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壁肿瘤术前开展介入栓塞过程中引入3D-DSA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盆壁肿瘤在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正位DSA指导下手术(对照组,n=40)与在实施介入栓塞术过程中应用3D-DSA技术(观察组,n=40)透视时间等展开对比。结果本次肿瘤供血动脉在术前共介入栓塞149支,其中骨正中动脉18支,左髂内动脉18支,腰动脉18支,右髂内动脉12支,臀下动脉11支,髂腰动脉24支,臀上动脉9支,骶外侧动脉41支。与传统正位检测情况两组造影剂用量与手术实施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盆壁肿瘤术前24h行介入栓塞术,可减少出血,应用3D-DSA技术可对介入操作具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辅助子宫动脉栓塞过程中胎儿及孕妇所受X线辐射剂量的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2013年2月,我院7例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高危产妇,采用术中子宫动脉栓塞辅助剖宫产分娩,分段记录介入手术过程中的X线辐射剂量分布,测算胎儿与孕妇所受X线辐射剂量,评估其安全性.结果: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8例新生儿成功剖宫产分娩.1例产妇因胎盘植入累及子宫颈,胎儿分娩后,子宫切除,其余6例产妇均成功保留子宫.剖宫产术中辅助子宫动脉栓塞的过程中,胎儿所受X线辐射的皮肤剂量(cutaneous dose,CD)6.04~23.9 mGy,平均17.66 mGy,X线透视时间41~196 s,平均102 s.产妇所受的CD为56~156 mGy,平均94.5 mGy,X线透视时间为305~885 s,平均580 s.结论:介入术中辅助剖宫产治疗瘢痕妊娠时胎儿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调查介入放射治疗的患者术中所受X射线辐射的剂量并探讨降低辐射的方法。【方法】 采用DSA 机配置的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AEP),实时读取记录947名患者在1651例次介入放射操作中的透视时间、摄影帧数、面积-剂量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运用秩和检验、关联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以上数据,比较分析各种不同类型患者、介入操作辐射数据的差异性及相互关系。【结果】 患者的透视时间、摄影帧数、DAP、ESD的均值分别为(13.5 ± 12.1) min、(230 ± 180)帧、(194 ± 192)Gy、cm2,(0.60 ± 0.17)Gy,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同一部位的所有栓塞操作均有较高的ESD(或DAP),相关性分析则只有ESD与DAP 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呈线性正相关(r = 0.978,P < 0.01)。【结论】 患者的辐射剂量因介入放射操作的类型、患者的年龄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的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别,使用总ESD比单独摄影帧数和透视时间预测总DAP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中央型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9月采用UAE行中央型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18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月经及生育情况.13例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5例行单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另一侧行髂内动脉栓塞.结果术后排出胎儿时间双侧UAE组比单侧UAE组早[(17±3),(26±4)];产后出血双侧UAE组比单侧UAE组多[(69±18),(32±14)];术后下腹部或臀部疼痛双侧UAE组比单侧UAE组少,恢复月经时间双侧UAE组比单侧UAE组晚;随访双侧UAE组再次怀孕5例,怀孕时间小于术后(11.3±3.2)个月,单侧UAE组再次怀孕1例,怀孕时间为术后19个月.结论 UAE是中央型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引产的有效方法,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的影响较髂内动脉栓塞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李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865-2866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低剂量透视在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将60例行TACE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将研究组透视模式设置为低剂量(low),对照组常规设置为普通模式(normal),其余参数相同。对2组患者的透视保存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辐射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2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21±0.71)分和(11.47±0.61)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单位时间内的累积剂量(CD)增加值分别为(14.84±4.68)mGy/min和(19.23±5.55)mGy/min,研究组的每分钟累积剂量比对照组低22.83%(P<0.05)。结论 TAOE治疗中,平板DSA低剂量透视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比较无明显下降,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新琳  张俊 《重庆医学》2013,42(19):2212-2213,221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减少前置胎盘中晚孕引产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该院引产的42例中晚孕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相关资料,分析该院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术以来,在前置胎盘中晚孕引产的结局。结果 12例前置胎盘患者引产前行动脉栓塞术无一例发生产后大出血;30例引产前未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者,9例发生产后出血,其中4例发生产后大出血,3例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例急诊行子宫切除术;引产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产后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引产前未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307.5±41.4)mL vs.(601.6±125.5)mL],引产前未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中4例因产后出血行输血治疗。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或孕28周后部分性前置胎盘引产患者,引产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率,并可能会减少切除子宫等相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相关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2019年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2例患者TACE术中使用CBCT扫描技术行肝脏双期扫描,对肝脏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并实时引导插管及精准栓塞,并对栓塞效果进行评价;对照组58例患者行传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栓塞。