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诊内科抢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希望能对本地区急诊、急救工作的合理安排和科学管理,以及医疗防治重点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对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2004-2007年2634例内科急救患者进行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疾病种类及病因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1448例,女性1186例,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61~70岁组病例最多。发病原因排列前三位的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毒;心血管疾病以冬春季节最多。其中急性中毒者患者以年轻女性安眠药中毒多。结论通过对急诊病例的分析提出:急诊内科急救工作的重点;急诊内科的医学模式转变;急诊内科专业医师培养应向“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红旗 《中外医疗》2013,32(7):18-19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的分布流行特征。方法对120例急诊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种类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急诊内科患者中平均年龄61.28岁,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达到了56.67%(68/120)。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为71例,所占比例59.17%(71/120)。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脑梗,所占比例54.17%(65/120),发病时间集中于夏秋季。发病率较高的其次为脑出血,所占比例为31.67%(38/120),发病季节集中于春冬季。结论急诊内科脑血管疾病中,脑梗、脑出血发病率较高,不同疾病的发病高发期也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都会影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急诊内科老年患者疾病分布特征,为进一步防治老年性疾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 2010年12月我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急诊内科门诊就诊的1023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急救老年人数4262例,占41.6%,高于其它年份;70~80岁患者比例较大33.9%(3468/10235).2007 ~2010年急救老年患者的病种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多脏器功能不全较为常见,结论:老年急诊救治以心脏、神经、呼吸和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主,呼吁老年人加强心脑肺部保健.随着多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增加,急诊危重症治疗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14例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和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14例昏迷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急诊内科患者昏迷原因及应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将214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对照组114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昏迷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214例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常见原因有:急性中毒105例(49.07%)、脑部疾病74例(34.58%)、糖尿病并发症26例(12.15%)与其他疾病9例(4.21%)。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治疗后死亡26例(12.15%),主要的死亡原因有:脑部疾病、急性中毒与糖尿病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低于对照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主要原因是急性中毒、脑部疾病与糖尿病并发症等,急救护理应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昏迷死亡为目的,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吸氧、开通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检查与急救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内科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科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应用病种软划分聚类分析和病种病例均值偏离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急诊内科就诊的2674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月份等临床资料。结果 (1)急诊内科病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10 743例(40.17%)、心血管疾病8376例(31.32%)、神经系统疾病2817例(10.53%)。(2)急诊内科就诊的男性患者16 561例,占61.92%,女性患者10 184例,占38.08%,男女比例为1.6:1,男性以61~岁年龄段最多,女性以71~年龄段最多。(3)急诊内科全年以8月和1月份就诊最多,分别为2521例(9.43%)和2505例(9.37%),10月份就诊最少,为1 740例(6.51%)。结论急诊患者病种、性别、年龄及月份分布均有一定特点,应合理地进行急诊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张丽 《中外医疗》2013,(32):47-48
目的研究急诊内科中老年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急诊内科自2011年4月—2012年10月诊治的16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5-82岁。对以上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脑血管疾病75例占总数的46.9%,急性中毒40例占总数的25%,急性心血管疾病15例占总数的9.4%,低血糖昏迷10例占总数的6.3%。结论急诊内科中老年患者昏迷以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急性中毒为主,诊治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询问既往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由于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一定要快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病人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总结救治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内科共收治328例,调取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死亡患者纳入死亡组,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男女比例1.98:1.00,脑出血21.6%、低血糖19.2%、脑梗死10.4%、乙醇中毒6.7%、,不同男性、年龄段病种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就诊时间25min~11h、平均(4.2±1.2)h。