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后期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后期MRI遥表,咱升性脊髓病变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胸腰段脊仍髓损伤1年以上患者144例的MRI,进行观察,测量工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病例的MRI表现依次有变性、粘连、萎缩、囊变、空洞和外伤性拴系,上升性脊髓病变发生率47.2%,包括变性,萎缩和这洞三种表现。结论: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严重受压以及T11、T12骨折的患者更易出现上升性脊髓病变;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严重受压的患者更易出现脊髓萎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51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X线片、CT检查分为异位骨化组(A组,59例)和无异位骨化组(B组,4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情况、血清钙浓度、痉挛及压疮情况,分析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1.6%.A、B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钙浓度、压疮发生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中完全性瘫痪者及痉挛性瘫痪者、脊髓损伤位于颈髓及胸髓者,损伤程度为ASIA A、B级者与B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完全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颈髓和胸髓以上损伤及ASIA A、B级者易发生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3.
21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21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以30~60岁常见,男性多见,交通事故、高空坠落、跌倒和创伤性为主要致伤原因,颈髓损伤为主,完全性损伤占33.3%,肺部并发症常见。结论完善脊髓损伤初级预防工作,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住院患者特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防治并发症,从而减少脊髓损伤发病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胸腰段(T11~L2)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之一,占脊柱脊髓损伤总数的50%~70%\[1\],该节段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胸腰段为脊柱应力集中部位,而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改变成为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此外,胸腰段为脊髓腰膨大部位,椎管相对容积较小,骨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并导致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针对目前在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治中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患者后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统计脊髓损伤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1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3~15年跟踪随访,内容包括泌尿系并发症、呼吸系并发症、压疮、慢性顽固性肢体疼痛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分析并发症与脊髓损伤程度、是否行手术治疗及损伤节段等的关系。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后期主要并发症是泌尿系并发症,发生率为82.4%,其中泌尿系感染52.8%、慢性肾功能衰竭14.5%、肾盂积水10.5%、尿路结石5.0%;其次为慢性顽固性肢体疼痛,为64.2%;压疮为47.5%;呼吸系感染为34.3%,其它并发症有关节僵硬变形、异位骨化等。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P<0.05),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相近(P>0.05)。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压疮及肢体疼痛的发生率较其它节段损伤者高(P<0.05)。死亡28例,占8.8%,死亡主要原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占46.4%,压疮合并感染占21.4%,呼吸系感染占14.3%。结论:脊髓损伤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很高,其发生率与外科手术无关。提高康复意识与水平以及全社会的支持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延长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在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手术情况及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者178例,发生率为19.9%,两组间在发病年龄、脊髓损伤程度和损伤节段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是合并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手术与否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期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易合并早期并发症,在脊髓损伤急性期需综合防治,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失误的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治疗失误的主要原因,探讨处理原则。方法:对104例首次外科治疗失误的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外科处理。结果:104例患者中,残存腰痛45例次,脊柱畸形30例次,脊柱不稳35例次,脊髓神经受压8例次,坐位失平衡8例次。经再次手术治疗后脊柱畸形患者明显改善;椎管残存压迫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椎管减压术后运动指数和感觉指数均增加;30例脊柱不稳定患者重建了脊柱稳定性;45例腰痛患者中40例腰痛消失或基本消失,5例仍有轻度腰痛需应用止痛药物,但不影响轮椅活动。结论: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失误的主要因素包括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技术失误和保守治疗不当。再处理方案主要参考首次治疗主要失误因素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时机对并发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胸腰段骨折患者共72例,按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为低ISS组(ISS16)和高ISS组(ISS≥16),并按早期(损伤后72 h)和延期(损伤后≥72 h)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低ISS组中,早期手术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P0.05)。高ISS组中早期手术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显著降低(P0.05),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降低(P0.05)。随访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尤其是严重损伤的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分析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等指标.结果 80例中64例(80%)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其中伴尿道外括约肌协调22例,失调42例;16例出现逼尿肌无反射(20%),其中伴尿道外括约肌协调4例,失调4例,去神经化8例.80例中16例(20%)表现为膀胱顺应性增加,64例(80%)表现为膀胱顺应性下降.结论 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大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仍有部分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并根据尿道括约肌功能进一步分为数种亚型.尿动力学检查在胸腰段脊髓损伤中明确了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为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6):468-472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2月于莱西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46例,女14例。发生泌尿系感染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19~71岁,平均37.8岁;统计学分析感染率与各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前预防使用抗生素、大剂量应用激素、肺部感染、压疮、侵入性操作等6个临床因素与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前预防使用抗生素、大剂量应用激素、肺部感染、压疮、侵入性操作是脊髓损伤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针对性防治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治疗失误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Guan H  Guo X  Che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21-823
