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滇产岩白菜中熊果苷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云南境内不同岩白菜居群的熊果苷含量,筛选出优良种源和最佳利用部位。方法:应用HPLC,色谱柱SB-C18,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1 mL.m 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0℃。结果:同一居群的不同部位间熊果苷含量差异悬殊,叶片叶柄根根状茎;不同居群的叶片中的熊果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介于6.36%~1.51%;不同居群的根状茎中的熊果苷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1.72%~0.40%。结论:叶片是提取熊果苷的最佳部位;兰坪老君山居群是开发利用岩白菜中熊果苷资源的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用HPLC法检测岩白菜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并探索岩白菜中没食子酸的积累动态。方法使用Agilent Hypersil ODS(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技术,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4nm,柱温30℃。结果比较了5个不同部位的没食子酸含量,其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叶片叶柄茎叶结合部根状茎根系。测定了7个不同采收时期的幼叶、成熟叶和老叶的没食子酸含量,三者的积累高峰分别是4月29日、6月29日和夏秋季。结论叶片是合成和积累没食子酸的主要器官,夏季是采收岩白菜中没食子酸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岩白菜和厚叶岩白菜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岩白菜药材中有效成分熊果苷、岩白菜素、儿茶素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流速为1.0 mL.m in-1,检测波长为275 nm,对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和厚叶岩白菜的主根、须根和叶片等不同部位中的熊果苷、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分析比较。结果:岩白菜和厚叶岩白菜中的熊果苷、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植物不同部位中的熊果苷、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主根和须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较高,而叶中熊果苷的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同时测定熊果苷、岩白菜素和儿茶素的含量,为岩白菜属植物的科学研究及药材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7,(12)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颠茄草Belladonnae Herba 5个部位(全草、根、茎、叶、果实)中2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颠茄草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16 nm;柱温35℃。结果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分别在51.60~1 290 mg/L(R2=0.999 9)、2.90~72.00 mg/L(R2=0.999 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3%、101.5%,RSD分别为2.5%、1.3%。两者含有量分别在根、叶中最高,均在茎中最低。结论颠茄草不同部位中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含有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刘晗  罗琪  欧阳勇  杜方麓  曾建国 《中草药》2007,38(12):1821-1823
目的考察影响红车轴草中异黄酮量的因素,确定最佳采收期和最适宜的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以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的总量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伊利特Hypersil BDS C18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mL/min;进样量10μL。比较红车轴草不同采收时期、不同产地及栽培方式、不同方式的前处理干燥方法和不同采收部位中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野生青苗期的红车轴草中总异黄酮的量最高,结合生物总量则花蕾期为最佳采收期;同一植株中,叶中的量最高,茎中次之,花中最低;新鲜状态快速烘干能高水平保持其中的有效成分。结论红车轴草中总异黄酮的量受采收时期、产地、干燥方式的影响;红车轴草最适宜采收期为花蕾期至初花期,鲜活状态下的异黄酮的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新疆珍稀药用植物厚叶岩白菜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厚叶岩白菜离体快繁技术方法。方法以厚叶岩白菜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附加激素NAA、IBA、6-BA、GA3,设置不同组合及浓度配比,诱导厚叶岩白菜茎尖植株再生、增殖和幼苗生根,筛选最佳激素组合及浓度配比。结果单独使用NAA有利于厚叶岩白菜茎尖再生植株诱导,最佳配方为MS+NAA0.5 mg/L;6BA与NAA组合可提高幼苗增殖倍数,最适配方为MS+NAA0.5 mg/L+6BA 0.4 mg/L;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NAA0.5 mg/L或IBA1.0 mg/L,诱导幼苗生根效果最佳,附加碳(C)粉有利于幼苗根的生长。结论利用厚叶岩白菜茎尖离体快繁,植株遗传性状稳定,增殖倍数高,可为厚叶岩白菜的再生体系研究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的积累规律,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适时采收、药用部位的扩展、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时期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丹参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均含有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这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3种有效成分在根、茎、叶中呈现不同的积累规律;就同一部位而言,同一种有效成分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总体上白花丹参各药用成分含量大于紫花丹参.