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145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32例)和治疗组:MRP(33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12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升高(P〈0.05)。结论 MRP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巾偏瘫患者E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小于6个月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运动想象训练和强化运动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FMA评分法、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MBI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治疗和强化运动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BS、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在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上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2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0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康复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4~48小时内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功能性电刺激、心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评分(Fur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结果 康复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谦  郭根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45-2146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患有轻、中度抑郁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 Fulg-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表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1]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HAMD、FMA、MBI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在传统康复疗法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传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积分(MBI)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FM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3.42-17.16,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对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常规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进行干预.两组对象在治疗前分别接受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治疗12周后再次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MA和MBI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运动再学习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为首次发病、在神经内外科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来我科进一步康复治疗者。两组均采用针灸、理疗、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按照运动再学习方案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由同一位康复评定医师,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MAS积分和Barthel指数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运动再学习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针灸康复训练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规的针灸与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平均治疗21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肚体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改善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MRP)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象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和WHOQOL-BREF中文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2)2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3)ⅣHOQOL-BREF中文版评分: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3个月后冶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章程  叶世武   《中国医学工程》2013,(4):26-27,29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4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MRP,应用面神经功能分级2.0(facial nerve grading scale 2.0 FNCS2.0)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14、21天后,试验组面神经功能分级2.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MRP能有效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病人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轻黏土手工训练康复护理,比较2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超轻黏土手工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针灸配合易化技术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康复组(时照组)40例。采用Fugl-Meyer(FMA)积分评测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测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2组FMA积分、B1积分都有提高,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FMA、BI积分改善的差值比较P〈0.01。结论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空间能力障碍测评和增强型体外反搏等综合康复方法对评价和治疗脑栓塞患者的效果。方法脑栓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除此之外,还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气囊压力0.35~0.40 mPa.cm2)进行治疗,1次/d,每次1 h,14次为1个疗程,规律治疗4个疗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量化表和临床症状综合计分法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综合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1);B组的改良BI指数较A组显著提高(P〈0.01);而且,B组的生存质量评定总分、精力、家庭角色、活动、情绪、自理能力、社会角色和上肢功能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采用视空间能力障碍测评等方法能准确评价脑栓塞的疗效;综合康复方法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显著改善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尹少华 《河北医学》2003,9(12):1090-1092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后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 :将 92例恢复后期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康复组 5 0例 ,对照组 4 2例 ,两组一般治疗相同 ,康复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 8周。结果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 (MBI)评分 ,康复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恢复后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效果 ,提高了ADL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背景]探讨踝足矫形器对脑血管病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病例报告]将7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于发病早期给观察组患者行踝足矫形器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由专门的康复医师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及手法按摩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日、发病第3,4周、第8~10周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示发病第8~10周时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讨论]早期给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矫形器进行矫形,并配合常规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