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40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ng/mlPSA10ng/ml,高危组PSA≥10ng/ml)穿刺活检的阳性率。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9例、非前列腺癌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前列腺炎症1例)。单独MRS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为60%,低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31.25%,高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58.3%,MRS联合PSA低危组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为42.8%,MRS同时联合PSA高危组活检阳性率为66.7%,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无创和简便优点,其联合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临床中,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 MRI)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但关于这方面的前瞻性研究缺乏。在对异常PSA及直肠指检病人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之前,笔者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在这种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对象为40岁以上PSA及直肠指诊异常,没有预先行MRI检查的男性:这些病人均行无直肠线圈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T_2加权、弥散加权和动态增强成  相似文献   

3.
血清PSA联合直肠指诊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直肠指诊(DRE)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SA、DRE的结果。结果 经病理学确诊14例为前列腺癌,其中PSA值为4.0~9.9μg/L时有5例前列腺癌(5/13),PSA值≥10μg/L有5例前列腺癌(5/7);而DRE可疑者有6例前列腺癌(6/41)。如果单独用PSA或DRE对前列腺癌进行筛选,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漏诊率分别为28.6%(4/14)、57.1%(8/14),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仅有2例漏诊。结论 PSA联合DRE是临床上筛选前列腺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利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黄陂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PSA升高行病理活检的307例男性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血清PSA和bpMRI图像,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并通过ROC曲线预测血清PSA与bpMRI图像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结果:307例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132例,检出率42.99%;血清PSA越高,前列腺癌检出阳性率高;bpMRI信号异常越明显,前列腺癌检出阳性率高。两者联合检测时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84,灵敏度0.775,约登指数0.702,均高于单独检测,特异度0.927与bmMRI图像单独检测相同。结论:PSA联合bpMRI在基层医院有限条件下,对临床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直肠指检的异常或血清PSA浓度的升高.然而,由于其较低的阳性预测值导致了许多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异常的患者进行了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本文旨在研究尿液PCA3(前列腺基因3)在前列腺活检之前预测前列腺癌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笔者进行了一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在前列腺活检之前检测PCA3的评分.这项试验是在美国的50家泌尿外科中心进行的.样本来自于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之前,血清PSA升高(>2.5 ng/ml)和/或直肠指检异常的1962例男性患者.研究样本(尿液PCA3和活检)的处理和分析是在一家中心实验室进行的.本文对其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10 3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单项PSA ,直肠指检 (DRE)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 (TRUS)检查诊断阳性率为 65 .9%~ 90 .3 % ,而前列腺穿刺诊断阳性率 95 .1%。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PSA、DRE、TRUS与前列腺穿刺结合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直肠超声造影与经直肠常规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各自优势。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213例,年龄54~83岁,平均71岁。检测PSA为4.12~150.00μg/L,平均22.53μg/L。先行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再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分别判读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结果。随后行12针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结果:213例患者中,常规超声诊断前列腺癌123例,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癌113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前列腺癌99例。常规超声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53.52%,超声造影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0.28%。两种诊断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病理检查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可灵敏显示前列腺血流分布情况,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血清PSA筛选结合经直肠B超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B超(TRUS)引导穿刺活检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通过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测定和筛选,对64例有排尿症状,血清PSA≥4 ng/ml男性患者行TRUS定位前列腺10针穿刺活检. 结果 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28例(43.75%),良性前列腺增生36例(56.25%).与术后病检结果对比,有3例术前穿刺活检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病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0.32%(28/31),漏诊患者血清PSA 4.5~9.2 ng/ml.穿刺后不良反应有一过性血尿2例、肛门或会阴部痛5例,均自行缓解消失. 结论 TRUS定位前列腺穿刺活检具有准确、安全等优点,并发症少,简单易行,是确诊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穿刺中除重视可疑区外,等回声区亦不能忽视,多点多部位的穿刺能降低漏诊.同时结合血清PSA测定,不但能提高早期诊断率,而且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9.
