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妊娠期妇女健康教育状况及社会支持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妊娠期妇女孕期保健、心理卫生、孕期营养等知识的需求和掌握情况,探索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选择首次妊娠孕20周以内的健康孕妇400例,根据其个人的基本条件、孕妇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情况、最喜爱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对健康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问卷情况.结果 400例孕妇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方面,最喜爱的措施是面对面咨询,占84.5%; 认为有必要参加孕妇学校者占87.5%;认为有必要参加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者占86.5%;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正确率方面排序依次是:孕期保健(92.8%)、孕产妇心理卫生(91.3%)、孕产妇营养(87.3%)和孕期口腔保健(64.8%).结论 对妊娠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是必要的,应建立一套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的孕妇学校健康教育体系,使孕妇处于最佳身心和护理状态,以顺利度过妊娠期及产育健康的后代.  相似文献   

2.
农村已婚妇女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陕西省西安市608名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心理状态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其生殖健康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村已婚妇女有焦虑情绪的占25.3%,有抑郁情绪的占35.0%,影响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主要为经济困难及婚姻、家庭问题等.结论:农村已婚妇女的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关注,在进行妇女保健工作方面,要注意妇女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时调整保健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对社区产褥期妇女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产褥期妇女和家属通过健康教育传授卫生保健和医疗知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了产褥期妇女及家属的保健意识,形成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使母婴健康顺利地渡过产褥期。结论:要做好产褥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就必须重视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玲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X):42-42
目的:总结对社区产褥期妇女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产褥期妇女和家属通过健康教育传授卫生保健和医疗知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了产褥期妇女及家属的保健意识,形成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使母婴健康顺利地渡过产褥期。结论:要做好产褥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就必须重视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院后产褥期妇女健康指导需求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健康指导的需求状况,为产后访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产后访视面谈问卷和电话咨询的方式对产褥期妇女进行健康指导需求调查,结合实体指导的例数加以分析。结果95%的产妇对上门产后访视持欢迎态度,产褥期保健指导、母乳喂养指导、日常新生儿护理指导的需求,均占较高比例。新生儿家庭对育儿知识的获取较迫切。结论通过对产褥期妇女进行全面的院后服务跟踪调查,针对性地进行访视宣教和实体指导,方能满足不同层次健康指导需求,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南充市产褥期妇女产后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并对不同特征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为后期进行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充市419名产褥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乳房护理措施、产后健美方法、卫生与活动知识、营养膳食以及产后常见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16.47%、22.67%、35.80%、9.79%、38.66%。其中仅有33.17%的人认为哺乳后应该吸净剩余乳汁。部分对象(54.42%)认为产褥期期间应该梳头、洗头。相当一部分人(34.3%)认为产后应该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仅有48.45%的对象认为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常见的疾病。结论:南充市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水平较低,保健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宣传产褥期保健知识以增强该群体的自我保健能力,进一步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麻城农村产妇产褥期饮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其科学的饮食方式和保健模式。方法采取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麻城县农村712名妇女产褥期的饮食状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产褥期存在多种饮食禁忌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现象,鸡蛋、红糖的每日摄入量分别高达365.12g和81.44g,而奶类、水果和蔬菜的每日摄入量依次只有4.44ml、6.94g和424.20g,不吃奶类和水果的人占90%以上。奶类、水果摄取及鸡蛋和红糖适量摄取的危险因素有食物禁忌和来源于长辈传统的饮食观点;保护因素主要与经济、文化及保健等因素有关。结论应在农村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纠正农村妇女错误的传统习俗和观念,加强营养方面的科学指导,形成现代妇女科学的产褥期饮食方式和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其科学的饮食方式和保健模式.方法采取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麻城县农村712名妇女产褥期的饮食状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产褥期存在多种饮食禁忌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现象,鸡蛋、红糖的每日摄入量分别高达365.12g和81.44g,而奶类、水果和蔬菜的每日摄入量依次只有4.44ml、6.94g和424.20g,不吃奶类和水果的人占90%以上.奶类、水果摄取及鸡蛋和红糖适量摄取的危险因素有食物禁忌和来源于长辈传统的饮食观点;保护因素主要与经济、文化及保健等因素有关.结论应在农村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以纠正农村妇女错误的传统习俗和观念,加强营养方面的科学指导,形成现代妇女科学的产褥期饮食方式和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评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的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产褥期妇女生存质量。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评问卷、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法,对1351例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结果:①产褥期妇女心理评分低于一般育龄期妇女;②居住条件、职业状况、生产胎次、产妇并发症、夫妻感情、产妇有无慢性病、妊娠结局、伤口或刀口愈合情况、家庭人均收入、与公婆关系、分娩时恐惧感等能够影响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评分;③产后抑郁发生率23.98%,产褥期焦虑发生率25.09%。结论:影响产褥期妇女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社会、家庭和产妇应共同参与产褥期保健,要给予产妇更多的生活关怀和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柳江县产褥期妇女饮食行为,提出正确有效的指导措施和建议,保证产褥期科学合理、均衡的营养。