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风疹(MR)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8~12月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MV)和风疹疫苗(RV)、且免疫前麻疹和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均为阴性的健康儿童238人,分为3组,分别接种MR联合疫苗、MV、RV,观察免疫后局部和全身反应,并于免疫后1个月检测麻疹和风疹HI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受种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后1个月麻疹和风疹HI抗体阳转率均为100%,MR联合疫苗麻疹HI抗体GMT为1∶50.6,风疹HI抗体GMT为1∶512;MV的HI抗体GMT为1∶35.8,RV的HI抗体GMT为1∶289.2。结论MR联合疫苗在适龄儿童中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取18~24月龄儿童210名,每名儿童接种1剂MMR,在接种后30min、6h、24h、48h、72h、7d、9d分别观察接种后临床反应,并于接种前、后6周各采集血清标本1份,用血凝抑制(HI)试验定量检测麻疹、腮腺炎、风疹IgG抗体。结果接种MMR后中、弱发热反应发生率4.29%,在1~2d内消退,无异常反应发生。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免疫前麻疹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61.5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免疫后比免疫前增长3.8倍。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阴性儿童,免疫后抗体阳转率83.50%;免疫前腮腺炎HI抗体阳性儿童,免疫后抗体≥4倍增长率53.97%;抗体GMT免疫前1∶1.57,免疫后1∶3.52。免疫前风疹HI抗体均为阴性,免疫后抗体阳转率100%;抗体GMT 1∶487.2。免疫前、后麻疹、腮腺炎、风疹的抗体阳转率及GMT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冻干MM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麻疹病毒疫苗株[上海(沪)191,Shanghai191;S191]的免疫保护性,为探讨有效预防控制麻疹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病毒疫苗株(S191)和浙江省宁波市麻疹病毒流行株(Ningbo2008-06)的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水平。结果 S191株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初次免疫(初免)血清,有MV免疫史麻疹患者急性期血清,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应急接种MV前、后血清,对疫苗株的NA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Titer,GMT)分别为1∶35.23、1∶4.16、1∶231.74、1∶37.81、1∶61.03;对麻疹病毒流行株的NAGMT分别1∶19.04、1∶2.21、1∶596.62、1∶32.25和1∶67.54。初免血清及有免疫史麻疹患者急性期血清,对疫苗株的NAGMT分别是流行株的1.85倍(t=2.537,P<0.05)和1.88倍(t=-2.696,P<0.05);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对流行株的NAGMT是疫苗株的2.57倍(t=-3.054,P<0.05);而应急接种后血清中和疫苗株和流行株的NA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月龄婴儿血清随着月龄增长对疫苗株和流行株的NAGMT均下降,6月龄和8月龄婴儿对流行株的NAGMT分别为1∶2.60和1∶1.24。结论 S191株MV能中和宁波麻疹病毒流行株,只是中和能力略有下降;应急接种能显著增加麻疹NA水平;母传麻疹抗体6月龄后几乎无保护作用;有必要对现行MV免疫策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于1997年4~12月随机选择了本市342名8月龄婴儿进行了观察.所有入选婴儿被随机分成3组:第1组105人,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第2组105人,分别在左、右上臂同时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和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第3组132人,皮下接种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在免疫前,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均为2.86%,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为1:1.06;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5.30%,GMT分别为1:1.02和1:1.60.免疫后1个月,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10%和99.05%,GMT分别为1:144.15和1:148.99,两者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5%和97.73%,GMT分别为1:35.10和1:32.85,两者的差异亦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所有免疫的儿童均未发现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可产生与常规免疫相同的免疫应答,风疹疫苗初免月龄定于8月龄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观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并探讨其免疫程序.方法选择91名8月龄儿童,接种MMR疫苗,观察接种后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并检测接种后6周血清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91名8月龄儿童接种MMR疫苗后,有8名儿童发生一过性发热,2名儿童发生皮疹,2名儿童发生局部弱反应.麻疹、风疹、腮腺炎血凝抑制(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61%、100.00%、74.07%,GMT分别为145.25、1248.71、14.29.