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神经外科技能的发展,微创理念逐步渗透到神经外科的各个领域,其中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神经内镜辅助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通过颅底自然腔隙到达手术区域,切除颅底中线区的病变,较其它入路对脑组织的损伤小,该入路研究逐渐成为主流.通过了解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解剖研究进展及颅底重建的解剖研究进展,为扩大经鼻蝶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及术后颅底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官明  陈礼刚  顾应江  官禹 《广东医学》2007,28(7):1123-1124
目的 探讨在显微手术条件下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总结178例颅底肿瘤的经验,讨论颅底不同部位手术入路特点,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结果 前颅窝底肿瘤13例,全切13例;中颅窝底肿瘤107例,全切63例,次全切37例,死亡7例;后颅窝肿瘤58例,全切40例,次全切15例.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不同颅底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合适的入路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颞下窝、翼腭窝、蝶筛区、前颅底、中颅底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颞下窝、翼腭窝、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可行,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翼点入路是颅底外科常用的入路之一,大脑后交通动脉是组成脑底动脉环的重要血管,临床上大脑后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解剖特殊,周围结构深在、功能重要,与鞍区及中颅底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翼点入路上大脑后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著名颅底神经外科专家于春江教授为核心的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要治疗各种鞍区肿瘤、后颅窝肿瘤、小脑幕上肿瘤。进行面瘫及神经功能重建与修复,尤为擅长诊断与治疗垂体腺瘤、听神经痛和岩斜坡区脑膜瘸。在硅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年完成颅内肿瘤显微手术约500例,其中听神经瘤显微手术50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180例、岩斜坡区肿瘤显微手术50例。在颅底显微解剖和手术入路研究及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
《西北医学教育》2019,(4):723-726
经鼻神经内镜下颅底手术是近年来神经外科发展的热门领域,针对规培医生学习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在经鼻神经内镜颅底手术解剖的教学中,采用"四点"讲授、3D解剖、教学和手术操作结合以及神经导航辅助教学等方法,使规培医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经鼻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知识。通过一年两批规培医生的教学实践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使规培医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侧颅底可分为硬膜内桥小脑角区和硬膜外颞和颞下窝二个区。硬膜内区耳科入路摘除听神经瘤和硬膜外区颞下窝入路摘除颈静脉球瘤是现代侧颅底外科形成的主要源起。上述二条手术入路是由耳科医师开拓的,从而扩展了耳外科的领域,并分别介入了神经外科、头颈外科与再造外科等多门相关学科,成为多交叉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平台。侧颅底外科靠显微技术和手术入路创新得以在耳科建立。侧颅底外科有效治疗了颅底所谓高危不可达区的疾病。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和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仍要求在每次治疗决策中,要在颅底结构和功能牺牲与生命安全二者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颅底疾病精准医疗或微创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技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率84.8%,无死亡病例。总体效果良好。结论翼点入路是显微切除颅底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9.
颅底外科的迅速发展是与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进展分不开的.20世纪初颅底外科已开始被重视,但由于颅底解剖结构复杂,很多重要的血管神经聚集于颅底,颅底外科进展缓慢,直至近20~30年来颅底外科发展才较迅速,这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包括手术显微镜、显微外科器械如高速微型磨钻等的应用,颅底外科的发展与手术显微镜的使用是极其相关的,加拿大的Parkinson是显微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他指出手术显微镜作为精细的颅底结构的放大设备取代了眼镜式手术放大镜的作用,在当初,其他的手术领域,如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已将手术显微镜应用于常规手术时,多数神经外科医生尚不愿使用这种新设备,因为他们才刚刚完成从裸眼到眼镜式手术放大镜的转变;②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如CT、MRI、DSA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包括脑干肿瘤在内的颅底外科的发展;③颅底显微解剖学的进步改进了各种不同的手术入路;④跨学科的通力合作,共同研究颅底外科相关性病变的治疗问题,如与神经麻醉技术、眼耳鼻喉科的合作等;⑤术中脑干诱发电位等神经生理监护以及先进激光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46例颅底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46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颅底脑膜瘤全切除37例,次全切除9例,其中12例采用显微手术,疗效优于直视手术,术后死亡2例。5例术后颅神经症状加重,21例无任何神经损伤症状,20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结论: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熟悉颅底解剖选择良好入路可提高疗效,利用显微技术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和颅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11.
