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慢性抑郁大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模型组(生理盐水)、六味地黄汤低、中、高剂量组(2. 60,7. 81,23. 50 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造成CUMS模型。每周称体质量,观察其行为学指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其海马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活动能力、兴趣等明显降低(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2. 60,7. 81,23. 50 g·kg~(-1)可明显提高CUMS大鼠糖水偏好度(P 0. 01)和旷场实验的站立次数(P 0. 01);7. 81,23. 50 g·kg~(-1)明显提高旷场实验的总距离(P 0. 05,P 0. 01);2. 60,7. 81 g·kg~(-1)可缩短水迷宫实验寻台潜伏期(P 0. 01);7. 81 g·kg~(-1)可增加血清中雌激素含量(P 0. 05);CUMS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内的GPR30,PI3K,CREB,BDNF mRNA表达明显下降(P 0. 05,P 0. 01),六味地黄汤2. 60 g·kg~(-1)显著增加海马组织内的GPR30,CREB mRNA表达(P 0. 05,P 0. 01),7. 81 g·kg~(-1)明显增加海马组织内的GPR30,PI3K,CREB,BDNF mRNA表达量(P 0. 05,P 0. 01)。结论:六味地黄汤具有抗抑郁作用,逆转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学习记忆障碍,其中中剂量组药效最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雌激素和提高大鼠海马GPR30,PI3K,CREB,BDN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丹加减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所致失眠大鼠硫氧还蛋白(Trx)系统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造模组以腹腔注射PCPA造模,注射剂量为150 mg·kg~(-1),间断注射7 d。造模成功后,依次分为模型组(等容生理盐水),天王补心丹加减低、中、高剂量组(8. 8,17. 6,35. 2 g·kg~(-1)·d~(-1))和艾司唑仑组(0. 1 mg·kg~(-1)·d~(-1)),每组10只。自发活动视频分析系统监测大鼠昼夜活动节律,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形态及细胞器完整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免疫荧光(IF)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CN细胞硫氧环蛋白2(Trx2),硫氧环蛋白还原酶2(TrxR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时间显著增加(P 0. 01),昼夜节律紊乱,线粒体嵴断裂,数量减少,排列紊乱,伴空泡化和髓鞘样变,SOD,GSH-Px活性下降且MDA含量显著升高(P 0. 01),Trx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0. 01),TrxR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天王补心丹中、高剂量组能够明显改善大鼠昼夜节律紊乱,减少活动时间(P 0. 01),同时线粒体水肿程度减轻,部分嵴尚完整,SOD,GSH-Px活性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 0. 05,P 0. 01),Tr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rxR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 0. 05)。结论:天王补心丹加减对失眠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与调控Trx抗氧化系统中Trx2与TrxR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脾气虚证和脾不统血证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线粒体能量代谢变化,探讨中医脾主肌肉理论的内涵实质。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脾气虚组和脾不统血组,每组12只。复制脾气虚证和脾不统血证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ATP含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ComplexⅠ、ComplexⅡ、ComplexⅢ、ComplexⅣ)活性、柠檬酸合酶(CS)活性、mt DNA拷贝数、COXⅣ蛋白和Cyt-C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期和末期脾气虚组和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的ATP含量、线粒体复合物活性、CS活性、mt DNA拷贝数、COXⅣ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均降低,Cyt-C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均升高(P 0. 05,P 0. 01);与脾气虚组比较,中期和末期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ATP含量、CS活性均降低(均P 0. 05);中期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ComplexⅠ、ComplexⅡ、ComplexⅢ活性降低,末期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ComplexⅠ、ComplexⅢ、ComplexⅣ活性降低(P 0. 05,P 0. 01);中期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mt DNA拷贝数升高(P 0. 05);脾不统血组大鼠骨骼肌COXⅣ、Cyt-C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脾气虚证大鼠和脾不统血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变化,且脾气虚证发展成为脾不统血证的过程中,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障碍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黑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症(AD)小鼠海马和脑皮层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2α(CaMKⅡα)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的干预效应。方法:30只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称体质量并按随机原则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黑逍遥散组,每组10只。同月龄、同种系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10只为空白组。盐酸多奈哌齐组(6 g·kg~(-1))、黑逍遥散组(3. 25 mg·kg~(-1))分别连续给药90 d后,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区和脑皮层CaMKⅡα蛋白及其磷酸化的表达。