317例前列腺癌诊断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17例前列腺癌占同期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总数的 2 .2 % ,为同期泌尿生殖系肿瘤患者的 9.8%。近 10年收治的新病例数为前 2 0年的 4 .2倍。临床应用PSA检测后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数 (2 11例 )和T1~T2 患者的比例 (6 0 .2 % )显著高于PSA检测应用前 (10 6例 ,5 0 .0 % )。单项PSA、直肠指检 (DRE)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 (TRUS)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为 86 .1%~ 89.1%。而当PSA结合DRE或TRUS任何一项检查时 ,阳性率可提高至 99.0 %。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PSA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体积显著相关。 结论 近 10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住院人数呈增高趋势。血清PSA检测对于发现早期肿瘤具有重要意义。PSA与DRE、TRUS是筛选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本院从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52例,均行直肠指检(DRE)、B超、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其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分别为78.8%、50.0%、61.5%、84..%。PS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P<0.005)。若结合DRE、TRUS则诊断前列腺癌之敏感性达到96.2%。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31例,穿刺阳性率为87.1%。PAP、PSA升高患者的比例与前列腺癌的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仅具相关性。因此,PAP、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方法。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对56例前列腺增生伴PSA增高或正常患者,同时行经直肠前列腺二维超声及UE检查,比较普通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PSA与UE联合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穿刺活检为判断前列腺癌的标准,UE联合PSA无论是敏感性(75.0%)、特异性(85.0%)和符合率(82.1%)均高于普通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PSA敏感性(62.5%)、特异性(15.0%)和符合率(28.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无痛无创,简便易行,其与PSA相结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比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PSA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PSA<4.0ng/ml的人群中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对长春市15192名男性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其中46名血清PSA<4.0ng/ml伴有直肠指诊检查异常者接受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点活检穿刺,并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系统的病理学研究和分析。结果(1)血清PSA<4.0ng/ml者有13886名,46人进行了前列腺活检穿刺,活检率为0.33%(46/13886)。(2)46名男性血清PSA值在0.03~3.84ng/ml之间,主要分布在0~1.9ng/ml间,占60.9%。(3)46例前列腺活检病理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29例,占63.1%;前列腺癌10例,占21.7%;炎症性病变与肉瘤各3例,分别占6.5%;转移癌1例占2.2%。10例血清PSA<4.0ng/ml的前列腺癌中普通型腺癌5例,以中分化(3/5)、器官内癌(4/5)为主,且血清PSA值较靠近4ng/ml;特殊类型前列腺癌5例,占50%,均为进展期癌,血清PSA值相对较低。结论(1)血清PSA<4.0ng/ml的人群中有前列腺癌存在。(2)血清PSA<4.0ng/ml的人群中前列腺癌以中分化器官内腺癌和特殊类型进展期前列腺癌为主。(3)应用直肠指诊检查(DRE)能检出血清PSA<4.0ng/ml的前列腺癌,且检出率与血清PSA值成正相关,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正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它属于异质性疾病,并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进展。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al antigen,PSA)水平和直肠指检是目前临床筛查PCa的重要手段,其中PSA是最为常见的免疫学指标。当PSA值4.0μg/L则初步怀疑患者患有PCa,从而筛查前列腺癌。尽管PSA的组织特异性高,但癌特异性不高。故PSA值水平不能作为诊断PCa的唯一标准。若严格以4.0μg/L为标准则会漏诊部  相似文献   

14.
