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小型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脑沟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侧脑室三角区小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4 h内头颅MRI或CT检查示肿瘤均全切。术后8例侧脑室枕角少量积血;4例出现轻度精神症状,均在2周内消失;1例出现对侧同向偏盲,半年后改善。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肿瘤复发,无失语、失认、失用及感觉障碍病例。结论 脑沟入路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小型脑膜瘤安全有效,扎实的解剖知识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脑沟入路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附3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经脑沟入路治疗的35例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效果。结果 其中脑膜瘤24例(均行全切除),丘脑枕部胶质瘤11例(无数为近全切除):术后CT、MRI随访全部病例中,31例脑组织手术痕迹不明显;沟旁脑组织无明显软化、挫伤的表现;4例可隐约看到沟旁皮层水肿或软化。结论 脑沟入路工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是可行的,且有助于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由同一术者主刀的4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多与肿瘤部位及大小相关,术前CT、MRI及MRA检查有助于提示肿瘤性质、部位、大小、质地、与供血血管的关系.44例患者手术采用术中超声辅助下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肿瘤切除术,均达肿瘤全切除,术中可见肿瘤性质不一,37例留置术腔引流;2例患者术中超声发现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并行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4d因脑水肿明显行去骨瓣减压术,37例留置瘤腔外引流的患者中1例在引流管拔除后因颅内压增高明显再次行侧脑室(瘤腔)穿刺外引流;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限性脑积水3例.术前38例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中31例患者术后早期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1例WHOⅡ级及1例Ⅲ级脑膜瘤患者行辅助放疗.随访2个月~6年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无肿瘤复发.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经脑沟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术后个体化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顶枕入路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经顶枕入路手术切除的2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肿瘤均全切,无死亡患者。术后出现视野偏盲2例,颅内感染3例,硬膜外血肿2例(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脑积水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论 对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手术方案;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肿瘤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切除侧脑室肿瘤最佳手术入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影响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各种因素。方法本组共4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平均年龄42岁,根据术前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肿瘤大小。其中经胼胝体入路23例,经皮层造瘘入路24例。通过MRI检查明确残余肿瘤大小及复发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所有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结论侧脑室肿瘤术前应当根据肿瘤所在位置、生长范围及大小,供瘤血管的起源及静脉回流情况,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112例,其中54例采用早期经侧脑室三角区手术+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4.9±2.4)d]、术后脑积水发生率(13.0%)、脑血管痉孪发生率(14.8%)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0.9±3.4)d、22.4%和31.0%;P<0.05],治疗有效率(77.8%)明显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 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经角回后方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发生命名性失语1例,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后有所改善;出现对侧肢体肌力稍减弱伴有酸麻感1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类型:纤维型11例,上皮型3例,混合型1例,血管型1例,具体类型不明确6例。结论 角回后方皮层入路是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较好的入路;术中对供瘤血管的处理及对重要结构的保护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侧脑室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按肿瘤起源决定侧脑室内肿瘤手术入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经皮层入路,14例采用经纵裂入路。结果 23例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4例,低级别胶质瘤8例,高级别胶质瘤5例,恶性肿瘤2例。经皮层入路组患者术后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经纵裂入路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8.5个月,58.62%恢复良好。结论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是治疗侧脑室内肿瘤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但对于肿瘤较大或肿瘤向脑实质延伸者或继发性脑室内肿瘤经皮层入路是较好的选择。肿瘤应争取全切,但不可强求全切,残留部分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20例,在冠状缝前约1.5 cm、冠状缝后不超过1 cm内分离额上沟并切除部分额中回,进入侧脑室体部.根据丘脑肿瘤主体与脉络膜裂的关系,4例在脉络膜裂的内侧纵形进入第三脑室,切除突出于第三脑室的丘脑肿瘤;16例在脉络膜裂的外侧切除丘脑肿瘤.结果 1例肿瘤切除范围小于50%,余19例切除范围大于90%;病理结果:胶质瘤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8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无癫痫发生,GOS评分:良好16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 丘脑胶质瘤的手术仍存在较大的困难,采用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20例,在冠状缝前约1.5 cm、冠状缝后不超过1 cm内分离额上沟并切除部分额中回,进入侧脑室体部.根据丘脑肿瘤主体与脉络膜裂的关系,4例在脉络膜裂的内侧纵形进入第三脑室,切除突出于第三脑室的丘脑肿瘤;16例在脉络膜裂的外侧切除丘脑肿瘤.结果 1例肿瘤切除范围小于50%,余19例切除范围大于90%;病理结果:胶质瘤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8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随访无癫痫发生,GOS评分:良好16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 丘脑胶质瘤的手术仍存在较大的困难,采用经额叶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meningiomas carries unique challenges. Recent advancements have aimed to optimize visualization and minimize insult to adjacent tissue. To investigate outcomes following resection of atrial meningiomas using an integrated tubular retraction system with neuro-navigated exoscop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surgical outcomes in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resection of atrial meningiomas via an exoscopic tubular retraction system at three university hospital institutions. Four patients harboring intraventricular meningiomas in the atrium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were treated using an integrated navigation-assisted, channel-based trans-sulcal approach via a left temporal-occipital (1), right parieto-occipital (2), or left posterior-temporal (1) sulcal approach with exoscopic visualization.