结果:干预90 d后,与空白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跨原平台和有效区域次数显著减少(P 0. 01),小鼠海马区及脑皮层Ca MKⅡα蛋白表达显著减弱或降低,而p-CaMKⅡ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和黑逍遥散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跨原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 0. 01),小鼠海马区及脑皮层Ca MKⅡα蛋白显著增强或升高,p-CaMKⅡ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5,P 0. 01)。结论:黑逍遥散通过调节AD小鼠不同脑区参与细胞记忆形成机制的关键蛋白Ca MKⅡα及其磷酸化表达,进而发挥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加减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50 mg·kg~(-1))和芍药甘草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将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40 mg·kg~(-1)),每天1次,连续7 d。除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外,给药组每天灌胃1次相应的药物,灌药第3天后按上述方法造模(除正常组外),给药15 d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学(爬杆实验、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胱抑素-C(Cys-C)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酪氨酸羟化酶(TH),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行为学实验中游泳实验得分和悬挂实验得分显著降低(P 0. 01),爬杆时间显著增加(P 0. 01),血清中Cys-C含量显著减少(P 0. 01),NSE含量明显增加(P 0. 05),纹状体中SOD水平和GSH-Px水平显著减少(P 0. 01),MDA水平明显增加(P 0. 05),TH表达和Bcl-2表达显著减少(P 0. 01),α-syn和Bax表达明显增加(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甘草汤加减各剂量组与美多巴组的行为学实验中游泳实验得分和悬挂实验得分均明显增加(P 0. 05),爬杆时间明显减少(P 0. 05),血清中Cys-C含量显著增加(P 0. 05),NSE含量显著减少(P 0. 05);纹状体中SOD水平和GSH-Px水平显著增加(P 0. 05),MDA水平明显减少(P 0. 05),纹状体中TH表达和Bcl-2表达明显增加(P 0. 05),α-syn和Bax表达明显减少(P 0. 05);与美多巴组比较,芍药甘草汤加减高剂量组的行为学实验中游泳实验得分和悬挂实验得分明显增加(P 0. 05),爬杆时间明显减少(P 0. 05),血清中Cys-C含量明显增加(P 0. 05),而NSE含量明显减少(P 0. 05);纹状体中SOD水平和GSH-Px水平明显增加(P 0. 05),MDA水平明显减少(P 0. 05),纹状体中TH和Bcl-2表达显著增加(P 0. 05),α-syn和Bax表达明显减少(P 0. 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减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定量RT—PCR法观察针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亲环蛋白D(CypD)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AD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大鼠海马注射Aβ1—42的模型复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组,采用针剌加灸百会和。肾俞穴的治疗方法,通过定量RT—PCR法检测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行为学观察可见针灸组大鼠进食饮水量正常,对外界刺激反应尚可,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同时通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基因表达的扩增倍数统计学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针灸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提示针灸能够有效抑制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过度表达,从而改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膜内外渗透失衡,减轻线粒体损伤。结论针灸防治AD可能与其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CypD的过度表达,阻滞mPTP形成并改善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天麻超微粉(UPG)是否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并且延缓VD的进程,该作用是否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调节乙酰胆碱(Ach)的释放从而调控胆碱能系统有关。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通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法(pMCAO)复制V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天麻超微粉低剂量组(0. 45 g·kg~(-1)),天麻超微粉高剂量组(1. 8 g·kg~(-1)),石杉碱甲组(80μg·kg~(-1)),每组各12只。给药组每天灌胃1次,持续8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评估;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大鼠海马CA1区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Ach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AChE,ChAT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实验观察海马组织CA1区ChAT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过平台的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显著减少(P0. 01),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无序,细胞核固缩且胞浆颜色较深,坏死细胞数量增多,海马组织中Ach的水平显著下降(P0. 01),ACh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 01),ChA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穿过平台的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P0. 01),神经细胞排列趋于整齐,细胞核呈圆形且胞浆染色浅,坏死细胞减少,海马组织中Ach水平明显增加(P0. 05),AChE蛋白表达显著下调,ChA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 01)。