前颅底导航显微外科技术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Z  Wang D  Chen Q  Luo D  S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79-882
目的:探讨改进前颅底显微外科导航系统的技术,并评估其精确性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对42例同时侵犯脑颅和面颅的前颅底良恶性肿瘤,设计新型连接,以维持头架和参考框架术中持续稳定,并无红外信号发射障碍。6个参考点布局在顶额、颧、上颌、乳突等区。应用STN导航系统和SMN导航手术显微镜的虚拟探针、虚拟手术入路和虚拟目标(肿瘤)轮廓线,在SMN手术显微镜下作立体导航手术。结果:新型设计的精度可使导航距离误差在1-1.5mm,安全导向手术,相比之下。原设计精度误差≥4.0mm。结论:精良的虚拟技术和显微手术相结合提高前颅底显微外科的精确程度和安全性,但花费较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2个月全部病人症状改善.9例获随访、2a脑膜瘤复发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4.
采用翻揭或拆装扩大术野行颅底深部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除颅底深部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1)上颌窦前壁拆装;(2)颧弓拆装;(3)鼻锥翻揭;(4)上颌骨翻揭;(5)下颌骨翻揭;(6)唇下面中部翻揭。结果:62例患者术视野充分,肿瘤能完整大块切除,术后头面部畸形不明显,器官功能维护良好。3年生存率为86.1%,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对颅底深部肿瘤依据不同位置有用翻揭或拆装手术途径,既能使手术野最大暴露,又可将损伤降到最低程度,符合现代颅底外科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颧弓和颞颌径路切除侧颅底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经颧弓和颞颌径路在手术显微镜下为侧颅底肿瘤 4例行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 5年 ,良性肿瘤 3例无复发 ,非霍杰金淋巴瘤 1例存活。结论 :经颧弓和颞颌径路适用于切除侵及颞下窝、翼腭窝的侧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6.
孟庆国  卢永田 《中外医疗》2016,(16):194-196
目的:探讨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经鼻内镜技术应用于鼻颅底肿瘤的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进行手术,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30例患者行单纯的鼻内镜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上,研究组分别为(168.5±20.3)min﹑(8.25±3.5)d﹑(120.5±11.3)mL,对照组分别为(170.6±20.6)min﹑(9.5±5.3)d﹑(123.5±10.6)mL,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脊液鼻漏及眼部肿胀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0%﹑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20.0%,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分泌功能紊乱及术后复发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经鼻内镜进行鼻颅底肿瘤的切除,有着定位精确﹑术中创伤小的优势,从而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对前颅底肿瘤实施显微手术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颅底重建的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前颅底肿瘤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借助术前影像学(CT和MR)资料,准确评估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和周边组织受累情况等,从而选择合理且熟悉的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在显微镜辅助下对肿瘤进行微创切除,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根据肿瘤切除后颅底结构的缺损程度决定相关的修复方案.结果 85例患者中经冠状开颅(包括半冠)入路的26例.经改良翼点入路的38例,经额眶入路的13例,经额、鼻窦联合入路的9例.肿瘤镜下全切除的79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有8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无手术死亡病例.13例患者的肿瘤发生远期复发,其病理性质以恶性为主.所有颅底脑膜缺损的患者匀在一期重建,采用自体肌腱膜或人工脑膜加生物胶进行严密修复.对小于3 cm的颅底骨质缺损一般不实施重建,有5例患者的骨性缺损大于3 cm,采用了人工材料(硅橡胶为主)进行重建.全部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发生短暂的脑脊液漏,均通过保守治疗而愈合.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周边组织的受累情况选择适当的入路,对肿瘤患者实施微创切除并在一期进行必要的颅底修复是治疗前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 .手术入路应尽量有利于病灶切除,并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颅底重建时必须恢复硬脑膜的严密性,维持颅底组织的良好支撑,同时不干扰对肿瘤的术后复查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化临床教学改革,提高骨科实习质量,通过分析学生在骨科实习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总结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例如,安排高年资教师小讲课,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采用病例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体格检查基本技能的训练;组织骨科专题讨论;鼓励不同病组间学生加强交流以弥补各自病种的局限性;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安排实习内容;注意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通过上述做法,不但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对疾病鉴别诊断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这些临床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李兴华 《中外医疗》2010,29(22):8-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通过手术治疗的4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治疗,分析其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本组4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中,全切肿瘤36例,次全切4例,治愈36例,治愈率高达90%。结论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适当的选择手术入路、严密的止血方法,充分的肿瘤暴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颅底重建的手术经验,探讨重建的目的、方法、材料、手术适应症。方法 回顾分析59例颅底重建病例。颅脑外伤56例,脑膜瘤2例,脑脓肿1例;颅前窝重建54例,颅中窝5例。术中颅底骨折复位,封闭开放鼻窦,修补硬膜,修复颅底缺损,并探查颅神经和减压。结果 全组病人颅腔、眶畸形得以矫正,无并发脑脊液漏、脑膜炎者,颅神经功能改善,面容恢复满意。结论 颅底重建可以改善颅底损伤、颅底病变手术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