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络数据与神经解剖数据的关系及其数学机制。方法根据《神经解剖学》与《腧穴学》中的数据,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计算、推演经络数据与神经解剖数据的关系及其数学机制。结果经络系中枢经络-躯体经络-内脏经络-整体经络的复合编组网络,主要包括12-18-36-16经与72-108-216-96纬交会于432-440穴。中枢-躯体-内脏解剖数据为3-2-1倍关系,各自的皮区解剖数据循环8-12-24次系中枢-躯体-内脏暨整体穴数;中枢-躯体-内脏经数由进制6或9的倍数决定,整体经数为进制种数8的2倍;中枢-躯体-内脏纬数由各自的皮区编组因子决定,整体纬数由这些皮区编组的共有因子决定。基本模数3与5决定阴经与阳经穴数之比;阴面与阳面穴数之比5/7,等于阴纬与阳纬条数之比。结论经络数据与神经解剖数据及其关系由数学计算机制决定。  相似文献   

2.
将家兔分为完整家兔组和消除外周压力感受器作用家兔组。用不同参数电针内关或足三里穴区,或刺激穴位下的躯体神经,观察血压和肾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对血压和肾神经放电的影响与躯体交感反射有关,由于内脏功能受植物性神经调节,所以躯体交感反射是针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曾斌 《中外医疗》2008,27(14):133-133
针对大多数人体解剖学教材中有关周围神经系统区分的不明了,本文探讨了内脏神经,躯体神经与脑神经,脊神经的内在关系和区别,认为脑神经.脊神经中包含了内脏神经纤维和躯体神经纤维,脑神经.脊神经与内脏神经.躯体神经不是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u Z  Liu CJ  Hu XW  Du MX  Xiao C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15-1318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躯体运动神经能否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及再生神经的电生理性质,探讨新反射弧支配膀胱的可能机制。方法显微吻合大鼠左侧L4L6前根建立控制排尿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电刺激吻合口近端,记录盆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变化,使用特异性神经节受体阻断剂六烃季铵观察节后纤维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的变化,刺激同侧坐骨神经观察的膀胱压力变化;以正常鼠为对照组。结果1.刺激吻合口近端,吻合口远端盆神经、盆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均可记录到诱发电位,并可引起膀胱收缩;2.刺激吻合神经同侧坐骨神经可记录到膀胱压的升高;3.六烃季胺可阻止盆神经节的讯号传导;4.人工反射弧再生的传出神经较对照具有更快的传导速度。结论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吻合后,体神经运动神经轴突可以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并通过盆神经节支配膀胱逼尿肌。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切除内脏大神经对红细胞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内脏大神经大鼠低氧时的红细胞参数改变与单纯低氧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切除内脏大神经也不影响大鼠低氧时的红细胞生成EPO效应。实验提示,在动物低氧红细胞生成反应中,植物神经系统的内脏大神经途径无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0例人喉神经、膈神经、颈袢的解剖观测及利用图象分析仪二维重建技术对相关神经的截面积、纤维数量的测量比较分析,结合有关实验研究资料,设计了在甲状软膏板后下方开窗,于甲杓肌神经起点处切断该神经,用颈袢主支与甲杓肌神经吻合,用膈神经与喉下神经吻合,同时重建声带的内收和外展功能,并探讨了其解剖和生理学基础,认为此手术方法治疗喉返神经麻痹比较理想和可行。  相似文献   

7.
经络的内涵与神经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起源于对“脉”的解剖生理学认识 ,以脉行的路径为经脉 ,以脉行的分支横出的径路为络脉 ,从而逐渐形成了经脉和络脉的概念。“经络”两字的字源学含义也具有神经系功能。对经络学说提出挑战的是来自西方医学的传入 ,即人们在认识神经学说的结构与功能之后 ,来阐释经络沟通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之间 ,体表与内脏内、外之间特异联络、调控和反应功能。在明末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 ,或是在晚清西方医学科学的东传过程中 ,与经络功能相关的中医词汇如“细筋”、“系”等曾作为“nerve”的汉译名词 ,从而在中西医汇通的初创阶段 ,奠定了经络与神经功能活动相关的文字转换基础。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学科的交叉渗透,“神经免疫调节学”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且备受关注。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生理学的认识和研究手段,而且对人类疾病的防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关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控作者已有综述,现仅就一些主要细胞因子在神经—免疫功能调控中的作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30只大鼠骶_1(S_1)脊神经节上共记录到182个对躯体及(或)内脏神经电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其中74个神经元既对阴部神经(Pu)刺激反应,也对盆内脏神经(Pe)刺激反应。Pu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38.1m/s)显著快于Pe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21.9m/s)。Pu和Pe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可互相碰掉。结果提示,躯体与内脏输入可通过分叉初级传入,在同一个A型脊神经节神经元上会聚。  相似文献   

