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与足月胎膜早破(足月PROM)孕妇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浓度,探讨其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PPROM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PROM患者55例,相同孕周健康孕妇40例;足月PROM患者40例,相同孕周健康孕妇40例,进行血清PCT检测,孕足月PROM及PPROM患者分娩后胎盘胎膜病理检查。结果孕足月PROM及PPROM组孕妇血清中PCT阳性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但足月PROM及PPROM组孕妇血清中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PROM组中存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者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PPROM患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0.00%、35.00%(PCT>0.5μg/L);37.00%、60.00%(PCT>2μg/L)。结论PCT在PPROM及孕足月PROM孕妇血清中浓度升高,但其对PPROM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8):114-116
目的探讨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0例未足月健康孕妇进行对照,设置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并对观察组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计算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以及联合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PCT值、CRP值。结果与单一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CT值、CRP值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应用血清PCT、CRP、宫颈分泌物涂片联合检测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进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羊水中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的水平与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89例胎膜早破孕产妇(包括足月胎膜早破60例和未足月胎膜早破29例)及40例正常足月分娩孕产妇羊水中sHLA-G的水平,同时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上述研究对象分娩前血清中CRP的含量,最后对所有产后胎膜进行病理检查,判断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结果①胎膜早破患者羊水中sHLA-G的水平和血清中CRP中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足月孕妇(P<0.05);②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羊水中sHLA-G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者(P<0.05);③以羊水sHLA-G≥53.46U/ml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89.7%、0.89,明显优于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70.0%,69.2%,0.74,诊断阈值为3.5mg/L)。结论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时,羊水中sHLA-G的水平升高,与血清CRP相比,其诊断价值更高,可作为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可靠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陈一喆  郑佳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31-1733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组56例、足月胎膜早破组38例孕妇的血清中sICAM-1、IL-1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的水平,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中sICAM-1、IL-1β、CRP、WBC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的胎膜早破孕妇(P〈0.05);血清sICAM-1比CRP、WBC指标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血清IL-1β比CRP、WBC指标亦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度类似。结论检测孕妇血清的sICAM-1、IL-1β水平是早期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孕2837周孕妇分为胎膜早破100例,另选择同期孕周健康孕妇100例,入院后行PCT、CRP及宫颈细菌涂冀检查,分娩后行胎盘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64.00%(64/100)为绒毛膜羊膜炎。观察组中PCT、CRP阳性率分别为66.0%(66/100)、60.00%(60/100),而对照组中PCT、CRP阳性率分别为3.00%、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PCT、CRP同时阳性者为38例,占38.00%。联合检测结果明显优于PCT、CRP单独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检测血清中PCT、CRP浓度,可大大提高对PPROM孕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价值并可预测潜伏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胎膜的表达和母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二者与绒毛膜羊膜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分娩组和40例足月非PROM分娩组胎膜中MIF的分布和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IL-6含量,采用HE染色的方法确诊绒毛膜羊膜炎。结果 PROM组胎膜MIF表达和母血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ROM组胎膜MIF表达和母血IL-6含量随着破膜时间延长升高。PROM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MIF表达和母血IL-6含量明显高于PROM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结论 MIF和IL-6在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F及IL-6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210例,观察其中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分析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32.50%)高于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膜早破患有阴道炎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28.13%)高于未患有阴道炎的患者(1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膜早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18.18%)与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0.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伴有阴道炎或者未足月妊娠的胎膜早破患者有着较高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概率,临床医师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及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胎膜早破孕妇40例(胎膜早破组)及正常孕妇40例(对照组)各取羊水及肘静脉血5ml,经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及血清,检测其血清IL-6和CRP含量,以及羊水中IL-6含量,同时2组均取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和母血CRP含量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尤其是以羊水中IL6水平升高更为敏感(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者18例,其血清、羊水中IL-6和血清CRP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或P〈0.01)。结论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羊水中IL-6和血CRP水平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诊断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例胎膜早破病例血清测定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每例组织绒毛膜羊膜炎通过产后胎盘病理证实,按病理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n=35)及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165)。