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肿瘤的检出率、肿瘤供血动脉的完全识别率、超选择插管成功率、手术时间、累计辐射剂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月肿瘤缓解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检出率分别为100%、91.9%,P=0.006;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供血动脉识别率分别为95.2%、 81.0%,P=0.016;观察组与对照组超选择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6.8%、84.5%,P=0.0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月肿瘤缓解率分别为88.7%、70.7%,P=0.014;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29±7.10)min、(35.17±6.04)min,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累计辐射剂量分别为(196.55±11.62)mGy、(157.00±11.12)mGy,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技术会相对延长TACE手术时间,增加辐射剂量,但在肿瘤的检出率、肿瘤供血动脉识别率及肿瘤近期缓解率方面均优于传统DSA造影,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与导管室内介入治疗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用标准体模分别测量影像清晰时(dose-area product,DAP)、入射皮肤剂量(enter skin dose,ESD)透视和摄影的辐射剂量值,对6只实验动物分别在野战救治方舱和导管室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由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影像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方舱内DAP透视和摄影时的剂量值分别为(12.96±0.19)μGym2/s,(39.55±0.26)μGym2(10帧);ESD依次为(21 403.33±170.10)μGy/s,(67 647.25±173.12)μGy(10帧);导管室内DAP透视和摄影时的剂量值分别为(5.20±0.01)μGym2/s,(55.27±4.32)μGym2(10帧);ESD依次为(11 690.00±26.46)μGy/s,(106 430.82±49.57)μGy(10帧)。方舱组和导管室组剂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影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相比导管室,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且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此项试验在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大出血率、二次清宫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β-HCG恢复时间[(21.63±4.18)d]、月经恢复时间[(31.28±3.62)d]、阴道出血时间[(18.65±2.33)d]、术后住院时间[(6.58±1.62)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实施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观察对比两种手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2011年因为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5例,2010年10月-2011年12月间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患者30例,大部分病例为外院转入.分为子宫切除组和动脉栓塞组,两组患者孕周、身高、体重、剖宫产指征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动脉栓塞组手术时间(30.30±11.51)min,术中出血量(1081.54±650.65)ml,住院时间(8.33±1.22)d,住院费用(10349.17±4048.97)元;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97.26±30.22)min,术中出血量(2273.33±690.38)ml,住院时间(13.22±4.68)d,住院费用(19445.00±4577.99)元,两组对比,子宫切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动脉栓塞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栓塞组30例患者2例失败,后改行子宫切除术治疗.一例是外院剖宫产后出血转入,行介入治疗后一周仍有多量出血,而切子宫,术中发现原有子宫穿孔出血.另一例是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多种方法失败,从外院转入,行剖宫取胎,术后反复阴道流血,经两次介入治疗仍有出血,20多天后决定行子宫切除,术中发现子宫切口有一小血肿出血,因此,在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仍然不能止血患者,要进一步检查,避免有子宫穿孔或是血肿情况.动脉栓塞组总有效率93.33%.子宫切除组全部成功,有效率100.00%.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产后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彻底、安全、微创、疗效肯定、可重复、副作用小、恢复快、不丧失生育能力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子宫切口妊娠病人给予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的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并记录2组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孕酮[(1023.32±138.63)ng/ml]和血清β-HCG[(8.23±1.36)IU/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观察组并发症概率为13.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21%,(P0.05)。结论对进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子宫各项机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近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88例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外周血补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Ig M、Ig A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的Ig G水平[(10.21±1.67)g/L]较手术前[(13.12±1.89)g/L]下降,但明显高于对照组[(9.01±1.87)g/L](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4、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C3[(1.11±0.17)g/L、C4(0.16±0.02)g/L、CD+3(68.75±9.65)%、CD+4(40.41±8.06)%、CD+8(27.98±7.46)%、CD+4/CD+8比值(1.81±0.58)%]高于对照组[(0.82±0.16)g/L、(0.10±0.01)g/L、(58.93±8.56)%、(32.58±8.25)%、(24.21±9.42)%,(1.47±0.4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36%(5/44)比29.55%(13/44)、2.27%(1/44)比13.64%(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能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转造影在子宫动脉插管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子宫动脉插管术的患者34例,分传统组和旋转组,各17例,传统组通过正斜位DSA造影作子宫动脉栓塞术,旋转组则采用旋转造影技术寻找子宫动脉开口指导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对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患者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旋转组与传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子宫动脉插管中旋转造影和传统DSA相比,可以提高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放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 261例肝癌患者分为肝叶超选择介入组和肝段超-超选择介入组,分析随机记录的辐射参数。