显示瘤脑界面清楚;血管瘤型和乳头型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肿瘤结节形态以合体细胞型为多。结论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具有较典型的CT、MRI表现且与其病理学关系密切。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二者结合应用,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得出结论: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具有较典型的CT、MRI表现且与其病理学关系密切.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二者结合应用,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罕见的原发性颅骨内脑膜瘤的CT和MRI征象进行总结及文献复习。颅骨内脑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脑膜瘤,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为颅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颅骨内脑膜瘤影像学有一定特殊性,仔细分析临床、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颅骨内脑膜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鱼永卫  马小婕  王永宏 《医学综述》2012,18(17):2903-2905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将34例SN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T组17例,行CT检查;MRI组17例,行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总结SNN的病理基础,分析CT和MRI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共确诊单纯凝固性坏死型病例18例,伴液化坏死性7例,多结节融合型13例;CT分别确诊9例、4例和6例;MRI扫描分别确诊13例、3例和8例。MRI扫描方法在单纯凝固性坏死、多结节融合SNN病理类型判断方面优于CT扫描(P<0.05)。结论 CT、MRI均为诊断SNN的常用方法,在多结节融合型和伴液化坏死型SNN诊断方面,MRI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佛山市中医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疑似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患者的MRI、CT表现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共诊断出脑膜瘤58例,其中55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MRI检查共诊断出脑膜瘤65例,其中62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CT联合MRI检查共诊断出脑膜瘤69例,68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对脑膜瘤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0.67%、80.00%、98.55%、36.36%。CT联合MRI检查对脑膜瘤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均明显高于CT扫描和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都是诊断脑膜瘤的有效手段,二者联用能够有效提高脑膜瘤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结核患者予以CT、MRI诊断,探究其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影像科接受检查的100例高原肝结核患者,均未做过病检,均予以CT、MRI诊断,回顾分析100例患者的CT、MRI影像学表现,评价CT、MRI对肝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 CT检出8例肝浆膜型(8.00%)、83例肝实质型(83.00%)、9例肝内管型(9.00%)。对CT诊断的8例浆膜型、25例肝实质型、10例混合型、7例结节型进行MRI增强扫描。结论不同类型的肝结核均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CT、MRI对不同的肝结核类型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T、MRI影像学表现可提示各种类型肝结核的诊断,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及CT在急性闭合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差异。方法选取132例急性闭合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MRI和CT检查,对比其影像学特点差异。结果 CT和MRI两种检查方案在软组织损伤、原发性出血及原发性神经损伤中的表现特征基本一致;CT较MRI在颅骨骨折表现上更为敏感,粉碎性骨折患者可见游离骨碎片,线样骨折患者可见颅骨板骨质不连续、部分颅缝加宽表现;MRI则多表现为T1、T2加权像低信号影。结论两种影像检查方式在软组织损伤、原发性神经损伤及原发性出血等颅脑损伤类型的影像学特点较为类似,CT在颅骨骨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MRI,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影像精准诊断比较困难,但临床意义重大.目的 对比研究CT与MRI检查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 2019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72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检查资料,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获得的影像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血管瘤型脑膜瘤除具有典型的脑膜瘤征象外,部分病灶还可出现浅分叶征、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强化可不均匀,可见明显瘤周水肿、血管流空征及"烟花"征.本研究数据表明MRI对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检出率较CT检查更具优势[65.3%(47/72) vs 31.9%(23/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瘤周明显水肿、血管流空征及"烟花"征是血管型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征象.MRI对血管型脑膜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术其前诊断准确率较CT检查更具优势,其结合CT检查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型脑膜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73例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脑膜瘤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与术后相关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脑膜瘤CT、MRI表现,将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典型脑膜瘤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结节及肿块,密度均匀,可伴有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稍长信号,T2WI呈等、稍长信号,信号均匀,多为过渡型或成纤维细胞型脑膜瘤,无或轻度瘤周水肿;不典型脑膜瘤则表现密度(信号)不均匀,瘤周水肿较重,以合胞体和血管网状细胞瘤型脑膜瘤为主;恶性脑膜瘤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瘤周水肿更明显,可见明显骨质破坏;CT和MRI增强后典型脑膜瘤均一强化,不典型脑膜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脑膜瘤明显强化不均匀。瘤周水肿41例,MRI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30例,8例肿瘤脑面可见重度强化带。结论脑膜瘤在CT、MRI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及较高敏感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基本都能明确诊断,同时影像表现一定程度提示肿瘤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12.
