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翻白草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组织病理及肝脏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24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2 g·kg-1),翻白草总黄酮低、高剂量组(0.1,0.4 g·kg-1),另取6只db/m小鼠作为正常组。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胰岛素(FIN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肝糖原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β(IRβ),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p-Akt,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排列紊乱,胞浆内可见大量脂肪空泡、脂滴,伴有部分细胞坏死。胰腺胰岛体积减小,胰岛组织和腺泡细胞界限不明显,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空泡化;血清FBG,GSP,TC,TG,LDL-C,FINS,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HDL-C,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IRβ,IRS-1,p-PI3K/PI3K,p-Akt/Akt和GLUT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翻白草总黄酮低、高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较完整,空泡样变、水肿坏死显著减少。胰腺结构清晰,被膜结构完整,胰岛分布正常,结构完整。血清FBG,GSP,TC,TG,FINS,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HDL-C,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糖原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IRS-1,p-PI3K/PI3K,p-Akt/Akt和GLUT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翻白草总黄酮可显著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抗氧化应激,减轻肝脏、胰腺的病理损伤,提高肝脏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表达,从而防治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对中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用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 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Masslynx4.1软件并结合Sci Finder数据库、獐牙菜属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青叶胆中鉴定出化学成分28个,包括7个环烯醚萜类、14个酮类、3个黄酮类、2个三萜类以及2个酚类。其中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酮、3-氧去甲双酮苷和sweriyunnanlactone A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结论 U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青叶胆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中药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50μm×83cm,实际长度74cm),运行缓冲液为0.05mol.L-1Na2B4O7:0.01mol.L-1Na2HPO4=5∶1(16℃pH=9.2),分离电压为28kV,压力进样30mbar×8s,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栀子苷在0.5~1.75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4%,RSD为1.23%。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白胡椒中胡椒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中药白胡椒中胡椒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电泳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50μm×90cm,实际长度81.5cm),运行缓冲液为0.02mol/LNa2HPO4:0.02mol/LNaH2PO4=95:5(16℃时pH=8.6),分离电压为28kV,压力进样30mbar×8s,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343nm。结果:胡椒碱在0.05~0.3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2%,99.95%,100.20%;RSD分别为0.30%,0.69%,0.29%(n=3)。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测定白胡椒中胡椒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柏子养心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Fortis C18(4.6mm×250 mm,5μm),流动相以乙腈-水(35∶65),漂移管温度96℃,气体流量2.4 bar,流速为1.0 mL/min。结果黄芪甲苷在0.2~1.0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1%,RSD=0.83%(n=6)。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作为柏子养心丸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方剂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作用于机体,通过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来发挥药效。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的物质基础是方剂的化学成分,机体代谢水平表达的是其内源性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其药效体现为机体异常状态的改善。建立方剂化学成分差异与机体整体代谢组改变的相关性数学模型即"谱-组关系"表征体系,理解复杂体系间的相互作用,从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角度探索方剂化学成分谱与机体代谢组的宏观整体关联和微观成分关联,从而在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科学阐述及配伍意义的现代研究方面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蝎中胆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YWG-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检测波长:208nm;柱温:35℃;流速:1.0mL/min。结果:胆甾醇在0.102~0.51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为1.95%(n=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快速准确,可用于全蝎中胆甾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完善三叶青药材质量标准,为三叶青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2009年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等法定标准,对三叶青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制定合理的含量限度;修订了三叶青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以芦丁对照品和三叶青对照药材为对照,对三叶青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建立的三叶青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可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十批药材含水量为6.8%~11.7%,总灰分为4.2%~8.7%,酸不溶性灰分为0.16%~1.12%,醇溶性浸出物为14.7%~22.6%。结论:该研究拟定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三叶青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李岗  王召平  仙云霞  周洪雷  王晓  刘伟  于金倩 《中草药》2016,47(16):2812-2816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7~16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in(1)、甘草素(2)、7,4′-二羟基-5,3′-二甲氧基黄酮醇(3)、鹰嘴豆醇(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7,4′-二羟基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紫铆查耳酮(8)、(2S)-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9)、7,3′,5′-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醇(10)、槲皮素(11)、黄颜木素(12)、fisetin(13)、leucorobinetinidin(14)、thevetiaflavon(15)、异牡荆素(16);其中化合物8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28.53μmol/L。结论化合物1~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褐孔菌属(Xanthochrous)系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但国内外真菌分类学专家家对此菌属的划分存在争议,全面起见,本文综述了Xanthochrous、Fuscoporia、Phellinus、In-onotus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1化学成分研究1.1甾醇类化合物何坚等从P.yamanoi(Tamz)shaw中分离出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等多个甾醇类成分[1]。刘玉红等从环棱褐孔菌[Xanthochrous nilgheriensis(Mont.)Teng]中分得了(22E,24S)-啤酒甾醇[(22E,24S)-cerevisterol][2]。从P.pomaceus中得到了麦角甾醇、麦角甾-7烯-3β-醇、麦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