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100例(100髋)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股骨假体柄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60髋), B组(股骨假体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40髋)。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柄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骨水泥型者股骨假体柄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型,但它有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和骨水泥危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6-03—2017-06间收治的3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取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等指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可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在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使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对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65~70(66.50±1.38)岁;左侧12例,右侧6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4例,Ⅳ型14例。偏瘫侧肢体肌力Ⅳ级。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双动全髋关节假体。通过X线检查评价假体植入位置、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erle D'aubigne髋关节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70~90(81.56±7.48) min。出血量160~200(170.32±12.56)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28~60(36.0±3.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16.94±0.73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6.19±1.27(P0.05)。Merle D'Aubigne评分由术前的3.96±0.06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6.81±0.63(P0.05)。术中未发生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关节脱位、假体内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大腿前方疼痛、髂骨处自攻螺钉断裂及迟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及假体脱位率低的优点,在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应用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疗效差异。方法笔者自2007-06—2010-06采用THA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213例(60岁),分别应用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假体(生物型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部疼痛发生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4年的Harris评分、假体松动率及再手术率的差异。结果 213例中176例(骨水泥组47例,生物型组129例)获得平均64(48~84)个月随访。骨水泥组手术时间较生物型组长,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早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术后末次随访松动率及髋部疼痛的发生率高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骨水泥组与生物型组分别观察到2例和1例假体松动,因患者症状较轻,未进行二次手术。2组松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与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均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骨水泥型假体可以缩短患者下地时间,但手术时间稍长、后期髋部疼痛及假体松动发生率均高于生物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100例,其中男31例,女69例,年龄70~98岁,平均78.3岁。左髋52例,右髋48例。手术均为同一术者操作,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治疗。术后随访5年。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骨水泥组手术时间平均57min,非骨水泥组平均47min,术中失血骨水泥组平均238ml,非水泥组230ml。视觉模拟评分及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手术并发症:非水泥组(28例)多于水泥组(21例)。两组均未见明显髋臼磨损。翻修非水泥组(2例)多于水泥组(1例)。随访各时间点的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在手术时间上,非水泥组占优,并发症方面,骨水泥组占优,术中失血,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髋臼磨损率,病死率和假体翻修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3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下床不负重行走,无髋关节脱位倾向。术后4周所有患者步态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36±9.67)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股骨假体远端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可避免出现骨水泥植入综合征,降低手术风险。非骨水泥型假体置入后依靠骨组织长入使骨与假体表面形成紧密的生物固定,进而实现良好的骨传导,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早期假体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结合小切口治疗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第180医院骨科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结合小切口治疗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8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Gruen股骨分区法将股骨近端分为7个区,根据X线片进行记录及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果本组8例患者术后随访13~38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切口延迟愈合、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及大腿疼痛。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为3~12分,平均(8±3)分;差:8例。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85~99分,平均(91±5)分;优7例,良1例。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78,P0.01)。随访期间Gruen 1~7区均未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论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柄假体结合小切口治疗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能达到创伤小、早期行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的目的,并避免对膝关节假体、骨水泥及骨水泥帽造成干扰,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58-126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择同期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患者共151例。其中骨水泥型组65例,生物型组8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关节疼痛VAS评分。[结果]1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有效随访。生物型假体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方面要优于骨水泥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后引流量、术后部分负重、术后完全负重及住院时间方面要优于生物型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后1、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优于生物型假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1、6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并发症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两组间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疗效,可根据假体不同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06淮滨县人民医院骨科行THR治疗的72例老年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假体类型分为生物型组和骨水泥型组,每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统计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生物型组,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生物型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THR术治疗老年OFNF患者,均有良好效果和安全性。但骨水泥型假体能有效缩短老年OFNF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对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其中男15例,女43例;年龄75~87岁,平均83.2岁。根据Evans分型,Ⅰc型39例,Ⅰd型19例。所有患者术前评估手术风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Evans分型、远端固定假体类型、辅助固定方式的患者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其髋关节功能。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优5例,良38例,中13例,总分(83.51±6.40)分。75~80岁组Harris评分88.64±2.35,80岁组Harris评分81.6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nsⅠc型组Harris评分83.64±6.53,EvansⅠd型组Harris评分83.11±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张力带组Harris评分83.63±6.15,不使用张力带组Harris评分82.41±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远端固定型假体组Harris评分83.34±6.43,股骨矩重建型远端固定型假体组Harris评分83.92±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例术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再脱位,接受手术切开复位。2例出现股骨近端骨溶解,无明显症状,采取保守治疗。结论: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年龄80岁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差,骨折类型、是否使用张力带固定骨折、远端固定假体类型对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股骨近端骨溶解是值得重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张玉良  张沂  胡兴中 《中国骨伤》2010,23(11):863-864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作为老年人常见的股骨颈骨折日益增加.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由于费用廉价,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少,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对高龄患者开展.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并发症也随之出现.2002年10月至2009年4月,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翻修双极人工股骨头8例,取得良好的结果,现做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股骨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骨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Q  Niu XH  Cai YB  Hao L  Ding Y  Y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61-664