结果 (1)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CRP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CRP对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86%、85.73%和48.35%、76.08%。结论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的CRP较WBC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灵敏,胎膜早破时测定CRP对预测宫内感染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MP-9、TIMP-1和FFN同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0例(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正常妊娠妇女4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羊水和脐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检测两组孕妇阴道液中胎儿纤维粘连蛋白(FFN)水平,分析三者同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羊水和脐血中MMP-9、TIMP-1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FN阳性率93.48%,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证实观察组中46例为绒毛膜羊膜炎,FFN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6%和91.18%。结论MMP-9、TIM-1和FFN同胎膜早破关系密切,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及宫颈细菌培养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200例胎膜早破孕妇CRP水平、白细胞计数,部分进行颈管壁细菌培养;每例组织绒毛膜羊膜炎通过产后胎盘病理证实,按病理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n=28)及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172)。结果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CRP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CRP、宫颈细菌培养对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857%、55.233%、85.710%、77.326%和79.167%、44.318%。结论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的CRP及宫颈管细菌培养较WBC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灵敏,而CRP较宫颈细菌培养早期发现组织绒毛膜羊膜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测定在诊断妊娠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早产及胎膜早破孕产妇115例及正常足月分娩孕产妇40例,通过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sHLA-G的水平,同时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其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最后对所有产后胎膜进行病理检查,判断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结果①通过对产后胎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共检测出绒毛膜羊膜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85例无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②研究组血清中sHLA-G的水平平均为(46.52±13.7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8.48±10.7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研究组血清中CRP的水平平均为(13.39±12.48)mg/L,显著高于对照组(5.49±5.4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HLA-G检测绒毛膜羊膜炎的最佳临界值为36.09U/ml,诊断敏感性77.1%,特异性75.3%,曲线下面积0.847,明显优于CRP(敏感性68.6%,特异性68.2%,曲线下面积0.739,最佳临界值为7.5mg/L)。结论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时,母血中sHLA-G的水平升高,与CRP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示sHLA-G是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较理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刘静 《安徽医药》2018,22(9):1686-1688
目的 观察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对胎膜早破(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PROM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分为炎症组(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产妇)50例和PROM组(PROM未合并破绒毛膜羊膜炎产妇)50例;炎症组产后经胎膜组织病理检查,其中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病变产妇26例,重度绒毛膜羊膜炎病变产妇24例;另选取同期胎头位妊娠正常分娩产妇50例为对照组.抽取各组产妇出现宫缩前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对比炎症组、PROM组和对照组产妇血清IL-6、IL-8、IL-10及TNF-α含量,并对炎症组不同绒毛膜羊膜炎病变程度产妇血清IL-6、IL-8、IL-10及TNF-α含量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对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炎症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分别为(243.55±83.42)、(1156.88±126.65)、(1389.29±367.43)ng·L-1明显高于PROM组和对照组(F=91.489,P<0.01;F=477.975,P<0.01;F=18.002,P<0.01),IL-10含量为(301.93±27.61)ng·L-1明显低于PROM组和对照组(F=46.084,P<0.0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6、IL-8、TNF-α含量分别为(297.49±88.79)、(1342.75±189.44)、(1983.82±389.06)ng·L-1,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分别为(191.75±66.55)、(898.64±113.20)、(1147.78±311.56)ng·L-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t=4.789,P<0.01;t=9.960,P<0.01;t=8.418,P<0.0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为(213.33±24.45)ng·L-1,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为(317.89±43.51)ng·L-1,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t=10.577,P<0.01).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检测可作为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及筛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PROM)患者无乳链球菌(GBS)、加德纳菌和妊娠结局、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妊娠结局分成早产PROM组(n=110)和足月PROM组(n=88),结合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成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组(n=140)和阴性组(n=58),统计早产PROM组和足月PROM组的GBS、加德纳菌阳性率情况,对比绒毛膜羊膜炎、GBS、加德纳菌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早产以及新生儿感染率,比较绒毛膜羊膜炎阳性与阴性组的GBS、加德纳菌阳性率,分析各项指标和妊娠结局以及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结果 早产PROM组的GBS、加德纳菌阳性率高于足月PROM组,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组的GBS、加德纳菌阳性率、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率高于阴性组,GBS、加德纳菌阳性患者的早产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GBS阳性患者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阴性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感染和加德纳菌感染、早产、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率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ROM患者加德纳菌、GBS阳性表达会增加早产风险,GBS阳性表达会增加新生儿...  相似文献   

15.