入院明确诊断时间30min~32h、平均(2.5±1.0h);死亡率25.3%;死亡者脑出血、重度昏迷率高于存活者,低血糖、急诊科苏醒率、有自救措施率低于存活者,死亡者年龄、发病致就诊时间、明确诊断时间高于存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昏迷以脑血管病、代谢或中毒为主,病谱与患者年龄、性别存在相关性,死亡率高,死亡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与救治对策。方法:选择急诊内科昏迷患者80例,对患者开展有效的诊断与救治措施进行总结,并分析导致昏迷发生的原因与救治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检查后,80例患者中急性中毒33例(41.25%),心血管疾病24例(30.00%),脑血管疾病14例(17.5%),糖尿病患者9例(11.25%),其中,急性中毒引发的昏迷情况最多。开展急救治疗后,急性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91%,心血管疾病成功率为62.5%,脑血管疾病成功率为71.4%,糖尿病成功率为88.89%,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最高。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通常比较复杂,常见原因为急性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等,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救治是决定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在临床收治患者时需着重加强开展的具体方式与措施,提高急救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依托型急救中心急诊内科收治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与急救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急救中心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500例,收集患者全部详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特点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50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52.2%,男性患者占47.8%;患者平均年龄为(33.6±10.5)岁;酒精中毒占58.6%,药物中毒占21%;酒精中毒以男性为主,药物中毒以女性为主,年龄均集中在29岁及以下;口服中毒患者占93.6%,吸入中毒患者占6.4%;轻度中毒患者占32.6%,中度占48.8%,重度占19.4%。结论急性中毒整体上没有性别差异,但部分具体中毒类型上存在性别差异,急救中心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成都双流机场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发病时间、发病季节、发病原因和死亡情况等,探讨机场急救患者的患病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出诊病历共1523例,描述性分析院前急救患者发病相关因素与其患病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1)双流机场院前急救患者,男776例,女747例,男女比例1.04:1;年龄1~85(44.56 ± 16.68)岁.2)排名前5的疾病是:外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诊高峰期在6~8月和11月~次年1月,平均出诊169次/月.外伤以6~9月最多,主要为车祸伤,其次为意外伤害;神经系统以2、6月较多;消化系统疾病以7月居多;呼吸系统以7、12月居多;心血管系统以8、11月较多.3)医务人员出诊到达时间(6.01 ± 1.26)min.4)死亡12例,其中,2例为肿瘤晚期病人,6例为心脏性猝死,4例为脑血管意外.结论 机场院前急救主要以外伤为主,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应加强病患多发季节和对应航班的保障工作,加强意外伤害管理和防治,以及加强乘机相关疾病的旅行宣讲.暑运期间、西藏自治区旅游旺季为旅客疾病多发时间段,意外伤害为机场等公共场所特殊高发病种,通过对机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特点调查分析,有利于急救人员针对性培训,做好旅行医疗宣讲,更好地分配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11.
沈雪梅  汤道雄  罗维 《四川医学》2013,(10):1565-1566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抢救的危重症疾病谱和抢救成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回顾分析方法将2003~2012年10年中在急诊科抢救的5263例危重患者分2个时段和3个年龄组,比较疾病谱构成比和病死率.结果 ①10年中危重症疾病谱中神经系统疾病、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构成比增高,分别居第一至第三位;②疾病谱中居第一位的疾病,在青年组和中年组均为创伤,老年组第一、二位分别为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③急诊科抢救危重病成功率逐年上升,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的病死率的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创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死率仍居前二位.结论 急诊科抢救的主要危重症是创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建立完整的急救体系和机制,重点开展对主要急诊危重病种的联合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医院急诊脑血管意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脑血管意外的防治和加强学科建设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方法对急诊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处行政区、就诊时间、抵院方式、去向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全年有946例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男女之比为1.53∶1,年龄为57.93±19.23岁。高发年龄组为60岁~、70岁~两个组。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利用市“120”急救中心或医院救护车来诊者占52.64%。脑梗塞占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的56.98%。收住院率占82.98%。结论①急诊患者是脑血管意外住院病人的主要来源,脑血管意外是神经科疾病的主要病种。②普及公众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加强院前急救与转送工作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18例急诊患者死亡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死亡的病因,探讨降低急诊死亡率的途径。方法收集某院急诊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1997年-2011年10月急诊死亡218例,其中院前死亡89例(40.8%)急诊科死亡129例(59。2%)。