目的探讨全股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骨肉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评估术后功能结果。方法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全股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肉瘤患者17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2~34岁,平均16岁;发病部位于股骨上段1例,股骨下段6例,股骨干10例;ⅡB期患者12例,ⅢB期5例;病灶范围23~28cm,有跳跃灶3例,病理骨折2例;术前均行病灶活检,明确诊断。17例行术前化疗,15例术后化疗。手术经患肢外侧入路,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按照MSTS93系统检查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45个月(9~120个月)。3例患者术后6~14个月局部复发(占17.6%)。ⅡB期12例患者中,4例死于肺转移(占33%);8例无瘤存活,存活时间50—120个月,平均75个月。ⅢB期5例,死亡5例,存活9—20个月,平均13个月。15例术后恢复行走,占88%,肢体功能恢复率40%~93%,平均74%。3例术后并发神经麻痹,2例术后髋关节脱位,无一例术后感染。结论全股骨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股骨广泛受侵的恶性骨肿瘤患者,能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对于Ⅲ期患者,姑息性保肢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人工全股骨关节的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并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近年来在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骨科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合并了PD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单侧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排除PD发病前已有姿势不稳、步态异常,股骨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的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结果共纳入Hoehn-Yahr 3级患者8例(61.5%),含7例男性、1例女性,Hoehn-Yahr 4级患者5例(38.5%),均为男性。两组患者的年龄(Z=-0.665)、术中出血量(Z=-0.401)、术后引流量(Z=-0.590)、住院时间(Z=-0.301)基本一致(P>0.05)。Hoehn-Yahr 3级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Z=-2.143,P<0.05)。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的变化:Hoehn-Yahr 3级组为15~21,Hoehn-Yahr 4级组为18~26,Hoehn-Yahr 3级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改变更少(Z=-2.372,P<0.05)。 结论对于PD Hoehn-Yahr分期3级、4级的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Hoehn-Yahr 3级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且术后髋关节功能减退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股疝术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6月到2008年6月50例股疝修补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McVay疝修补术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性别,年龄,修补技术,嵌顿/绞窄的情况,嵌顿/绞窄的器官,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结果50例股疝患者中,年龄范围23岁至77岁(平均年龄48.74岁),其中女性患者占72%。20例(40%)患者因嵌顿/绞窄行急诊手术,其中16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4例发生小肠绞窄行肠切除。30例(60%)患者行择期手术。所有患者中44例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6例行McVay疝修补术,1例急诊手术术后伤口感染,无死亡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股疝容易发生嵌顿/绞窄,对老年患者而言,急诊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和死亡率,因此股疝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术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及其表现形式.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同一手术组连续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行THA治疗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44~83岁,平均(66.18±11.47)岁;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51.91±11.76)岁.测量THA术后股骨高度,Offset,截骨位置和调整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获得测量,行THA治疗后,股骨颈骨折病例较股骨头坏死病例有更低的股骨高度,更小的Offset,更低的截骨位置,并发现了3种低位截骨后的调整方式.结论:股骨颈骨折行THA手术,有产生低截骨、较小Offset的可能,因低位截骨而进行的调整可能会对近远期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凤祥  朱振安 《中国骨伤》2016,29(8):681-683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及其他疾病,治疗较棘手,约占全部髋部骨折的45%,其中不稳定者占35%~40%[1]。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非手术治疗存在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分为骨折复位内固定和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3年内收治的2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53.5岁。平均随访26个月,手术前后评估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进行X线检查评价假体位置情况及主观满意度调查。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术前50.7分改善为术后91.2分,优良率为95.7%,总体满意率为95.7%。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兔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股骨头组织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行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作为手术侧;右侧采用相同手术路径暴露髋关节,随即缝合切口,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3、6、9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批15只.通过大体标本、HE染色、动脉墨汁灌注、扫描电镜4种方法从组织学角度分析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正常股骨头的影响. 结果 手术侧与对照侧3周时骨陷窝空虚率平均分别为8.00%±0.26%、7.96%±0.32%,6周时平均分别为8.11%±0.15%、7.82%±0.29%,9周时平均分别为8.27%±0.26%、8.04%±0.24%,12周时平均分别为8.33%±0.27%、8.00%±0.27%,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骨质仅在骨-水泥界面有小范围的骨细胞坏死、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及骨吸收;骨-假体界面也有轻度小范围骨细胞坏死和内芽组织增生纤维化,但无骨吸收表现;在远离骨水泥和假体的股骨头中心部位既无骨坏死表现,也无骨吸收表现,组织表现与正常未手术骨质相同. 结论 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不会引起正常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与此术式及假体本身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骨颈组配式假体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偏心距重建的意义.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股骨颈组配式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2例,女33例;年龄44~83岁,平均(64.7±12)岁.左髋40例,右髋35例.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2~65分,平均(54±6)分.均采用M/L Taper with Kinectiv假体系统.术前应用模板技术预计假体大小及偏心距,术中实体测量,结合术前计划和术中情况选取大小合适的股骨颈假体,恢复偏心距,重建髋关节外展力臂.术后于X线片上测量偏心距及下肢长度.术后l、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股骨偏心距均得到重建,误差从-3.0~3.0 mm,平均(1.3±0.3)mm.双下肢长度差平均(3.0±0.8) mm.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12周站立位髋关节外展角平均40°±10°;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65~94分,平均(86±1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60,P=0.000).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8~98分,平均(95±15)分.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脱位和髋臼股骨撞击征病例.结论 使用股骨颈组配式假体可在不影响下肢长度的情况下恢复患肢的股骨偏心距,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外展肌力、活动度及稳定性,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对其隐性失血。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9例,男41例,女8例;年龄65~91岁,平均79岁。骨折按改良Eve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2例,Ⅲ型36例;均为新鲜骨折。患者患髋疼痛、活动受限,患髋肿胀、皮下瘀血,外旋畸形,X线及CT检查提示均为完全骨折。49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3例患者因骨折粉碎,闭合复位不满意,予以有限切开复位后PFNA固定。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4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的7.70±1.97,术后6个月1.00±0.26,较术前明显好转(t=2.68,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8.70±4.19提高至术后6个月91.70±5.31,其中优34例,良7例,可7例,差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周。1例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折粉碎严重,同时伴有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差,故出现股骨大转子移位,经保守治疗获得愈合。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创伤类型,在缓解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病患生活质量上,PFNA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其存在的隐性失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