曹耀辉 《河北医药》2011,33(4):565-566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Toll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探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中Toll样受体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胎膜早破患者和正常晚期妊娠女性胎盘组织TLR4的定位及表达,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介素-8(IL-8)水平,其中胎膜早破患者60例(PE组),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女性40例(对照组)。同时行产后胎膜病理检查。结果 TLR4与胎膜完整与否无关,有组织绒毛膜羊膜炎患者TLR4表达比无组织绒毛膜羊膜炎增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4的RNA含量在有组织绒毛膜羊膜炎患者明显比无组织绒毛膜羊膜炎增加(P〈0.05)。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组织绒毛膜羊膜炎患者IL-8水平显著高于无组织绒毛膜羊膜炎(P〈0.05)。结论 TLR4与胎膜完整与否无关,而IL-8水平与此有关。有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与TLR4上调、IL-8水平增高有关;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先天免疫的生物学意义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申龙英 《中国医药》2010,5(6):567-56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细胞介素-5(IL-5)和IL-8对早产胎膜早破孕妇患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 84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将其分为羊膜炎亚组(52例)与无羊膜炎亚组(32例),以4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查各组孕妇的血清MMP-9、IL-5和IL-8,同步取胎盘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研究组孕妇MMP-9、IL-6和IL-8均高于对照组,羊膜炎亚组血清MMP-9、IL-6和IL-8 [(248.36±121.34)μg/L、(436.37 ±167.78)μg/L、(612.54±216.3)μg/L]均明显高于无羊膜炎亚组[(116.56 ±67.87)μg/L、(269.39±169.67)μg/L、(349.35 ±168.3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MMP-9与IL-5和IL-8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孕妇血中MMP-9、IL-5和IL-8的联合测定,可作为监测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MMP-9和IL-8水平与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耀辉  肖建 《河北医药》2007,29(10):1086-1087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45例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正常4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MMP-9和IL-8水平,同时行产后胎膜病理检查.结果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MMP-9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MMP-9和IL-8在重度和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母血母体中MMP-9和IL-8水平,可作为胎膜早破患者是否患有绒毛膜羊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胎膜早破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胎膜的屏障作用消失后,很容易诱发绒毛膜羊膜炎,尤其是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由于其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从而引起不良的母婴结局,因此胎膜早破发生后,应该及时判断是否存在羊膜腔内感染。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文献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指标,包括传统的生物学指标和目前比较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尤其是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的检测对宫内感染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李冉  罗正琴 《中国医药科学》2015,(1):162-164,17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胎膜早破患者(实验组)和正常分娩组(对照组)各18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PCT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产后取胎盘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病检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结果胎膜早破患者的PCT阳性率68.9%,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阳性率1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RP阳性率11.1%,PCT与CR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CT反映感染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RP,且二者的阳性率表达无相关性(P=0.080);绒毛膜羊膜炎组PCT的阳性率(67.7%)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阳性率为3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对胎膜早破孕妇并发绒毛膜羊膜炎进行早期预测并给予及时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对婴儿肺部的发育状况是否有影响。方案:对连续生产的287个早产儿(孕期≤32+6周)的胎盘取样进行组织学分析,分为4组:有绒毛羊毛膜炎有胎膜早破;有绒毛羊膜炎无胎膜早破;无绒毛羊膜炎有胎膜早破;无绒毛羊膜炎无胎膜早破。结果:重症监护病房中287名确认的早产儿中,68/287(23.6%)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16/68(23.5%)并发胎儿炎症反应,74/287(25.7%)的是足月前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HCA)与多次阴道分娩(P<0.0001),低胎龄(P<0.0001)和胎儿低体重(P<0.01)之间关系密切。绒毛膜羊膜炎(HCA)虽然对婴儿的肺成熟没有影响,但却是慢性肺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绒毛膜羊膜炎(HCA)和婴儿的炎症反应也是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反,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伴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并没有表现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防护或者引发亚型慢性肺病(CLD)的风险。多元分析表明母源的HCA(P=0.04),孕龄(P<0.0001)及HCA与胎龄的联合作用(P=0.04)对于慢性肺病的发展有独立的显著性影响,且这种作用与胎源HCA、HCA-胎龄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及PPROM或PPROM-孕龄的相互作用无关。结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是PPROM和CLD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PPROM存在时,HCA没表现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护作用或对于CLD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