结论 丹参根、茎、叶、花序中均含有较高的总丹参酮、总酚酸和总黄酮,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在药用成分含量较高时期分别采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穿心莲药材最佳采收期,为穿心莲规范化种植(GAP)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GAP基地穿心莲药材不同生长期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比较不同部位(茎、叶)中内酯含量差异。色谱条件为:Lichrospher R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6 nm和254nm。结果 不同生长期穿心莲药材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成分含量在8、9月份较高,即花蕊期至开花前期;对于同一批药材不同部位比较,叶含量明显高于茎。结论建议穿心莲药材按物候期采收(即花蕊期至开花前期);药用部位以叶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王不留行不同生育时期中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及黄酮苷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称重法测定王不留行不同生育期干物质含量变化,高效液相法测定王不留行植株不同部位的黄酮苷含量。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将王不留行整个生育期划分为七个时期,王不留行单株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种子中的黄酮苷显著大于茎、叶中的含量,茎、叶中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在4月份较高,成熟期种子中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为0.410%,占单株总积累量的91.2%,显著大于茎、叶中的含量和积累量。结论以王不留行和黄酮苷积累量为王不留行的收获目标,种子为收获部位与药典一致,但其地上部位也含有黄酮苷,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随清  李君  陈颖  彭丽彬  张家鸿  米方田  张立德 《中草药》2009,40(9):1486-1488,1348
目的 研究红凉伞中化学成分岩白菜素的积累动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量,色谱柱:Hypersil ODS(250 mm×4.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回归方程为y=1 406.0 X+7.219 61,r=0.999 9,线性范围:1.00~12.01μg,平均回收率为101.17%,RSD1.67%(n=5).结果 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量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部位岩白菜素的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根、叶、茎、侧枝、果丙、花、果壳、种子;一年生长期内在5月份红凉伞根、茎、叶中岩白菜素的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不同生长年限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 红凉伞中岩白菜素的积累动态将为研究红凉伞生物特性的形成及红凉伞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质量并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1批广西不同产地和其中3个产地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的量。色谱柱为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0.002mol/L三乙胺,pH 7.5)(64∶36),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广西不同产地21批大叶钩藤药材钩藤碱量均较高,但产地间差异较大;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的动态积累略有差异。结论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质量均较好,但质量随产地不同而异;大叶钩藤药材一年四季均可采收。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8,(11)
目的测定水马桑根、茎、叶、花中秦皮素、东莨菪内酯的含有量。方法水马桑提取液的HPLC分析采用Cosmosil 5C18-MS-Ⅱ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 25%冰醋酸(30∶70);体积流量1. 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9 nm。结果秦皮素、东莨菪内酯均在40~6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8、1. 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 27%、97. 14%,RSD分别为0. 98%、1. 51%。在4种部位中,秦皮素含有量依次为茎叶根花,东莨菪内酯含有量依次为叶根茎花。结论从化学成分、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水马桑可考虑以茎叶入药(与根同等)。  相似文献   

13.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7,(7)
目的考察多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polyphylla与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积累差异。方法 HPLC法测定多叶重楼根、叶、茎中4种重楼皂苷含有量,建立2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对2种植物不同部位中各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居群多叶重楼中各重楼皂苷含有量及其总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根中未检测到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Ⅰ、Ⅱ平均含有量最高;叶中重楼皂苷Ⅶ平均含有量和总含有量最高;茎中仅检测到重楼皂苷Ⅶ,总含有量最低。多叶重楼和云南重楼根的相似度较高,叶和茎较低。根据不同部位重楼皂苷总含有量,样品可分为3类。结论可考虑将多叶重楼作为云南重楼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HPLC-MS测定岩白菜中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2‰甲酸水,以0.8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10 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测定。结果 岩白菜中9种成分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能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2%,100.0%,99.8%,99.9%,97.9%,101.2%, 99.8%,101.7%,102.4%。RSD分别为0.80%,3.06%,2.72%,3.28%,3.58%,1.44%,0.95%,0.96%,0.4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岩白菜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黄瑞松  张鹏  覃冬杰  朱意麟  刘婧 《中成药》2012,34(4):710-713
