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类型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胸部3DRT的生存。方法对2008—2012年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203例,可评价病理类型174例。鳞癌51例,非鳞癌1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4周期。原发肿瘤中位剂量63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3年OS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16%、9%及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癌和非鳞癌在相同化疗周期、原发肿瘤剂量、器官转移状态、N分期、2周期化疗获益和近期疗效有效时的1、2、3年OS和中位生存期相近(所有P>0.05);T1—T2期非鳞癌1、2、3年OS及中位生存期优于鳞癌(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龄、化疗周期数对生存均无影响(所有P>0.05),原发肿瘤剂量对生存有影响(P=0.007)。结论 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3DRT模式下不同病理类型对生存无影响,但T1—T2非鳞癌患者OS可能延长。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ChiCTRTNC1000102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分析Ⅳ期NSCLC化疗同期三维放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3—2010年前瞻性入组201例Ⅳ期NSCLC患者重新进行预后评价,包括依据放疗剂量>36 Gy的159例OS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120例PFS的影响因素分析。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4个。原发肿瘤中位放疗剂量63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时间从最长的3年延长至5年。结果 全组201例1、2、3、5年OS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1%、17.3%、10.2%、5.1%及10个月。近期疗效中CR、PR、SD、PD分别为7.5%、66.0%、19.5%、6.9%,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3、8、6个月(P=0.000)。化疗4~5周期同期≥63 Gy与<63 Gy患者1、2、3、5年PFS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4%、36.2%、27.2%、15.9%和20个月与32.6%、21.7%、0%、0%和9个月(P=0.002)。4~5周期化疗、疗后KPS稳定或增加、GTV<175 cm3为OS影响因素(P=0.035、0.000、0.008)。原发肿瘤三维放疗≥63 Gy对PFS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Ⅳ期NSCLC 4~5个周期化疗同期三维放疗≥63 Gy三维放疗使PFS、OS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放疗的重要性。方法 2003—2010年间 201例NSCLC化疗同期三维放疗疗效患者入组,其中老年(≥65岁)和<65岁患者分别为 67例和134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7.8%。≥65岁和<65岁患者完成 4~5周期化疗分别占30%和55%,放疗剂量≥63 Gy分别占42%和49%。≥65岁和<65岁4~5周期化疗同期≥63 Gy放疗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7个月和14个月(χ2=0.76,P=0.384)。全组患者放疗≥63 Gy和<63 Gy的MST、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7个月和 8个月、65%和23%、30%和13%、24%和9%(χ2=7.90,P=0.005),任何化疗强度均示≥63 Gy较<63 Gy的MST显著延长(χ2=9.54,P=0.023)。≥65岁、放疗≥63 Gy者同期 4~5周期和 2~3周期化疗的MST分别为14个月和8个月(χ2=1.82,P=0.178)、17个月和17个月(χ2=0.47,P=0.492)。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近期疗效(β=0.600,P=0.003)、肿瘤转移数(β=0.670,P=0.040)对生存有影响。结论 化疗同期三维放疗延长部分老年Ⅳ期NSCLC生存期,三维放疗的重要性对老年患者个体化治疗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Ⅳ期NSCLC化疗同期3D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2012年共 198例患者符合以下入组标准:年龄 18~80岁,KPS≥70,无放化疗禁忌,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确诊的初治NSCLC,临床分期为Ⅳ期,转移器官数≤3个。主要研究终点为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率98.5%,3年样本量为 165例。中位OS期和PFS期分别为13.0(95%CI为 11.7~14.3) 和9.0(95%CI为 7.7~10.3)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3.5%、15.8%、9.2%。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体积<134 cm3(P=0.008)、治疗后KPS稳定或增加(P=0.010)及放疗剂量≥63 Gy (P=0.014)是延长生存因素。3-4级中性粒细胞降低占37.9%、血小板降低占10.1%、血红蛋白降低占6.9%,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分别占2.5%和6.6%。