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及内地战士在不同高海拔地区血压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上海上达医用仪表厂生产的弹簧式血压计,对新疆及湖北籍战士在入伍前、入伍后3月及入伍后18月,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和不同训练类型中队(执勤与机动)进行血压测量,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地区的战士血压均在正常范围,乌恰中队(海拔2137m)湖北战士由入伍前至入伍后3月,再至入伍后18月呈现血压下降趋势。其他战士由入伍前至入伍后3月,再至入伍后18月,呈现血压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且乌恰地区与阿图什市(海拔1300m)两中队战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PP)对比,不同组间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影响高海拔地区战士血压动态变化的因素有三:海拔高度变化、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运动锻炼;无论新疆、内地战士在海拔2137m和1300m高度服役及训练是安全的,甚至对人体素质提高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汉族两民族高血压及正常血压者血脂与血糖、胰岛素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哈萨克族高血压44人,正常血压45人;汉族高血压65人,正常血压56人的血脂、空腹血糖(BG1)、胰岛素(InS1)及餐后2h血糖(BG2)、胰岛素(InS2),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脂和它们间的关系。结果:无论是总体样本还是哈萨克族、汉族两民族及哈萨克族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汉族正常血压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均与BG2、InS1呈正相关,甘油三脂(TG)与BG2呈正相关(哈萨克族正常血压组除外),高密度脂蛋白(HDL)与InS1呈负相关(哈萨克族高血压组除外)。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汉族两民族高血压及正常血压者的血脂主要与BG2、InS1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哈族)和汉族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异同。方法对新疆昌吉州424例哈族和汉族人群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根据LVMI和RWT将哈族高血压和汉族高血压人群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LVN)和左室重构组(LVR),血压正常的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民族间及各组间的相关指标。结果高血压LVN组及LVR组LVM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LVR组中,哈族人群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汉族,但两民族间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哈族人群中,LVR组的SBP和DBP高于LVN组,在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压的高低对LVMI影响在哈族人群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对河南地区汉族(172人)、维吾尔族(35人)及蒙古族(32人)人类白细胞抗原 A、B(HLA-A、B)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频率、连锁不平衡参数及遗传距离测定的结果。显示河南汉族、维吾尔族及蒙古族均与华北汉族接近。河南维吾尔族与新疆维吾尔族更接近。对原报道的开封回族及犹太后裔亦与上述民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内皮功能改变与高血压的关系,揭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改变的民族差异性,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蒙古族高血压组,蒙古族血压正常高值组,蒙古族正常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汉族血压正常高值组、汉族正常血压组分别化验血浆AngⅡ。分析各组的差异。结果:各组AngⅡ随血压的升高而升高。蒙汉高血压组AngⅡ均与相应民族的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汉血压正常高值组与相应民族的血压正常组AngⅡ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高血压组与汉族高血压组(P〈0.05),蒙古族血压正常高值组与汉族血压正常高值组(P〈0.05),蒙古族血压正常组与汉族血压正常组之间Ang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相对于汉族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改变明显,具有民族差异性。②蒙古族人群与汉族人群相比较,在血压正常期血管内皮功能已经紊乱。③在血压正常高值期,血浆AngⅡ的含量己经发生改变,证实在血压正常高值期存在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在内蒙古不同民族功能消化不良(FD)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30例汉族FD患者及30例蒙古族FD患者均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口服,通过腹胀症状评分变化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的疗效。结果:汉族组及蒙古族组FD患者腹胀症状均明显好转,但蒙古族组明显低于汉族组。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FD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但在不同民族间存在显著差异,蒙古族FD患者疗效略差,可以通过延长用药时间及调整饮食习惯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间血脂水平的差异及与血压等有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城市居民哈、汉两民族214 人的血脂、血压水平及其他有关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哈萨克族血清总胆固醇( T C)和低密度脂蛋白( L D L)高于汉族( P< 0.01),哈萨克族高血压组 T C高于汉族高血压组( P< 0.01),哈萨克族高血压组 L D L高于哈萨克族正常血压及汉族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 P< 0.05~0.01),哈萨克族正常血压组 L D L 高于汉族高血压组( P<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 W H R(腰围/臀围)是影响 T G(甘油三脂)、 L D L及 H D L(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因素,它与前两者呈正相关而与后者呈负相关。