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晓英  袁平  谭华  胡先武  李小刚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591-1593,1617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探讨rhG-CSF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利用鼠脑立体定向仪、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法制模,治疗组于制模后1h腹腔注射rhG-CSF60μg/kg。在各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免疫组化观察各组GFAP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干湿比重法定量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逐渐增加,72h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GFAP在脑出血6h后即已开始表达,随后持续增加,72h达高峰。治疗组较相同时间点脑出血组血肿周围组织脑组织含水量降低;GFAP表达有所下降。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脑出血后1周内GFAP的变化与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rhG-CSF能够抑制GFAP过度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f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成脑尾壳核出血模型,并按不同的再喂养时间(1、3、7、14及30d)分为5个亚组。采用Hoechs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出血灶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和GFA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高(1-30d时P〈0.05),并在3d时达高峰;脑出血1dGFAP表达开始增加,7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30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结论:脑出血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也促进出血灶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这可能是脑出血后神经组织重塑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肾填精益髓法对脑出血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1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各组25只,采用立体定向仪自体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灌服相应中药浓缩液及吡拉西坦片浓缩液,各组于造模成功后24 h、治疗第7、14、21、28天各处死5只大鼠,采用免疫法测大鼠脑组织尼氏小体变化及GFAP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NSE含量。结果:造模24 h后模型组尼氏小体数量减少、脑组织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表明造模成功。治疗开始后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大鼠血清NSE浓度及脑组织GFAP表达在治疗第14天开始显著下降(P0.01);中药组大鼠血清NSE在治疗第14天开始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GFAP表达在第28天显著下降(P0.01)。与中药组相比,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大鼠血清NSE浓度及脑组织GFAP表达均在治疗第14天开始显著下降(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西药联合组在治疗第28天大鼠血清NSE浓度及脑组织GFAP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补肾填精益髓法可显著降低脑出血大鼠模型血清NSE浓度及脑组织GFAP蛋白表达,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中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γ-羟基丁酸(GHBA)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形成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血脑出血模型,应用RT-PCR方法 观察AQP4 mRNA的表达,干湿重法测量血肿周围的脑水含量.结果 治疗组和模型组12h之后脑含水量增加(P<0.05),第1天时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第3天时脑含水量达到高峰并持续到第5天,在相同的时间点,治疗组脑含水量比模型组明显少(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12h之后AQP4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第1天时明显升高(P<0.01),第3天达到高峰持续至第5天,以后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AQP4 mRNA均在低水平表达(P<0.05),1~5d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γ-羟基丁酸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对提高急性脑梗死大鼠超时间窗溶栓安全性的效应, 并从星形胶质细胞的途径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大鼠自体血栓栓塞法制备脑梗死模型, 选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作为介入手段, 尾静脉注射阿替普酶(rt-PA)作为溶栓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4.5 h溶栓组、6 h溶栓组、针刺+4.5 h溶栓组、针刺+6 h溶栓组, 每组11只。Bederson法对各组大鼠在造模后2 h和24 h分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TTC染色法比较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 EB渗透法比较各组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 干湿质量法测定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另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6 h溶栓组、针刺+6 h溶栓组, 每组12只。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中星形胶质细胞相关指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 < 0.01);4.5 h溶栓组、针刺+4.5 h溶栓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均低于模型组(P < 0.01);与模型组和6 h溶栓组相比, 针刺+6 h溶栓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均明显降低(P < 0.05,P < 0.01)。模型组GFAP、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P < 0.01);针刺+6 h溶栓组GFAP、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6 h溶栓组(P < 0.05,P < 0.01)。结论  针刺可以通过下调GFAP、AQP-4的表达来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从而提高脑梗死超时间窗溶栓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变化规律及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75只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血肿抽吸组,各组又分为12 h、1 d、2 d、3 d、7 d 5个时间点。假手术组注入尾状核2μL生理盐水,脑出血组注入大鼠尾状核2μLⅣ胶原酶。血肿抽吸组是在脑出血模型制作6 h后进行血肿抽吸。