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背景目前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率逐年上升,其根除率逐年下降,亟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探索改良铋剂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和治疗的H.pylori感染患者3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铋剂三联方案组(EBA组)和标准铋剂四联方案组(EBAT组),每组180例。EB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疗程14 d。EBAT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规格:20 mg/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 g/次、2次/d,四环素750 mg/次、2次/d,疗程14 d。治疗结束4~8周后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判断为H.pylori根除成功。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259例(EBA组138例,EBAT组121例),复治患者101例(EBA组42例,EBAT组59例)。EBA组治疗完成率为83.3%(150/180,其中初治患者完成112例,复治患者完成38例);EBAT组治疗完成率为86.7%(156/180,其中初治患者完成104例,复治患者完成52例)。两组患者治疗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376)。对于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按照意向性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69.6%(96/138),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80.2%(97/121),两组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13,P=0.116);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85.7%(96/112),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93.3%(97/104),两组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5,P=0.072)。对于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按照意向性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54.8%(23/42),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72.9%(43/59),两组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8,P=0.058);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符合方案集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60.5%(23/38),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82.7%(43/52),两组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6,P=0.019)。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中,EBA组治疗前有症状者94例,EBAT组87例,EBA组症状改善率为88.3%(83/94),EBAT组为92.0%(80/87),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7,P=0.639)。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中,EBA组治疗前有症状者35例,EBAT组44例,EBA组症状改善率为88.6%(31/35),EBAT组为75.0%(33/44),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3,P=0.308)。结论对于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改良铋剂三联疗法的H.pylori根除率及症状缓解率不劣于标准铋剂四联方案,可考虑作为新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对于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改良铋剂三联方案症状缓解情况与标准铋剂四联方案相似,但H.pylori感染根除率明显更低,因此,改良铋剂三联方案不适用于复治患者的补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血清抗体对埃索美拉唑(耐信)四联疗法根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诊治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107例.采用蛋白芯片检测患者血清H.pylori尿素酶(Ure)、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热休克蛋白60(Hsp60)、硝基还原酶(RdxA)的IgG抗体.采用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疗程结束后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i根除效果.结果 H.pylori总体根除率为86.0%(92/107).不同疾病类型[消化性溃疡(92.7%)vs.慢性胃炎(78.8%)]、抗CagA状态[CagA阳性(90.7%)vs.CagA阴性(75.0%)]患者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抗VacA、抗Hsp60、抗RdxA状态患者H.pylori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类型[OR=0.162,95%CI(0.034,0.764),P=0.021]、抗CagA状态[OR=0.219,95%CI(0.057,0.837),P=0.026]对Logistic回归方程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效果满意,疾病类型、抗CagA状态是影响H.pylori根除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联合益生菌的序贯疗法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有消化道症状、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阳性且既往未接受过H.pylori根除治疗的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45例,给予益生菌+三联疗法同步治疗,B组47例,予益生菌预处理+三联疗法治疗,C组47例,予益生菌+序贯疗法同步治疗,D组45例,予益生菌预处理+序贯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4~6周复查14C-UBT,评估H.pylori根除情况并观察各组不良反应。结果:各组H.pylori根治率分别为88.9%、67.4%、82.2%和73.3%,预处理组均高于同步治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14C-UBT检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低于另外三组(P<0.05),而A组、B组和D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步疗法相比,益生菌预处理能明显减少H.pylori负荷量和提高根治率,但更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接受规律H.Pylori根除治疗的1 034例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治疗方案,分析根除H.pylori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H.Pylori根除率为75.0%,初治组为75.7%,复治组为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患者中,四联治疗组的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P〈0.01或P〈0.05),7、10和14 d治疗的根除率分别为75.4%、71.6%和91.5%;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的根除率高于未应用者(P〈0.01)(81.0%vs 63.0%);7 d四联初治方案中,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方案组的根除率优于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替硝唑方案组(P〈0.01)(94.2%vs 75.5%)。结论四联治疗方案的H.pylori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延长治疗时间和应用PPI有利于提高H.pylori根除率。PPI和铋剂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根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9 d疗程的含莫西沙星三联方案对初治和复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根除效果.方法 纳入313例Hp感染初治患者、51例第2次治疗患者、32例第3次治疗患者,均给予莫西沙星400 mg 1次/d,埃索美拉唑20 mg 2次/d,替硝唑400 mg 2次/d,疗程9 d.