主要死因为远处转移,仅10%单纯复发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非寡转移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能否从原发肿瘤放疗中获益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寡转移Ⅳ期NSCLC患者化疗同期胸部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3-01-23-2012-05-13贵州省肿瘤医院404例患者参加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入组标准:(1)初诊的且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NSCLC;(2)年龄18~80岁;(3)KPS评分≥70;(4)接受≥2个周期化疗且整个病程中未接受分子靶向治疗;(5)胸部原发肿瘤接受3DCRT或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6)胸部原发肿瘤接受放疗剂量≥36 Gy.寡转移定义为转移病灶<5个,非寡转移定义为转移病灶≥5个.主要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组间比较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2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83例为非寡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0个月(95%CI为11.9~14.1),1、2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0.7%、15.8%和9.1%;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的1、2和3年OS率为55.3%、22.7%和17.0%,<63 Gy的1、2和3年OS率为46.5%、9.3%和2.5%,x2=11.497,P<0.001;寡转移患者的1、2和3年OS率分别为59.3%、22.0%和15.2%,非寡转移患者的1、2和3年OS率分别为46.4%、12.7%和6.0%,x2 =5.741,P=0.017.寡转移(x2=7.571、P=0.006)和非寡转移(x2 =8.242、P=0.004)患者分别进行分析,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仍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非寡转移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放疗剂量、原发肿瘤体积、化疗疗效达及治疗后KPS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化疗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非寡转移患者,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是影响生存的因素(x2=4.419,P=0.036);化疗有效和无效的非寡转移患者,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与<63 Gy的总生存相似,x2=1.947,P=0.163.结论 原发肿瘤放疗剂量、肿瘤体积、化疗疗效和治疗后KPS是影响非寡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的独立因素.在有效的系统化疗基础上,非寡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可能从原发肿瘤的积极放疗中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NSCL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34例成年mNSCLC患者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开始治疗前2周内和ICI治疗后2周血液学检查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对ICI治疗有反应患者的基线中位单核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无反应患者[(0.52±0.09)×109/L比(0.60±0.12)×109/L,(4.27±0.87)×109/L比(5.39±1.02)×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2、-2.727,均P<0.05)。对ICI治疗有反应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与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507,P<0.05)。单核细胞计数>0.70×109/L患者的中位反应时间短于单核细胞计数≤0.70×109/L的患者(8周比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P=0.041)。单核细胞计数与反应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之间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4、0.182、0.232,均P>0.05)。对ICI治疗有反应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22%,高于无反应患者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给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截断值为4.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2×109/L患者的反应率高于>4.2×109/L患者[86.7%(13/15)比3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7,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对mNSCLC患者ICI治疗反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的原发肿瘤体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2-2017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患者428例,可生存分析4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化疗4个周期,PTV分界值63Gy,GTV分界值150cm3结果 Cox模型预后分析发现女性、治疗后KPS评分、单器官转移、N0-N1期、腺癌、放疗≥63Gy、4~6个周期化疗、近期有效、治疗后进展服用靶向药物、GTV体积<150cm3是良好预后因素(P均<0.05)。根据不同化放疗方案分层分析发现GTV体积≥150cm3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Gy生存优于放疗剂量<63Gy (P<0.05)。