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除语言外其他能力的发育特征,为临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esell智力发育诊断检查量表,对60名发育性语言障碍儿进行发育评估,并以6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三个能区的异常率分别为40.0%、28.3%、40.0%。2)发育性语言障碍组儿童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五个能区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儿童语言发育与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能力发育呈正相关。 结论 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常合并大运动、精细运动等能力的发育异常,需对这部分儿童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教育对先天愚型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精细动作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03年1月~2008年1月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在宁夏儿童福利院生活的15名先天愚型儿童及10名在2003年1月之前生活的先天愚型儿童进行测试。两组儿童基本情况匹配。结果:2003年之前的未经过康复教育的儿童在认知、语言、运动、精细运动及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于2003年之后进行康复教育的先天愚型儿童(P<0.05)。受康复教育的先天愚型儿童各方面明显优于未接受康复教育组的先天愚型儿童(P<0.05)。结论:接受康复教育的先天愚型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未接受康复训练的先天愚型儿童,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会适应能力和精细动作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智能发育特点,以指导干预。 【方法】 以178例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S-S语言发育评价法评定其语言水平,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其智能发育的五个能区,对测得的发育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组儿童大运动发育正常(发育商>85分),语言水平低于实际年龄段,语言发育商<76分;其语言发育水平与适应行为、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行为发育水平明显相关(P<0.01);该组儿童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发育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72.5%、52.2%;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与语言发育缺陷的程度明显相关(P<0.01),精细动作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为48.9%,精细动作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与语言发育缺陷的程度不相关(P>0.05)。 【结论】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常伴有适应行为、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行为的发育低下,临床需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并对存在的发育缺陷进行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3岁以下儿童精细动作发育情况,探讨影响儿童精细动作发育的相关因素,为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11月在全国东中西部7个城市的7家医院的儿童保健科进行保健的3岁以下的健康儿童4 30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神经心理发育测查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检查量表》进行测查,并计算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会行为五大能区的智龄和发育商。该研究主要对儿童的精细动作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 307名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均值为(95. 62±18. 3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在性别、地区、父母亲文化程度及主要抚养人这几个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儿童在月龄组6~、12~及24~的智龄均数均低于实际月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的因素为儿童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及主要抚养人。结论儿童家长在日常的养育过程中要加强儿童精细动作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多种精细动作训练是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发育商(DQ)及各能区之间的关系,分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为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因语言发育迟缓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语言门诊就诊的1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和《中国儿童语音发展测量表》对其进行检查与评估。结果 DQ≥80的儿童48例,各能区的水平均正常,主要为幼儿园中班、大班学龄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发育性发音障碍,语言DQ水平正常,社会生活能力正常或边缘; DQ80的儿童52例,各能区DQ均低,尤其表现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行为,构音测试不能配合,社会生活能力边缘或低下。DQ低下的儿童语言能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大多数大运动能力正常,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如语言能力低下,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也相应迟缓。结论儿童语言发育与精细动作、社会适应性、社交行为功能区的发育密切相关,应积极对患儿进行综合早期干预,促进患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类早产、低出生体质量高危因素对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发的《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及其测量工具对1岁、2岁和3岁Ⅰ类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研究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大运动、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行为5个能区的发育商及总体发育商,并对两组儿童的发育商进行比较。结果 1岁时,两组儿童精细动作和社会行为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岁时,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岁时,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1、2、3岁儿童大运动发育商、精细运动发育商、适应能力发育商、语言发育商、社会行为发育商、总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1、2、3岁儿童大运动发育商、精细运动发育商、适应能力发育商、语言发育商、总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Ⅰ类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可能是影响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潜能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国学龄前儿童贫血现况及其与不同能区及总体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的相关关系。  