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的异同 ,着重探讨CT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 ,并结合文献复习MRI征象的病理意义。方法 :对照分析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X线与CT影像学特征。结果 :8例中混合型骨肉瘤 5例 ,溶骨型 2例 ,成骨型 1例。X线观察骨肉瘤的大体表现优于CT ,对观察骨肉瘤所形成的软组织改变、显示肿瘤骨及病变的细微结构 ,CT优于X线。结论 :X线仍作为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CT对于观察骨肉瘤病灶的细微改变有重要价值 ,MRI对骨肉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CT或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6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观察CT、MRI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CT、MRI对急性胰腺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CT表现: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出胰腺肿大、形态规则、胰腺密度较均匀、胰管、胆管轻中度扩张特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表现出胰腺密度不均匀、体积明显增大、斑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灶特点。MRI表现:多为胰腺明显肿大、胰腺病变区、胰腺周边组织呈现长T1、长T2信号影特点。病理确诊48例,CT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7.1%、76.7%,显著低于MRI的93.8%、93.3%(P0.05)。结论 CT、MRI表现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MRI诊断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均比CT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MRI以及CT诊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影像学检查以及CT影像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0例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为星形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髓母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脑转移瘤,有6例患者为室管膜瘤,有8例患者为血管母细胞瘤,有1例患者为脑膜瘤。不同病变的患者,影像学的表现情况也存在差异性。在小脑半球肿瘤的定位诊断上,MRI以及CT的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3%。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以及CT检查,能够有效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对小脑半球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CT、MRI征象,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1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经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检查,8例行增强检查。结果11例均为单发,瘤体最大直径10.5cm,最小4.2cm,平均6.2cm。CT及MRI平扫表现大多呈混杂密度及信号,形态均不规则,呈分叶状。瘤周明显水肿10例,骨质明显破坏7例,瘤内钙化2例。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结论CT及MRI对恶性脑膜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术前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CT在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收治的脑膜瘤患者30例,均通过CT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脑膜瘤Ⅰ级者20例,其中合体型12例,纤维型5例,过度型3例;Ⅱ级者8例,均为非典型;Ⅲ级者2例,乳头型1例,间变型1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像学特点,CT检查有助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欧晖  李勤 《当代医学》2014,(26):54-55
目的:分析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衡阳市中心医院50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且使用X线、CT及MRI检查,对比观察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并总结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RI对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和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使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其中以MRI的应用价值最高,但是影像学诊断中缺少特异性表现,仍需要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陈磊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95-3397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扫描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患者均接受MRI、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CT单独与联合诊断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98例疑似脑膜瘤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脑膜瘤91例,胶质瘤4例,垂体瘤3例。采用MRI诊断出脑膜瘤75例,非脑膜瘤23例。采用CT诊断出脑膜瘤70例,非脑膜瘤28例。采用MRI联合CT诊断出脑膜瘤84例,非脑膜瘤14例。MRI、CT、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漏诊率低于MRI、CT单独诊断,MRI联合CT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RI、CT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联合CT可提高对脑膜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RMI、CT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25例,观察分析各自影像学表现,同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三者原发性胆囊癌诊断正确率。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超声、CT、MRI诊断相符率(正确率)分别为64.0%、73.3%、88.0%,MRI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MRI、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其中MRI诊断相符率最高,超声诊断相符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脑膜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CT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4月间就诊的6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双排和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同时经病理确诊。结果 60例脑膜瘤患者中,40例患者为Ⅰ级脑膜瘤,其中24例为和体型,10例为纤维型,6例为过度型;16例为Ⅱ级,都是非典型的患者;4例为Ⅲ级,其中间变型和乳头型均为2例。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发现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较明显,以此可以鉴别脑膜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