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改良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异性心电改变及预防,方法:2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分三组:一组:81例,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异性心电改变;二组:82例,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放电过程中特异性心电改变701次,且放电时间小于3s,三组:69例,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放电过程中特异性心电改变97次,但放电时间大于3s,结果:23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其中发生一次性Ⅲ度AVB11例,永久性Ⅲ度AVB7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改良房室结慢径时可发生Ⅲ度AVB,但只要我们术中发现特异性心电改变立即停止放电并选择适当的消融方法。可将Ⅲ度AVB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报道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1例,成功率为96.8%。快径消融4例,慢径者27例,有1例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快、慢径消融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各1例。随访2~24月,复发1例。笔者认为AVNRT射频消融术应在慢径进行,因其Ⅲ度AVB合并症少。另外,AVNRT消融不应在心动过速发作时进行,恐掩盖早期出现的交界性心律及导管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损伤的病例,提出其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400例射频消融术中并发房室结损伤10例(占2.5%),其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占0.50%),一过性Ⅲ度AVB、一过性Ⅱ度Ⅰ型AVB和和一过性Ⅰ度AVB共8例(占2.00%)。结论 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的损伤与操作的经验有关,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和影响学知识,严密监测消融中心电图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可以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慢径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采用下位法消融改良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VNRT消融成功率100%(52/52),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三度AVB)包括一过性与永久性发生率为9.62%(5/52)。其中永久性三度AVB5.77%(3/52),一过性三度AVB 3.85%(2/52)。结论:消融改良慢径治疗AVNRT,成功率高,痛苦小,主要并发症是三度AVB,寻找有效靶点,缩短消融时间以及识别三度AVB前特征心电改变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罗斌  李国庆 《心脏杂志》2015,27(4):444-447
目的 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与房室结动脉血供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AMI患者,按是否并发Ⅲ度AVB分为两组:病例组为AMI并发Ⅲ度AVB的患者(n=35例),对照组为AMI未并发Ⅲ度AVB的患者(n=215例),通过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并分析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情况,分析AMI患者不同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发生Ⅲ度AVB的几率,并观察AMI并发Ⅲ度AVB的患者,房室结动脉血运改善后Ⅲ度AVB恢复时间。结果 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右上降支动脉和回旋支的kugel’s动脉之一或二者双重血供。病例组患者,其房室结动脉血供仅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右上降支或回旋支的kugel’s动脉,无前降支来源,并且右冠状动脉较回旋支多见(P<0.01)。当梗死相关动脉得到再灌注,恢复血运后,AVB均恢复到窦性心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Ⅲ度AVB发生患者与其房室结动脉血供中断有关,恢复房室结动脉血供后AVB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NRT)慢径路消融期间常见的结性心动过速的周长(CLJT),以探讨手术期间发生的CLJT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慢径路改良治疗的ANRT患者的资料.结果在射频消融期间,86例术中有83例出现了结性心动过速.其中8例出现了AVB(Ⅰ度6例,Ⅲ度2例),另有12例出现了逆行性结-房传导阻滞.在这20例传导阻滞患者中,结性心动过速属于快速性的,其最小周长为301±51 ms;其它63例其最小周长显著延长(529±118 ms,P<0.0001).结论慢径路改良治疗期间所见的周长在350 ms以下的快速结性心动过速预示传导阻滞,为了防止AVB的发生应立即终止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射频消融术 (RFCA)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AVB)与靶点选择的关系 ,以探讨选择消融靶点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 AVNRT患者 97(男 34,女 6 3)例 ,在窦性心律下行RFCA,每次放电前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靶点图 ,放电时观察并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体表心电图及腔内电生理图 ,分析靶点选择与 AVB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靠近冠状窦口电极的 C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低 ,而在靠近希氏束电极的 A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出现 His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 His波振幅高者 ,AVB发生率高 ;A/ V比值 <1时 AVB发生率低。结论 :尽量避免在 A区消融 ,RFCA中靶点图呈小 A大 V,不出现 His波均是避免发生 AVB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电改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 (≥ 16 0bpm)和 /或房室 (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 387例 ,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 ;Ⅱ组 99例 ,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放电过程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的放电共 316次 ,即刻停止放电组 (Ⅱa组 ) 2 19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后 2s以内停止放电 ;延迟停止放电组 (Ⅱb组 ) 97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 2s后停止放电。结果 :①AVNRT消融总成功率 97.9%(4 76 /4 86 ) ,永久性Ⅲ度AVB 0 .41% (2 /4 86 )。②特征性心电改变中VA阻滞占 72 .5 % (2 2 9/316 )、快交界心律占2 0 .6 % (6 5 /316 )、AV阻滞占 7.0 % (2 2 /316 )。③Ⅲ度AVB(包括一过性和永久性 )发生率为 2 .3% (11/4 86 ) ,其中Ⅰ组为 0 (0 /387)、Ⅱ组为 11.1% (11/99) ,P <0 .0 0 0 1。④Ⅱa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0 .9% (2 /2 19)、Ⅱb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9.3% (11/97) ,P <0 .0 0 1。RFCA改良房室结治疗AVNRT时Ⅲ度AVB均发生在特征性心电改变之后 ,发现特征?  相似文献   