结果 介入治疗患者接受的透视时间为(9.67±6.44)min、造影次数(4.29±1.68)次、造影时间为(48.3±19.1)s、面积剂量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为(29531±10798)μGym2、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为(4.43±1.62)mSv、累积剂量(cumulative dose,CD)为(1029.6±526.8)mGy、最高皮肤剂量(peak skin dose,PSD)为(864.9±442.5)mGy。肝段超-超选择组的透视时间、造影次数、造影时间、DAP、ED、CD和PSD均高于肝叶超选择组。117例(44.8%)患者的CD值>1 Gy。结论 接受放射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接受了较高剂量的辐射,术者应优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参数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及其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相比的优势。方法对53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而CT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进行2D-DSA和3D-DSA检查,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及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2D-DSA诊断46例共49枚动脉瘤,占84.5%(49/58),诊断的阳性率为86.8%(46/53),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1.8%;3D DSA诊断50例共58枚动脉瘤,占100%(58/58),诊断的阳性率为94.3%(50/53),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2D-DSA检出的动脉瘤中,清楚显示瘤颈者23枚,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22枚;3D-DSA组清楚显示瘤颈者58枚,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56枚(P<0.05)。53例患者行2D DSA检查平均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78.32±17.39) mGy和(74.57±11.95)mL,行3D-DSA检查则为(99.81±9.48)mGy和(54.15±7.05)mL(P<0.05)。结论3D-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提供血管内治疗的最佳工作角度,并能明显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和X线辐射剂量,提高了放射防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胡航佳  周轩  徐原宁   《四川医学》2021,42(9):870-874
目的比较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中,左束支起搏(LBBP)技术与传统右心室间隔起搏(RVSP)技术的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按照心室起搏方式,分为左束支起搏组((印)n(正)=50例)和右心室间隔起搏组((印)n(正)=35例)。比较两组患者辐射相关参数,包括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摄影序列数及摄影帧数。同时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组透视时间和空气比释动能AK值、剂量面积乘积DAP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BBP与RVSP两组,中位透视时间分别为7.81 min(6.29,12.40)及7.18 min(4.5,9.0)((印)P(正)<0.05),中位DAP值分别为2401.9μGym2(1543.3,4290.2)及1495.6μGym2(818,2086.3)((印)P(正)<0.05)、中位AK值分别为175.8 mGy(115.9,302.4)及95 mGy(62,127.8)((印)P(正)<0.05),LBBP组均高于RV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透视时间与DAP值和AK值均为正相关。结论左束支起搏技术的辐射剂量高于传统的右心室间隔起搏技术。  相似文献   

17.
郁仁强  曾勇明  黄扬  彭刚  彭盛坤  谭欢  王杰  刘潇  孙静坤 《重庆医学》2013,42(13):1460-1461,1465
目的评价冠状血管造影术(CAG)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0例接受CAG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剂量转换因数计算患者的有效剂量(ED),并分析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穿刺入路、透视时间、采集帧数及血管病变与患者ED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平均累计剂量(DOSE)为400.54mGy,平均总剂量面积乘积(DAP)为28.26Gy.cm2,平均ED为5.23mSv。透视时间、BMI及采集帧数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757、0.442、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透视时间长和高采集帧数为CAG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增加重要因素,熟练的术者及采用降低采集帧数的新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三丙烯微球(Embosphere)行正常豚鼠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可行性【方法】25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子宫动脉铸型组10只,用于行盆腔血管造影及血管铸型术,了解雌性豚鼠子宫动脉起源,行程,长度,直径及分支等解剖学特征;子宫动脉栓塞组(UAE组)15只,用于行双侧子宫动脉微球栓塞的技术研究及病理分析【结果】双侧子宫动脉主干由髂内动脉发出,于同侧宫角旁的结缔组织中迂曲上行并发出8-10支弓状支,主干和弓状支的血管直径分别为(0.32 ± 0.027) mm及(0.14 ± 0.01) mm?UAE组15只豚鼠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40 ~ 120) ,m及(100 ~ 300) .m Embosphere的用量分别为(0.033 ± 0.003) mL和(0.015 ± 0.002) mL?病理切片可见子宫动脉弓状支,浆膜下二级分支及部分三级分支动脉内均有栓塞微球存在,子宫肌层及内膜无缺血坏死病理改变【结论】应用三丙烯微球栓塞豚鼠子宫动脉具有可行性,栓塞效果良好,可应用于豚鼠子宫肌瘤模型UAE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切除治疗的病例临床资料,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组23例,行子宫切除术组17例,对两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均达到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平均术前准备时间(15.2±3.1)min,手术时间(29.8±5.5)min,子宫切除术平均术前准备时间(31.0±4.6)min,手术时间(43.0±8.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平均出血量(2 920±408)mL,子宫切除术平均出血量(3 114±327)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及子宫全切术术后均有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子宫切除术均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的优点,在积极挽救产妇生命的同时保留其生育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若不能在短时间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栓塞术后不能在短时间内止血者,应立即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该研究对象从2008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产后大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观察组34例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21±3.22)min、术中出血量为(2164.25±541.64)m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