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分乔  许文忠  董旭  梅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22-1322,139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FINS和Hs-CRP与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四川泸州及附近地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测量血压,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超敏CRP。结果: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超敏CRP的关系:FINS和IR在各证型中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痰湿壅盛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P<0.05),FINS在肝火亢盛证与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者之间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型中Hs-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个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RP浓度增高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中普遍存在,且在痰湿壅盛证中CRP水平增高,从四个证型整体分析来看实证重于虚证。高血压病各证型中FINS基本呈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趋势。在各证型中IR基本呈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的趋势。因此,以上几个指标可以作为判断高血压中医证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运动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方法:170例分成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种证型,观察运动前血压(SBP、DBP)以及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min、4min、6min的血压变化。结果:阴阳两虚证和阴虚阳亢证与痰湿壅盛证和肝火亢盛证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min、4min、6min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化幅度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大于肝火亢盛证(痰湿蕴结证),且运动前后SBP的变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
孟丽琴  利定建  张丽君 《光明中医》2012,27(12):2427-2429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同型半胱氨酸(Hcy)、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表达。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34例,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四个基本证型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对各组患者进行Hcy、ba-PWV检测,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各证型组Hcy、ba-PW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数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cy、ba-PWV在高血压各证型组间比较: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与肝火亢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Hcy与ba-PWV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更明显,其中痰湿壅盛型患者较其他证型组风险更大,发生心脑血管风险可能性更大,值得早期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226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226例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总体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壅盛证72例(31.85%)、阴阳两虚证70例(30.97%)、肝火亢盛证50例(22.12%)、阴虚阳亢证28例(12.39%)及其它证型6例(2.65%)。226例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男性所占百分比(159/226,70.35%)高于女性(67/226,29.65%)。男性证型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及其他证型,其中痰湿壅盛证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证型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其他证型,其中阴阳两虚证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其独特的特点。2.蒙古族H型高血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3.蒙古族H型高血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确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四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分析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异常的发病情况与证型无直接联系;痰湿壅盛证TC水平较其余三组相比更高(P0.05),其余三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TG、HDL-C在四个证型间两两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比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具有更高的LDL-C水平;血脂异常组痰湿壅盛证分布最广。结论: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痰湿壅盛证辨证依据之一,对于指导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2013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38个社区卫生中心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6例,充分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阴阳两虚证>肾精不足证。各证型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证型患者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壅盛证的总胆固醇、尿酸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壅盛证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瘀血阻络证、阴阳两虚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火上炎证的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其中与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瘀血阻络证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其中与阴虚阳亢证、肝炎上炎证、气血亏虚证、痰湿壅盛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阴虚阳亢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最高;各证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高于正常水平;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程度高于其他证型,且血尿酸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高血压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可能依据。方法:收集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各证型按所占比例排列为:痰浊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火亢盛型;肝火亢盛型的年龄显著低于其它3种证型(均为P0.05);肝火亢盛型的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证型(P0.05);阴阳两虚型和痰浊壅盛型的肌酐(Cr)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火亢盛型(均为P0.05);肝火亢盛型的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显著低于痰浊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分别为P0.01,P0.05,P0.01)。结论:高血压出现率最高的证型为痰浊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相对年龄较低且更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阴阳两虚型更多出现肾损害;痰浊壅盛型更易出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肝火亢盛型患者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48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浆Hcy水平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结论:H型高血压与中医各证型均有相关,其中与阴虚阳亢型关系密切,对于指导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中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分型与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0例代谢综合征病例中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88例,分成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个证型。比较各证型间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纤维蛋白原(Fn)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血压方面,痰浊壅盛型SBP明显低于其他三型,阴阳两虚型DBP明显低于其他三型。体重方面,肝火亢盛、痰浊壅盛型BMI明显高于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脂代谢方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TG明显低于肝火亢盛、痰浊壅盛型,四型的HDL-C无显著差异。糖代谢方面,阴虚阳亢型FBG明显低于其他三型,阴阳两虚型血糖相对最高,但与肝火亢盛、痰浊壅盛型无显著差异。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FINS、IR明显低于肝火亢盛、痰浊壅盛型。微循环方面,Fn依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壅盛各型逐渐升高,肝火亢盛型与阴阳两虚、痰浊壅盛型间有显著差异,阴虚阳亢型与痰浊壅盛型有显著差异。结论:由肝火亢盛型到阴虚阳亢型再到阴阳两虚型,BMI、TG、FINS、IR逐渐降低,FN逐渐升高,FBG由高到低再到高,基本反映出代谢综合征由浅入深、由实转虚各阶段的病理过程,中医辨证分型能反映出疾病各阶段糖脂代谢紊乱和循环障碍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犁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343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痰浊4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H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键康对照组,依次为P<0.05或P<0.01,气虚痰浊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及气虚痰浊型(P<0.05或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气虚痰浊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异常、体质指数及腹围的关系。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260例EH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Hcy浓度,并采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腹围及血脂异常情况。结果 260例EH患者中,肝火亢盛证56例,阴虚阳亢证77例,痰湿壅盛证73例,阴阳两虚证54例。EH痰湿壅盛证的Hcy水平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EH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高于女性;且与其他证型相比,男性痰湿壅盛证HHcy发生率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体质指数与肝火亢盛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无明显差异;痰湿壅盛证患者的腹围与阴虚阳亢证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肝火亢盛证无明显差异。结论痰湿壅盛证患者在EH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最高,而且与引发或影响EH的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近10年全国各大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发表的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的1215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证型排序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亏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肝气郁结证〉脾肾两虚证;各地区证型分布皆以肝火亢盛证最多;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地区其次最多见的证型为痰湿壅盛证,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其次以阴虚阳亢证最多见。314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药使用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止血药〉泻下药〉开窍药〉温里药〉化湿药;各地区中药使用频数以补虚药为首,华北、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其次使用频数较高的为平肝息风药,东北、华东、华中地区其次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活血化瘀药。结论:近10年全国原发性高血压证型多见于肝火亢盛证,中药治疗以补虚药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血压分级、病程与血浆Hs-CRP、HCY的相关性。方法:14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为4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血压分为1、2、3级,病程按10年、10年、20年、30年分为4组,测定患者血浆Hs-CRP、HCY水平,并按证型、血压分级、病程分别统计,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分析。结果:4个证型组中血浆Hs-CRP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组水平最高,与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在4个证型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HCY水平在血压组中为:3级组2级组1级组,3级组血浆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1级、2级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1级、2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组中血浆Hs-CRP、HCY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血浆Hs-CRP水平可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肝火亢盛证的辨证敏感指标。②Hs-CRP、HCY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子,血浆浓度水平越高,血压严重程度越重。③病程与血浆Hs-CRP、HCY水平之间无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共纳入2029例病历,分别统计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的类型及出现频率。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主要证候分布为肝肾阴虚(40.0%)、肾气亏虚(28.4%)、肝阳上亢(9.7%)、痰湿壅盛(7.4%)、瘀血阻络(6.6%)、痰瘀互结(5.7%)、肝火亢盛(1.1%),兼夹证候为肝阳上亢(26.5%)、痰湿壅盛(9.6%)、瘀血阻络(7.2%)、痰瘀互结(5.5%)、肾阴亏虚(3.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临床主要证候以虚证为多,肾气亏虚是老年高血压病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且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痰和瘀是最主要的兼夹证候。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160例,测定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痰湿壅盛型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型(P<0.01),另外3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痰湿壅盛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或可说明Hcy可作为维吾尔族EH患者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进而可为研究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和干预机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