疗程结束4周以后复查呼气试验,阴性者为根除成功,按照意向治疗(ITT)和按符合方案(PP)分析计算Hp根除率及95%可信区间(CI),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按ITT分析:首次治疗组、第2次治疗组、第3次治疗组的Hp根除率分别是89.8%(86.7%~93.0%)、81.2%(75.3%~90.9%)、81.2%(66.1%~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9,P>0.05);按PP分析:3组Hp根除率分别是93.9%(90.9%~96.4%)、84.8%(79.1%~93.6%)、81.2%(66.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4,P<0.01),第2次治疗组、第3次治疗组的根除率均低于首次治疗组(χ~2=4.885、P<0.05,χ~2=7.023、P<0.01).在首次治疗组中,不管按ITT还是PP分析,活动期溃疡病和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70、0.030,均P>0.05).按ITT分析,3组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0,P>0.10),而按PP分析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1,P<0.05),其中第3次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Hp根除率低于首次治疗(χ~2=8.076,P<0.01).比较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大便次数增多、腹部不适和头晕,多出现在服药的前3 d内,一般可以忍受,仅1例(0.3%)因头晕而停药,治疗的依从性为96.0%.结论 9 d疗程的莫西沙星+埃索美拉唑+替硝唑方案对于初治和复治Hp感染患者都有比较高的根除率,依从性高,不良事件相对较少,可以作为一线甚至二线补救治疗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10 d序贯疗法与7 d、14 d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13例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且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发现H.pylori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序贯疗法组,39例)前5 d给予泮托拉唑和阿莫西林,后5 d给予泮托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B组(7 d三联疗法)给予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疗程为7 d;C组(14 d三联疗法)方案同B组,但疗程为14 d.疗程结束1个月后3组患者均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比较3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C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2.3%(36/39)和97.1%(34/35),均显著高于B组的73.0%(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的H.pylori根除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6/39)、13.5%(5/37)和20.0%(7/35),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d序贯疗法的疗效与14 d三联疗法的疗效均较7 d三联疗法好,且安全,但10 d序贯疗法的费用-效益比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含左氧氟沙星的10d序贯疗法与7d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方法 7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伴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治疗组前5d给予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 000mg,2次/d,后5d给予兰索拉唑30mg+左氧氟沙星200mg+呋喃唑酮100mg,2次/d; 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2次/d,疗程7d.疗程结束后至少4周复查14C-UBT,评估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的10d序贯疗法H.pylori根除率高,疗效优于7d标准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8.
王靖飞  姚建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814-1815
目的观察由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ylori阳性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方案为前5d给予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后5d给予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左氧氟沙星;对照组(48例)三联疗法为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疗程7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5.9%,对照组为85.4%,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新四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342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A组(三联疗法)、B组(含铋剂四联疗法)及C组(含益生菌四联疗法),疗程均2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根除疗效。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00例(87.72%)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及C组治疗完成率分别为85.71%(96/112)、82.50%(99/120)和95.45%(105/110),C组显著高于A及B组(P<0.05)。在胃溃疡Hp根除率比较中,按意愿(方案)分析,A、B及C组疗法的Hp根除率分别为64.71%(75.86%)、71.43%(85.71%)及84.38%(87.1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根除率比较中,按意愿(ITT)分析,C组(85.90%)明显高于A组(62.82%)及B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3,P=0.001;χ2=4.650,P=0.031);按方案(PP)分析,B组(87.50%)与C组(90.54%)明显高于A组(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6,P=0.039;χ2=7.304,P=0.007),但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中,便秘、味觉异常及腹胀的发生率,含益生菌疗法组明显少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含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新四联疗法能够显著降低传统三联及四联根除疗法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Hp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皖南地区不同四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效果,探讨Hp根除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305例经~(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使用不同的四联疗法根除Hp:方案A为艾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方案B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方案C为艾司奥美拉唑+丽珠维三联制剂(替硝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方案D为雷贝拉唑+丽珠维三联制剂,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14)C-UBT复查Hp。分析比较不同根除方案、年龄、性别、居住地、职业、刷牙次数、月收入、文化程度、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胃镜下表现、吸烟等因素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 260例成功根除,45例根除失败。随着刷牙次数的增多Hp根除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6)。不同的治疗方案根除率存在差异,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种类对Hp根除率无明显影响(P>0.05),抗生素的选择对Hp根除率影响较大,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联用方案根除率明显高于PPI+丽珠维三联制剂(P<0.05)。吸烟增加Hp根除失败的可能性(P=0.028)。其他因素对Hp根除率无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的Hp根除方案及吸烟是Hp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的Hp根除方案、吸烟是影响皖南地区Hp根除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