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UA)、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清hs-CRP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其中大血管病变患者36例(A组),无并发症患者32例(B组),另检测30例健康人做为正常对照(C组),比较三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UA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UA 、hs-CRP水平较高,提示血清UA 、hs-CRP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代谢异常人群血清总胆碱酯酶( CHE)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脂肪肝、超重发病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来本院体检的人群,分为糖尿病、脂肪肝、超重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总胆碱酯酶水平。结果糖尿病、脂肪肝、超重组和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的血清CHE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依次为(8943±1896) U/L,(9716±1673)U/L,(8798±1710)U/L,(9385±1687)U/L vs (8028±1621)U/L],脂肪肝组升高最显著。而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的血清CHE水平与单纯糖尿病组或脂肪肝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有代谢综合征成分组的CHE均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成分组的患者[(8786±1514)U/L,(9141±1771)U/L,(9705±1628)U/L,(9138±1768)U/L,(9530±1607) U/L vs (7821±1324U/L],但CHE并不是随着代谢综合征成分增多呈递增改变。血清CHE的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 P =0.00),而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P =0.00)。结论血清胆碱酯酶在糖尿病、脂肪肝、超重等疾病中均升高,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控制CHE水平对改善代谢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巍  严开斌 《海南医学》2011,22(6):106-10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活性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95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CHE活性.结果 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血清CHE玎巳活性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HE活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一项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晓灵 《四川医学》2005,26(10):1169-117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测定肝病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肝炎组血清CHE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Child-pugh分段肝硬化病人CHE亦相差显著,肝功能分级越差的病人,其CHE越低.除Child-pugh C级血清ALT与其他两组相差显著外( P <0.05),Child-pugh A级与B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和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3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组2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和IGF-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型DR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及增生型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和增生型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IGF-1水平随着DR的发生、黄斑水肿以及DR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53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47例,设健康人群对照组50例。所有人群入院或体检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vWF:Ag、AT:A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vWF:Ag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AT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vWF:Ag、AT:A的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监测其水平与活性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测定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及其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并血管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的Hcy水平高于无血管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Hcy水平的比正常Hcy水平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微血管、神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C肽与糖尿病微血管、神经病变并发症的关系,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神经病变并发症提供依据和视角。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神经病变患者248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神经病变200例(以眼底莹光素造影,严格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检,肌电图检查作为微血管、神经病变的观察指标)。观察上述两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神经病变组中血清C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血清C肽值则变化不大,处于正常范围,血清C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C肽水平与微血管、神经病变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TCH)和尿酸(UA)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将120例T2DM按照有无并发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T2DM无并发症,B组为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C组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检测血清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UA含量A、B、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CH含量B组与C组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B组与C组UA及T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固醇和尿酸升高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检测二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系。方法:设立DPN病变组及糖尿病无神经病变组(NDPN),其中DPN患者84例,NDPN患者93例;对该17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PN组较NDPN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DPN组患者明显低于ND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与NDPN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大血管并发症的血清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清果糖胺对糖尿病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600-120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40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对照和30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空腹血清葡萄糖和血清果糖胺。结果糖尿病组血清果糖胺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Ⅰ型糖尿病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与糖尿病患者间的血清果糖胺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有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和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患者间血清果糖胺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果糖胺可以反映患者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短期内血清葡萄糖控制情况及药物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9例60岁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及在体检中心96例60岁以下正常人进行空腹血清Hcy检测,比较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与各慢性并发症组的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Hcy显著增高,为前者的1.38倍(P<0.01);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微血管并发症组、神经病变组及糖尿病足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前者的1.54倍、1.48倍、1.35倍和1.56倍(P<0.0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有血管、神经及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且高Hcy血症患者比例增高.提示血清Hcy增高是糖尿病代谢异常的一部分;糖尿病状态下,高Hcy可能促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肌酸激酶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清CK水平是否上升,将其分成CK上升组(43例)及CK正常组(88例).对比两组生化指标情况,两组慢性并发症情况,分析CK与HbAlc、HO-MA2-IR、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型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比较CK上升组治疗前后的CK指标水平.结果:CK上升组的HbAlc与HOMA2-IR水平均明显高于CK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水平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上升组的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型视网膜病变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CK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CK与HbAlc、HOMA2-IR、糖尿病肾病均呈正相关,但与糖尿病型视网膜病变无明显的相关性.两组治疗前CK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K上升组的CK水平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K在老年T2DM微血管病变的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检测价值,可帮助预测患者相关并发症的产生,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从而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并以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肾病组与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蛋白尿的增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也相应增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对5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分析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红素、血脂等指标差异.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3.0±7.1)和(10.9±4.9)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提示高血清胆红素可能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程德希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658-658,66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易患因素。方法比较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196例)与2型糖尿病无脂肪肝患者(236例)的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脂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的BMI、HOMA-IR和甘油三酯(TG)均高于无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并有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胰岛素抵抗(IR)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多见,它们可能是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T2 DM)患者脂质代谢、尿微量白蛋白(u-ALB)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278例T2 DM患者HbA1c水平分为三组:低值组HbA1c≤7%;中值组7%<HbA1c<10%;高值组HbA1c≥10%。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u-ALB水平,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检查。结果(1)三组间年龄、病程、血压、T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BG、TG、LDL-C和u-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A1c呈正相关,(分别为r=0.992,P=0.04,r=0.998,P=0.22,r=1.0,P=0.08,r=0.845,P=0.18);(2)随着HbA1c水平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冠心病、脂肪肝的发病率升高(P〈0.0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和脑梗死的发病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2 DM患者HbA1c水平与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及其慢性并发症相关,应加强患者对HbA1c认识和检测,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6位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观察组及不患有的对照组,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之间体重、年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HDL)等多项指标,进而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年龄等因素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FPG、TG、HDL水平等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观察组患者FPG、TG、HDL水平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非酒精型脂肪肝与FPG、TG、HDL水平等因素有关,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组(29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34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26例)血清中的hs-CRP水平。结果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而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患者的hs-CRP水平同单纯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与下肢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