目的 分析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失误的主要因素。方法 通过对临床资料和X线片、CT等影像学资料的分析,回顾性研究82例首次手术治疗失误的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失误因素。结果 82例患者中,30例脊柱骨折复位不良或脊柱畸形;31例患者椎管残存压迫因素;12枚椎弓根螺钉位于椎弓根以外,其中2枚穿入椎管,3枚顶压主动脉。同时,41例患者主诉腰背疼痛,其中16例伴有机械性不稳定,3例伴有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后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髋关节周围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02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X线检查和CT检查分为异位骨化组(A组,121例)和无异位骨化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情况、脊髓损伤到瘫痪肢体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血清钙浓度、痉挛及压疮发生情况,分析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1.8%。A组与B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至瘫痪肢体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血清钙浓度及压疮发生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中完全性瘫痪者及痉挛性瘫痪者比例较高,与B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患者脊髓损伤主要位于颈段及中胸段,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患者脊髓损伤主要为ASIA A级和B级,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痉挛性瘫痪改良Ashworth Ⅱ级以上者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统计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完全性脊髓损伤及痉挛性瘫痪是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为ASIA A级和B级者、颈段或中胸段脊髓损伤者及痉挛性瘫痪改良Ashworth Ⅱ级以上者易发生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T11~L2)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①胸椎较为固定,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折点,躯干活动应力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凸,腰椎生理前凸,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的应力集中部位。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以上3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此外,胸腰段为脊髓腰膨大部位,椎管相对容积较小,骨折多伴发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并导致截瘫、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对胸腰段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TLF)的分型及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下面就其分型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段脊柱活动度最大,最易发生骨折,而爆裂型骨折极易致脊髓损伤,目前对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争议较多[1,2].本文对本院自1997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的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获得随访的56例,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双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2004年采用前路减压、双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6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5例,D级5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有1~3级恢复,随访期间无后凸加重及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并发症,植骨融合。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双棒内固定因具有操作方便、矫形力强、固定可靠、利于植骨融合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外伤性胸脊髓损伤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天津市外伤性胸脊髓损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天津市14家二级以上医院住院胸脊髓损伤1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8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7.56±13.46)岁.高空坠落致伤占39.22%(40例),交通事故占33.33%(34例).T10~12水平损伤占61.8%(...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对30例不同年龄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由于及时的治疗、精心的护理,避免了脊髓损伤的加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CT定量测定胸腰段骨折椎管内骨片面积大小,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分析椎管狭窄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经CT检查发现有椎管占位的60例胸腰段骨折,根据其临床表现按无脊髓损伤、不全性脊髓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对其椎管内骨片进行测定,计算占位率,探讨影像学与临床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 椎管内骨片的平均占位率总体上与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在无脊髓损伤和完全性脊髓损伤间有差异.结论 胸腰段骨折椎管内骨片占位率与临床表现总体上不相关,但在无脊髓损伤和完全性脊髓损伤间有相关性,对是否手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龄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老龄颈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5岁以上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老龄组,共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65~78岁,平均69岁。选取同期65岁以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脊髓损伤程度作为参考标准选择与老龄组脊髓损伤程度近似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共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8~65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有明确外伤史,且于伤后1周内入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的合并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并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对患者入院及伤后1年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除死亡病例外,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老龄组23例存在合并症,24例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于住院期间因并发症而死亡,3例出院后死亡。老龄组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年随访时老年组有2例神经功能恢复至Frankel分级E级,而对照组6例。结论:老龄颈脊髓损伤患者合并症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应尽量简化手术方式,以有效减压和稳定性重建为主要目的,避免手术扩大化,并重视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减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4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减压.患者均行X线、CT及MR检查.MRI显示本组24例中合并黄韧带骨化(OLF)9例,后纵韧带钙化(OPLL)10例.椎间隙相应水平硬膜囊或脊髓受压.平均随访1~2.5年,用Otann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Otanni评分,优11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3.33%.无神经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并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