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哈、汉两民族间血脂水平存在着差异, W H R肿血脂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汉族两民族高血压及正常血压者血脂怀血糖,胰岛素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哈萨克族高血压44人,正常血压45人,汉族高血压65人,正常血压565人的血人腹血糖,胰岛素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脂和它们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和硕县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成年居民151人进行了耳郭的活体观察和测量,得出了新疆蒙古族耳郭的形态特征,并与汉族、黎族进行了比较分析,显示出蒙古族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与其他民族相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民族间血清载脂蛋白和脂蛋白(a)的差异;方法:抽样调查内蒙地区蒙族和汉族共970名男女血清载脂蛋白A(apoAl)、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蒙古族apoAl、apoB显著高于汉族(P<0.01,P<0.05);蒙、汉族血清apoA1、apoB随年龄变化趋势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蒙、汉两民族血清载脂蛋白A1和B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和汉族男性居民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高血压及其亚型检出率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延边农村地区30~70岁常住男性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血清GGT检测.[结果]除各GGT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及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检出率均随着GGT水平的升高呈增高趋势(P<0.000).GGT平均水平(朝鲜族:F=14.757,P<0.000;汉族:F=16.664,P<0.000)及其异常者检出率(朝鲜族:χ2=13.745,P<0.000;汉族:χ2=16.550,P<0.000)均随血压水平的升高呈显著增高趋势.[结论]延边农村地区男性成人GGT水平与血压水平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兴安盟地区蒙古族心肌梗塞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147例蒙古族和548例汉族心肌梗塞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兴安盟地区蒙古族心肌梗塞平均年龄(62.97±12.28)岁,低于汉族患者(66.23±12.45)岁(P<0.05);蒙古族患者饮酒比例(44.9%)高于汉族患者(36.7%)(P<0.05);蒙古族患者的吸烟比例(32.00%)高于汉族患者(27.60%)(P<0.05);蒙古族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高于汉族患者(P<0.05);蒙古族患者血压水平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与汉族比较,兴安盟地区蒙古族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年龄提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脂代谢异常及高血压可能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与肥胖关系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其与肥胖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利用2007年10月~2010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冠心病、脑卒中的预防及综合诊治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压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结果:高血压总患病率标准化后为36.2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标准化后为38.70%,女性为34.2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X2=20.01,P〈0.01)。汉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3.42%,维吾尔族为28.50%,哈萨克族为48.69%,哈萨克族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汉族(X2=29.36,P〈0.01)。超重和肥胖的总患病率标准化后为36.64%和26.07%,其中男性为40.81%和27.63%,女性为33.06%和24.82%,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150.12,P〈0.01)。汉族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36.66%、17.65%,维族患病率分别为34.99%、28.77%,哈族患病率分别为32.73%、34.52%。不同民族肥胖的患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35.41,P〈0.01)。随着BMI的增加,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R=0.13,P〈0.01)。性别及民族间BMI≥25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新疆高血压、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国内外平均水平,均随年龄增加呈增多趋势,且存在民族差异。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蒙古族高血压人群血浆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分别对62例蒙古族患者、54例汉族高血压患者、42例汉族正常人采晨起空腹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与Fbg、t-PA、PAI-1的相关性及其在各组间的差别。结果汉族、蒙古族高血压、汉族正常组的年龄性别与Fbg、t-PA、PAI-1无相关性,汉族高血压组与汉族正常组比较Fbg、PAI-1均高于汉族正常组t-PA低于正常组;蒙古族高血压族与汉族正常组比较t-PA低于对照组;但蒙古族高血压组与汉组高血压组比较只有t-PA较汉族高血压低,Fbg、PAI-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纤溶活性降低: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较汉族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降低,主要与t-PA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农村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及其与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延边地区2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5 903人为研究对象,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水平在延边地区不同民族、性别及年龄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朝鲜族和汉族男性正常高值血压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1.6%,40.4%,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43.1%,42.6%,汉族男性粗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而朝鲜族年龄调整患病率则显著高于汉族;朝鲜族和汉族女性正常高值血压的粗患病率分别为34.9%,38.1%,年龄调整患病率分别为38.1%,39.0%,汉族女性年龄调整患病率显著高于朝鲜族.