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采用可视化的方法探究糖尿病中医数据挖掘研究热点与方法流程,为数据挖掘技术在糖尿病中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糖尿病”AND“中医数据挖掘”相关主题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 Space绘制其可视化图谱。结果 糖尿病中医数据挖掘领域研究发文呈现线性增长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糖尿病中医症药的关联与聚类以及证候模型相关方面。结论 当前该研究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挖掘静态的数据,在今后的研究中或可以从糖尿病动态数据切入,以多维动态的数据研究推动糖尿病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收集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科研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梳理该领域的整体研究脉络、发展现状、发展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 检索科研数据库(CNKI、PubMed)中的文献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后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及VOSviewer对纳入数据进行年度发文趋势、研究热点可视化,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等文献计量学分析,生成知识图谱。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691篇,共有主题关键词178个,其中频次≥20次的高频关键词有46个;4个核心作者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科研院所。临床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类疾病的常见中药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炙甘草汤、参附注射液、心宝丸、参松养心胶囊及参仙升脉口服液。结论 目前本领域已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研究方法、内容仍需进一步深入发展,研究团队、机构需继续加强合作交流,以推动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冠心病血瘀证分子生物学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以分析其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对冠心病血瘀证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利用Excel、NoteExpress3.2.0、CiteSpace5.5.R2软件对文献的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做出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294篇文献,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王阶及其团队对该领域的贡献较大,王伟和郑景辉的文献为该领域的重要转折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该领域的热门机构;代谢组学、DNA甲基化、中医证候是该领域的热点及前沿。结论 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增加,研究方向呈多样化,但仍需更深入的研究与验证,促使冠心病血瘀证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文献计量学分析,揭示中医药功能磁共振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CNKI及Pubmed等多个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量年度变化、文献来源及研究方向、载文期刊、作者发文数量、核心作者及团队研究方向、关键词聚类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Gephi进行作者及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中医药领域fMRI研究在近十年得到显著的发展,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所纳入的141篇文献中,高达93.19%的研究者发表论文频次小于2,发表频次在3及以上的研究者仅有28人。高质量研究团队多集中在北京。跨学科的研究态势是该领域最大的特点,中医药临床专家需要与影像学、神经信息学、精神病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专家进行合作。结论 中医药fMRI研究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科研力量地区分布不均衡,跨学科研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脑科学背景技术的发展,中医药fMRI研究将涌现更多地原创性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现状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2021年3月15日之前收录的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247篇,英文文献350篇。文献数量在波动中迅速上升。中、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显示,张爱华是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形成了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机构间合作紧密。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核磁共振、代谢标记物、冠心病、质谱技术、代谢通路等相关领域。结论 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的热点主要为中医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研究趋势为卵泡代谢组学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近20年麻杏石甘汤相关文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展望研究趋势。方法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中国知网(CNKI)中麻杏石甘汤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经筛选后共计纳入1490篇文献,年平均发文量约75篇,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有201位作者被纳入,发文量 ≥ 10篇的有6人,形成了以徐国良教授为主和以卢芳国教授为中心的两大的团队;共纳入41个研究机构,其中湖南中医药大学发文35篇,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26篇,江西中医药大学发文22篇,为该领域的三大主要研究机构;图谱中共纳入237个关键词,有32个高中介中心词,形成14个合理聚类,探测出25个突现词。结论 麻杏石甘汤的相关研究内容涉及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组方研究以及药理研究等;主要病种包含不同类型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小儿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治疗方法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或是联用其他方药、穴位贴敷等;近年来倾向于麻杏石甘汤在临床上的研究,从支气管炎、甲型流感到新冠肺炎均有涉及;药物机理上看,麻杏石甘汤与“炎症因子”、“炎症风暴”的相关研究是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具有较高学术潜力;对麻杏石甘汤的研究形成了稳定的学术团队,但尚未形成核心研究团队,且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医药语料库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中医及民族医命名实体识别和语义标注相关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从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近20年与医药语料库相关的文献。借助CiteSpace等软件对各年份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发文机构、作者、文献被引量、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纳入中文文献462篇,英文文献122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中文文献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结论 目前中文文献研究主题集中在医学英语语料库建设,以及少量用于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方面的语料库研究;英文文献研究主题集中在医药信息标注和命名实体识别工具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梳理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研究发展脉络及方向,分析研究热点,为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药肠道微生态研究应用文献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高产团队常依托核心作者产生,且人数规模多为5人以上;核心研究团队数量较少;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力度尚显不足;肥胖、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免疫代谢疾病,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结论 随着现代科学基础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从肠道微生态角度阐释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建立对应信息指标,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医药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医舌象特征客观化”为主题开展系统的文献计量研究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总结近20年“中医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发展方向、热点前沿。方法 通过检索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共现分析。选择对浅语义算法(LSI)标记聚类,通过时间线视图展示不同聚类的相互影响及时间跨度。结果 纳入文献589篇,通过定量分析找到该研究领域高产机构、研究团队、研究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91篇,是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梁嵘发文30篇是最高产作者。关键词“舌象”出现频次最高(114次),中心性最高(0.58);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10个聚类标签。结论 2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等疾病的舌象特征、特征提取、深度学习、信息融合、关联性研究等为该领域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将肺络研究领域2000年至2020年近20年所刊文献的演进历程集中地展现在直观的知识图谱中,以了解肺络研究领域的文献现状,并进一步发掘未来的研究热点与方向。