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以14省28个调查点的3 261名2~6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儿童相关人口学特征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血红蛋白检测方法(Hemocue法)测定儿童全血血红蛋白,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由经过培训的儿童保健人员采用《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WS/T 580—2017)进行测查。  结果  儿童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125.23±11.49)g/L,贫血率为10.30%。调整性别、年龄、民族、地区、喂养方式、母孕期情况等混杂因素之后,2~6岁贫血儿童在大运动(β=-2.15,95%CI=-3.89~-0.41)、精细动作(β=-2.46,95%CI=-4.12~-0.79)、适应能力(β=-2.59,95%CI=-4.42~-0.76)、语言(β=-3.65,95%CI=-5.53~-1.78)和社会行为(β=-3.11,95%CI=-4.94~-1.28)5个能区以及全量表(β=-2.79,95%CI=-4.10~-1.49)发育商水平均低于非贫血儿童(P值均 < 0.05)。  结论  2~6岁儿童贫血与其总体发育商以及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区发育商水平均呈负相关,建议积极开展学龄前儿童贫血监测、干预工作,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郑州市婴幼儿智能发育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儿-心量表"),对280名0~3岁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结果被调查婴幼儿发育商平均为91.27±12.669,发育商偏低及低下率分别是26.79%和5.36%;各能区发育持平率不高,为29.59%~46.94%;发育落后率较高,为38.16%~62.24%,以精细动作落后率62.24%为最高;性别、高危新生儿、父母文化程度、早期教育是儿童智能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郑州市婴幼儿智力发育整体水平一般,应重点加强6~12个月婴儿精细动作、0~3岁儿童适应能力、2~3岁儿童大运动的指导、训练,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可对婴幼儿智能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新市区0~1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及规律。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就诊的952例0~1岁儿童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5个能区检测,并对各年龄段的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2例婴儿中,女婴总发育商大于男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大能区的评分中精细运动、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女婴大于男婴(P<0.05),男女婴平均发育商无1例落后,各能区的发育水平则参差不齐。不同年龄段男女婴平均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和女婴各年龄段除了大运动外,其余各大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婴的早期神经心理发育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应针对不同的特点制订适宜的教育方案,尤其应加强儿童的运动能力特别是精细运动的训练,以促进婴幼儿智能水平的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0~3岁儿童智能发育状况。方法采用美国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进行儿童发育筛查,并对可疑、异常儿童进行追踪调查。结果筛检婴幼儿1 201例,正常率为87.34%(1 049例),可疑率为9.41%(113例),异常率为1.25%(15例)。异常和可疑儿童的主要看护人为祖母外祖母占58.59%,主要看护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占75.78%,职业为农民的占69.53%。DDST筛查的4个能区中,精细动作—适应性和大运动的发育迟缓项目明显多于个人—社会能力和语言能区。0~6月组和7~12月组儿童的可疑+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13~24月组和25~36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P0.05)。结论农村开展DDST筛查十分必要,可对正常儿童进行预见性指导,发挥其发育潜能;对可疑和异常儿童能及早发现发育偏离,进行及时有效的个性化指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如东县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探寻农村儿童心理行为筛查模式.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12月,对如东县接受健康检查的8、18、30月龄儿童进行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同时对预警征象筛查及行为发育指标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儿童再次进行DDST筛查.分析儿童发育迟缓情况,并对筛查阳性儿童进行干预.结果 共筛查13781名0~3岁儿童,DDST筛查阳性578例,阳性率4.19%;男童阳性筛查率(5.35%)高于女童(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8,P<0.05);18、30月龄组可疑和异常筛出率(分别为4.50%、3.24%)明显高于8月龄组(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40、15.82,P值均<0.05).DDST筛查阳性儿童主要为语言能区发育迟缓(占39.80%),其次依次为大运动能区(29.78%)、精细动作-适应性能区(占19.51%)和个人-社交(占10.91%).480例可疑儿童,经3周干预后复筛,转正常407例(占84.79%).结论 DDST筛查能有效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有条件的农村儿保门诊可开展预警征象、行为发育指标、DDST联合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南通市10 177名婴幼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情况,探讨婴幼儿时期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北京妇幼保健院修订的《0~6岁儿童发展诊断法》(Gesell),对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10 177例3~15月的婴幼儿进行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结果 南通市三个地区的婴幼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无区域性统计学差异;发育迟缓检出率存在月龄差异;10 177名男女婴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发育商显示有性别差异,在大运动、个人-社交能区发育商无性别差异。结论 今后应着重加强男婴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能区的发育;针对各月龄中各能区的发育情况着重训练相关薄弱能区,从而全面提高全市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智力结构的发育情况,为其认知功能的全面康复探索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7月就诊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各30例,分别进行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和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试。比较两组的言语智商和发育总商值及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能力的发育水平。结果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精细动作和适应性行为、语言能力的发育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5.241、4.100、3.256,P<0.05)。大运动和社交行为发展与正常对照组一致(t=1.594、2.058,P>0.05)。其自身5项能力比较,精细动作和适应性行为的发展也落后于大运动和社交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7、-2.794、-4.268、-2.398,P<0.05)。