目的 分析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植物不同部位所含钩藤碱.方法 应用HPLC分别对21批不同产地大叶钩藤植物的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主杆和叶的钩藤碱进行测定,并分析评价各部位的药材质量.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02mol/L三乙胺,冰乙酸调pH至7.5)(64∶36),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21批大叶钩滕植物中的上述各部位均可检出钩藤碱成分,整体上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和主杆各部位含有量相近,叶含有量大于上述四个部位.结论 大叶钩藤植物的不同部位均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应当物尽其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攀茎钩藤钩藤碱成分的动态积累情况,为确定该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产地不同时期的攀茎钩藤样品进行钩藤碱含量测定,色谱柱:Gemini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002 mol/L 三乙胺,用冰乙酸调pH 7.5)=64:3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不同时期采集的样品钩藤碱含量在0.009%~0.016%范围,其中1~5 月份样品含量较高,6~12月份含量较低.结论 攀茎钩藤药材钩藤碱成分的动态积累随着采集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该种药材以1~5 月份采集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钩藤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8批不同产地钩藤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含量。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8.0)(60∶40),柱温25℃,进样量20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6 nm。结果8批不同产地钩藤药材中均能检测出异钩藤碱,但产地间差异较大;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的含量:主杆>带钩茎枝>无钩茎枝>无茎枝钩>叶。结论钩藤不同药用部位大部分含异钩藤碱成分,为扩展钩藤植物的药用部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猫豆各部位不同生长期左旋多巴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的RP-HPLC方法测定猫豆中左旋多巴,考察白花和紫花猫豆种子、茎、叶、花、豆荚、根中左旋多巴的含量及其不同时期的变化,以确定猫豆的适宜药用部位、最佳采收期和栽培品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色谱柱:瓦里安公司Polari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液(10∶90,pH3.38)用于分析种子、花、叶、茎、根中L-Dopa含量,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液(5∶95,pH3.17)用于分析豆荚中L-Dopa含量;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猫豆种子中左旋多巴含量最高,其在荚果成熟并开始干燥时含量最高,白花猫豆左旋多巴含量比紫花高。结论:建议猫豆采收期为荚果成熟开始干燥时;栽培品种为白花猫豆。  相似文献   

19.
张萍  孔维军  鄢丹  王晶彬  任永申  赵艳玲  肖小河  周旭 《中草药》2010,41(11):1901-1904
目的建立客观评价淫羊藿药材质量差异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μL,建立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淫羊藿药材不同生长部位(茎与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不同生长部位中淫羊藿苷的量。结果 淫羊藿药材不同生长部位(茎与叶)的HPLC指纹图谱和淫羊藿苷的量存在差异,从其叶和茎的特征指纹图谱中分别提取出19和10个共有峰,且叶中淫羊藿苷的量是茎中的4~8倍;叶与叶、茎与茎之间的化学特征存在差异,叶与茎化学特征差异最显著。结论建立的淫羊藿苷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好,可表征淫羊藿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淫羊藿药材的质量研究和建立淫羊藿药材的商品规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 Exactive Focus MS/MS)对秦岭岩白菜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选择秦岭岩白菜的75%甲醇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RP18色谱柱(2.1 mm×150 mm,2.6 μm),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40 min,5%~95%A;40~45 min,95%A),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质谱分析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80~1 200。结果 共鉴定出了66个成分,包括游离氨基酸2个、岩白菜素类7个、黄酮类15个、有机酸类15个、糖苷类25个及其他类2个。结论 该方法可系统、准确、快速地对秦岭岩白菜药材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其中8个成分(琥珀酸、熊果苷、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岩白菜素、儿茶素、绿原酸和咖啡酸)与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51个成分为首次在秦岭岩白菜中发现,28个成分为首次从岩白菜属植物中发现,可为秦岭岩白菜药效物质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