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临床观察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例有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置管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总有效率92.3%。结论在心包积液量较大有心包填塞症状时选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缓解心包填塞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恶性心包积液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药物 (胞必佳 +地塞米松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4例有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药。结果 :穿刺成功率 10 0 % ,置管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 ,其中显效 12例 ,有效 8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83.3%。结论 :在心包积液量较大有心包填塞症状时选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 ,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厉彦云  付深香 《中外医疗》2010,29(36):84-84
目的讨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及心包腔内化疗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16例有心包压塞表现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中积液性质均为渗出液,病因以恶性心包积液最多,占88%(14/16),14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原发病均为肺癌,16例患者均给予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压塞表现全部缓解,无医源性并发症。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充分引流基础上给予心包腔内灌注化疗,有效率87%。结论有心包压塞表现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与非选择性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有明显区别,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安全有效,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包腔内化疗有效率高于其他浆膜腔积液患者。  相似文献   

4.
韩灵敏  杜利力  宋华 《吉林医学》2011,32(12):415-416
目的:观察心包积液患者心包腔内行顺铂化疗的疗效。方法:经B超证实为心包积液的患者47例,给予心包置管引流后向心包腔内注入顺铂20~30 mg加地塞米松5 mg,超过72 h后引流。积液控制好者拔除导管,如积液仍较多,重复引流及心包内化疗。结果:心包积液患者经心包腔内顺铂化疗后,完全缓解15例(31.91%),好转22例(46.81%),总有效率为78.7%。未出现出血性心包填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心包置管后腔内化疗有助于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癌性心包积液化疗的疗效优于其他恶性浆膜腔积液,且见效快,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引流心包积液,待充分引流后注入顺铂。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5%。2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3 d(35~731 d)。结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能够改善预后,延长生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引导下,45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宣玲  黄宇理  卢冬雨  徐玮  王本芳  阮吟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1-1521,1580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心包积液患者二维B超定位后均采用Seld 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30例采用剑突下置管,6例采用心尖部置管,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进入心包的深度为10~15 cm,留置导管时间7~14 d,穿刺抽液减压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1例在置管后抽出100 m l液体时出现头晕出汗,停止抽液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穿刺孔渗液,随进一步抽吸而消失。均未出现心室扩张和急性肺水肿、气胸、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12例病例中9例依据胸部CT直接行床头穿刺,3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穿刺顺利患者无不适症状.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BLM、DDP及白细胞介素Ⅱ。结果24例患者心包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药物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太和县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7例心包积液患者,其中36例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国产规格为5Fr216cm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患者经CT或超声诊断和定位后,在病房床边心电监护下,患者取半卧位,选择剑突下或胸骨旁或心尖部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心包,置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持续引流及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引流或给药或冲洗。结果 36例患者均于病房床边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8d(5~16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是安全、简捷、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并心包腔内药物注射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及恶性肿瘤伴有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定位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心包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结核性),顺铂(肿瘤性)治疗。结论: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安全可行。操作简便,置管可靠,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能及时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及损伤,降低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30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取心包积液.结果 3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5例出现随呼吸运动心前区轻微疼痛,2例出现引流不畅,改变体位后通畅,1例术后第2天发生心包积液漏入胸腔,无1例发生心包内继发感染.结论 心包腔内置管间断抽液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肿瘤所导致的恶性心包积液,护士应加强置管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预防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谢清军  孙朋  陈健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49-150
目的 探讨心包腔内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闭式引流.结果 6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引流后患者均感到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通过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反复抽液后还可向心包内注入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包留置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入铂类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经皮穿刺将导管置入心包腔内持续引流,B组常规穿刺抽液不留管,两组心包内都注入顺铂.结果A组18例中有效率(CR+PR)88.9%.B组14例中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包腔留置导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李云菁 《微创医学》2004,23(6):726-727
目的 评价心包置管引流、腔内灌注顺铂和足叶乙甙联合治疗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1例病人均在B超定位下,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待积液排尽后注入顺铂30 mg,足叶乙甙100 mg后拔管.结果置管引流时间3~7 d,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有效率95.24%.毒副反应有Ⅰ~Ⅱ度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及脱发.结论本方法治疗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有效率高,简单,安全,病人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置管抽液、腔内化疗联合生物制剂在治疗恶性心包胸腔积液中的方法学及疗效。方法在总结过去17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置造影导管引流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胸腔积液(对照组)经验的基础上,对15例恶性心包、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组)采用化疗药联合生物反应调节剂(金葡素)、免疫增强剂(白介素-2)腔内给药治疗,并对引流导管材料、置管引流的方法进行改良,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3.33%(14/15),高于对照组的53.14%(9/17)。结论治疗组的置管抽液方法对腔内积液引出更彻底,腔内化疗联合生物制剂对延缓积液生长速度、控制积液复发效果更好,并能减轻化疗药物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沿心脏切线方向穿刺植入5-FU缓释粒子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8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沿心脏切线方向进行心包穿刺并植入5-FU缓释粒子,治疗后每周行超声检查,4周后评价疗效,以同期心包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81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缓释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后第4周超声复查,7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7.53%,高于置管引流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沿心脏切线方向穿刺植入5-FU缓释粒子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操作安全,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及心包腔分别注入不同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并心包积液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6例恶性胸腔并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多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及心包腔置管引流及抽吸后,将博莱霉素注入胸腔,顺铂注入心包腔行腔内化疗.结果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经上述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87.50%,毒副反应轻微.结论对恶性肿瘤晚期并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博莱霉素及顺铂分别注入胸腔及心包腔行局部化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包留置导管持续引流并注入铂类药物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经皮穿刺将导管置入心包腔内持续引流,B组常规穿刺抽液不留管,两组心包内都注入顺铂。结果:A组18例中有效率(CR+PR)88.9%。B组14例中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包腔留置导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心包及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方法 B超、X线或CT确诊大量恶性心包或胸 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或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恶性积液.结果 50例置管全部一次性成功.无心、肺损伤,无1例出现创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恶性心包及胸腔积液具有安全、可靠且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保持引流管通畅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