结论 Ⅳ期NSCLC患者GTV体积≥150cm3,行4~6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 Gy和GTV体积<150cm3 ,行1~3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Gy也许延长Ⅳ期NSCLC患者总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放疗剂量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3—2010年共入组201例,可评价182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为4周期。胸内病灶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为63 Gy。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法检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201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满<1、1~2、≥3年者分别为201、170、134例。182例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17%、10%和10.5个月;放疗剂量<45.0 Gy或45.0~62.1 Gy以及≥63.0 Gy的分别为20%、14%、0%和7.1个月或27%、10%、3%和9.6个月以及59%、22%、16%和14.9个月(χ2=27.88,P=0.000);2~3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63 Gy以及<63 Gy的分别为43%、19%、0%和11个月以及20%、11%、5%和8个月(χ2=2.99,P=0.084);4~5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63 Gy以及<63 Gy的分别为66%、23%、19%和16.0个月以及29%、12%、0%和8.8个月(χ2=15.87,P=0.000);而2~3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63 Gy和4~5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63 Gy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P=0.165)。多因素分析显示4~5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63 Gy (β=0.243,P=0.019)、治疗后卡氏评分变化(β=1.268,P=0.000)对生存有影响。结论 Ⅳ期NSCLC的4~5个周期化疗同期胸内病灶三维放疗剂量≥63 Gy时可能显著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Ⅳ期肺鳞癌原发肿瘤三维放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病例源自2项前瞻Ⅱ期临床研究,101例鳞癌中完成研究方案88例,原发肿瘤为化疗同期三维放疗。主要观察终点为OS和PFS。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88例鳞癌患者1、2、3、5年OS和MST分别为42.2%、13.6%、8.7%、3.1%和10个月,≥63 Gy和<63 Gy的1、2、3、5年OS及MST分别为45.7%和39.6%、25.7%和4.5%、17.1%和2.8%、7.1%和0%及11月和10个月(P=0.007);中位PFS分别为9个月和7个月(P=0.032)。4周期化疗同期原发肿瘤剂量≥63 Gy的1、2、3、5年OS和PFS分别为51.9%、29.6%、18.5%、9.9%和9个月,OS和PFS较其他模式显著延长(P=0.001、0.012);多因素分析原发肿瘤剂量≥63 Gy对OS有影响接近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 Ⅳ期肺鳞癌原发肿瘤三维放疗可能延长生存,随放化疗强度提高OS和PFS逐渐延长,原发肿瘤≥63 Gy可能影响O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寡转移NSCLC患者胸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间我科初治转移灶≤5个的NSCLC患者43例,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其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均行根治性放疗,平均和中位BED10分别为101.416 Gy和102.700 Gy,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为86%,1、2、3年OS分别为74%、70%、51%,中位OS时间为48个月,中位PFS时间为1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COG<2与ECOG≥2(P=0.000)、BED10<100 Gy与≥100 Gy (P=0.006)对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约90%患者仅出1—2级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寡转移NSCLC在接受系统性全身治疗前提下联合原发灶和转移灶根治性放疗可显著改善患者OS和PFS,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局部晚期NSCLC患者IMRT后急性症状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2007—2011年间在本院治疗的256例未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放疗靶区包括原发肺肿瘤及受累淋巴引流区, 中位剂量为60 Gy分30次(50~70 Gy)。109例(42.6%)接受同期化疗。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2级急性食管炎(症状性食管炎)作为终点事件, 采用CTCAE3.0评估急性食管炎级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患者(68%)出现治疗相关的≥2级急性食管炎, 其中154例(60.2%)为2级、20例(7.8%)为3级。≥2级急性食管炎发生时的中位剂量为30 Gy (11~68 Gy)。食管V5—V60、食管平均剂量及年龄是≥2级急性食管炎的预测因素(P=0.021、0、0.010), 其中高龄是保护性因素;食管V50—V60、同期化疗、体重指数是≥3级急性食管炎的预测因素(P=0.010、0.003、0.019), 其中高体重指数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局部晚期NSCLC患者IMRT后食管V50—V60和同期化疗是≥3级急性食管炎的预测因素, 食管V50对预测≥2级、≥3级急性食管炎都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器官和病灶联合定义寡转移Ⅳ期NSCLC原发灶3DRT剂量及其相关因素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定义单器官和2个器官中每器官1个转移病灶为寡转移,共115例,分析剂量及相关因素与总生存的关系, 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5例中位生存期(MST)为14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5.7%、18.3%、11.5%。