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透生物相容性研究是血透研究的热点,它与血透并发症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研究提示,血透相关的一系列变化可能与激活单核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影响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引起与粘附功能相关的白细胞功能异常有关,本项目自9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在国际上也以领先步伐采用多聚酶联反应、细胞原位杂交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等技术,全面系统地研究血透时不同膜初用、复用及不同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一仅的影响。方法:18例CRF血透患为观察组,15例未血液透析老CRF患为非透析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观察组、非透析组及正常对照组血透前后IL-6、TNF-α水平。结果:IL-6、TNF-α水平观察组血透前、观察组血透后及非透析组均高于正常组,观察组血透后比观察组血透前虽有增加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CRF患均存在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透析对细胞免疫功能无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测定50例慢性肾衰血透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测定其中20例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及 IL-2受体活性。发现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显著减少。透析时期<1年与>1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患者的IL-2活性与IL-2受体活性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慢性肾衰血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与其淋巴细胞正群绝对数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5-8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8、IL-10、IL-12和IFN-γ水平变化及其在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水平,比较观察组基线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水平、治疗前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浓度,分析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水平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水平间的相关性等。结果观察组基线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8、IL-10、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4和IL-1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治疗前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水平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IL-4水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IL-12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存在紊乱,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网络受损,不同类型、人群和性别可能存在不同状态的免疫功能异常,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时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aGVHD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及发生aGVHD时的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的造血功能均获得重建;发生Ⅰ~Ⅱ度aGVHD者8例,Ⅲ~Ⅳ度aGVHD者3例;发生aGVHD者血浆IL-18及IL-2R水平显著高于无aGVHD者,且IL-18水平与aGV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NF-α水平在移植前后无显著变化;发生aGVHD者的IL-10水平明显下降,而无aGVHD者则较移植前显著上升。研究表明,来源于TH1细胞的Ⅰ类细胞因子和来源于TH2细胞的Ⅱ类细胞因子在aGVHD发生中具有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免疫功能改变,采用改良Esnault S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及培养与酶免疫吸附法检测,对12例终末期肾衰病人在采用不同透析膜血透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3的水平进行观察。发现血透前IL-13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而血透后IL-13水平明显降低,但不同透析膜对IL-13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提示在终末期肾衰病人的血透过程中,存在Tdisplay s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32例MG患者胸腺AchR特异反应性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分泌细胞数。结果:MG患者胸腺AchR特异反应性IL-4,IL-10和IFN-γ分泌细胞数均增高,其中胸腺增生组AChR特异反应性IL-4,IL-10和IFN-γ分泌细胞数明显高于胸腺瘤组。结论:MG胸腺Th1和Th2细胞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胸腺AChR特异反应性IL-4,IL-10和IFN-γ分泌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胸腺Th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透患者多为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贫血症状 ,加之血透回路管残留血的消耗 ,因此血透患者常需反复多次输血来改善贫血症状。现将我院透析室近 5年来患者输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和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输血者 4 88例次 ,其中男 1 6 2例次 ,女 32 6例次。根据血透患者贫血症状及成分不同 ,采取不同成分输血。如单纯红细胞低者可专门输入红细胞悬液 ,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低者可输入新鲜全血。其输血方法一般是在血液透析中用标准虑网输…  相似文献   

9.