结论MMR疫苗对8月龄儿童接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将其初免月龄定为8月龄儿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国产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和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异性,为下一步更好使用联合疫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月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MMR疫苗和麻疹疫苗,于免前免后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接种者相应的IgG抗体水平。结果观察对象接种MMR疫苗前后麻疹IgG抗体GMT分别为1.536、27.763,抗体阳转率85.71%;另一组观察对象接种麻疹疫苗前后麻疹IgG抗体GMT为1.205、30.867,抗体阳转率82.1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对象接种MMR疫苗后风疹IgG抗体和腮腺炎IgG抗体的阳转率都在80%以上。结论国产MMR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国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和MMR—Ⅱ的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国产腮腺炎疫苗和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MMR-Ⅱ)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检测了196名无腮腺炎病史及接种史的1-6岁健康儿童的免疫前、后血清。88人接种国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凝抑制(HI)抗体阳转率77.03%(57/74),谷氨酸转肽酶(GMT)1:4.10,免疫成功率76.14%(67/88);108人接种MMR-Ⅱ,HI抗体阳转率81.19%(82/101),GMT1:6.31,免疫成功率81.48%(88/108)。结论:两组抗体阳转率和免疫成功率的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GMT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产妇体内麻疹抗体及胎传抗体水平,同时观察麻疹疫苗(MV)免疫后抗体产生效果,从而提出有效预防控制麻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玉溪市的产妇82人在预产期前采血、产后婴儿脐带血及所生婴儿MV免疫后血清标本共246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其抗体水平。结果82名产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4.15%,GMT 1:234.11;新生儿胎传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14.63%,GMT 1:2.25;两者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26,P<0.01;t=13.25,P<0.01)。所观察的82名儿童免疫前与免疫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82.05,P<0.01;t=118.81,P<0.01)。不同性别儿童MV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t=0.15,P>0.05)。结论所观察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较高,但胎传抗体和GMT较低,新生儿抵御麻疹野病毒感染能力较弱;经1针次0.2 m l冻干沪191株MV接种免疫后,产生的麻疹抗体免疫效价并不十分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流行株与疫苗株中和能力的差异。方法采集麻疹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麻疹疫苗免疫前后儿童血清以及流动人口血清,分别对疫苗株沪191与2005年麻疹流行株进行中和抗体(NT)滴度测定。同时,利用疫苗株、浙江省当地流行株制备动物免疫血清,与相应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测定各毒株之间抗原比。结果疫苗免疫后儿童血清对疫苗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50.82,高于流行株MVi/ZJ/05/7(GMT值为27.35)1.86倍;患者恢复期血清对流行株的中和能力(GMT值为386.95)显著高于疫苗株(GMT值为151.83);流动人口血清对流行株中和抗体GMT值均小于疫苗株,差异为2.22~4.17倍;MVi/ZJ/99/1、MVi/ZJ/04/1和MVi/ZJ/05/7与疫苗株间抗原比分别为4.28、5.24和5.66。此外,部分患者急性期血清对疫苗株存在低滴度的中和抗体,GMT值1:4左右。结论不同人群血清对麻疹疫苗株与流行株的中和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滴度的疫苗抗体不能有效保护个体免受麻疹流行毒株的侵袭,应加强麻疹病毒变异与疫苗效果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冻干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545名18—24月龄儿童分组接种三种MMR疫苗,观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并分别于免前免后采血,用微量血凝抑制法定量检测接种者的HI抗体GMT水平。结果三组观察对象接种MMR后麻疹HI抗体阳转率均在90%以上,风疹HI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腮腺炎HI抗体阳转率均在80%左右,三组均无明显差异,疫苗接种后三组对象全身和局部反应轻微。结论国产与进口的三种MMR疫苗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用于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陕西省近年麻疹流行的疫苗免疫因素,研究现行麻疹疫苗对流行株的实际保护效果。[方法]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健康儿童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1.04、30.24,明显低于对S191株的GMT105.61、83.72),S191株中和抗体效价≤8的健康儿童疫苗免疫血清中,有16.7%野毒株中和抗体阴性。[结论]由于麻疹流行株的抗原变异导致现行麻疹疫苗的保护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龙岩市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方法对MV强化免疫摸底质量、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387 99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均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了93.98%。