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rthes病,又称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骨软骨病等。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股骨粗隆下不全截骨及股骨头骺钻孔术治疗本病18例,获较满意疗效。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3~1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的半月,最长的3年。临床表现主要是患侧髋或膝疼痛,跛行,髋关节外展受限;X线表现为股骨头骺骨化中心较小,股骨头向外侧移位,股骨颈变短粗和有囊性缺损区,骨骺变扁,密度呈不均匀性增高或节裂等。按邸建德等[1]提出的分期方法,本组Ⅱ~Ⅲ期者17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 取…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囊内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8年~1995年,收治股骨颈骨折2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颈囊内骨折54例,其中1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50岁以下4例;51岁~70岁32例;71岁以上18例;骨折类型:54例均采用Ganden氏分型,分型与股骨头坏死关系:Ⅱ型7例中头坏死数0例;Ⅲ型19例中头坏死2例;Ⅳ型28例中头坏死9例。本组54例中,坏死11例,占20.4%。其中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74岁,平均61.5岁。头坏死最早发生术后9个月,最晚发生于术后5年…  相似文献   

3.
中药健髋汤离子透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自1993~1996年5月共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4例,通过中药健髋汤离子透入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4例中,男76例,女28例;年龄11~74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5年;有明显外伤史者16例,使用皮质激素者40例,过量饮酒者16例,其他原因者32例;单侧发病34例(左21,右13),双侧发病70例。X线分期:根据Fica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四期分型法,本文104例174个髋中,Ⅰ期8个(左5,右3),Ⅱ期126个(左70,右5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流行病学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以期对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提高股骨头坏死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整体水平。方法设计相关调查表格,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2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期间共收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82例,其中男210例,女72例,年龄19—80岁,平均42.6岁。股骨头坏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50例,平均激素(强的松)摄入10mg/d,平均持续4年;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02例,平均酒精摄入量2413ml/周,饮酒时间平均20年。双侧发病142例(50.5%)。初次诊断股骨头坏死分期,FicatⅠ期17髋占4%,Ⅱ期79髋占18%,Ⅲ期123髋占29%,Ⅳ期215髋,占49%。双侧同时发生股骨头坏死142例占50.5%。78例(28%)患者既往曾接受过药物治疗;其中27例(27髋)为无症状股骨头坏死。结论四川地区股骨头坏死男:女为2.92:1;发病年龄在42.6岁。酒精摄入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诱发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除关节置换术外,股骨头髓芯钻孔减压术是最常采用的保留股骨头的外科治疗措施。此股骨头坏死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分析,将对更好的认识我国股骨头坏死发病情况疾病因研究,对股骨头坏死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SARS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点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SARS并发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86例经激素治疗后痊愈的SARS康复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以及相关影像和生化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86例患者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46例,发病率达53.5%,其中男性12例,女性34例。在确诊的病例中,41例3~6个月内双侧发病;43例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所有病例普通X线均无异常表现而MRI都有明显异常表现;有7例伴有同侧股骨干和髌骨坏死,3例肱骨头出现坏死;血浆脂质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结论:SARS并发的股骨头坏死具有发病率高,发病快,MRI和血脂指标变化明显等发病特点。MRI早期变化明显,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影像学的特征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上海六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的X线、MRI等影像学资料及一般资料,共118例(男77例,女41例)患者,共164髋为研究对象,其中MRI资料为129髋。按照股骨头坏死Steinberg分期进行系统描述,分析股骨头坏死的面积、部位及塌陷与面积之间的关系等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男、女平均年龄分别为36.69岁和36.05岁,患者不同性别的年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例坏死股骨头中,其中Ⅰ期为3例,Ⅱ期34例,Ⅲ期27例,Ⅳ期93例,V期7例,以Ⅲ、Ⅳ期为主(占73.17%)。在股骨头坏死区域的分布方面,位于股骨头上外侧、上外侧加头下靠近中央区等压力承重区域占76.83%(126例);在坏死面积方面,大于30%的坏死面积占84.15%(138例);在外形有塌陷方面,外形有塌陷者占60.98%(100例)。外形有塌陷者与非塌陷者在坏死面积方面比较,塌陷者坏死面积大,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检查发现股骨头骨髓水肿的患者占39.56%,有股关节积液的患者占61.54%。结论本组患者在坏死分期方面以Steinberg Ⅲ、Ⅳ期为主(73.17%)。股骨头坏死主要集中在应力承重区域,本组138例患者(占84.15%)的坏死面积大于30%以上,坏死面积越大者外形越容易发生塌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2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0.7~7.8年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参照Ficat分期标准将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0~Ⅳ期。24例患者肾移植后均接受含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确诊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均快速减少激素的用量,并于2周内停用,在保守疗法无效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发病早期(Ⅰ~Ⅱa期)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膝关节、患侧髋区、腹股沟或大腿前面疼痛,进展期(Ⅱb~Ⅳ期)表现为髋关节疼痛,部分病例伴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及内旋功能受限。经保守治疗,4例次症状减轻或消失;16例次症状有所缓解,但Ficat分期无变化;8例次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4例次停用激素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逆转,并可耐受再次停用激素。结论 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8.
