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肺癌的中医药本体,实现中医药肺癌领域知识的共享和推理。方法 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门诊医案为知识源,采用protégé5.5.0工具,以OWL为本体的描述语言,借鉴“七步法”构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领域本体,实现肺癌中医诊疗知识表示和领域建模。结果 肺癌中医药本体较为全面展示周仲瑛教授病机辨证知识体系,共有类74个,实例206个,对象属性8个,数据属性5个,为从概念层次上掌握周仲瑛教授病机辨治肺癌知识体系奠定基础。结论 本体的构建对肺癌的中医诊疗经验的知识表示、知识共享、未来知识库及知识图谱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梳理现有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证-治-方-药”知识框架和概念逻辑关系,构建中医药治疗DPN的知识图谱,促进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 以中国知网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通过人工标引构建中医相关概念和实体,并建立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Python 3.7处理形成结构化数据,并基于Neo4j 3.5.34图数据库构建知识图谱。结果 该知识图谱在模式层定义了方剂、中药、证型等12种节点标签,以及包含、对应、选择、组成这4种关系类型,形成了具备中医诊疗逻辑的知识图谱,可支持中医药治疗DPN证候要素、证候类型、治法等节点及各节点之间关系的查询与发现。结论 该研究基于文献数据探索性构建了中医药治疗DPN的知识图谱,汇聚了中医药治疗DPN的多种方式,包括内治法及外治法等,并从证素分析、证型组成至治法选择形成了辨证分型治疗DPN的全链条知识结构,可为文献数据服务于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可为中医文献知识可视化、中医药知识服务智能化、中医标准化和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本体技术构建脾脏象理论知识体系的方法。方法:以脾脏象理论相关古籍、中医权威辞书、高校教材等为本体构建素材。经脾脏象理论术语的初筛、合并、分类、复筛,确立领域概念1315个;以扎根理论为指导,采用人工知识抽取方法,构建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21 558条。利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构建脾脏象理论知识图谱。结果:研制出基于脾脏象理论的52种语义关系;绘制出脾脏象理论生理体系、病理体系、诊疗体系、"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等知识本体图谱,构建了脏象理论知识体系。结论:利用本体技术构建中医脾脏象理论体系,有助于脾脏象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本体可在中医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现有的半结构化的中医方剂文献数据和分科医案数据转化为规范化、结构化、有序化、面向领域问题求解的"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实践,为医疗诊治提供标准术语支持、配伍参考、风险(相恶)提示、配伍剂量等决策支持。方法经过反复的摸索最终形成了七个步骤的知识建模流程。①选择构建知识的范围,用来缩小领域知识容量,方便领域专家一次集中解决一类问题。②定义知识模板,知识模板的构思来源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冲突模板,用来规范领域专家和工程设计人员的信息交互。③数据整理。④治法术语组成元素的语义分析。⑤获取概念,扩展前人的研究,系统地抽取种子概念。⑥抽象本体关系。⑦设计语义模型,最终形成三元本体规则模式。结果和结论通过对中医领域知识建模的有益探索,对中医数字化和知识工程研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一种具有较好扩展性且可检验数据准确性的中医皮肤病“病-证-治”本体的存储方法,为未来开展大规模、高准确性领域本体存储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在明确中医皮肤病“疾病-证候-治疗”等领域本体及概念间关系的基础上,以RDF模型实现领域本体的规范化表达,应用由RDF模型向Neo4j属性图模型映射的规则对领域本体进行映射与存储,结合领域本体对属性的约束设置,最终实现对已存储数据的一致性检验以提高其准确性。结果 构建了中医皮肤病“病-证-治”本体及其间关系的RDF模型,实现了由RDF模型向Neo4j属性图模型的映射,并对已存储数据实现了对象属性定义域、值域的数据一致性检验。结论 基于Neo4j图数据库构建的中医皮肤病“病-证-治”本体具有扩展性较强、数据准确性较高的特点,本研究为后续进行大规模、高准确性存储中医药领域本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中医人工智能辨证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应用状况、所面临的挑战,为中医辨证智能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总库1980年-2020年人工智能与中医辨证相关文献,筛选出301篇,以时间为线索,从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对中医辨证算法研究进行分类;以地域为线索,结合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梳理出中医辨证人工智能地域发展态势。结果 通过三个阶段中医辨证算法的比较,机器学习的神经网络、决策树和贝叶斯等算法模型辨证准确率均值在90%以上,适用于中医辨证,未来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在中医辨证方面极具潜力。结论 中医辨证信息化迅猛发展并处于持续深入的状态,但中医文本数据的处理和结构化工作滞后,缺乏评价系统来评判人工智能算法在辨证上的效果,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知识图谱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为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简要论述知识图谱的发展概况;剖析知识图谱的概念、价值以及知识图谱与本体的关系;详细阐述知识图谱的三大关键技术:知识抽取、知识表示、知识推理技术;总结了知识图谱技术在中医基础、中医临床、中医养生保健等中医药领域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的语义检索系统的构建方法。