结论龙岩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发病率已降至1/100万以下。为保持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做好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工作,适时开展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麻疹高接种率和高发病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陕西省麻疹高接种率下高发病率的病原学和疫苗免疫相关因素。方法分析麻疹病例年龄及免疫史。从咽拭子中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COOH端的450个核苷酸(bp)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疫苗免疫血清及麻疹病例急性期血清中和疫苗株和野毒株的抗体水平。结果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平均占38.97%;麻疹病例急性期血清:有免疫史的中和S191株GMT(56.18)明显高于H1野毒株GMT(26.90);无免疫史的S191株GMT(25.40)与H1野毒株(27.86)相近。疫苗免疫血清:S191株抗体效价≤16血清中有19.15%为H1野毒株抗体阴性。结论陕西省近年出现的麻疹高接种率水平下的高发病率现象不排除麻疹流行株变异和疫苗对流行株H1基因组野毒株保护性不足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麻疹疫苗及麻腮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及腮腺炎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0名8月龄儿童、117名18~24月龄儿童分别在麻疹疫苗及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前及免疫后4周采集血清进行相关抗体测定。结果 8月龄婴儿的麻疹母传抗体已基本消失,麻疹疫苗初免后易感者麻疹抗体阳转率为100%。117名18~24月龄儿童在麻腮风联合疫苗复种前麻疹抗体阳性率已为99.15%,复种后抗体阳性率为100.00%,复种前麻疹抗体活性量为5 077.11 mIU/ml,复种后麻疹抗体活性量为14 410.57 mIU/ml;风疹和腮腺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3.91%和96.46%。结论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现行的麻疹疫苗和8月龄免疫程序、免疫剂量是可行及有效的;麻腮风联合疫苗的复种是有意义的,它能大幅提高麻疹抗体水平,有效保护儿童免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病毒的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云南省华宁县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麻疹IgG的抗体水平,探索免疫薄弱环节,为提高该县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华宁县辖区内随机抽取9个接种点,分8个年龄组(8—17和18—23月龄,2—3、4—5、6—9、10~13、14—17和≥18岁)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率调查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每个年龄组40—50人,共检测394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调查的394人中麻疹疫苗接种率为85.53%,有效保护率为85.02%,抗体阳性率为98.48%,GMT为1:643;不同接种点麻疹疫苗接种有效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间麻疹疫苗接种率、抗体阳性率、有效保护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龄组相对较低。结论华宁县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已取得理想的免疫效果,但须进一步提高低龄组婴儿及时接种率,关注流动儿童和大龄儿童,特别是非免疫规划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大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8月龄-4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在接种后进行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2010年大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207089人,报告接种率为97.84%,快速评估接种率93.34%。结论大连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5个县(区)儿童接种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First Dose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1)后的免疫成功率及受免疫前抗体的影响,评价MV1的接种质量。方法2010年,在黑龙江省富锦县、河北省武安市、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苏省响水县和上海市松江区,对290名适龄儿童在接种MV1前和接种后1个月,各采集1次血标本,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5个县(区)儿童MV。免疫前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平均阳性率为13.28%,免疫后麻疹IgG阳性率为98.34%。8~17月龄儿童麻疹Ig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P〉0.05),仅7月龄组低于其他组;不同月龄组麻疹IgG几何平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P〈0.05)。MV1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85.89%,MV1免疫前麻疹IgG阴性者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7.60%,MV1免疫前麻疹IgG阳性者免疫后免疫成功率为9.38%。MV1免疫前麻疹IgG不同水平的儿童,MV1免疫后麻疹IgG阳性率、阳性者麻疹IgG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6,F=1.82;P均〉0.05),但MV。免疫后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29,P〈0.05)。结论儿童接种MV1后可使麻疹IgG阳性率达到较高水平;MV1免疫成功率水平较高;5个县(区)儿童的MV1及时接种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