成人股骨头无菌坏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最常见的是外伤、感染和激素引起,近年来多种治疗方法,着重于重建股骨头血运,如带血管肌蒂骨移植,血管束植入,利用胎儿软骨移植修复创伤性或疾病性关节软骨缺损,从而起到控制病情发展,使受损的股骨头修复。我院从1991年5月,采用带血管蒂髂骨块加新鲜胎儿软骨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8例,1~5年随访,有效率92%。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8例,年龄15~67岁,15~45岁38例,占79%。病史最长10年,最短6个月。1~2年内发病者39例,占80%。单髋30例,双…  相似文献   

9.
王东升 《中国骨伤》1996,9(3):39-39
钻孔药物注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118000)王东升我院自1992~1994年采用粗隆下钻孔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共10个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0例婴幼儿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症的治疗,年龄2~11岁,大多数为新生儿时期发病,严重者股骨头战坏死吸收致头颈缺如,患肢短缩畸形。对10例不同术式治疗病例经2~8年平均3.7年随访,作者认为股骨牵引下移同时行髋臼成形术,以大转子代替股骨头负重,股骨不短缩,髋关节功能好,而且大转子骨骺随着生长进一步生长发育,临床效果较其它术式满意。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坏死图像分析的类型和转归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54例股骨颈骨折后有系列X线片,经图像分析见股骨头坏死有以下类型:(1)无坏死;(2)点片状坏死;(3)新月形坏死;(4)橄榄形坏死;(5)扇形坏死;(6)全头坏死。各坏死类型的演变及其转归不同,与最终临床上股骨头坏死关系密切。无坏死、点片状、新月形坏死面积较小,无发展成临床股骨头坏死者。橄榄形、扇形坏死面积较大,有24%~25%演变成全头坏死,并出现临床股骨头坏死。全头坏死则有80%成为临床股骨头坏死。图像分析可及早发现股骨头坏死,比X线片显示出股骨头坏死的时间提早甚多,计全头坏死平均早2.3年,橄榄形早3.8年,扇形早4.8年。与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切片对比,表明图像分析方法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2.
