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目的 探索兔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处理的适宜方法,建立适合细胞移植研究的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 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在自主呼吸条件下,不用呼吸机支持,迅速开胸行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结果 心梗造模组胸前导联V2、V5,ST段有一定程度的抬高,心肌酶谱升高.结论 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2.
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是临床多发而复杂的综合征 ,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 ,而缺血性心肌病是心衰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本实验研究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主干 ,造成左心室大面积心肌梗死 (心梗 ) ,长期存活形成慢性充血性心衰模型 ,为心衰的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 雄性 SD大鼠 ,体质量 2 0 0~ 30 0 g,上海中科院生化所提供。1.2 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方法 实验组大鼠 (2 0只 )乙醚吸入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内径为 0 .3mm硅胶管的钝圆形前端放置于大鼠的舌体与上颌之间 ,连接微量人工呼吸机 (第二…  相似文献   

3.
一种慢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慢性心肌梗死大鼠实验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经口气管插管,经左胸第3、4肋间钝性分离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果本法存活3周以上大鼠可达80.8%。结论本技术操作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用10%水合氯醛麻醉SD大鼠,缝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形成与临床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结果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肉眼下心尖部颜色为白色或是灰色。组织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梗死区域心肌细胞排列无规律、不紧密、紊乱,细胞核固缩变形、碎裂。结论本实验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简单,创伤小,成功率较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实验用兔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适合于磁共振成像(MRI)实验用免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耳缘静脉建立麻醉和给药通道。在剑突上方2cm处经胸骨正中人路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24h可发急性阻塞性心肌梗塞,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再灌注1—2h可发急性再灌注心肌梗塞。用硝荃四氟唑蓝(TTC)染色技术证实心肌梗塞病灶。结果 成功制作兔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并取得心脏MRI形态和功能图像。结论 兔最适合制作供MRI实验用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经剑突上方胸骨正中人路可以减少胸膜损伤.提高模型制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改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后快速右室心内膜起搏的方法尝试建立急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完全结扎犬前降支和进行快速右室起搏,使心输出量(CO)较基础状态稳定地下降25%和50%.分别测定基础及心输出量下降状态下的血压(AP)、血氧(SaO2)、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肺毛压(mPCWP)、系统血管阻力(SVR)值并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腔大小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结扎LAD和快速右室起搏后CO较基础状态均稳定地下降25%和50%,C0降低25%和50%时,mRAP、mPCWP、SVR均显著升高,AP、SaO2均显著降低:心脏各腔室明显扩大,LVEF显著降低。结论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快速右心室起搏可成功制作急性心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乌胶囊抗实验性溃疡作用及其他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和冰乙酸致大鼠慢性溃疡的动物模型观察地乌胶囊抗胃溃疡的药理作用。结果:明显抑制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形成;对冰乙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抑制大鼠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具有明显镇痛、抗炎及解痉作用。结论:地胶囊具有抗实验性溃疡作用,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手术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方法 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结扎胆总管末端;对照组:按Nevalainen法,结扎胆总管开口远、近各1cm的十二指肠;正常组:正常Wistar大鼠。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0、24、48h采血测定血清淀粉酶、血清钙及血糖,观察胰腺大体病理变化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显高于正常组,血清钙显低于正常组,而血糖差异不显。结论 经生化分析及组织学检查提示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Anti-TNF-mAb)和硝酸甘油对持续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白鼠随机分为五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以活结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造成持续阻断冠脉血流。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结果:凋亡细胞原位标记与半定量分析表明,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处理组、硝酸甘油组与持续缺血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降低。结论:持续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预处理、硝酸甘油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开胸结扎冠状动脉与微创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异同.方法 选用贵州小型猪,分别应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法与微创法,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血流,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比较观察两种方法 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异同.结果 两种方法 均可以成功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冠脉造影无显著差异.开胸结扎法造模后动物心肌酶升高水平与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水平变化有差异.微创法应用造影剂可能会有一过性肾功能损伤.结论 微创法对实验结果 干扰较小,与临床条件相近,是很好的造模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溶血磷脂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分支结扎制备AMI动物模型。将60只Wistar大鼠分成5组:假手术组,AMI动物模型组,AMI动物模型给LPA组,AMI动物模型给G蛋白受体阻断剂百日咳毒素(PTX)组,AMI动物模型给PTX及LPA组。记录各组大鼠体表心电图,将心率和室早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AMI动物模型组的心动过速发生率和单位时间内室早次数与假手术组比明显增加(P<0.01),AMI动物模型给LPA组的上述2项观察指标较AMI动物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后2组结果显示LPA的上述效应明显被PTX阻断。结论:LPA可促进AMI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系模拟人心肌梗死及其再灌注治疗,研究缺血预适应机制,评价抗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常用的动物模型。