10.
<正> 脊髓背角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场所,而是结构严密、功能复杂的一个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它作为躯体和内脏传入的第一个驿站和传入输入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历来为人们所嘱目。近年来,随着电生理学技术与其它方法的广泛结合,人们对背角的神经生物学有了更多的了解。生理学与形态学方法结合,进一步阐明了背角构筑的解剖和生理分层,背角细胞的三维结构与其机能的关系。细胞内记录与染色法以及与其它方法结合,对经过生理学鉴定的单个背角细胞的机能、细微结构、神经化学、微回路等也都有了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切除精索上神经诱发大鼠生殖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索上神经对精子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分离并切除睾丸精索上神经,假手术组分离但不切除该神经,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生殖细胞凋亡。结果:切除精索上神经导致生精上皮萎缩、生精功能退化,电镜下生殖细胞内染色质出现浓缩、断裂等改变,TUNEL进一步显示切除精索上神经诱发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大量凋亡。结论:精索上神经参与对精子发生的调控,其对于生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2.
耳廓神经支配及其与耳穴定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耳廓皮肤神经支配及其与耳穴分布的对应关系。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对10例成人固定尸体耳廓标本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耳甲部和外耳道口后缘及下缘皮肤由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耳屏、外耳道口之前缘及上缘,耳轮脚和耳轮及耳舟之前部皮肤由耳颞神经支配;耳垂、耳轮及耳舟之后部和对耳轮皮肤由耳大神经支配;耳廓及耳舟之上部皮肤由枕小神经支配。结论:内脏代表区由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而躯体代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踝关节功能在偏瘫步态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恢复的好坏与脑病变的部位及大小有密切关系。许多偏瘫患者在康复后常遗留有踝背屈障碍及跟腱挛缩。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偏瘫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与主动运动训练配合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对腓总神经电刺激进行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进而对NMES在脑恢复机理方面的作用作一定的探讨。方法 健康受试者6人,分别电刺激其腓总神经致踝关节背屈,同时利用1.5T fMRI扫描头颅,所得资料经MRICro软件转换格式,再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P=0.001)。结果 兴奋区:对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Ⅰ)、第二躯体感觉区(secondary somatosensory area,sⅡ),同侧sⅡ、第二躯体运动区(secondary motor area,MⅡ),以及双侧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抑制区:按P=0.001标准,双侧均没有阳性结果,按P=0.05标准,则在对侧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交汇处有小片阳性区域,涉及7区。结论 腓总神经电刺激致踝关节背屈时对大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促进损伤后大脑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激活了随意运动的中枢编程和感觉性反馈环节。  相似文献   

14.
神经调控是利用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技术、采用物理性(光、磁、电、超声)或化学性手段改变神经系统功能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过去的30年里,随着人们对脑功能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调控已经从基本概念转化为临床应用,从单纯技术发展成百亿产业。同时,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也不断涌现。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不但为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工具,也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干预手段。将简述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阐明不同神经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和优劣势,以及展望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刺激内脏大神经中枢端模拟内脏痛刺激,刺激腓神经模拟躯体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外侧缰核单细胞放电变化作为指标,观察41只大白鼠的91个与内脏痛刺激有关的单位放电(46个内脏痛兴奋单位;45个内脏痛抑制单位)。结果表明:外侧缰核存在着对内脏痛刺激发生兴奋和抑制反应的两类神经元,内脏和躯体伤害性刺激可以同时会聚到同一外侧缰核神经元,提示该核是一个能接受各种痛觉信号的中枢核团之一,在处理痛觉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耳廓皮肤神经支配及其与耳穴分布的对应关系。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对10例成人固定尸体耳廓标本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耳甲部和外耳道口后缘及下缘皮肤由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耳屏、外耳道口之前缘及上缘、耳轮脚和耳轮及耳舟之前部皮肤由耳颞神经支配;耳垂、耳轮及耳舟之后部和对耳轮皮肤由耳大神经支配;耳廓及耳舟之上部皮肤由枕小神经支配。结论:内脏代表区由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而躯体代表区则由耳颞神经、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17.
盆腔内癌性疼痛常对镇痛药为主的药物疗法效果不佳。其原因首先是与盆腔内复杂的神经支配有关,盆腔内脏器、组织受交感神经的内脏传入纤维和躯体感觉纤维的支配;其次,是与有些止痛方法影响排尿、排便功能有关。本文介绍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酚阻滞、腹下上神经丛(superior hypogastric plexus)  相似文献   

18.
从解剖学角度看背部腧穴韩永健,王英(解剖学教研室250014)(1993年级研究生250014)关键词背部腧穴;内脏;神经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针灸、推拿、气功等各方面的经验积累,并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逐步产生的,它贯穿于中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9.
盆腔内脏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止和减少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引起的排尿和性功能障碍提供神经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并测量20例成人男尸的盆丛,骶2-4盆内脏神经膀胱丛,前列腺丛和直肠丛的神经及其分支。结果:得出盆腔各神经丛的分支数量、长度、直径及各种神经相互吻合关系。结论:保留骶2-4神经袢和分支,对减少术后功能障碍有益;盆丛的易损伤区在直肠中段和膀胱侧壁。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细胞外微电极技术记录猫黑质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观察其对强电脉冲刺激对侧内脏大神经的反应。发现:反应有兴奋(放电数增加)、抑制(放电数减少)和无反应(放电数无变化)三种类型。提示:黑质中存在感受内脏传入冲动的神经元;黑质可接受内脏伤害性传入冲动,可能是黑质参与内脏痛反应调节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