方法以本体作为知识组织的方法,以protégé作为本体构建的工具,通过调用protégé OWL API接口,建立领域本体与传统数据库之间的访问机制。结果构建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原型。结论该系统通过领域本体的语义扩展,提高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架构,从中医古籍文本中提取胸痹证治知识元、语义、关系等,构建本体化的胸痹证治知识库,分析胸痹的证治规律,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胸痹辨证论治知识图谱,为直观理解胸痹心痛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指导胸痹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胸痹研究中引用较多的20部中医古籍为研究对象,对文献进行知识元标记、入库以及语义提取和关联分析,构建胸痹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图谱。结果:从古籍中摘录胸痹相关文本364条,其中有关胸痹的证治知识内容186条,方剂知识内容164条,其他14条;病因频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胸痹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当、寒邪、风邪、劳倦体虚、热邪、气滞痰凝、情志失调、瘀血内阻、气虚以及虫毒感染;病机关联分析显示寒气乘心、肾阳虚、水饮停心、瘀血痹阻心胸等联系密切。结论:研究构建的胸痹中医辨证论治知识图谱直观反映了胸痹的辨证与治疗的各种关系,有利于理解中医古籍对胸痹的证治知识。知识图谱作为一种直观、多维的知识展示方式,适用于中医古籍知识的整理,该研究方法对中医古籍的整理具有方法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知识本体与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余年,各行业在领域知识获取与表达、数据存储、信息传递等工作中,对“知识本体”的研究渐成热点。在医学领域,“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SNOMEDCT)是成功利用知识本体研究成果的范例。依据现代医学理论指导,SNOMEDCT将海量的临床医学术语进行了较合理的概念分类,构建了概念间的语义关连,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电子病历书写、医学信息传递与标准化管理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文章在回顾知识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医学本体论为指导、以现有医学知识本体构建经验为参照,开展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工作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名老中医临床病案为研究对象,设计中医诊疗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 首先,设计深度学习和正则表达式相结合的医案文本实体抽取方法,对非结构化医案文本的疾病、症状、病机和中药实体进行自动抽取;其次,定义实体关系,利用HAN方法计算实体之间的相关性,形成“实体-关系-实体”三元组;最后,利用图数据库Neo4j进行知识存储、Gephi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在名老中医诊治肺癌医案上进行应用验证。结果 知识抽取模型对医案实体抽取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别为88.49%、90.02%、89.25%,各指标优于对比方法;通过实体相关性计算共提取了1077条三元组,并成功构建了知识图谱,能够反映名老中医诊治肺癌“病-症-机-药”之间的关系。结论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名老中医临床医案文本知识的抽取、组织和表达问题,实现了从医案文本到知识图谱的自动化构建过程,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名老中医诊疗知识图谱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将诊疗指南中的辨证论治过程构建为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通过程序将输入临床表现到输出相应的中医诊断和处方用药的过程进行可视化,为中医医师直观地显示诊疗过程和数据关系,为中医药诊治冠心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助力,为中医药诊疗的传承和推广提供技术依托。方法:采用Neo4j联合py2neo知识图谱技术,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发布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为模式构建知识图谱,通过编程实现以临床表现的输入调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规范化诊疗过程。结果:使用py2neo库调用Neo4j,从诊疗指南中提取整理好的结构化数据导入Neo4j,构建基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的知识图谱,且该知识图谱支持图数据库查询功能。结论:该研究结合目前中医诊疗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这个单一病种,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凝结了中医行业专家经验和循证证据所形成的诊疗指南,实现基于中医诊疗指南和专家经验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过程,为直观地展现从症状输入到遣方用药的整个中医诊疗过程和辅助中医经验传承提供助力,为中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诊疗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历史悠久、卷帙浩繁,但论述较为分散,知识混杂多样。