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6例经开颅、立体定向活检或神经内镜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变,其中病灶位于胼胝体者2例,左尾状核者1例,左额叶者1例,右小脑者1例,前颅窝底及视神经管者1例,经开颅手术切除+地塞米松治疗者2例,经开颅手术切除+地塞米松+放疗者1例,经开颅手术+甲强龙+甲氨蝶呤治疗者1例,经立体定向活检者+甲强龙+甲氨蝶呤治疗者1例,经神经内镜手术+甲强龙+甲氨蝶呤治疗者1例,随访3~25个月,病灶完全消失者5例,病灶显著缩小者1例,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建议以立体定向活检取病理为主,推荐激素+化疗+放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而颅内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临床常见的居第3位的颅内转移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不良,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等情况,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扩大经鼻手术入路中的几个重要解剖标志,为经鼻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对10 例尸头标本进行扩大经鼻入路神经内镜解剖, 操作方法为双鼻孔入路,颅底开放范围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及中上斜坡,外侧完整暴露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斜坡段。 结果 确认了筛前、筛后动脉的正常解剖位置,探明了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CR)的解剖构成,内镜下观察重新对海绵窦进行解剖分区,并从经鼻内镜视角对展神经进行解剖分段。 结论 熟悉上述经鼻入路重要解剖标记,对于提高该手术入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头皮皮样囊肿导致颅骨缺损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通过5例先天性头皮皮样囊肿伴颅骨缺损患者的回顾性分析,通过CT辅助检查颅骨缺损位置和大小,采用手术切除加一期修补治疗方法。结果共诊治5例先天性头皮皮样囊肿伴颅骨缺损患者,其中4例因为缺损较大,除行手术切除病变外,行一期颅骨修补,手术效果满意,随访无复发。结论先天性头皮皮样囊肿的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完整剥离包膜,使肿瘤内容物不污染周围组织,以免术后感染。嵌入颅骨内的肿瘤囊壁不宜剥离时,应与颅骨一并切除,以防肿瘤复发,并一期用钛网修复。  相似文献   
5.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指发生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瘤,外科治疗难度大;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器官功能的老化及可能存在各种基础疾病,使其外科治疗又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6.
头部外伤的同时可以造成各种类型的脑血管损伤,随着全脑血管造影的开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伤性血管损伤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但是不同水平的医院对此病的认识程度也不一致,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往往延误治疗。我院于2001—2004年共收治脑外伤性头皮动静脉瘘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7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2例,外伤性脑血管闭塞20例,创伤性动脉瘤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对28例典型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依据、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随着CT、MRI的临床应用,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较易,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治疗上除手术清除血肿外,应注意改善缺氧、缺血,改善微循环。结论 外伤后脑内血肿是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探讨缓激肽(bradykinin,BK)的作用靶点细胞及BK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测定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及C6细胞在不同剂量BK作用前后的细胞内钙离子变化,并且通过WesternBlot测定三组细胞的BKB2受体表达水平。结果:小剂量BK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而只有大剂量BK才能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变化,脑血管内皮细胞对大、小剂量BK均无任何反应;三组细胞BKB2受体的WesternBlot整合密度值(integrateddensityvalue,IDV)分别为5000.12±1110.21(n=2)、18480.88±4119.86(n=3)和63032.13±2802.71(n=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K的直接作用靶点是星形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两种细胞B2受体表达水平差异是小剂量BK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物质基础;BK可能通过某些细胞间信使起到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veolin-1在大鼠C6胶质瘤细胞件培养液(TCM)和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条件培养对脑血管内皮细胞(BMECs)表达的关系。方法对BMECs进行原代培养,以TCM进行培养,以ACM进行培养作为对照,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1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显示BMECs中Caveolin-1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实验组染色强度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蛋白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的IDV灰度值为60831±2865.1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IDV灰度值18645±360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eolin-1在TCM培养BMECs细胞中高表达,验证了组织微环境改变可以引起周围血管内皮细胞表型改变这一假设,为胶质瘤靶向治疗载体的选择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例患者经鼻行视神经减压术后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给予静脉联合鞘内注射替加环素治疗,综合分析近五年相关文献,最终确定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替加环素(首次100 mg,后续50 mg,q12h),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q8h)静脉滴注;替加环素2.5 mg,配伍5 mL生理盐水,q12h,腰大池引流管鞘内注射,夹闭2 h。鞘内注射替加环素15 d后患者连续4次脑脊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培养阴性,最终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