结论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存在智力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有必要尽早对其进行发育水平的评估以利于其全面、整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国儿童发育量表》(4~6岁部分)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按照城区、性别和主要抚养人文化程度几个主要因素在北京地区抽取了916名儿童,其中男童490名,女童426名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系数,效度包括建构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结果 1)重测信度:总发育商的重测信度为0.90,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分别为0.78、0.84、0.89、0.89、0.94;2)内部一致性系数:不同年龄段的总量表的Cranach'sα在0.86~0.91之间,大运动在0.71~0.87之间,精细动作在0.63~0.83之间,适应能力0.63~0.78之间,语言在0.48~0.78之间,社会行为在0.47~0.73之间;3)建构效度:每个项目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在0.3以上;4)校标关联效度:与《中国修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8。结论《中国儿童发育量表》(4~6岁部分)延续传承了原量表0~4岁部分,信效度指标符合诊断量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发育迟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学龄前儿童发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0-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市区内的3所幼儿园3~6岁儿童,对1338名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家庭状况”和“发育行为状况”(中文版《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分为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及个人一社会5个能区的发育状况.结果 1173名儿童发育正常,可疑发育迟缓率为16.07%,其中沟通能区迟缓率最高(6.13%),其次为粗大动作能区(5.53%)、解决问题能区(4.04%)、精细动作能区(3.96%)和个人一社会能区(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育迟缓更常见于男童(OR=1.77,95%CI=1.29~2.44),月龄36~ <42(OR=3.57,95%CI=2.24 ~ 5.69)和父亲文化程度较低(OR=1.90,95%CI=1.12~3.23).结论 武汉市学龄前3~6岁儿童不同能区发育迟缓有一定的检出率,发育状况受到月龄、性别以及父亲文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 135例系统管理中的 0~ 5岁儿童进行定期智力监测 ,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影响智力发育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 ,对智力偏离儿童进行干预 ,使之早日恢复正常1 资料和方法对象为 135例系统管理中 0~ 5岁儿童。其中 ,男童 84例 ,女童 5 1例 ;~ 2岁111例 ,~ 5岁 2 4例 ;其中高危儿 41例。对 135例均采用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进行测查 ,结果分为智力正常与偏离。对智力偏离儿童重点监测并干预 ,训练内容是对患儿视、听、感知觉的刺激 ,即认知、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交往及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据小儿发育落后项目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0~2岁发育问题儿童监测数据,为开展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合肥市妇幼保健所儿童心理保健科就诊的1 038名0~2岁发育问题儿童进行Gesell智能测试。结果儿童发育问题与性别相关,与女童相比,男童因发育问题就诊比例较多(1. 89∶1)。就诊男童比例随年龄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26. 65,P0. 01)。就诊儿童发育正常儿童45名(4. 34%),发育迟缓儿童629名(60. 60%),发育边缘及单能区落后的儿童364名(35. 06%)。各能区发育商落后多数为轻度。随着年龄增加,就诊儿童的语言落后所占比例呈增长趋势(0~11月龄19. 07%、12~23月龄66. 88%、24~35月龄95. 48%,χ_(趋势)~2=379. 44,P0. 01);大运动落后比例呈下降趋势(0~11月龄74. 21%、12~23月龄47. 40%、24~35月龄23. 87%,χ_(趋势)~2=156. 38,P0. 01)。个人—社交落后在24~35月龄最明显(71. 61%),精细动作落后在0~11月龄最明显(43. 21%)。结论要加强发育问题的早期识别、转诊,以便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关联规则分析研究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迟缓间的相关性。方法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359名武汉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结果建立数据库,并使用Clementine 12.0软件中的Apriori modeling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359名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迟缓率为16.26%;筛选出的能区间发育迟缓间的强关联规则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C=30.6%)、精细动作→粗大动作(C=34.2%)、精细动作→沟通(C=23.7%)、精细动作→个人-社会(C=22.4%)等;3岁组学龄前儿童能区间发育迟缓存在着普遍关联性,且规则数量多于4岁以及5~6岁年龄组,此外,3个年龄段中都存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这一关联规则。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有一定的发育迟缓检出率,且各能区发育迟缓间存在着广泛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太原市0~2岁正常儿童五功能区发育特点,为早期干预提供经验证据。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发育商检测的0~2岁976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测试。按照性别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儿童五功能区发育商性别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儿童社交行为发育呈现"U"型曲线关系;语言能区发展呈逐渐下降趋势;女童综合发育商、适应性与精细动作均高于男童(P均0.05或0.01)。结论需关注语言能区均衡发展以及有目的的增强男童精细动作方面的锻炼,培养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以及独立处理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0~18月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相关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对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保健的共24 428名0~18月龄儿童进行五大能区及总发育商的测评。结果 0~18月龄儿童总发育、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行为发育迟缓检出率分别为1.7%、13.9%、9.4%、12.8%、9.7%、7.4%。男童总发育迟缓检出率及各能区发育迟缓检出率均高于女童(1.9%1.5%、15.3%14.1%、9.6%9.4%、13.2%12.3%、10.1%9.2%、7.4%7.5%),2、3月龄及13~18月龄儿童总发育迟缓检出率高于其他月龄组儿童(3.0%、2.3%、4.7%);不同年龄组儿童五大能区及总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月龄大动作发育较其他月龄落后;3月龄精细动作较其他月龄落后;1、3月龄适应能力发育较其他月龄落后;13~18月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及总发育商较其他月龄落后。男童各能区及总发育商均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男童总发育迟缓检出率及各能区发育迟缓检出率均高于女童,需多关注男童各能区发育情况。3月龄及13~18月龄是筛查发育迟缓的重要时间节点,不同月龄需针对不同的能区着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