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included headaches (4/4, 100%), dizziness (1/4, 25%), or evidence of progression on imaging (3/4, 75%). Mean maximal tumor diameter was 25.5 mm (range 22–28 mm). No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no conversion to a microscopic or open approach was required. Gross total resection (GTR) was obtained in all 4 cases. Median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was 3 days (range 3–4 day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homonymous hemianopsia (1) and transient b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paresthesias (1). At 3-month follow up both complications had improved and all patients had returned to work. At last follow-up (3–24 months), 3 patients (75%) reported improvement of preoperative symptoms.Utilization of a channel-based, navigable retractor with the aid of an exoscope can be an excellent option for accessing the atrium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s and for achieving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 of atrial meningiom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除的6例大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1例。无术后死亡,术后出现发热1例,癫痫发作1例。术后随访1~36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结论 单侧眶上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显露充分、降低肿瘤切除难度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侧脑室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5例侧脑室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全部恢复良好,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具有创伤小、视野宽广、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和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经单侧额下-纵裂入路19例,额外侧入路13例,翼点入路9例,眶上锁孔入路5例。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崩2例,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28例视力障碍中,24例视力改善,2例加重,2例失明未恢复。肿瘤复发3例。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注意保护肿瘤比邻重要结构,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本组均采用经脑皮层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7例应用神经导航,5例应用内窥镜辅助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6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侧脑室肿瘤的起源位置和生长方式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经皮层入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运用,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程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0例HBGB患者中,30例经超早期翼点小切口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30例经常规骨瓣开颅、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结果侧裂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P〈0.05)。结论超早期翼点小切口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HBGH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额侧脑室联合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上突入第三脑室的内外型颅咽管瘤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8例第三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首先采用经额皮质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切除侧脑室、第三脑室内肿瘤,然后应用翼点入路切除鞍上及鞍旁残余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75.0%(24/32),视野改善率76.5%(26/34);术后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尿崩,3例出现癫痫症状。结论对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经额皮质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联合翼点入路,充分暴露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鞍区各脑池及其穿通血管等结构,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经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11例,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4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部分枕髁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7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3例,大部切除(SimpsonⅣ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经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关键在于:①合理设计磨除枕骨大孔侧方骨质的范围以充分暴露肿瘤;②术中注意保护脑干、上颈髓、后组颅神经及椎动脉等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分布及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位于一侧侧脑室,2例位于双侧侧脑室,1例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1例位于第三脑室,1例位于第四脑室;其中30例全切(SimponⅠ,Ⅱ),4例次全切(Simpon Ⅲ),Ⅰ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3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颅高压23例术后早期缓解20例,加重3例;随访3个月-8年,7例肢体活动障碍者6例改善,1例加重;4例偏盲者2例改善,2例无变化;伴有脑积水5例,3例缓解,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全切病例中,1例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失访3例.结论 脑室内脑膜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位置深在,但显微手术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