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PubMed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144项,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50首,中药198味。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黄芪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2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2对,3味药药组1组,聚类方1首;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补骨脂,当归-骨碎补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遵循和化痰饮、滋补肝肾、通络止痛及专病专药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库检索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87项研究,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90首,中药183味。药物频数分析中乳香、没药等应用最多;药物类别频数分析中,活血化瘀药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寒性药及苦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脾、心3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没药,乳香等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药对7对,3味药药组1组。结论:外敷中药癌性疼痛遵循活血化瘀、温化痰饮及清心止痛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多层次数据挖掘探索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用药特点和组方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2008—2018年中医药治疗CVA的文献,建立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纳入CVA有效方药398首,涉及中药235味,高频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蝉蜕、地龙、僵蚕、紫菀、百部;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规则15项,药物组合14项;三项关联规则52项,药物组合16项;四项关联规则10项,药物组合5项;聚类分析得到13组方药组合;因子分析得到16个公因子。结论:中医药治疗CVA以祛风解表,息风解痉,祛痰平喘为大法,兼以补虚、祛湿、化瘀、通络;用药配伍重视寒温结合、宣降相依,调畅肺性,恢复肺气宣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89-2019年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方剂及药物信息,构建方药数据库,分别统计药物使用及性味归经分布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二项、三项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2篇,筛选得到方剂439首,涉及药物224味,药物类别17种,包括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等;药物性味既有甘温,也有苦寒,以归肝经、肾经者居多;用药频次≥50的药物共32味,包括生地黄、当归、仙鹤草、黄芪、牡丹皮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15条,三项关联12条,包括生地黄-牡丹皮、黄芪-党参、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等;聚类分析聚为6类效果最好。结论中医药治疗ITP组方重在健脾益气摄血、清热凉血止血,久病当重视补益肝脾肾,或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综合征(MPS)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MPS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MPS的相关文献。然后将筛选到的文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表格,建立MPS方药数据库,并对所有药物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分析,采用chartcool进行绘图,运用SPSS molder 18.0软件进行关联分析获得核心药物组合,再使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使用频次排名前30的中药进行组间联接的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符合标准文献1162篇,涉及处方1463首,共323味中药,其中方剂使用频次≥100首的药物有56味,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是白芍,药物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甘、辛味为主,主要归肝、肾经二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较强的核心药对是“女贞子-墨旱莲”,对处方使用频次排名前3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8类药物组合。结论 MPS的中医药治疗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PubMed数据库,收集中医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处方,建立数据文件。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01首方剂,涉及中药223味,黄连、甘草、海螵蛸、吴茱萸等使用频数最多;常用药物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为主,药性以寒居多,药味以苦、辛居多,归经以脾、胃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12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结论 临床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多以调和脾胃、理气降逆为主,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痰止咳平喘、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骨癌痛(BCP)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BCP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97项,中药处方98首,中药158味。药物类别频数分析显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及脾3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9对,3味药药组2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牛膝,杜仲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BCP遵循局部活血化瘀、补虚;整体从水液代谢出发,以温性药等和化痰饮;治疗采用性平和温润药物,注重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探析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规律。方法:进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检索并提取所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6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专利复方,涉及中药503味,得到用药频次≥12次的中药34味,包括夏枯草、白芍、牡蛎、生地黄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二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6个组合,包括4个药对,22个三味药组;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清热泻火和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甘肃省中医院内科主任王兰娣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王兰娣的门诊病历,检索其中记录完整的COPD处方,录入Excel 2019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进行频数分析;运用Origin 2021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处方134首,涉及中药7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麻黄、苦杏仁、陈皮、连翘、柴胡、茯苓、干姜、广藿香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涉及脾、胃等多个脏腑,并得到二阶关联规则药物组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聚类6方。结论:王兰娣治疗COPD用药具有寒温同施、培土生金、辛宣苦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2018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研究,严格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Excel规范化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的使用、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216篇,涉及中药193味,累积药物使用频次2142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黄芪、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常用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解表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肾经,药性温、平、寒。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2条,3味中药配伍关联规则58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40条,基本以补气药,止咳平喘化痰药和理气健脾药物之间相配伍。聚类分析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为黄芪、白术、防风、半夏、茯苓等的组合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主要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辩证予以行气、化痰、祛瘀和敛肺等。数据挖掘得出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临床中医药辩证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新药开发和新方组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医证的多维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文章以多元统计学方法为切入点,以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等常见的统计方法为例,对其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其数理思想和方法,发现其在中医辨证中有一定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文献,通过频度分析归纳总结证候和用药特点,以探析乳腺增生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的用药、证型进行整理归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和频率。结果:涉及证型34个,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气滞痰凝为常见证型,占58.68%,证候组成要素有16个,其中实证占84.55%,虚证占15.45%。用药275味,按功能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占59.48%,活血化瘀药为第一位,补虚药次之;排在前16位的药物有柴胡、当归、香附、穿山甲、郁金、白芍药、浙贝母、莪术、夏枯草、三棱、延胡索、青皮、牡蛎、丹参、王不留行、淫羊藿,柴胡使用位居所有用药之首。结论:近30年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临床研究结果可为目前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多变量统计方法在中药生态环境因子分析、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方面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多变量统计方法及其在中药资源生态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食管癌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食管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食管癌证型13个,痰气交阻、气虚阳微、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气滞为常见证型,占67.7%;症状以吞咽困难、胸背疼痛、大便干、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口干、呕吐痰涎为常见症状;舌质以红舌、淡舌为主,舌苔以厚腻、白、白腻为主,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涩脉。食管癌所用方剂中自拟方居多,以启膈散、沙参麦冬汤、补气运脾汤、通幽汤较为常用。食管癌用药共182种,按功能归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类药的使用频次占52.6%。结论:通过对近30 a中医诊治食管癌证型、症状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为目前食管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功能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能达到简便、快捷和准确的统计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度挖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与理化指标及SAQ、SF-12、自评量表内条目间的相关性,探寻对该疾病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国内12所医院作为流行病调查分中心,采集符合入选标准的1788例门诊或住院患者及201例健康人的临床信息。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经过标准化处理后,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分析、ROC分析逐步挖掘稳定型心绞痛与理化指标及量表内条目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可以认为67个变量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变量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相关(剔除标准P<0.10);判别分析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和健康人的判别函数:分类=0.282*颈动脉彩超+0.835*心电图-0.112*SAQ条目4-0.230*PCS-0.539*自评疾病维度值-0.152;判别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0.962。结论:颈动脉彩超、心电图、SAQ条目4、PCS(SF-12)、自评疾病维度值(自评量表)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姜黄生长土壤的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隆云  张艳  宋红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718-721
目的:根据不同土壤对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找适宜土壤。方法:田间控制栽培对比试验法。数据分析和处理应用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土壤质量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结论:根据相关分析和土壤因子聚类结果,姜黄生长土壤可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宜种植3 类。  相似文献   

20.
王昕  苏霞  高艳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40-2843
新西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由药品管理有限公司/卫生基金管理局负责制定,最早于1999年公布,属非正式指南,主要为医药管理机构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提供指导性意见.新西兰医药管理由医药管理机构于2004年对原版进行修订并于2007年完稿,现行版本为第2版,较之第1版内容更加完善、系统、详细;对当前国际上现有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涉及到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给予了探讨.该文从新版指南与第1版区别、修订的内容、现行版本特点、与第1版相比进步之处以及未来修订工作方向等对新版新西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内容做了简单介绍,为我国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