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测定厚叶岩白菜组培再生植株、种子苗和野生苗不同部位岩白菜素和儿茶素的含量,为人工种植厚叶岩白菜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对不同厚叶岩白菜苗的主根、须根和叶片等不同部位中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分析比较.结果 厚叶岩白菜不同部位的岩白菜素、儿茶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主根和须根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较高;但组培苗和种子苗与野生苗中的岩白菜素和儿茶素含量差别不大,甚至组培苗叶片岩白菜素含量高出种子苗和野生苗1倍;而儿茶素的含量组培苗主根、须根均高于种子苗和野生苗含量3倍左右.结论 该研究表明采用组培或种子人工种植的厚叶岩白菜其有效成分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滇产岩白菜中熊果苷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云南境内不同岩白菜居群的熊果苷含量,筛选出优良种源和最佳利用部位。方法:应用HPLC,色谱柱SB-C18,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1 mL.m 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0℃。结果:同一居群的不同部位间熊果苷含量差异悬殊,叶片叶柄根根状茎;不同居群的叶片中的熊果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介于6.36%~1.51%;不同居群的根状茎中的熊果苷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1.72%~0.40%。结论:叶片是提取熊果苷的最佳部位;兰坪老君山居群是开发利用岩白菜中熊果苷资源的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3.
岩白菜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岩白菜药材的质量标准,为新版《中国药典》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建立岩白菜药材中岩白菜素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在选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岩白菜素同其他成分达到较好的基线分离,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0.56%,规定药材岩白菜素的含量不得低于8.2%。结论:实验方法简单、快速、可靠,能有效鉴别和评价岩白菜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秦岭岩白菜的化学成分(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秦岭岩白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儿茶素(3)、没食子酸(4)、熊果苷(5)、岩白菜素(6)、4-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7)、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8)、邻苯二酚(9)、丁香酸(10)、槲皮素(11)和芦丁(12).结论:化合物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王军宪  吕修梅 《中药材》2005,28(1):23-24
从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 T.P.Wang的地下部分又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Ⅶ),7-O-没食子酰基-( )-儿茶素(Ⅷ),9-十六碳烯酸(Ⅵ)和茴香异丁酯(Ⅸ),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Ⅵ和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白菜中岩白菜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岩白菜中有效成分岩白菜素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量1.0mL/min,柱温30℃。结果岩白菜素在0.0381~0.190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2.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岩白菜药材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9,(7)
目的探讨岩白菜中熊果苷的积累动态。方法熊果苷6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Hyper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结果 8个不同部位中熊果苷含有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依次为成熟叶老叶幼叶叶柄一年生根状茎三年生根状茎二年生根状茎根。8个采收时期各部位熊果苷含有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其积累高峰在秋季。结论岩白菜最佳利用部位为成熟叶,最佳采收时期为秋季,此时熊果苷含有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岩白菜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绍平  黎其万  王金香 《中草药》2004,35(6):693-695
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Hook. f. et Thoms)Engl.属虎耳草科岩白菜属(Bergenia Moench)植物,是提取岩白菜素的主要野生药用原料。据调查和资料显示,全世界岩白菜有10种,中国有7种。分布于云南的主要有岩白菜、舌岩白菜。近期发现的还有天全岩白菜和淡红岩白菜(新变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HPLC-MS测定岩白菜中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 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2‰甲酸水,以0.8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10 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测定。结果 岩白菜中9种成分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能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2%,100.0%,99.8%,99.9%,97.9%,101.2%, 99.8%,101.7%,102.4%。RSD分别为0.80%,3.06%,2.72%,3.28%,3.58%,1.44%,0.95%,0.96%,0.4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岩白菜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佳工艺.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岩白菜素的含量为指标,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乙醇浓度及用量等因素对岩白菜素收率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佳条件.结果:在萃取压力为15 MPa,萃取温度为55 ℃,分离压力为6 MPa,分离温度为40 ℃,乙醇的浓度为70%的条件下所得提取物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最高.结论:在提取的最佳参数组合下,提取物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达12.4%,该工艺条件适宜岩白菜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李凤  魏胜利  王文全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703-1706