本文从冠状动脉血管结扎部位、进针深浅度和结扎松紧度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是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病理、诊断乃至于治疗的基础,对于研究人类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完成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因子影响的课题,我们运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了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本文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CA球囊封堵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判定。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8只,将PTCA球囊放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第一钝缘支,堵闭血流90min,再灌注60min后,用坏死特异性对比剂(EC-60)增强MRI在活体确定梗死区;离体标本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c)组化染色验证梗死区。结果:成功建立8只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活体ECIII-60增强MRI高信号区与离体TTC染色所示梗死区部位与面积一致(P〉0.05)。结论:应用PTCA球囊封堵猪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这种模型具有重复性好、可控性强的优点,且创伤较小,接近临床病理生理王寸程.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扎冠状动脉是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但结扎早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高,是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早期发生心室颤动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提高猪AMI模型的早期成活率。方法8-11个月的成年小型猪57头,开胸结扎LAD 25%-75%的不同百分位点,30 min后逐层关胸,术后心电监护2 h。根据手术结扎后动物出现心室颤动与否,分为心室颤动组和非心室颤动组,比较两组间体质量、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术时间、结扎百分位点、术后心率、术后发生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因素的差异;继而对心室颤动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对心室颤动的发生时间、心室颤动前心电图特点等进行评价。结果①所有57头动物经心电图、心肌变色、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制模成功。LAD结扎后发生心室颤动18例,占31.58%,其中11例(19.30%)除颤无效或反复心室颤动死亡。②与非心室颤动组动物比较,心室颤动组动物的结扎位点高、术后最快心率>160次/min的动物较多,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P值均<0.01),而体质量、性别、术前心率、术前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术时间、术后平均心率、术后室性早搏发生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Enter法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只有结扎百分位点,说明LAD结扎位点过高是AMI后发生心室颤动惟一的独立危险因素,LAD结扎位点每提高10%,心室颤动的风险增加11.2%。进一步分析LAD结扎位置和心室颤动的关系发现,随着结扎位点的提高,心室颤动的发生率随之上升,心室颤动病死率也相应上升。④18例心室颤动均发生在冠状动脉结扎后35 min内,冠状动脉结扎后5和20 min左右为心室颤动发生的2个高峰期。心率快于160次/min或慢于60次/min时容易诱发心室颤动。结论结扎猪冠状动脉LAD后心室颤动发生与心肌梗死面积密切相关,在心功能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宜尽量降低冠状动脉结扎位点,这可能是预防心室颤动的关键步骤。冠状动脉结扎后30 min内应严密心电监护,特别注意5和20 min两个时间点、>160或<60次/min两种心率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先兆事件。这对AMI动物模型的制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MF)模型,探讨其病变规律,为临床防治MF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2只)和伪手术组(8只),模型组进行心脏冠状动脉结扎(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CAL),手术后第7、14、21、28、35、42、49、56天分别处死;留取心脏标本,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基本结构,定量测定心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心肌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的表达。另设立伪手术组作为对照。结果与伪手术组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手术7 d后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即已严重,心肌细胞断裂,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升高(P<0.01),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TGF-β1表达显著增高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P<0.01),纤维化反应在第42天达到高峰,其后有好转趋势。结论CAL法能成功建立可靠的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制备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20条实验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条。开胸暴露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一组用传统Harris法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另一组采用自制可控微电流刺激仪和“J”型铜电极刺激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外膜。结果Harris法结扎的10条中,6条存活,4条死亡。冠状动脉外膜刺激法制备的10条中,1条死亡,9条存活。结论采用冠状动脉外膜刺激法制备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较简便易行,实验动物创伤小,出血少,死亡率低,优于传统的Harris法。  相似文献   

18.
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塞实验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20只实验兔于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并观察心电图(ECG)、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术前描记心电图均正常;结扎LAD即刻有7只,30min后有9只兔可见ST段抬,心电图呈现动态变化;结扎LAD后2h有2只兔心肌梗塞图形不典型,2只术中死亡;术后4周18只兔心电图描记均见胸导联有病理性Q波,结扎LAD后24h,血清心肌酶AST,LDH,LDH-1,CK,CK-MB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除LDH外)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形成梗塞可靠,术后可长期饲养,为临床冠心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猪急性心力衰竭的外科实验模型,采用连续心指数(CCI)监测评价心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尝试建立猪(n=6)急性心力衰竭模型.使用Swan-Ganz导管及Vigilance监护仪获取CCI,结合血流动力学、生化及心脏超声等指标评价心功能.结果 5只动物成功建模.与基础状态比较,急性心力衰竭状态下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收缩压(PASP)、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CCI均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血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P<0.05).结论 运用CCI监测和评价动物模型的心功能状态是可行的.以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的猪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基本可满足外科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岳瑾琢  钱蕴秋 《医学争鸣》1995,16(2):144-144
超声心动图诊断犬右室梗塞的实验研究岳瑾琢,钱蕴秋(西京医院超声科西安710033)关键词心肌梗塞;右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狗中图号R445-11材料和方法本实验采用13条杂种犬,成功9条.麻醉后开胸,分离并结扎右冠状动脉(RCA)主干(距右冠状动脉开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