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接受腔内隔绝术的3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主动脉CTA明确诊断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其中33例表现为单一夹层破口,4例表现为多个破口,均采用全麻下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封闭夹层破口。结果37例均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无中转开胸手术,4例多个破口患者,2例使用2个覆膜支架,2例远端夹层破口旷置,术后无内漏,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3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假腔内血栓逐渐机化,1例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1例因再发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其余病人未出现与支架植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避免了开胸手术且相关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西宁地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12年5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4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资料。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结果:腔内隔绝术成功率100%,共置入45枚主体覆膜支架及2枚Cuff支架,2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本组共死亡3例,其中与腔内隔绝术有关死亡1例,发生在术后5天,与腔内隔绝术无关死亡2例,1例为自发性气胸,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西宁地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中期疗效好,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腔内隔绝术的方法、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近5年完成的局麻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及随访1~53个月,平均随访16±15个月,结果表明:30天内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了破口,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2例左锁骨下动脉被封闭,术后无左上肢缺血表现,随访期间2例死亡,平均16±15个月生存率93.10%。结论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76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及胸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41例,行Bentall手术29例,Wheat手术2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包括同期象鼻手术)9例。B型胸主动脉夹层35例均行腔内隔绝手术。结果 41例StandfordA型患者手术死亡3例(7.3%)1,例术后2个月死于抗凝过量致颅内出血,3例远端夹层复发。35例B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急性胸主动脉夹层只有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才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主动脉弓替换时应加强脑保护,DHCA时选择性脑灌注效果好;B型夹层采用腔内隔绝术创伤小,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10例的效果。 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6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进行随访。 结果 10例患者成功植入Medtronic Valiant直型支架10枚。支架直径为30-36mm,长度为100-200mm。随访3~24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II型内漏1例,6个月时复查内漏消失。所有病例近端内膜破口封闭,胸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缩小。 结论 腔内隔绝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6.
曹华  江德斌  陈良万 《吉林医学》2012,33(8):1627-1629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60例实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支架直径为(35±5)mm;术中支架覆膜部分遮盖或者部分遮盖左锁骨下动脉36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脑缺血引起的精神症状;无患者死亡、无截瘫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率91.67%,2例出现内漏,其中1例由于支架内漏术后正规内科治疗6个月后闭合,另1例术后6个月仍未闭合而再次行支架植入术。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2-3周后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手术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优点,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9例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经手术及护理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确切,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1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前均采用CT血管成像(com puter ized tomographyangiog raphy,CTA)确诊主动脉夹层。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内膜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 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裂口完全封闭,术后随访(7~29)个月患者均存活,CT及胸片复查支架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华杰  谭利娜  梁长华 《当代医学》2010,16(23):487-48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8例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总结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的优点;有效的护理措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院自 2 0 0 2年以来开展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Stan 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 0例 ,结合术前、术中造影对指导支架置放的指导作用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 0例 ,其中男性 1 4例 ,女性 6例。年龄 38~ 6 3岁 ,平均 53 7岁。本组均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适应症选择和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04年11月我院住院的4例(年龄48—82岁,男3例.女1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并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在全麻下4例均成功在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释放覆膜支架,其中为StandfordA型及StandfordB型各2例.共使用Talent覆膜血管支架4个,术中造影证实StandfordB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Standford A型1例术後证实内漏存在,术後3天死亡,1例在支架释放後出现左冠脉急性闭塞致死亡。结论 应用覆膜血管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EVGE)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Standford A型夹层行EVGE术仍有待进一步对技术及器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3.
李富骊  韦成信  曹健斌 《吉林医学》2013,34(21):4323-4324
目的:分析降主动脉瘤治疗中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降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stanford B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真性动脉瘤患者5例,假性动脉瘤患者3例,此外,还有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患者15例,对这些患者实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手术。结果:75例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都比较成功,并发症较轻,2例Ⅰ型内漏但在近端添加cuff之后得到了纠正,有2例Ⅱ型内漏。对69例患者进行1~35个月的随访,每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24.3±10.7)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记录与整理。结论:在降主动脉治疗中,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和腔内隔绝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间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和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在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之后成功进行腔内隔绝术,没有出现死亡。并且在术后3个月之后,所有患者恢复健康。结论:腔内隔绝术能够更好地保证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取得较高的治愈效果。术后患者能够有效的恢复健康,死亡率低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沈莉莉  杨晓 《安徽医学》2015,36(4):476-478
目的:分析总结“一站式”杂交手术及单纯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30例,其中28例患者于发病后2周施行腔内隔绝术。其中近端锚定区不足(锚定区<15 mm)的患者2例,1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另1例夹层第1破口距离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距离5 mm。施行“一站式”杂交手术者,先进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然后进行腔内隔绝术,封闭夹层破口及左锁骨下动脉。结果术中放置血管支架30个,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术后进入ICU监护12 h,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显示支架位置良好,转流血管通畅,夹层大部分血栓化。结论腔内隔绝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创伤小,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一站式”杂交手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72,自引:14,他引:58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对10例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术,移植物为Z型记忆合金支架与涤纶人工血管复合体,移植物口径根据螺旋CT动脉造影测量决定,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 。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内漏所致的动脉瘤破裂。其余9例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和难点.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对18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腔内隔绝术治疗,手术时间均选择急性发病1周以后,对于难于判断夹层真假腔的患者采用局部撕裂内膜片切线位主动脉造影法.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疗效.结果 1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动脉增强CT的诊断和分型,心脏外科手术、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结果 胸背痛起病82例,病因为高血压102例;主动脉增强CT首诊113例,stanford A型42例,B型85例;外科手术治疗A型22例,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34例,保守治疗71例,好转99例,死亡28例(22.05%).结论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降低病死率,B型可行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的临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的特点。结果死于术前动脉夹层破裂5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43例,其中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行覆膜支架人工血管腔内隔绝术28例,无一例死亡。随访69例,3例死于手术后2~7年,死因不明;1例手术后2年再次出现夹层,入院后再次置入支架;余患者建康存活。结论主动脉夹层围术期恰当的处理是提高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5年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了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因为导丝不能进入真腔而放弃腔内手术,未出现死亡现象,术后疼痛症状即刻得到改善,高血压在1周至半年左右均得到改善.术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5例行CT复查,9例行DSA复查,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