9.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伴室速射频消融时因大头导管管体压迫房室交界区域致迟发的一过性三度AVB。[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房室阻滞(AVB)特别是三度AVB为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严重并发症,易出现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改良术中及术后,如何避免出现AVB是消融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在慢径改良过程中,术中出现一过性AVB特别是三度AVB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有效放电过程中,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5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 AVNRT),在有效靶点以低能量(15~25W)放电时的心电监测资料。结果55例房室结慢径路消融均获成功,有效放电过程均出现交接区心搏。7倒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其中5例于交接区心搏伴室一房阻滞即刻停止放电后发生,2例于窦性心搏P—R间期延长即刻停止放电后发生,无1例出现持续性AVB。随访3~48个月,4例复发,均再次消融后未再复发。结论心电监测可指导射频能量的应用,避免持续性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回顾分析22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结果,3例消融未成功,占1.3%。其中1例消融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阻滞后仍有心动过速发作,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下部共同通道的存在。消融不成功的原因可能为慢径不是一组纤维,且在解剖上快、慢径极为邻近,易同时受损。提示在遇到消融极为困难的病例,应酌情放弃消融,考虑更恰当的治疗方式,以避免因刻意追求消融成功而导致永久性房室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Ⅲ度房室阻滞的预后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的Ⅲ度房室阻滞 (AVB)转为永久性Ⅲ度AVB的预测指标与合理对策 ,回顾性地分析了 10年来遇到的 16例患者。术中终止放电后很快恢复了房室传导而术后次日再次发生Ⅲ度AVB 8例 (A组 ) ,终止放电后直至出院 (住院 30~ 80d)始终未恢复房室传导 8例 (B组 )。并对两组的以下指标进行比较 :①性别 ;②年龄 ;③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次数 ;④放电中出现连续非 1∶1结性搏动数 ;⑤终止放电后Ⅲ度AVB的持续时间 ;⑥次日再出现Ⅲ度AVB的持续时间 ;⑦是否使用激素。结果表明放电中连续的非 1∶1结性搏动数及Ⅲ度AVB持续的时间是可靠的预测指标 ,一旦出现必须在 3跳内停止放电 ,观察期为一个月 ,否则应安置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选择我科年龄小于12岁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高度AVB的患儿,共计9(男4,女5)例,连续观察所有患儿封堵术前以及发生高度AVB后ECG的变化及其处理。结果①术中发生高度AVB5例,分别在AVB后10min~46h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其中3例为持续Ⅲ度AVB,经处理后2例转为持续Ⅱ度Ⅱ型,1例仍为持续Ⅲ度AVB;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Ⅲ度AVB各1例。②4例在术后12h~10d出现AVB,3例在AVB后1~12d恢复;1例未恢复,给予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3例为间歇性高度或Ⅲ度AVB,1例为持续性Ⅲ度AVB。③术后AVB恢复的3例,在高度AVB时,ECG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AVB后3~5d,ECG电轴左偏进一步加重,以后电轴左偏逐渐减轻,左前分支阻滞逐渐消失,至恢复时ECG仅遗留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有发生高度AVB的危险。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资料,观察房室传导的情况。393例因持续性Ⅲ度AVB植入起搏器,46例起搏器不具有计算心室起搏比例功能的患者被除外。341例分为心室起搏比例≥90%组(NAVC组,n=300)和心室起搏比例90%组(AVC组,n=41)。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心律及合并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VC组QRS波群时限小于NAVC组(P0.05)。QRS波时限120 ms是持续性Ⅲ度AVB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OR 11.060(95%CI 2.396~51.050),P=0.002]。结论:约有12%的持续性Ⅲ度AVB患者出现房室传导,QRS波群时限小于120 ms可能是持续性Ⅲ度AVB患者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射频消融术(RFCA)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AVB)发生的时间、心电图特征及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体会。9例迟发性AVB者中7例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每日氢化考的松用量平均为500(300~800)mg,用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15天。9例中8例完全恢复,平均恢复时间为8.3(5~15)天;1例遗留Ⅰ度AVB。平均随访5.6(0.5~9)年,1例出院时有Ⅰ度AVB的患者,于3年后复查显示Ⅱ度Ⅰ型及Ⅱ度Ⅱ型AVB,并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结论:RFCA后发生的迟发性AVB与放电时发生的一过性Ⅲ度AVB有关;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绝大多数可完全恢复,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3岁,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共行3次房室结慢径射频消融,术后9 h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第2~6天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逐渐转为P波10∶1,6∶2,3∶1,4∶2下传心室;第7~10天患者休息时P波1∶1下传心室;第11天休息和体力活动时P波均1∶1下传心室,房室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房室结双径路导管射频消融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与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的相关性及放电导致AVB的特点,为消融时预防AVB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113例房室结双径路的导管消融电生理资料,分析放电时AV的比例、波幅比值及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与出现AVB的相关性。结果放电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时,短暂AVB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AV非1∶1比例者(36.84%vs 0.52%,P<0.05)。靶点腔内心电图呈小A大V,A波较宽、碎裂,不带有H波,在此基础上放电是否出现AVB与AV波幅比值无关(P>0.05)。女性AVB的发生率高于男性(34.78%vs 6.82%,P<0.05)。随访中未见AVB发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放电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可能发生AVB,须立即停止放电;女性患者更易出现AVB。  相似文献   

19.
1例男性,36岁,活动劳累时反复心悸、胸痛一月余。运动试验诱发胸痛伴V1导联ST段上抬4~5 mm,恢复早期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机制可能为冠状动脉病变导致房室结供血不足,影响房室传导功能而导致AVB;1例女性,52岁,活动时心悸、胸闷二月余,加重伴乏力十天。运动试验诱发Ⅲ度AVB,发生机制可能因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障碍或传导系统及房室结心肌组织退行性改变。运动时频率增快的窦性激动在通过房室结下传过程中可连续落入房室结不应期,不能下传心室而产生房室传导的延缓或中断。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改良消融慢径 , °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发生率低。测定消融电极至房室结间的距离 A(H ) - A (md)间期是消融前预测 °AVB较可靠的心内电生理指标。放电过程中 3种特征性心电改变可作为 °AVB的预测指标。另外避免发生延迟作用产生的房室阻滞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