原发灶剂量≥和<63 Gy的OS比较,全组、2周期化疗获益、放化疗获益MST延长,分别为17个月和13个月(P=0.046)、17个月和13个月(P=0.037)、18个月和14个月(P=0.022);转移灶放疗、原发灶有效有延长生存的趋势,MST均为17个月和13个月(P=0.055和P=0.065);4~6周期化疗的MST为16个月和13个月(P=0.165)。放化疗有效、原发灶体积<120.1 cm3、治疗后KPS改善比无效、大体积、KPS降低患者的MST延长(15个月比12个月,P=0.036;17个月和11个月,P=0.002;14个月和10个月,P=0.031)。多因素分析原发灶剂量和体积(P=0.020和P=0.001)、治疗后KPS变化(P=0.021)显著影响生存。结论 联合器官和病灶定义的寡转移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灶根治剂量放疗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原发灶体积、治疗后KPS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胸部原发灶三维放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3-2010年间伴骨转移的95例Ⅳ期NSCLC化疗≥2周期且同期胸部三维放疗的前瞻性研究资料,其中47例单纯骨转移、48例合并其他脏器转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组间比较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4%、17%、9%。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计划靶体积放疗剂量≥63 Gy、原发肿瘤治疗有效和化疗≥4周期者生存延长(P=0.001、0.037、0.009)。单纯骨转移和合并其它转移患者分别进行分析,原发灶计划靶体积放疗剂量≥63 Gy仍是影响其生存的因素(P=0.045、0.012)。单纯骨转移患者原发肿瘤分期T1+T2期较T3+T4期患者生存延长(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计划靶体积放疗剂量≥63 Gy和单纯骨转移能延长总生存(P=0.036、0.035)。结论 NSCLC骨转移胸部原发灶三维放疗技术及剂量在综合治疗中对改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Ⅳ期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联合药物一线治疗的失败模式特点及放疗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20年7月708例初诊Ⅳ期NSCLC患者,χ2检验失败模式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708例首次失败发生率71.2%,≤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的治疗失败发生率分别为22.7%、28.8%、13.3%、6.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13.4、22.2、3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13,P<0.001)。复发失败发生率为21.3%,寡转移和非寡转移的复发失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失败发生率为66.3%,从高到低依次为脑>骨>肺>胸膜腔>肝>远处淋巴结>肾上腺>其他部位,约1/2病例发生新增转移器官,约1/3病例发生原转移器官进展。转移状态、治疗失败发生时间、病理类型、性别、综合治疗强度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Ⅳ期NSCLC原发肿瘤放疗的失败模式与一线药物治疗不同,局部失败显著降低,转移失败为主,脑转移发生率最高,治疗失败发生时间越晚,OS期越长。寡转移、女性、非鳞癌、治疗失败发生时间晚、4~6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剂量≥63 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Ⅳ期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联合药物一线治疗的失败模式特点及放疗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20年7月708例初诊Ⅳ期NSCLC患者,χ2检验失败模式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708例首次失败发生率71.2%,≤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的治疗失败发生率分别为22.7%、28.8%、13.3%、6.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13.4、22.2、3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13,P<0.001)。复发失败发生率为21.3%,寡转移和非寡转移的复发失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失败发生率为66.3%,从高到低依次为脑>骨>肺>胸膜腔>肝>远处淋巴结>肾上腺>其他部位,约1/2病例发生新增转移器官,约1/3病例发生原转移器官进展。转移状态、治疗失败发生时间、病理类型、性别、综合治疗强度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Ⅳ期NSCLC原发肿瘤放疗的失败模式与一线药物治疗不同,局部失败显著降低,转移失败为主,脑转移发生率最高,治疗失败发生时间越晚,OS期越长。寡转移、女性、非鳞癌、治疗失败发生时间晚、4~6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剂量≥63 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程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后程适形放疗治疗Ⅲ期NSCLC患者51例。放疗组10例接受常规放疗后行后程适形放疗;化放疗组41例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行常规放疗和后程适形放疗。放疗总剂量56~70Gy。