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脾益肾方提高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中医辨证脾肾阳虚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8例,给予血透加健脾益肾方治疗;B组27例,给予血透加安慰剂治疗;C组32例,给予健脾益肾方治疗,不透析;D组28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不透析。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6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有提高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细胞免疫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口服健脾益肾方,对照组予口服安慰剂。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1、IL-6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65例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每周3次血透治疗,治疗组予口服健脾益肾方,对照组予口服安慰剂.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6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应用于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1、IL-6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治疗尿毒症患者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渍消I号方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49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溃消I号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与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纽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65.2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消I号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下调IL-6、IL-8、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岳国荣  刘东坡 《新中医》2023,55(17):117-121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汤加味辅助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益肾健脾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和炎症因子,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血糖指标和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脾汤加味辅助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能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  相似文献   

7.
益肾活血饮对难治性骨髓瘤患者IL-6、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难治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益肾活血饮对其影响。方法:25例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西药组,所有患者均口服沙利度胺100mg,每晚1次,中西医结合组加服中药益肾活血饮,治疗6个月,比较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6及TNF—α的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6%),部分缓解8例(53%),稳定3例(20%),总有效率59%。西药组1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10%),部分缓解3例(30%),稳定1例(10%),总有效率4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中西医结合组的作用更强。结论:益肾活血饮联合沙利度胺是治疗难治复发骨髓瘤的有效疗法,其降低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作用强于单用沙利度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脾清肠饮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温脾清肠饮、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仍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温脾清肠饮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6、IL-8、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唐古特藏边大黄对高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给予唐古特藏边大黄水煎液口服;对照组31例,不服用唐古特大黄水煎液,疗程为4周,观察脑梗死疗效。同期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白介素(IL-1β和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7%,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和IL-6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观测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藏边大黄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从而使高原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以静滴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IL-1、IL-6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醒脑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降低血清抗炎因子IL-1、IL-6水平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芪桂汤对脾肾阳虚型甲减患者血清IL-6,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例脾肾阳虚型甲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优甲乐治疗,治疗组予优甲乐加芪桂汤治疗,疗程为12周,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T3、FT4、TSH、IL-6、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T3、FT4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P0.05),但仅治疗组IL-6,TNF-α水平降低(P0.05)。结论:芪桂汤可以改善脾肾阳虚型甲减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调节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治疗脾肾阳虚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阳江市中医医 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脾肾阳虚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健脾益肾 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 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甲状腺 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 高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1.11 %,高于对照组的 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脾肾阳虚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进行治疗时,采取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健脾益肾方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老年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与血管内皮水平变化生长因子(VEGF)关系及健脾补肾解毒方为主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用不同方法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VEGF变化。结果:2组脾肾阴虚瘀毒型(166.13±103.48)ng/L,显著高于脾肾阳虚瘀毒型(116.05±59.45)ng/L。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VEGF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中脾肾阴虚瘀毒型下降程度较脾肾阳虚瘀毒型明显。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间VEGF水平有差异,健脾补肾解毒方为主治疗MDS能下调VEGF水平,提示改变VEGF可能是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白介素(IL)-2、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及IL-10水平,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及28天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L-2、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IL-2、IL-6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减轻ARDS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清热祛湿通痹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IL-1、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清热祛湿通痹法(秦蜂汤合消炎止痛膏)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IL-6、IL8)的影响,探讨清热祛湿通痹法治疗机理。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用清热祛湿通痹法和秋水仙碱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IL-1、IL-6、IL-8的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7.67%和70.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IL-1、IL-6、IL-8分别为(41.3±6.1)pg·ml^-1、(65.4±8.7)pg·ml^-1、(38.1±5.7)pg·ml^-1和(17.6±8.5)pg·ml^-1、(42.4±7.3)pg·ml^-1、(21.5±8.6)pg·ml^-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L-1、IL-6、IL-8分别为(42.7±5.7)pg·ml^-1、(62.8±9.5)Pg·ml^-1、(39.2±6.3)pg·ml^-1和(39.4±6.3)pg·ml^-1、(89.3±8.3)pg·ml^-1、(34.5±9.5)pg·ml^-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通痹法能抑制IL-1、IL-6、IL-8的表达,较快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肿胀、疼痛症状,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方联合利福昔明治疗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hl/Th2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脾肾阳虚IB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利福昔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肾健脾方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2(IL-12)、IL-4、IL-10水平和Th1/Th2(IFN-γ/IL-4)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NF-γ、IL-12水平和Th1/Th2均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IL-4、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升高和降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联合利福昔明治疗脾肾阳虚IBS-D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调节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利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1(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2组均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BNP,CRP、TNF-α、IL-6含量。结果:2组心功能Ⅱ级、Ⅳ级、Ⅲ级患者BNP、TNF-α、IL-6、CRP水平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CRP、TNF-α、IL-6水平,心功能越差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中药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7、IL-22、IL-23的影响。方法:4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中药组采用1:2服凉血活血汤治疗,联合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采用NB—UVB照射治疗。采用ELISA法对40例患者治疗前后和10例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IL-17、IL-22、IL-2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中药组、联合组IL-17、IL-22、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前后自身IL-17、IL-22、IL-2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联合组3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后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NB—UVB照射联合中药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且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益肾调督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及预防再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肾调督针法组、常规针法组和非穴针刺组各10例,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改变,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以益。肾调督针法组及常规针法组有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仅、IL-6和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施予针刺治疗后各针法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益肾调督针法可以有效地抑制TNF-α、IL-6和IL-8的表达.从而在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及预防再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4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脾益肾方。观测2组的ET-1、NO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哮喘急性期ET-1、NO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中药组ET-1、NO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内中药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益肾方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机体抵抗力,减轻气管炎症损伤,对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