方法对产后42d的妇女进行回访,采用"面对面"询问式填写自制问卷的方式,对20112013年于我院住院分娩且长期居住在本地的符合特定条件的产妇饮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地妇女在产褥期猪肉、鸡肉、蛋类摄入量大;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明显减少,仅有11.63%的妇女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达到每日100g,37.60%的妇女在产褥期不进食蔬菜、79.84%的妇女不吃水果、90.31%的妇女不饮牛奶;红糖摄入量较多,20.54%的产妇每日红糖摄入量达到100g以上;主食摄入量较孕产前明显减少,49.61%的产妇日摄入主食量不足200g。结论本地妇女产褥期饮食营养不均衡,因此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营养知识教育,提倡科学合理、营养均衡饮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产褥期饮食习惯的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抽取山东省莘县农村1 200名产后1年以内的妇女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等一般情况及产褥期的饮食情况。结果大多数妇女存在鸡蛋和红糖摄入量过多,畜禽肉类、奶类和水果摄入量过少情况,其中有27.73%的调查对象在产褥期内食用奶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为158.47 g;77.24%的调查对象认为排骨汤是补钙的最佳食物,80.60%的调查对象认为鸡汤比鸡肉有营养。结论农村妇女产褥期膳食结构和膳食量不合理,营养知识缺乏严重,寻找合适有效的方法普及农村妇女的营养保健知识以达到改善产褥期营养的目的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涞水县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了解农村产褥期内妇女饮食、卫生行为状况。方法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北省涞水县283名妇女的产褥期饮食、卫生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有77.5%的妇女产褥期不洗头,52.3%的不刷牙,68.0%的不洗下身,11.0%的不进行任何活动,60.5%的不吃水果,71.9%的主要吃鸡蛋小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营养宣教对产妇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全面展开营养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住院的产妇528例,分成两组,试验组产后3~5d第一次问卷;对产妇进行系列营养知识宣教及指导产后42d第二次问卷,对照组不进行营养宣教,产后42d第一次问卷;然后分析两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及试验组宣教前后营养知识情况。结果两组产妇营养知识水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产妇营养知识知晓情况均有差异。结论医院营养宣教对产褥期妇女是非常有效的,应继续开展针对产妇个性化营养宣教和干预,同时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产妇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产前情绪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与自然分娩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健康产妇59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和SDS抑郁量表对产妇心理评估。结果选取569例问卷调查结果,根据焦虑、抑郁的评分结果分别将其分为焦虑组114例、抑郁组159例。产前焦虑与以下因素有关:害怕分娩、担心孩子、了解分娩知识、产妇年龄及自身经济状况。结论初产妇年龄偏大、经济状况差、家庭支持不足、担心自身与孩子安全及对疼痛的恐惧等因素与产前情绪障碍有关,而产前情绪障碍会影响分娩质量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提高自然分娩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区妇女产褥期卫生行为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了解江苏、陕西和贵州三省妇女产褥期卫生行为和保健的一般情况;比较 不同地区间产褥期各种卫生行为的发生率;了解影响产褥期卫生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三者12个县的2352例2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入户访问。结果 江苏、陕西、贵州三者产褥期各卫生行为的发和衣次为:洗头26.4%,38.8%,19.8%, 下身(指外阴部,下同)83.3%,26.9%,64.0%,正常活动76.9%,7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市主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3 647名4~6年级小学生,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test,MHT)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3%,女生的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孤独...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孕妇学校产前健康教育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38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定期对其进行讲座;将同期未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38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孕期营养,产时配合,分娩方式的选择、结局,新生儿预后,母乳喂养率,产褥病率。结果观察组孕期营养不良发生率、难产率、“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利用孕妇学校对孕妇进行孕产期知识教育宣传,可明显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病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蒋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82-83,85
目的探讨全程引入激励式心理护理对围生期妇女产前焦虑紧张、产时配合度、产后抑郁症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以围生期妇女为中心以现代心理护理为指导,对围生期妇女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由我所专职主管护师于2010年下半年随机对400例围生期妇女进行临床观察全方位的健康教育,针对心理特征实施激励式心理干预。结果实施心理护理的围生期妇女明显消除焦虑紧张心理,产时配合度、产后抑郁症、产后出血等多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有效激励式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对改善围生期妇女心理状况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昆明市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KAP)的现状,了解影响孕妇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原因,为今后的干预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定期产前检查的290例孕妇,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昆明市孕妇的孕期营养KAP得分为13.72±1.90,及格率为86.90%,但存在着一些认知和行为上的错误.孕妇营养KAP受到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孕期营养知识和行为正相关.结论孕期营养健康教育仍存在问题,应针对不同背景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并把宣教对象扩展到除孕妇外的家庭成员,才能有效提高孕妇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库区163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库区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5%.②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与生活事件的所有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9~0.55);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8~0.56),积极应对方式则只与焦虑、抑郁、学习压力3个心理因子呈负相关r=-0.07~-0.05).③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能解释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27%~49%的变异.结论 重庆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减少负性生活事件以及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改善库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