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析患者心脏病变的发生原因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心脏病变是影响透析患者病死率和罹患率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以及左心室的心肌病变 ,可造成冠状动脉灌注不良 ,影响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使心力衰竭、缺血综合征、心律失常、透析中低血压等发生率显著增高 ,造成患者寿命缩短、死亡率升高。慢性肾衰伴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肌病变患者死亡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凝血因子异常、缺少活动等都是心脏病变常见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 ,慢性肾衰患者还常伴有尿毒症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异常 ,如高血容量负荷、贫血、营养不良、尿毒症、脂质异常、高同…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慢性肾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促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重要因素。终末期肾衰病人约80%以上合并高血压,血液净化疗法可在数周及数月内使多数尿毒症患者的血压降为正常.10~20%的透析患者虽经有效透析仍存在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就成为维持性血透病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主要伤亡原因。因此研究慢性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措施对透析病人的长期存活是十分重要的. 终末期肾衰(ESRD)高血压发生机理一、容量机制:即容量依赖性高血压.许多肾衰病人,高血压与细胞外液容量和总体可交换钠(NaE)增高有关,血压与容量及总体可交换钠成正相关.体钠成为主要的血压调节因子.但钠潴留与容量扩张引起高血压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二、肾素血管紧张素和水钠平衡之间相互作用的异常。尿毒症病人,即使摄入中等量的钠盐(100  相似文献   

3.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的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逐渐提高。但是尿毒症心脏并发症仍是终末期肾衰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用腹膜透析(P  相似文献   

4.
腹膜平衡试验在临床上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平衡试验在临床上的运用俞雨生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平衡试验;慢性肾衰随着腹膜透析(PD)装置的不断改进,腹透合并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而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所选择的腹透剂量及方式无法与其自身腹膜的病理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尿毒症性急性肺水肿是常见的急症之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少尿期的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也是慢性尿毒症、终末期肾衰维持性透析病人的首位死亡原因。据统计,在慢性透析病人中,25~40%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尿毒症性肺水肿在处理上有其特殊性,若按一般肺水肿的方法来治疗,常常  相似文献   