对近期疗效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5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2.5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KPS评分是近期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P=0.015);年龄、治疗前KPS评分、病理学类型、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近期疗效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0)。[结论]后程适形放疗治疗Ⅲ期NSCLC显示了较好的近期疗效。近期疗效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Ⅳ期NSCLC在2DRT时代的姑息减症作用已经肯定,但是研究设计未能很好体现放疗对生存的作用、部分研究结果延长生存的作用未被人们接受。随着3DRT技术的发展、综合治疗理念的广泛应用、对不同转移状态与生存关系的认识,逐渐开展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证实,基于全身治疗联合原发肿瘤3DRT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存,尤其对于寡转移的Ⅳ期NSCLC。原发肿瘤剂量与生存密切相关,高剂量放疗可能更有利于延长生存;但仍存在放疗剂量、时机、技术选择等诸多问题,需要更广泛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6例,随机分成同期放化疗联合TP方案诱导化疗(ICCRT) 组和单纯同期放化疗(CCRT) 组。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86例患者的随访率为100%。ICCRT组和CCRT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70%(χ2=1.26,P=0.261),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和65%、50%和40%、44%和33%(χ2=3.90,P=0.048),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43例和32例,χ2=3.48,P=0.062)、放射性食管炎(26例和20例,χ2=0.12,P=0.730)、血红蛋白减低(26例和16例,χ2=2.34,P=0.126)和放射性肺炎(13例和9例,χ2=0.37,P=0.541)。结论 ICCRT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率,且与CCRT相比并不增加局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诱导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每周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56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予紫杉醇(175 mg/m2第1天)加卡铂(AUC=5~6第1天)诱导化疗2~4个疗程,化疗后3~4周内开始3DCRT,剂量在满足V20≤31%,脊髓≤50 Gy的条件下给予尽可能高(平均60.75 Gy),联合每周紫杉醇40 mg/m2同期化疗.结果 同期放化疗期间,3例因3+4级放射性肺炎,1例因3级心脏毒性终止治疗,2例因身体虚弱分别中断治疗7、12 d,其余均按计划完成治疗.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8.9%(1例为3级,余为1、2级),3级淋巴细胞下降发生率达75.O%.主要急性毒性为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2级发生率分别为38%和25%.放射性食管炎3级3例,放射性肺炎3级2例,4级1例.2、3、4级晚期食管损伤各1例,肺纤维化2级9例.肺原发灶总有效率为69.7%.1年生存率分别为72.3%,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62.7%.局部复发率为32.1%,远处转移率为39.3%,远处转移与局部复发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诱导化疗后3DCRT结合每周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NSCLC耐受性较好,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同期胸部病灶三维放疗的近期疗效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3—2010年共入组201例,可评价167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4个。胸内病灶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为63 Gy。近期疗效评价采用WHO标准,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201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满<1、1~2、≥3年者分别为201、170、134例。167例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进展率分别为5.4%、65.9%、21.0%、7.7%,有效率为71.3%,无效率为28.7%。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进展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6、13.4、8.8、4.8个月(χ2=44.79,P=0.000);全组、化疗2~3个周期、2~5个周期同期放疗≥36 Gy的局部有效∶无效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9个月∶7.6个月(χ2=8.30,P=0.004)、12.1个月∶7.3个月(χ2=7.71,P=0.007)、13.9个月∶7.9个月(χ2=4.00,P=0.045);4~5个周期同期放疗63 Gy、4~5个周期同期放疗≥36 Gy的局部有效∶无效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个月∶8.0个月(χ2=0.67,P=0.413)、14.6个月∶9.5个月(χ2=0.00,P=0.956)。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4~5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原发灶的近期有效影响生存(β=0.182,P=0.0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