各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出血周围HSP70、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70、Caspase-3含量脑出血组较血肿抽吸组及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5),血肿抽吸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HSP70表达在12 h出现,3 d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12 h出现,在3 d时达高峰,第7天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Caspase-3蛋白高表达说明在脑出血第3天神经细胞凋亡和损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HSP70高表达对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且对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在早期对脑出血进行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含量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osenberR脑内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出血干预组及对照组.以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利用草酸-焦锑酸钾电镜化学技术观察脑出血周围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干预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观察给药组神经元及内皮细胞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β-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焦亡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将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颈内动脉不阻断血流;实验组缺血处理2 h后再灌注,3 h后两组同时进行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 WB)检测,最后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中IL-18和IL-1β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缺血2 h后按Bederson方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显示6只大鼠均造模成功,红四氮唑染色(TTC)提示实验组大鼠脑梗死重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01);WB检测发现实验组NLRP3、GSDMD及Caspase-1表达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显示两组GFAP、Nestin和NeuN的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模型4、5、6的GFAP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实验组血清中IL-1β、IL-18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01)。结论 缺血早期再灌注...  相似文献   

9.
邓英辉  付文静  张沛 《医学综述》2011,17(3):457-459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EPO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行UUO术。治疗组大鼠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2、5、8天给予EPO(1000 U/kg)腹腔注射。术后第10天取术侧肾脏组织,观察大鼠肾脏皮质相对间质容积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在肾间质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出现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改变,但EPO治疗组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及EPO治疗组的肾皮质相对间质容积高于对照组(P<0.01),但EPO治疗组较模型组减低(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于模型组和EPO治疗组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三者的表达于EPO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EPO可以减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阻止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灶周脑组织中HIF-1α、COX-2蛋白的动态表达,探讨二者与脑水肿的关系,以及HIF-1α和COX-2蛋白的表达在血肿灶周脑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6h、1、3、7、14、21天组,每组5只。采用自体血体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出血后血肿灶周脑组织中HIF-1α和COX-2蛋白的动态表达,并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6h HIF-1α、COX-2蛋白的表达和脑水含量明显升高,3~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明显降低,COX-2及脑水含量在21天基本降至正常。HIF-1α在21天仍有较高水平的表达。造模后6h,脑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HIF-1α及COX-2蛋白的表达和脑水含量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的各时间点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的表达与脑水含量呈正相关(r=0.636,P<0.01);COX-2蛋白的表达与脑水含量呈正相关(r=0.927,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灶周HIF-1α、COX-2蛋白的表达呈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脑出血时间的延长HIF-1α蛋白、COX-2蛋白的表达程度和脑组织水肿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单纯脑出血组(PCH)、ICH后高血糖组,ICH后高血糖组又分为2g/kg(2-GS)和4g/kg(4-GS)注射葡萄糖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h、6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14d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ATP含量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脑出血3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升高,ATP含量降低(P<0.05);与PCH组比较,2-GS组和4-GS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示脑出血后高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可能通过加重脑水肿而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魏微  张微微  赵秀欣  林琅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13-1714,172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TNF-α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Rosenberg脑内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出血干预组及对照组。以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ELASA法测量血清TNF-仪含量。利用草酸一焦锑酸钾电镜化学技术观察脑出血周围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后12hTNF—α升高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在出血后24h及3d较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7d则与后两组无明显差异。超微结构观察治疗组神经元及内皮细胞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β-七叶皂苷钠能明显减少脑出血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以及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不同时期脑水肿、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表达和细胞凋亡及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的影响,探讨EPO对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EPO治疗组,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边脑组中FADD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FADD表达减少,凋亡细胞减少。