6.
长期睡眠紊乱可改变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使血中升血糖激素、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引起胰岛素抵抗、肥胖等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升高.同时,糖尿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递质异常,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心理负担等,都极易影响患者的睡眠模式和质量,引起睡眠紊乱.糖尿病与睡眠紊乱关系密切,改善睡眠质量可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起到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所并发的骨病,包括纤维性骨炎、骨软化、骨质疏松、骨硬化及软组织钙化等。经骨活检证实,凡作透析的肾衰患者凡乎都有骨组织学异常。Roux 等报告来自3个不同透析中心的103例慢性肾衰患者中,101例呈现骨组织形态学异常,其中以纤维性骨炎(68%)、骨软化(40.7%)及骨质疏松(50.2%)为最常见;且半数以上骨组织学异常为复合性病变。发病机制与继发于肾衰的内分泌紊乱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及维生素 D 分泌及代谢的改变有关,尚与代谢产物如中分子物质、磷和重金属等的积蓄和透析对机体及骨代谢的直接影响有关。近10余年来随着透析治疗的普及、尿毒症患者寿命的延长和维生素 D 代谢研究的深入,对本病的研究随之深入,其发病率有所增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病 (complexdisease) ,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种代谢异常并可在病程进展中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 ,从而致残致死。糖尿病分 1型和 2型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 ,防治可不相同 ,但其临床表现、并发症、结局和预后等基本相同。 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 (90 %以上 ) ,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 ,导致代谢异常 -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失常 ,包括心血管系统 ,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微血管病变 (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心肌病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 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及干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常见并发症,且与患者死亡率及患病率显著相关。慢性肾衰(CRF)患者透析前PEM发生率在20%~80%之间,进入透析后营养状态得到部分改善,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PEM,发生率约为23%~73%。PEM指的是由于营养物质摄人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机体蛋白贮备减少,伴或不伴脂肪减少及机体功能下降的一种状态。目前对于营养不良发生原因,及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死亡率之间关系有很多研究,但很多问题仍未有明确结论。本文对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原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防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正夏思良(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 210048)高血压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着血糖、血脂等一系列代谢的异常,高血压的发病率在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患者中远高于正常人群,胰岛素抵抗则是它们之间的病理生理基础。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靶组织对胰岛素生物反应性降低甚至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减少和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减少。胰岛素抵抗易导致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而造成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以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1〕。高血压与慢性肾衰关系密切,二者互为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防治慢性肾衰合并高血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我院将硝苯地平缓释片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2.
感染是肾功能衰竭(以下称肾衰)患者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未经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中患有各种感染者达60%.且其中38%的患者因此而致命。感染与肾衰及免疫损害之间的关系未搞清。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正在透析的肾衰患者对感染的白细胞反应性有缺陷,认为这是尿毒症患者免疫受损状态的一种表现。作者通过慢性肾衰的动物模型,研究诱发感染和白细胞反应之间的关系。分别对正常鼠和尿毒症鼠诱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透析患者感染导致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感染仍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因。慢性终末期肾衰患者较高的感染发生率一定程度上提示患者存在着免疫缺陷。尿毒症毒素能引起免疫系统紊乱从而继发炎症或感染,血液透析又加剧了炎症状态。因此,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缺陷产生机制及常见感染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血液透析患者免疫缺陷的机制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可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反应,如补体、单核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反应活性氧、碳酰基及一氧化氮产生等,这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感染易…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的终末阶段。其常见并发症有尿毒症心肌病变,高血压和严重贫血。后者可明显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本文仅就尿毒症贫血患者血清蛋白浓度变化的某些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标准本组35例52例次,男22例,女13例,年龄18~58岁。按血肌酐持续>442μmol/L (5.0mg/dl)、内生肌酐清除率<25ml/min为慢性肾衰尿毒症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5.
肌肉脂肪变性是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慢性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对肝脏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具有负面影响。肌肉脂肪变性暂无诊断金标准,CT为常用的诊断方法。慢性肝病并发肌脂肪变性的机制是多样的,高氨血症、循环中组织蛋白酶D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慢性系统性微炎症等在慢性肝病肌脂肪化中起重要作用,尽早对其进行干预可改善预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肌脂肪变性的特点、诊断方法、发病机制、治疗与干预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应用Braun腹透直管系统治疗了各类尿毒症患者31例,平均年龄38.6岁,其中急性可逆性肾衰7例,慢性不可逆性肾衰24例,全部为开始透析治疗者。透析前SCr均>707μmol/L,总观察时间126病人月,观察期间发生腹膜炎4例,均为慢性肾衰患者,腹膜炎总发生率31.5病人月,慢性肾衰者腹膜炎平均发生率为29.6病人月。管道相关性并发症3例次/31例(9.93%)。作者认为,该系统应用方便,安全性较好,且较经济,可作为我国慢性肾衰患者维持性透析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体重指数与初诊2型糖尿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肥胖程度与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体重指数分为3组,分别比较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水平及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结果低体重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下,HbA1C。及空腹血糖增高。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超重组易伴发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大血管病变,而低体重组微血管病变尤其是视网膜病变较为突出。结论对于初诊的低体重患者,应尽早补充胰岛素并及时筛查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对于超重患者应强调减肥、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特征 ,为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与此相伴的其它胰岛素抵抗成分 ,如高血压、腹部肥胖、脂质紊乱等相互作用 ,共同促进冠心病的危险。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约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人数的2/3。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慢性低度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血管钙化和高凝状态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可加快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心脏病的进展。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可导致心功能异常并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本文综述了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当前及未来潜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强化疗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尹广黎磊石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DN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今,在美国透析治疗的终末期慢性肾衰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