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中肺络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年际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 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为5篇,关键词聚类图谱主要聚为10类。除肺络以外,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络病理论、络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是近年来的主要研究主题,而从 “络病理论”范畴指导肺络研究,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结论 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将络病思想充分延深至肺络研究领域,以建立完善的基于肺络理论防治肺系疾病的特色证治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医诊疗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挖掘国家级名老中医胡国俊先生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胡国俊先生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有效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对筛选出的322个有效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52个、新处方9个。结论:软件分析所得到的用药规律与胡国俊先生的临证经验极其相符,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软件分析所得到的一些隐性特征具有新的价值,值得进一步关注,以促进传承工作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现代化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进展。方法 本文分别从中医药防治疫病、中医四诊及中药功效指标、中医影像学、中药材质量及优质标准、中药上市后临床实效证据、现代中药质控体系、中药安全性、中药农业现代化和中医药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结果 在“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开展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研究,加快实现中医四诊和中药功效的客观化,推进中医影像学的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推行中药材优质标准,开展已上市中成药的比较实效研究,实现中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强化对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推进中药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人工智能的研究。结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应乘势而上,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名老中医代表了当代中医学术的最高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面向名医名家为代表的传承对象,提出加快推进活态传承,本文结合近三十年中医药传承研究进展,提出名老中医药专家活态传承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活态传承的意义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活态传承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活态传承缺少制度体系保障,对活态传承的内容认识不统一,对活态传承的方法选择欠科学,对活态传承效果评价不足,对活态传承支持不足等。提出名老中医药专家活态传承研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对活态传承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协调;二是规范活态传承对象筛选;三是加强活态传承内容的研究,确定传承内容规范,具体包括传承名老中医的哲学观点及学术思想、老中医成长成才之路及其传承脉络、古代及当代经典名方、经验方、名老中医全生命周期学术活动及成果、名老中医诊疗活动及过程记录、名老中医药学家的访谈记录、老药工经验、名老中医药学家的操作技术、名老中医参政议政工作、名老中医药学家的临床经验、方法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记录、民族医药经验、名老中医药学家经验传承相关成果等;四是建立科学可行的活态传承研究方法;五是完善活态传承制度;六是优化活态传承模式;七是建立科学、全面的活态传承效果评价体系。名老中医药学家的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传承内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均需要不断探索,形成行业普遍认可并可推广,社会及经济效益整体提升,传承促进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的研究进展。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CC),检索2017—2023年专项资助发表的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软件对论文作者、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中文文献2701篇,涉及核心作者108位、形成2个较大的研究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发文量最多,研究热点包括用药规律、中医证候等中医药临床评价和机制研究,主要研究疾病包括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等。英文文献732篇,其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药物效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等药理学研究是研究热点。结论 在专项支持下,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基于循证医学评价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应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优选出的581首方剂组方规律。 方法: 规范药物名称,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581首优选古方的组方规律。 结果: 对581首优选古方的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和核心组合。 结论: 得出了581首优选古方的用药频谱,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照系,并且显示这些优选古方的常用药物比较集中。通过初步比较看出"传统药对"与计算机统计得到的"高频用药组合"是有差别的,所以应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药专利研究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进行系统分析,为中药研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情报支撑。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收集整理了近2,0年间中药专利研究论文842篇,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时序分布、空间分布、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梳理研究脉络,揭示中药专利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 从文献空间分布来看,842篇文献共涉及334本期刊、1361名作者和419个研究机构;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中药专利研究领域经历了上升阶段(2000-2005)和平稳阶段(2006-2020);从文献的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来看,对于中药组方的研究贯穿于中药专利研究的整个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主题日趋多样化。结论 有效利用中药专利信息资源可推动中药产业发展,预测中药配伍和用药规律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近10年中药药物警戒的研究现状与热点,为开展中药药物警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自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中药药物警戒相关关键词,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利用R语言等多个软件对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和突现情况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文献4632篇,作者和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为薄弱。中药注射剂、中药疗法、分析、疗效、中西医结合等关键词是中药药物警戒领域的高频词,对关键词进行归纳,该领域主要分为管理、机制及方法学3个研究方向。其中,管理研究热点包括药事管理、药房管理、风险管理、预防措施等;机制研究热点主要为毒性、配伍、辨证论治、代谢组学、炮制等;方法学研究热点包括处方分析、处方点评、报告分析、回顾性分析、调查分析等。结论 当前高校、企业、监管机构、监测机构在中药的技术交流、全产业链监督、管理、监测、风险评估、预测等方面未形成有效合作网络,各机构应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数据、技术互联互通,增进学术交流等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与深度,共同推动我国中药药物警戒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些年,随着国家政府层面提出并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国家对中医药投入加大,使得中医药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思维的碰撞,实践的检验,问题也暴露不少。将这些问题整理后,从医学史、科学性、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科研现状、产业化共7个角度对中医药的科研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引发中医药同仁,特别是年轻学者对中医药科研方向的思考、探讨和梳理,共同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荣红国  马伊昕  杜美皎  费宇彤 《中草药》2022,53(13):4075-4083
目的 通过对近20年我国中药药事管理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探析中药药事管理研究领域相关热点和前沿。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文献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4056篇中药药事管理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研究热点有中药产业、中药材、中药资源、国际化、中药饮片、知识产权等,研究前沿集中在产业链、人才培养、一带一路等。结论 中药药事管理研究备受关注和重视,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为主流研究热点。如何完善中药产业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是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