下面,仅就1985~1997年国内有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动物实验研究的24篇论文作一分析。1.股骨头无茵性坏死实验研究的关键之一是动物模型的制做。自Pietrogrand和Mastromarinel[1]首先报导长期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之后,人们开始注意激素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此后,相继有人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制做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动物模型。近年来,国内使用这类模型研究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者更加广泛。使用的兹物多为:醋酸氢化考的松8mg/kg,每周一次肌注;醋酸氢化泼尼松7.5mg/kg,每周1~2次肌注;强的松龙8mg或12.25mg…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世界范围内难治性常见病。对该病自然病程的研究显示,未经有效治疗,约80%的股骨头坏死会在发病后1—4年进展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塌陷,则多数患髋会在2年左右进展至关节损坏,功能严重受损而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程度。由于占ONFH多数的非创伤性坏死患者发病年龄轻(美国38岁,本中心34.5岁),许多患者双髋甚至其它关节受累,因此对这类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会有许多顾虑,同时也将出现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酒精性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酒精性晚期股骨头坏死与长期、过量饮酒的关系。[方法]回顾本院16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分析其中27例酒精性晚期股骨头坏死的l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长期大量饮酒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生化学和凝血功能等之间的关系。比较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有何异同。[结果]大量长期饮酒可导致股骨头坏死,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日均饮酒750ml以上者,有发生晚期双侧或单侧股骨头坏死的危险;血液生化观察指标无明显改变,但与凝血功能降低有关;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可同时发生。[结论]长期大量饮酒,日均饮酒量大于750ml以上者,有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可能;血液生化的改变无特异性的意义;坏死的严重程度与酒量多少、时间长短有关;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晚期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是最佳选择,但这类患者术中术后有渗血较多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脂肪代谢紊乱学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发病率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首位 ,并且有继续增高趋势。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严重影响了临床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逐渐认识到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造成机体的脂肪代谢紊乱而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激素诱导的骨髓脂肪化引起股骨头间室综合征通过对临床标本的病理切片观察以及近期的磁共振图像分析[1] ,已经明确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存在骨髓脂肪化。Vande Berg等[2 ] 研究 2 9例类固醇治疗患者及 2 9例配对健康者 ,进一步证实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引起股骨头骨髓脂肪化 ,并且与骨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的差异.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5例(5髋)TOH及63例(67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分析其病因、发病诱因、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病情转归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X线片、MRI和ECT改变的异同点.5例TOH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29~42岁.63例(67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男53例,女10例:年龄18~70岁;根据ARGO分期标准,Ⅱ期23髋,Ⅲ期43髋,Ⅳ期1髋. 结果 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在发病诱因、疼痛程度、关节积液和ECT改变上无差异.TOH患者发病前无股骨头坏死相关病因;发病前无不适症状;2髋X线片表现为密度降低;MRI水肿信号改变在股骨头颈的上方或整个股骨头;治疗后5~11个月疼痛消失后无残留症状.65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有股骨头坏死的相关诱因:10髋表现为疼痛加重;59髋X线片上有硬化改变;MRI水肿信号改变在股骨头坏死灶的外侧,水肿信号消退后仍有轻度疼痛. 结论 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在临床表现、X线片及MRI图像改变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坏死是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之一,明确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可提高肾移植受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1632例次肾移植受者中,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7.8岁。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3例无确  相似文献   

18.
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评价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l例经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结果,男5l例,女80例;平均年龄54.3岁;Garden Ⅰ~Ⅱ型45例,GardenⅢ~Ⅳ型86例;19例采用两枚钉固定,112例三枚钉固定。随访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8例随访超过5a,20例随访至死亡,47例失访。25例术后股骨头坏死;5例骨折不愈合;58例无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其中5l例各项功能良好。2l例股骨头坏死发生在术后3a内,2例在4~5a内,另2例在5a以后。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实用且费用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下肢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多孔减压加金葡液注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完全疲劳骨折三例临床分析;特制股骨假体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90岁以上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流行病学、病因学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06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所有患者经X线、CT、MRI或骨核素扫描检查确诊。调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址、职业、发病时间、病因、诊断、分期等项目,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地区构成前三省依次为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职业构成中农林牧渔业占30.13%;汉族和少数民族比值为26.23∶1,男女比值为3.23∶1,男和女平均年龄分别为(40.74±14.58)岁和(42.65±15.65)岁。年龄大于等于14岁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ARCO分期Ⅰ期152髋,Ⅱ期327髋,Ⅲ期581髋,Ⅳ期687髋。病因构成:酒精性222例,激素性219例,创伤性160例,两种以上病因者41例,其他420例。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地域、职业、病因、诊断、分期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各具特征,病因分析可为阻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可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