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83±21.48)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97.66±148.32)ml;术后伤口引流量80-320 ml;平均(136.66±33.14)ml;患肢负重时间3-28 d,平均(11.26±6.1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86.7%),良4例(13.3%),差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3.37±12.05)min,术中出血量200-380 ml,平均(234.52±43.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100-280 ml,平均(117.29±21.51)ml;负重时间3-7 d,平均(4.95±1.3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2例(87.5%),良6例(12.5%),差0例。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患肢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随访PFNA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方面等较PFNA有一定优势,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有翻修的风险。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Harris评分、近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1周Harris评分显著高于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呈上升趋势,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的Harris评分高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置换时间、置换中的出血量、术后出血引流量、置换后开始活动的时间均少于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49±18)min比(81±13)min,(214±49)m L比(418±57)m L,(109±35)m L比(212±40)m L,(3.3±0.9)d比(6.5±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置换后第1日主动直腿抬高角度显著高于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52±9)°比(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发生1例腔隙性梗死,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发生1例臀部压疮,1例肺部感染,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远期疗效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术后随访的方式应用Harris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该研究共90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全髋关节置换组44例,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0.91%,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6例,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6.96%,两组优良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早期下床行走、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全髋关节置换在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优势,而半髋关节置换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对机体条件较差的患者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欧阳运隆 《西部医学》2010,22(10):1887-1889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0ml。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2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全长保留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颈全长保留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19髋进行股骨颈全氏保留的全髋置换术,随访时间术后2年-5年7个月,以Harris评分和关节的稳定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髋Harris评分术前58分,术后91分,术后无假体松动现象。结论对于股骨颈完好且无骨质疏松的患者,股骨颈全长保留的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赵大庆 《当代医学》2013,(27):20-2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9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式将89例患者分成两组,全髋置换组45例,人工双极组44例,全髋置换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人工双极置换组采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Harris评分。结果全髋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略大于人工双极组,但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全髋置换组术后半个月的VAS评分(4.4±0.2),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3.2±0.6),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0.5±0.3),人工双极组半个月的VAS评分(5.7±0.8),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4.2±0.4),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1.8±0.7),全髋置换组术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全髋置换组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Harris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17.78%,69.12%,93.33%;人工双极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Harris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6.82%,36.36%,77.27%;全髋置换组Harris评分的优良率明显优于人工双极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对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略繁琐,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能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如患者条件允许,可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观察并记录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失血量、卧床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8~10cm(平均9.1cm),手术时间为62~86min(平均72min),术中失血量为180~260ml(平均220ml),术后引流量80~140ml(平均108ml),卧床时间3~4天,未出现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6~18个月随访,平均11.6个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感染及假体位置移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91.7分,优37例,良6例。结论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期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高危重度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粉碎性骨折28例28髋。对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病死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8例术后均获12~22个月随访,平均15.4个月。受伤前Harris评分为85~91,平均87.8,术前(受伤后)Harris评分为34~51,平均43.8;术后Harris评分为78—90,平均86.1;其中优2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9%。手术时间为50~80min,平均63min。总出血量200—630mL,平均470mL。术中输血量0~600mL,平均358.7mL。住院时间14~25d,平均18d,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住1例,髋关节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术后1年因其他原因死亡1例。余27例健在,术后病死率为3.57%。结论恰当的选择病人和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处理后,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高危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早期负重下地,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和术式选择。方法:从2003年7月~2008年10月住院治疗的7O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实行髋关节置换共64例64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26例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38例。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6个月,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下床行走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10.2±24.3分钟,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55.8±21.4分钟,2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450.0±110.8mL,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0±45.4mL,2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随访期间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随访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85.8±3.6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75.7±3.5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均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术前的生活状态、活动量、预期寿命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干骺端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干骺端全髋(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短柄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放射学评估.结果 随访9~15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400 ml.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脱位、双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38.6±1.3)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9.4±3.0)分.结论 应用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置换髋关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易翻修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董红  郭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02-150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4髋,手术切口平均9.5cm,平均手术时间为97min,术中平均出血375ml,术后24h引流量260ml,术后12月Harri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邹礼 《中外医疗》2009,28(8):2-4
目的探讨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7月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mL。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l5~36个月,平均22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及内固定疗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股骨头置换组和内固定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结果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手术中内固定治疗组切口长度短于股骨头置换组,且股骨头置换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高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股骨头置换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中疼痛、行走、关节畸形及总分高于内固定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4例。GardenⅢ型16倒,Ⅳ型18例。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70-82岁,平均75.3岁。③结果手术切口长6~8era,平均7cm;手术时间为35—55min,平均为45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00mL,平均225mL。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1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5.1分,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住、假体松动等并发症。④结论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已是在国内外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的常规治疗措施。探讨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应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18例,其中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行双侧全髋置换,2例为单侧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其余15例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全部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长6~8cm,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术中失血150~300ml。结果:术后10~15天出院,平均住院日14天。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术后3天-3周下地行走,1个月-2个月后可近正常活动。结论: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1~7个月,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BF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72例,其中THA组33例,BFHR组39例,比较两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Harris评分THA组的优良率高于BFHR(P〈0.05),BFHR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THA组(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相差不大(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A或BFHR均能达到手术目的,THA带来更好疗效的同时会增大手术风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34例晚期青壮年 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有2例失访,32例患者随访 时间在12-35个月之间,没有出现髋关节翻修的病例,患者均为出现大腿疼痛症状;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教治疗之前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显著.结论 保留股骨颈 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何鹏王民 《吉林医学》2014,(14):127-128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61例61髋,35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按术前设计的切口顺利进行,切口长度7~10 cm,平均8.8 cm;手术时间39~118 min,平均75.1 min;术中出血约120~700 ml,平均370 ml。术后并发后脱位1例;无肺动脉栓塞、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2.5个月,X线检查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无透亮线和松动。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8月,对我院收治的15例(30髋)患者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7~6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0分(32~58分)。结果手术时间2h 50min~5h,平均4h 10min,术中出血600~1000ml,平均850ml,术中输血700~1000ml,平均900ml。15例获随访4~29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5~96分,平均85分。结论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米红梅 《中外医疗》2013,(32):143-143,14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结合该院2011年6月—012年5月间收治的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研究,以髋关节Harris评分作为指标。结果 62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为(87+13)min,髋关节Harris评分(89.45±5.6)分。5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良好。结论手术室实行规范化的护理方法,对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