目的:分析比较黄芩药材主、侧根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黄芩品种系统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繁殖以保存优良种质,而采用侧根估测整体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芩中5个主要的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药材主、侧根中5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侧根与整体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黄芩主根上部、主根下部、侧根及整体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根下部的黄芩素、汉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含量与主根上部差异显著;侧根中只有汉黄芩素的含量与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侧根与整体之间各成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除汉黄芩素的决定系数较小外,其余化学成分均较高.结论:黄芩药材主、侧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分布较均匀,在黄芩品种系统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繁殖以保存优良种质,可采用侧根估测黄芩整体的黄酮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虎耳草根、茎、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贵州不同地区虎耳草根、茎、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差异,为其合理用药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虎耳草不同部位的主要药效成分岩白菜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贵州不同产地虎耳草的同一药用部位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同一地区产的虎耳草不同部位岩白菜素的含量也不尽相同,叶子中岩白菜素含量高于茎中,根中的岩白菜素含量最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虎耳草根、茎、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稳定、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虎耳草全面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中芪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而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桑树中3个主要的芪类成分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桑树药材各部位中主要芪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桑树药材各部位间及与主根根皮中的芪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结果: 桑树药材各部位间所含3个芪类成分含量大部分显著相关.在与主根根皮的关系中,桑树药材各部位所含氧化白藜芦醇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除了一年生枝条髓,各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均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一年生枝条树皮与侧根所含桑皮苷A含量与主根根皮中含量显著相关.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桑树药材各部位与主根根皮之间的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呈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 桑树药材各部位中的芪类成分含量分布大部分显著相关,在富含芪类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生长繁殖,可以采用桑树其他部位芪类成分含量估测主根根皮的芪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贵州虎耳草的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贵州虎耳草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并结合虎耳草现行质量标准对贵州虎耳草品质进行对比研究,为虎耳草质量控制方法的提升和GAP规范化种植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虎耳草中没食子酸、岩白菜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贵州各地虎耳草药材中岩白菜素明显高于现行质量标准中最低含量限度0.080%,没食子酸的平均含量为0.121%,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虎耳草药材中没食子酸和岩白菜素含量均具有一定差异。结论:该研究运用多种成分指标来综合判断虎耳草质量,为虎耳草质量控制方法的提升和GAP规范化种植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100%,80%,60%,40%,20%)天全岩白菜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探讨了天全岩白菜对不同光强环境的生理适应机制,为天全岩白菜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全岩白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新叶叶长、叶宽、新叶数量、新叶叶面积、鲜重、干重、比叶重及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生长和形态指标值在100%,80%,60%处理下均高于40%,20%处理,且60%处理除比叶重外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100%,80%,60%处理下均高于40%,20%处理,叶绿绿a/b值在40%,20%处理下高于100%,80%,60%处理;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100%,80%,60%处理下均高于40%,20%处理;MDA含量在40%,20%处理高于100%,80%,60%处理;其中叶绿素(a+b)、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在60%处理均最高.MDA含量在60%处理最低.结论:60%处理天全岩白菜生长最好,其次是100%,80%处理,40%,20%处理天全岩白菜生长差.  相似文献   

16.
陈屏  雷军  许旭东  杨峻山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05-2107
目的:深入研究小叶云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小叶云实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分得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筛选。结果:鉴定了6个高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分别为eucomin(1),intricatinol(2),8-methoxybonducellin(3),bonducellin(4),8-methoxyisobonducellin(5),3-(4-methoxybenzyl)-5,7-dimethoxychroman-4-one(6),并对从小叶云实中获得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me-thoxyisobonducellin,intricatinol,岩白菜素,金丝桃苷和11-没食子酰岩白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乙型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道地、非道地黄芩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产地、生长方式(野生栽培)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黄芩道地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的黄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成分组峰面积模式对指纹谱数据进行评价. 结果: 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指纹谱轮廓特征明显不同.现代道地产区河北承德的黄芩指纹谱除内蒙古赤峰(现代非道地产区)的样品指纹谱特征与其相似外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地;古代本草上所记载的黄芩产区甘肃庆阳,陕西延安,山东临沂,山西长治、晋中的黄芩样品化学特征相似;现代非道地产区甘肃定西、陇南,陕西商洛的黄芩药材指纹谱特征相似;野生黄芩的阿替苷含量高于栽培黄芩. 结论: 利用指纹图谱轮廓特征可对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进行鉴别区分,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芩药材质量控制,以及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的药性药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芍药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丹皮酚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赤芍与白芍的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栽培和野生芍药为材料,分别采用直接干燥、水煮后干燥、去皮后水煮干燥、水煮后去皮干燥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各类材料7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野生芍药的芍药苷和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芍药,而栽培芍药的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野生芍药,二者在上述3种成分含量的相对差异受加工方法影响较小。采用水煮后干燥、去皮水煮后干燥、水煮去皮后干燥处理会导致栽培和野生芍药的苯甲酸和丹皮酚含量降低为痕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处理下的栽培和野生芍药截然聚为两大组。结论:赤芍和白芍的药效成分含量差异主要来源于其本身的差异,受加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