PAP和PSA与前列腺癌诊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检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前列腺癌 5 2例 ,同时以 PAP、PSA辅助诊断。结果 :PSA阳性率明显高于直肠指检、B超和 PAP(P <0 .0 5 )。PAP和 PSA升高与前列腺癌的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PAP和 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揭示长春市老龄人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现状 ,探讨PSA在前列腺癌人群筛查及对临床分期预测中的意义。以长春市 12 0 2 7名 5 5岁以上男性为对象。EIA技术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以PSA >4 .0ng/ml者确定为前列腺癌可疑病例 ,经直肠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 6点活检 ,病理学诊断 ;参照国际标准进行ABCD和TNM临床分期 ,并分析血清PSA含量与临床分期的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 :①血清PSA >4 .0ng/ml者占6 .8% (813/ 12 0 7) ,针对总体癌发现率为 0 .5 7% (6 9/ 12 0 2 7) ;②前列腺癌的ABCD和TNM分期显示未突破被膜的A、B期和T1、T2期分别为 5 8.8%和 5 9.6 % ,而发生淋巴结和远位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均超过 2 0 % ;③与相关分析表明ABCD、TNM分期与PSA含量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PSA含量不仅是前列腺癌人群筛查的金指标 ,而且 ,可预测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 ;证明在老龄人群中确有无症状的早、中和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提示前列腺癌集团检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总PSA的比值(FPSA/TPSA)、PSA密度(PSAD)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PI-RADS(前列腺影像数据与报告系统)评分在PSA灰区前列腺癌(P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PSA灰区、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或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者117例,统计上述患者FPSA、TPSA、多参数磁共振PI-RADS评分数据,计算FPSA/TPSA、PSAD,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FPSA/TPSA、PSAD及多参数磁共振PI-RADS评分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FPSA、TPSA、FPSA/T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SAD、多参数磁共振PI-RA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FPSA/TPSA、PSAD联合PI-RADS评分检测对PCa及BPH患者曲线下面积AUC=0.771(P<0.01)。结论对于PSA在灰区的患者,PSAD、PI-RADS评分对诊断前列腺癌有显著价值。FPSA/TPSA、PSAD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PI-RADS评分在诊断PSA灰区前列腺癌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12例前列腺癌、10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16例直肠指检(DRE)异常、5例前列腺炎及30例正常男性为对象,用酶免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浓度,用放免法测定其中37例。前列腺癌的PSA浓度明显高于BPH(P<0.01),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1.7%。DRE异常者大于BPH(P<0.05),低于前列腺癌(P<0.01)。BPH高于正常对照(P<0.01)。前列腺切除术后一日的PSA高于术前(P<0.01),术后6~8日同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70岁以上高于70岁以下(P<0.05)。PSA>10ng/ml时酶免检测值低于放免法(0.010.05)。单纯PSA升高并不能说明任何特异性病理过程,前列腺癌的诊断,应结合PSA系列测定值及DRE和经直肠B超(TRUS)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可以有效筛选出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监测病情变化。但是血清总PSA(tPSA)的特异性不强,容易造成误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系列PSA衍生指标,与tPSA以及其他诊断方法(如MRI、超声、直肠指检结果和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并可用于评估肿瘤恶性程度、侵袭性、术后生化复发以及帮助制定前列腺穿刺活检决策等,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就PSA衍生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R-375,EPCA-2,PSA联合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病人80例为前列腺癌组,良性增生病人80例为良性增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中miR-375,EPCA-2和PSA的表达量。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miR-375,EPCA-2,PSA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中EPCA-2,PSA的表达量和miR-375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良性增生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增生组血清中EPCA-2,PS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诊断早期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组miR-375,PSA,EPCA-2的灵敏度分别为86%,78%,81%;特异度分别为68%,73%,98%;诊断早期前列腺癌与对照组miR-375,PSA,EPCA-2的灵敏度分别为73%,78%,71%;特异度分别为98%,95%,82%。miR-375,EPCA-2,PSA联合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76.25%,特异度为88.75%,准确度为84.58%。结论 miR-375,EPCA-2,PSA可作为联合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PC)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肿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P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探讨国内外有关PC的早期诊断方法,重视PC的危险信号,重视危险人群的检查、直肠指诊(DRE) 、经直肠超声及前列腺特异抗原,是目前临床上筛查PC的主要方法,磁共振波谱成像( MRS)对前列腺节结的鉴别有重要意义,确诊依靠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