结论:天麻超微粉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与上调ChAT蛋白,抑制AChE蛋白,提高脑内乙酰胆碱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肾虚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改善作用及部分机制,探讨补肾填精法对AD的部分治疗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6小鼠分为正常组,AD组,肾虚AD组,六味地黄丸组(1. 08 g·kg~(-1))。正常组与AD组每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 m L·kg~(-1)),肾虚AD组和六味地黄丸组每日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 m L·kg~(-1)),连续注射20 d。第21天除正常组侧脑室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外,其余3组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6μg/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D组和肾虚AD组小鼠的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显著降低(P 0. 01),小鼠海马LC3表达显著减少(P 0. 01),小鼠海马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1);与AD组比较,肾虚AD组小鼠的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明显降低(P 0. 05,P 0. 01),小鼠海马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 01);与AD组和肾虚AD组比较,六味地黄丸组小鼠的血清皮质醇、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 0. 01),小鼠海马LC3表达显著增多(P 0. 01),p6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0. 01)。正常组和六味地黄丸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内可见自噬小体,AD组和肾虚AD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内自噬小体鲜见。结论:补肾填精法能保护海马神经元细胞,增加海马神经元中LC3表达,降低p62表达水平,提高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对肾虚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酸枣仁汤改善睡眠剥夺诱导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褪黑素组(2. 5×10~(-4)g·kg~(-1)·d~(-1))和酸枣仁汤组(12. 96 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构建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各组连续给药28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海马中TLR4,NF-κB p65及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鼠海马中TLR4,IκBα,p-IκBα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明显增加(P 0. 01),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显著减少(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减少(P 0. 05,P 0. 01),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增加(P 0. 05,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下降(P 0. 05,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TLR4,NF-κB p65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1),而IκBα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海马中TLR4,NF-κB p65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0. 05,P 0. 01),而IκBα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p-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海马中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P 0. 01)。结论:酸枣仁汤具有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海马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麻素穴位注射对癫痫大鼠行为学、脑电及电镜下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半定量评分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Wistar雄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穴注组及西药组,每组30只。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法制造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28天,末次治疗结束时记录各组大鼠水迷宫结果及脑电图,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各组存活大鼠断头取海马,电镜下对海马CA3区线粒体拍照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模型组脑电波幅显著升高,脑电频率明显增快(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穴注组及西药组脑电波幅显著降低,脑电频率明显减慢(P 0. 01)。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示,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的穿越平台数明显少于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穴注组及西药组潜伏期时间及穿越平台数均有显著差异(P 0. 01),且潜伏期时间均较模型组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数均明显增多。电镜下海马CA3区线粒体半定量损伤评分结果显示,空白组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超微结构无损伤,而模型组、穴注组及西药组的线粒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穴注组及西药组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P 0. 05)。以上结果中穴注组与西药组比较均无差异(P 0. 05)。结论:天麻素穴注可减少癫痫自发性发作频率,降低脑电波幅,减慢脑电频率,减少海马CA3区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可改善戊四氮致痫大鼠认知状况,对大脑形成保护作用,且疗效与西药丙戊酸相当。  相似文献   

11.