结论EPO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水肿;EPO通过抑制FADD表达,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性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区(SV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川芎嗪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川芎嗪组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各组术后4h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50mg/kg,1次/d)。术后7、14、21d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VZ BrdU阳性细胞数和Doublecortin(DCX)的表达。结果 缺血模型组术后7d时SVZ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并持续至14d,21d减少;川芎嗪组14dSVZ BrdU阳性细胞达峰值,21d有所减少,与缺血模型组比较,7、14d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缺血模型组7d时SVZ有DCX阳性表达,14d达最多,21d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组随缺血时间延长SVZDCX表达明显增强,21d仍处于高水平,与缺血模型组比较,14、21dDCX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SVZ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刺激"百会"和"风府"穴,模型组不予电针。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5-溴脱氧尿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NSE)和5-溴脱氧尿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两组间BrdU/NSE阳性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 069.23,P<0.01);组内不同时间BrdU/NSE阳性细胞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90、355.51,P<0.01)。组间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8 100.21,P<0.01);组内不同时间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50、90.18,P<0.01)。结论电针刺激能促进脑缺血大鼠NSE和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及水蛭素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脑含水量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变化及水蛭素对ICH后脑水肿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各实验组分6 h、1 d、3d、5 d、7 d等5个时间点.采用干湿重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脑含水量;按BELAYEV法使用伊文思蓝测定BBB通透性.结果: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在ICH后6 h开始升高,3 d达到高峰,5 d到7 d开始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15,P<0.01).水蛭素能够降低各个时间点的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结论:BBB通透性增高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水蛭素可抑制ICH后的脑水肿形成,抗凝血酶治疗可能成为ICH后脑水肿的一种可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对脑出血大鼠早期脑水肿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hBMSCs和经体外构建的 VEGF 基因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的hBMSCs(hBMSCs/VEGF)细胞。采用尾状核注射Ⅰ型胶原酶和肝素方式,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术后2 h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鉴定造模是否成功。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进针不注射造模剂)、脑出血模型组、生理盐水组、hBMSCs组和hBMSCs/VEGF组。造模后第3天,hBMSCs组和hBMSCs/VEGF组大鼠分别按分组右侧尾壳核内注射细胞悬液(2×106个细胞/kg体质量)进行细胞移植,生理盐水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不进行干预。干预后3 d、7 d分别进行mNSS评分,处死大鼠,分离脑右侧尾壳核区脑组织标本,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标本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标本病理改变,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9)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 AQP-4)表达。  结果  造模术后2 h,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各组大鼠mNSS评分增高,均>8分,提示造模成功;在干预后3 d、7 d,模型组和NS组m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MP-9、AQP-4、VEGF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后相同时间点,hBMSCs组上述指标较NS组和模型组减少(P<0.001),hBMSCs/VEGF组上述指标高于hBMSCs组(P<0.05);光镜下模型组和NS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出血灶和梗死灶,结构紊乱疏松,水肿改变明显,hBMSCs组出血灶和梗死灶减小,而hBMSCs/VEGF组相较hBMSCs组,脑组织结构疏松,呈空泡状,神经元出现多数核固缩等凋亡改变。  结论  hBMSCs移植可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水肿,但hBMSCs经VEGF基因修饰后移植将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重脑出血大鼠的早期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水肿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影响.方法 将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神经功能行为学检测显示脑出血后模型组和治疗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2d后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脑出血后6h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升高,2d时达到高峰,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ICAM-1表达6h开始增加,与模型组比较,2d和3d治疗组ICAM-1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通过抑制炎症介质ICAM-1的表达,减轻脑水肿,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2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浆内NSE和S-100蛋白含量,并对二者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组织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E和S-100蛋白在发病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第14天时NSE、S-100蛋白含量与脑水肿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NSE、S-100蛋白含量与病后24小时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内NSE、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脑组织损伤和脑组织水肿的情况;血浆内NSE、S-100蛋白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动态监测NSE、S-100蛋白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组织水肿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