朝鲜族及汉族男性年龄调整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不论朝鲜族或汉族,其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朝鲜族和汉族正常高值血压组的BMI,WHR,TC,TG平均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在农村中较高,且在低年龄组较频发;控制和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对预防正常高值血压发展成为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通辽地区献血人群中蒙古族ABO血型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与其他民族、地域的差别,为通辽地区采供血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55 107名首次无偿献血者中21 229名(38.52%)蒙古族献血者的ABO血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中31 120名汉族首次无偿献血者的血型分布特征、南方汉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特征作比较。结果 通辽地区献血人群中,蒙古族ABO血型分布顺序依次为B>O>A>AB,基因频率为r>q>p,民族指数为0.815;汉族献血人群中,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O>A>AB,基因频率r>q>p,民族指数为0.876。结论 通辽地区蒙古族献血者的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型血,具有较高的频率,民族指数<1,与北方人群的血型结构特征相似;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内蒙古西部蒙古族ABO血型分布特点、南方汉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特点及基因频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辽宁阜新农村地区蒙、汉两族成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辽宁阜新农村地区高血压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7个乡镇≥35岁,30 214例农村常住(≥5年)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血压测量和资料的收集.结果 辽宁阜新蒙古族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0.21%,标化率为40.18%;汉族居民的患病率为34.92%,标化率34.57%.两族间差异显著(P《0.01),但同一民族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高,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高血压患者未知晓率均》70%,已明确为高血压的患者对自己的保护意识较弱.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年龄、超重、肥胖、腰臀比值、吸烟、家族史、饮食不良等因素是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的相同危险因素.与蒙古族相比,汉族居民受吸烟、嗜酒的影响更明显.结论 辽宁阜新农村蒙古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人群,可能与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149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颅外段颈动脉斑块指数(PI).分别以全天平均脉压(PP)第33及第67百分位数(57及67 mm Hg)为界值,将所有病例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P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CCA)狭窄发生率.结果 ①颈动脉PI与平均收缩压、PP均呈正相关,P<0.01;②A、B、C三组间年龄及颈动脉PI呈上升趋势,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CA狭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9.309,95%CI为2.001-186.306,P<0.05)、PP(OR 2.063,95%CI为1.215~3.506,P<0.01)是C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PI与PP显著相关.年龄、PP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Y-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探讨中国22个人群的群体遗传关系。方法:收集中国22个人群DYS390、DYS391和DYS393基因座的基因频率资料,采用Phylip3.66统计软件包计算出Nei’s遗传距离,再用MEGA3.1输出系统发生树。结果:天津、安徽、浙江、福建、北京、云南、潮汕、湖南、成都汉族聚为Ⅰ簇;辽宁满族、新疆维吾尔族、陕西汉族、云南藏族、云南蒙古族、新疆柯尔克孜族和甘肃回族为Ⅱ簇;海南黎族和广西壮族、贵州水族和广州汉族为Ⅲ簇;云南普米族和纳西族为Ⅳ簇。结论:汉族人群间群体遗传关系较近,而少数民族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远。同时提示Y-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与民族起源和地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胰岛素抵抗(IR)对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患病危险的影响程度.[方法]在延边地区抽取7 856名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并测定MS相关代谢指标.[结果]朝鲜族和汉族HOMA-IR水平及IR检出率间存在明显差异.MS及其组分检出率均随着HOMA-IR水平升高呈升高趋势(P<0.001),而且在IR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朝鲜族和汉族人群IR检出率随着MS异常组分数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S及其各组分的患病危险均随着HOMA-IR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朝鲜族人群IR组的OR值依次为79.645(高血糖),2.431(腹型肥胖),1.525(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1.427(高三酰甘油血症),汉族人群依次为11.743(高血糖),2.702(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1.847(腹型肥胖),1.627(高三酰甘油血症),1.367(高血压),IR对朝鲜族和汉族人群MS患病危险分别为4.649和3.750.[结论]MS及其组分的患病危险均随着HOMA-IR水平升高而呈升高趋势;IR对不同代谢异常的患病危险及其聚集强度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且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