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透对患TI林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19例尿 毒症血透患透析前,透析5h,24h,48h,72h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各时点指标与术前比较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患透析5h,24h的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显低于血透前水平,透析48h,72h后接近透析前水平,两差异无显性,透析前T淋巴细胞CD3^ ,CD4^ ,CD57^ 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CD8^ 高于正常对照组,CD4^ /CD8^ =0.86,透析48h后CD3^ ,CD4^ ,CD57^ 较透析前明显增高CD4^ /CD8^ =1.26,CD8+水平在透析前后无显改变,结论:血液透析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血透后血浆中尿毒症毒素部分清除使T细胞免疫功能可获暂时性改善,同时由于血液透析过程对白细胞趋化,聚集和粘附作用的影响,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下降致使机体的免疫就答作用降低,应当重视对血透患免疫机能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疾病极期和恢复期初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36例HIE患儿分为轻、中、重度3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对36例HIE患儿疾病极期、恢复期初血清sICAM-1和IL-8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6例HIE患儿血情sICAM-1与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呈正相关(r=0.843,P〈0.001)。轻、中、重度组HIE患儿sICAM-1与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均呈正相关(r=0.896、0.656、0.712,P〈0.001、0.01、0.01)。结论ICAM-1和IL-8共同参与了HIE患儿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其动态变化呈正相关。临床同时监测HIE患儿血清sICAM-1、IL-8水平有助于判断HIE患儿的病情轻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噬菌体D29不同滴度对气道上皮细胞株9HTE的生长及功能影响.方法 分别用高滴度(109 PFU/mL)和低滴度(107 PFU/mL)噬菌体D29及噬菌体缓冲液组作用于9HTE细胞株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量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高、低滴度噬菌体D29作用气道上皮细胞一段时间后,对细胞生长活性、细胞因子IL-6、IL-8和ICAM-1 mRNA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与噬菌体缓冲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低滴度噬菌体D29对体外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生长及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透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效果,旨在改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观察30例高通量血透的尿毒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观察体重指数(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贫血改善情况,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结果:血清瘦素、TNF、IL-6、IL-8浓度透后与自身透前比较显著降低(t=9.44,P〈0.01;t=2.59,2.63,2.67,P〈0.05);透后1个月治疗组与自身透前比较显著降低(t=6.44,2.92,P〈0.01;t=2.70,P〈0.05;t=2.80,P〈0.01);透后3个月治疗组与自身透前比较显著降低(t=4.45,P〈0.01;t=2.39,2.57,2.15,P〈0.05)。治疗组BMI、血压、食欲、精神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高通量血透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及炎症因子作用明显,可能对改善患者的慢性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3、γ干扰素、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8例哮喘患者不同分期和分级血清IL-4、IL-12、IL-13以及IFN-γ水平和IgE水平,观察不同分期和分级各项观察指标的水平,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发作期患者IL-4、IL-13、Ig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IFN-γ、IL-1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IL-4、IL-12、IL-13、IFN-γ、IgE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勇进  吴冲  李敏 《当代医学》2021,27(2):144-146
目的探究透龄及血透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每组31例。分析感染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两组透龄、血透方式等临床资料,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不同血透方式微炎症状态[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感染组透龄、每周透析时间短于非感染组(P<0.05),血透方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影响因素(P<0.05);治疗前接受HD、HFD、HD+HP治疗的患者血清CRP、IL-6、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治疗3个月接受HFD治疗的患者血清IL-6、TNF-α低于治疗前,接受HD+HP治疗的患者血清CRP、IL-6、TNF-α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透龄、每周透析时间、血透方式是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HD+HP血透方式可抑制炎性因子,有助于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与白细胞介素-12(IL-12)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IL-18与IL-12共同刺激的TIL与人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共孵育后接种于BALB/c SCID小鼠皮下,测定小鼠肿瘤的生长大小并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10、IL-4的表达水平,同时体外测定NK细胞及CD8+T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结果:IL-18与IL-12共同作用于TIL后,与对照组相比,SGC-7910细胞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生长明显减慢,小鼠生存率明显延长;同时,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处理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而IL-10与IL-4水平明显降低;体外LDH杀伤实验证实IL-18联合IL-12处理组NK细胞及CD8+T细胞杀伤活性明显提高.结论:IL-18与IL-12协同刺激能增强TIL对胃癌胞的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了解Treg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衰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16例合并心衰的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心衰组)、20例无合并症的血液透析患者(血透普通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来定义其外周血中Treg表达的百分比,同时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介素-6(IL-6)、IL-10水平。结果血透普通组和血透心衰组的Treg较健康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清CRP、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心衰组的Treg及IL-10水平低于血透普通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血透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合并心衰患者外周血Treg减少,炎性因子水平增加,改善血透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纠正慢性心衰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氮平诱发白细胞减少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监测采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选取服药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时以及恢复正常后分别采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次的血浆IL-2、IL-6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1.发生白细胞减少时研究组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较白细胞减少时有显著性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的IL-2、IL-6水平与白细胞减少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均(0.05)。3.白细胞计数与IL-2水平呈正相关(P(0.05),白细胞计数与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提示氯氮平诱发白细胞减少,可能是氯氮平在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中,引起IL-2、IL-6水平的降低,导致造血系统调节功能的紊乱,从而引起白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为血透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和单纯血透治疗组,分别进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测定,观察其水平的变化。结果长期血透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提高长期血透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数目及CD4/CD8比值。结论单纯血透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联合rHuEPO治疗能改善长期血透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和低通量透析两组,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hs-CRP、PTH、kt/v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高通量组的IL-6、PTH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低通量组的IL-6、PTH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能降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IL-6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TAFI与CRP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TAFI水平,并与慢性肾衰组(未血透)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TAFI与C反应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TAFI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肾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并与C反应蛋白水平成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炎症、内皮功能损伤及纤溶抑制,可能与其心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