谢晨琼  吴瑾瑾  奚学军  李祥  陈建伟 《中草药》2019,50(12):2794-2797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昆明山海棠根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苯骈吡喃-6''-)-3-甲酰基-5,6-二甲氧基-苯骈呋喃(1)、3(R)-(4'',5''-二羟基)-2'',5,7-三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异黄酮(2)、3''-香叶草基-5,7,2'',5''-四羟基异黄酮(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甘油山嵛酸酯(5)、β-谷甾醇(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秔子梢素C;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冯思同  张毅 《中草药》2020,51(2):542-548
知母宁是一种具有C-糖苷和氧杂蒽酮成分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损伤、提高线粒体生物能量和改善认知缺陷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知母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探究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建立一种同时测定4种虫草类药材(冬虫夏草、蛹虫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中虫草素(3'-脱氧腺苷)和2'-脱氧腺苷含量的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供试品经ZORBAX SB-AQ(4.6 mm×12.5 mm,5μm)色谱柱富集,水-甲醇(91∶9)洗脱;ZORBAX SB-AQ(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甲醇(91∶9),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1.0 m L·min~(-1),分别对4种虫草类药材中虫草素和2'-脱氧腺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样品中仅检测到2'-脱氧腺苷,蛹虫草样品中仅检测到虫草素,早期报道的在冬虫夏草中检测到的虫草素色谱峰可能是其同分异构体2'-脱氧腺苷色谱峰或以2'-脱氧腺苷为主的与虫草素的共洗脱色谱峰。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可用于虫草类药材中虫草素和2'-脱氧腺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栋  姜哲秀  叶进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98-1101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作为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医家重视,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被用来治疗诸多病证。叶进教授作为江苏省中医院儿科生长发育专科创始人,在诊治儿童青春期内分泌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发现小儿青春期相关疾病从"乙癸同源"角度进行辨治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博落回中1个新的6,6a-断苯菲啶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博落回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博落回叶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个生物碱,鉴定为6'-羟基-2',3'-二甲氧基山椒酰胺(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巢同磊  王欠欠 《中草药》2018,49(14):3446-3451
橙皮素是一种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中提取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调节血脂及增强免疫等。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橙皮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帕金森病、降血糖、抗蛇毒血凝酶、抗纤维化等作用。对近5年来有关橙皮素及其衍生物一些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橙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其在其他疾病领域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东北岩高兰中查耳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明  黄淑蕾  王丹  李军  王金兰  白丽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6,47(24):4318-4321
目的研究东北岩高兰Empetrum nigrum var.japonicum全草的查耳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测试单体化合物对宫颈癌He La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东北岩高兰甲醇浸泡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3′-甲氧基-4′,6′-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4′,5′-二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二氢查耳酮(2)、2′,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3)、2′,4′-二羟基查耳酮(4)、2′-甲氧基-4′-羟基二氢查耳酮(5)、2′,4′,β-三羟基二氢查耳酮(6)。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岩高兰素A和B,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丝穗金粟兰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芳有  邹雍  陈杰  黄伟明  卞玉婷  罗永明 《中草药》2020,51(6):1485-1490
目的对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方法对丝穗金粟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借助MTT法对其中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从丝穗金粟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1)、2′-羟基-4,3′,4′,6′-四甲氧基查耳酮(2)、卡瓦胡椒素A(3)、cycloshizukaol A(4)、白术内酯III(5)、4β-hydroxy-8,12-epoxyeudesma-7,11-diene-1,6-dione(6)、(8α)-6,8-dihydroxycadina-7(11),10(15)-dien-12-oic acidγ-lactone(7)、curcolonol(8)、11-hydroxyldrim-8,12-en-14-oic acid(9)、木栓酮(10)、异香草酸(11)、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12)、3,4-二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东莨菪苷(15)以及N-acetyltyramine 1-O-β-D-glucoside(16)。化合物4和5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46~85μmol/L。结论化合物2、10、11、13~15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3、6~16为首次从丝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丝穗金粟兰中部分倍半萜显示出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李岗  王召平  仙云霞  周洪雷  王晓  刘伟  于金倩 《中草药》2016,47(16):2812-2816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7~16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in(1)、甘草素(2)、7,4′-二羟基-5,3′-二甲氧基黄酮醇(3)、鹰嘴豆醇(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7,4′-二羟基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紫铆查耳酮(8)、(2S)-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9)、7,3′,5′-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醇(10)、槲皮素(11)、黄颜木素(12)、fisetin(13)、leucorobinetinidin(14)、thevetiaflavon(15)、异牡荆素(16);其中化合物8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28.53μmol/L。结论化合物1~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