急诊死亡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24.3%)、脑血管疾病(17.4%)、猝死(15.6%)、创伤(13.3%)及肿瘤(12.8%)。结论应重视院前急救,加强防治心脑血管病和肿瘤,降低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弄清县市120院前急救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及医院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分析本院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院前急救资料。结果:全年出诊3401次,救治患者3019人次,死亡141人;无效出诊619次,占出诊比例的18.2%;欠费755次,占出诊比例的22.2%;呼救比较集中在上午8时后至晚上24时前,中位数16.471;急救半径中位数9.55km;急救反应时间中位数是18.24m in;院前主要疾病依次是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毒、小儿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院前死亡前五位的病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呼吸系统疾病、中毒及溺水;儿科出诊以新生儿、婴儿及学龄儿童为主。结论:创伤是第一位的出诊原因,心脑血管疾病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新生儿疾病是小儿内科第一位的出诊原因。县市级医院的急救培训应以创伤急救、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救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1205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布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急救中心近两年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出诊救护车院前急救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8个月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1205例,男女比为1.56:1;年龄(42.06±19.53)岁;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居前5位;每天12:00—16:00和20:00~24:00为出诊高峰时间;急救半径分布不同与出诊地点有一定联系。结论: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可根据疾病分类和疾病谱为依据进行重点培训,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叶自力  彭军 《中外医疗》2011,30(7):42+44-42,44
目的探讨中老年急症的种类、特点以及影响病死率的因素。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内科急症患者(〉50岁)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组患者急症的种类、特点及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组中老年急症以脑血管病最多,占32.5%(27/80),其中大多为脑溢血;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占30.0%(24/80),其中大多为冠心病;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占17.5%(14/80),其中大多为肺心病。影响内科急症因素为年龄、环境、情绪、生活习惯。结论中老年人脑血管、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的患病率较高,应较强对该类疾病的预防,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鄢涛  王森  谭鸿  姜伟  刘辉  李远建  胡壮俐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23-1925,F0003
目的了解德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选用德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救护记录单为调查表,调查对象为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德阳市急救中心所有院前急救患者,共16 265例,采用现况研究。结果①16 265例患者平均年龄(45.23±17.46)岁,男女性别比为1.18∶1,职业以工人(38.26%,6223/16 265)最多。院前急救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分别为(1.89±0.82)min、(14.22±5.23)min、(14.33±4.34)min、(13.12±4.35)min。院前急救病种前5位是创伤(38.80%,6311/16 265,)、脑血管病(18.73%,3047/16 265)、心血管病(17.54%,2852/16 265)、呼吸系统疾病(9.67%,1573/16 265)、中毒(6.00%,975/16265)。院前急救病例一年中以冬夏季最多(62.99%,10 245/16 265);一天中以昼多夜少分布,高峰时间是8:00~24:00(86.74%,14 108/16 265)。院前急救出诊半径为(8.15±3.25)km,区域分布以市区为主(52.36%,8517/16 265),城郊与农村次之。②死亡病例与非死亡病例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时间死亡病例比非死亡病例明显延长(P〈0.05);院前死亡病例以〉60岁最多,占54.30%(638/1175);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疾病(28.34%,333/1175)、心血管疾病(24.94%,293/1175)和创伤(22.38%,263/1175)为主。结论德阳市院前急救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本调查为德阳市院前急救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恶化率和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2007—2012年近5年内病例,患者伴随心肌梗死10例,患者伴随脑血栓20例,常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随机在这些患者中选取45名入院确诊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急救治疗的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45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15d,比较两组恶化率及死亡率。结果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过院前急救的恶化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在入院前未进行急救辅助治疗的患者。结论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入院前的诊断后实施急救,对降低其突发死亡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血液流变学异常对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对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180例血流流变学异常者的门诊及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血液流变学异常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高血压病发病率为最高达70.0%,冠心病次之占5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异常者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老年人定期检测血流变学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