知识图谱具有知识语义化、数据易关联、易扩充的特征,因而逐渐成为中医药知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为有利于更好地运用知识图谱传承发展中医药知识,文章在简述知识图谱在中医药领域的构建与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从本体技术和分词、实体识别、关系抽取等3种知识抽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在该领域中的研究应用概况、规律与特点。文章还从知识图谱存储关系型知识的角度出发归纳了中医药领域对该类知识的应用方向及关键技术。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与总结,探讨了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有效组织中医临床试验文献中蕴含的中医和循证医学交叉学科知识,便于对多源数据进行处理和映射,该文通过本体建模实现对中医临床试验文献的知识组织。方法:使用七步法和骨架法结合进行本体开发,通过分析中医临床试验文献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复用科学证据来源信息本体(SEPIO)顶层框架和中医药语言系统(TCMLS)等本体资源和非本体资源,确定领域概念和属性关系,最终确定疾病、证候、症状、分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文献质量信息等核心概念和属性关系。结果:将中医临床试验文献中所蕴含的信息分为5类,根据Cochra ne ROB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CONSORT 2010声明等资源,将文献质量评价信息映射到本体中,共建立了68个类,8个对象属性,38个数据属性,基本实现了临床试验文献结构化表达。结论:研究构建的中医临床试验文献本体能够更好地组织、利用和呈现中医临床试验文献内部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关联,为后续证据强度及诊疗信息推理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设计、构建《伤寒论》知识图谱,梳理古籍文字的逻辑关系并可视化展示,深入挖掘隐性知识,充分利用潜在价值。方法 首先探讨知识图谱的基础理论与构建技术;其次采用人工标引的方法提取《伤寒论》中语义实体,梳理语义关系,利用Python处理所形成的逻辑数据,并基于Neo4j构建知识图谱,将古籍条文以“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储存和展示。结果 知识图谱的模式层定义了病证、证候表现、脉象等12种语义类型,形成13种语义关系及其约束规则;数据层从《伤寒论》中共提取3731个节点和5416条连边;构建出具有中医诊疗逻辑的知识图谱,可形成病-证、方-证、方-药等关系网络,实现逻辑推理和智能问答应用。结论 改进了以往中医药知识图谱结构欠缺逻辑的不足,为《伤寒论》服务于中医临床、科研与教学等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即未来中医古籍知识可视化、中医药知识服务智能化以及方药推荐、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名医经验传承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当前名医经验传承研究的基本现状以及名医学术经验整理与深度传承发展的核心需求,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名医经验传承模式研究构想。利用知识图谱在多维度知识及海量信息网络整合方面的优势,从名医学术源流整理,学术思想挖掘及临床经验整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知识图谱构建和挖掘分析的研究思路。通过多主题、结构化的知识图谱构建,探索名医经验传承系统化、规范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络病证治体系,继承发展中医血脉理论,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提出其核心理论为营卫理论,即“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营卫不通,血凝不流”(《伤寒论·辨脉法》),“血脉相传,壅塞不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基于中医脉络作为血液运行的通道与西医学血管具有一致性,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建立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为代表的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以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于此,笔者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为指导,基于脉络-血管系统相关研究,探讨冠心病慢性冠脉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不通”精辟概括该病的病理机制,故以“络以通为用”为其治疗原则,构建通络代表方“通心络”组方,并从动物实验研究、药理研究及临床循证研究等多方面总结通心络研究进展,形成慢性冠脉综合征从病因、病机、辨证到治疗的综合体系,以期为慢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构建《黄帝内经·素问》脾藏象理论相关咳类疾病知识本体,探索中医经典古籍知识传承新方法.方法:提取《素问》中涵盖脾藏象理论的相关语段并抽提与咳疾病相关部分,在语段中获取元知识,简化并归纳形成领域概念,结合本体构建及扎根理论方法,构建领域概念间语义关系.结果:获取脾藏象理论咳类相关疾病术语49个,建立术语关系63...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汁反流性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选取4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辩证,并根据胃镜下表现,按1~3度分类,观察与中医证型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胃镜微观辨证中,主要集中以肝胃不和和胃肠郁热为主,其中肝胃不和以I度损伤为主,胃肠郁热以III度比例高;中医宏观辨证和胃镜下微观辨证有高度融合性。结论中医辨证和胃镜下黏膜表现有高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